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黑科技:我的民科成真了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粒子对撞机囧境(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九章 粒子对撞机囧境(求订阅)

    国外的事还需要情报人员调查,普通的量子计算机,潘教授准备带领几百人进行前期研究,在陆杨这里申请了50亿经费。

    这笔钱除了给项目组发工资外,便是购买设备。

    包括光刻机潘教授都准备自己购买一台,不过只能买到几十纳米级别的国产光刻机。

    陆杨也不管潘教授的研究,要钱就给钱,要人就给人。

    他已经将研究方向,定在力场衣和质子改造上。

    想要研究质子改造,需要关键的设备,那便是粒子对撞机。

    力场衣需要的是光摄技术,这是对质子进行摄取,也是质子改造的前置技术。

    粒子对撞机这种设备全球目前也没有多少台,恰好京城就有一台世界排名第八,最大的在欧洲那边,环形轨道达到27公里,但京城的这台只有二百多米。

    属于非常小的设备。

    虽然小,自从启动以来,做出的成果却不少。

    这次陆杨也只能去申请使用这台设备。

    目前报告已经打上去了,就等着对方同意。

    在等待回复期间,陆杨也处理了一下商业上的事。

    看了一下柔性固态电池产量升级情况,签署了大量合作的业务合同,也见了一些想要申请量子通讯的国外公司。

    唯独老鹰国这次被陆杨排除在外,他已经确定这次就是老鹰国的公司在搞小动作,还把他的人都搞残废了,陆杨不准备和老鹰国的公司合作。

    到时候老鹰国的人其实也可以使用量子通讯手机,不过大部分都是走加国的走私渠道了。

    加国市场陆杨又交给了化为公司,所以那边也不需要陆杨费心。

    即便他们的人每天都想拜访陆杨,但陆杨压根不鸟他们。

    抽空陆杨还关心了一下任总获得代理权后,有没有把女儿带回国。

    可惜的是量子通讯手机还没有大规模上市,所以市场反应不是特别强烈,任总的目的没能达到。

    任总在电话里对陆杨说道:“我预计要下半年才会有效果,健身仪现在虽然在出售,但产量跟不上,我们公司没拿到多少货,而且60万夏元的价格对国外的人来说也比较贵,只有有钱人才会购买,但有钱人又有许多渠道,不一定需要在自己国家等着购买。”

    “想要靠着不开放市场给他们施压,不太好cao作,只有等着普通人迫切想要使用夏为科技的产品,最后因为我女儿没有获得自由无法销售,才可能将他们鼓动起来。”

    陆杨记得任总女儿安全倒是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夏国给到的压力,加国也不敢直接将人交给老鹰国。

    最后僵持了好几年,最终还是回来了。

    他安慰道:“可以,那我们这边争取尽快加大产量,到时候任总你再运作一下。”

    “感谢感谢。”任总说道。

    挂了电话,陆杨又看起论文。

    以前的项目陆杨很少看地球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的黑科技技术资料比较完善,研究自己的技术资料都时间不够用,根本没时间研究地球的科技成果。

    这次却不一样,必须要用到人类科学家的智慧结晶。

    没有粒子加速器,他的技术就没办法实现。

    查完资料后,陆杨眉头紧皱,发现这次事情恐怕不会很顺利。

    在2012年,国内的科学家就提出要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但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其中反对最激烈的,就是杨正林院士。

    项目也没有启动,所以目前项目已经搁浅。

    陆杨不确定京城那个二百多米长的小型粒子对撞机,能否实现他要的效果。

    要是这个设备不行,陆杨必须想办法推动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启动。

    还有一点便是,陆杨还需要对现有粒子对撞机改造,目前夏国只有京城这一个,有很多项目都在使用,陆杨想要改造设备,别人估计也不会同意。

    要知道粒子对撞机启动后,就一直开启着。

    停机一次加速也跟着停止。

    欧洲那台27公里的最大粒子加速器,总共也就启动了3次,第一轮实验于2010年至2012年进行,第二轮实验于2015年至2018年进行,这一轮预计将持续到2026年,但陆杨有前世的经验,知道明年这台粒子加速器就会因为大危机还有别的因素,直接停摆。

    而且这次停摆时间长达三四年,到了2022年四月份才重新开启。

    可是开启没多久,又因为欧洲能源危机,随时可能停摆。

    本来还计划再次升级,估计也是遥遥无期。

    这样一台机器,消耗的电量是天文数字,27公里这台最大粒子对撞机,运行消耗电量是20万千瓦时,即每小时需要大约20万元电费。

    夏国准备建设的对撞机长度是欧洲Lhc的四倍,消耗电量也是四倍以上。

    假如每小时运行需要100万元电费,一天就是2400万元,一年就需要87.6亿元,每次开机要连续运行四年的话,运行的电费就高达360亿以上。

    这还没有计算设备维护升级,配套设施,人员的工资等等费用。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问题,还有人才、技术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也就是说夏国不一定有这个技术将这个项目实现,里面有很高的技术难度。

    科学家预估成功的概率只有40%,有太多不确定性,才遭到很多科学家反对。

    尤其是杨教授,他以前是外国人,后来回国了,在国外他就参与了老鹰国的粒子对撞机项目。

    老鹰国在1989年就开始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但建设到一半就被迫下马,主要是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后,预算还在不停增加,最终预算从30亿美刀增加到了80亿美刀。

    像是老鹰国的各种决策,都受到民意影响。

    他们那边又是各种愚民策略,普通人感觉官方把大笔钱建设好像没多大用的东西完全没必要,于是掌舵人扛不住压力,因为继续建设普通人就不给他投票。

    最终在1992年,被克林盾停止了这个项目。

    杨院士就怕夏国追求面子,也打肿脸充胖子,按照现在的计划,是要花费2000亿夏元才能建设起来,不一定能建成,到时候就是劳民伤财。

    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建成后,又能怎么样呢。

    夏国根本没有多少这么高端的人才,最后夏国的设备,沦为了国外的科学家使用的工具。

    这就是反对建设的原因。

    在了解完强子对撞机的各种内情,国内的进度后,陆杨有了其他想法。

    他知道目前国内高能研究所的负责人其实很不甘心,最终还是想办法挤出一些经费,打算在qhd建设这台强子对撞机。

    目前预算也一砍再砍,从2000亿变成300亿,陆杨感觉2000亿也不多嘛。

    他这次去京城准备见见王院士,就和潘教授那会一样,既然官方搞不定的事,那干脆让他来负责好了。

    正好钱多!

    最主要的是没有人比陆杨了解强子对撞机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强子对撞机加上超大型的磁约束量子场,这可是能改造质子的好东西。

    陆杨研究各种资料,了解强子对撞机的建设需求,终于在三天后,得到京城普仪的答复,同意陆杨参观京城普仪。

    这个就是夏国唯一一台正在运行的小型粒子加速器。

    也是当初潘教授不想打交道的机构,当初潘教授的量子计算机和京城普仪关系很深,研究量子的科技,离不开粒子对撞机。

    后来潘教授下海和陆杨一起创业,把原来的项目放到一边,对方还在研究,潘教授做到一半不干了,可想而知当时有多得罪人。

    最关键的还是,离开原来的项目组后,潘教授跟着陆杨还成功了。

    将量子通信技术成功实现。

    现在那批人估计心里很难受,也许还有其他想法,觉得是不是潘教授将当初的一些工作经验带到了陆杨这里。

    这是挖墙脚行为。

    所以陆杨这次就没有带着潘教授参与这个项目。

    陆杨也不知道自己去京城,会不会受到白眼。

    带着安保团队,陆杨前往京城,来到了京城普仪,这个位置就在科院大学玉泉路校区内。

    当年项目启动时,就叫做玉泉路高能加速器预制工程,还是1972年科学家给周总写信,最后在邓老的同意下启动的项目,也是七五三工程之一。

    这么多年过去,设备也经过多次升级,当然规模还是没变化,依旧只有两百多米的圆环。

    接待陆杨的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主任,王一芳院士,和杨院士据理力争的也是王院士,他心心念念想要建设世界第一的粒子对撞机。

    王院士从陆杨的申请中看到了机会。

    前些日子夏为科技收入数千亿,这条新闻可是人尽皆知。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夏为科技有钱,要是能从陆杨这里漏一点出来,项目就能启动了。

    所以王院士非常热情,带着陆杨参观了整个研究所,在展览墙上,陆杨看到了很多珍贵照片,上面甚至还有刚刚建设时,周总和邓老视察的照片。

    王院士介绍道:“当年我们夏国穷啊,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拨款了2.4亿,将项目启动,过去了近五十年,我们却还在原地踏步,是我们失职...。”

    一边说还偷偷观察陆杨的脸色,见陆杨神色如常,王院士继续说道:“我们也有建设新的粒子对撞机的计划,但经费紧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外不停取得成果,在高能物理方面,我们的进展太慢了。”

    “诺奖上关于物理的我们一个都没有获得...。”

    陆杨已经听出来王院士的言外之意了,但也没有马上表态,只是装作很好奇的样子,继续了解整个高能研究所的运行。

    慢慢地也了解这里的运行方式了。

    简单的说就是机器开动,好几年都不能停。

    期间会产生大量数据,这都是探测器观察到的数据,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分析这些数据。

    就拿Zc粒子来说,从发现这种全新的粒子,到最后研究出这种粒子的特性,最终消耗了整整四年时间。

    国内不少其他研究高能物理或者量子力学的实验室,都需要找高能研究所合作,就是用这些数据研究。

    和陆杨最开始不了解粒子对撞机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他原本以为每次让粒子对撞,想要发现新现象,都是要重新调整设备,结果只不过是在机器内将电子束流注入到储存环,随后正电子注入储存环并积累。

    最后加速,然后开启对撞。

    能出什么成果,全看运气。

    微观世界的东西rou眼又看不到,只能注入粒子不停加速。

    为什么要将粒子对撞机的储存、加速环建设得越长越好。

    就是因为加速的原因,像是欧洲那个27公里长的粒子对撞机,就是将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加速至光速的99.999%,粒子流每秒钟在周长27公里的加速环内狂飙圈。

    换成二百多米的环内,可以想象一下要跑多少圈才能加速到光速的99.999%。

    甚至压根加速不到这么快。

    参观完毕,王院士带着陆杨去了办公室,这才问道:“不知道陆总你这次是要研究什么,需要用到粒子对撞机的数据吗?”

    “我们高能研究所和欧洲以及老鹰国那边的网络是直通的,可以查询相关数据,你可以把需求告诉我,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在高能物理研究上,全球各国其实都比较开放,并没有敝帚自珍。

    因为这是对世界基础规则的研究,并不是说发现什么新粒子,科技就能取得突破,只是让科学家更加了解这个社会。

    实际上在很早之前,就连航空领域、人类基因测序领域、癌症研究领域,其实都是信息共享的。

    只不过国际环境改变,让夏国不得已自己建设空间站。

    尤其是基因测序,原本以为是发达国家为了全人类好,一起研究造福全人类。

    却是没想到某些势力,研究了黄种人的基因,专门开发出某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现在其他合作已经没有那么亲密了,但高能物理方面还是很多东西都在共享的。

    就算数据也能随时调用。

    而且有新成果后,科学家们也会第一时间写论文发表在知名期刊上。

    陆杨摇摇头,他不需要地球科学家们发现的微观世界参数,因为他压根不是研究粒子对撞的,他要用的是整个设备,将质子加速,让这个速度可以把粒子放进维度孔隙,在高维空间对质子改造。

    “王院士,我已经大概了解国内目前高能物理的研究情况了,实际上这次我来京城普仪,是想要使用一下粒子加速器,如果可以的话,需要对整个设备进行改造。”陆杨直接说道。

    王院士愣了愣,旋即摇头道:“这可不行,现在机器已经运行了好几年,很多数据都是最后才出来的,停止的话,相当于前面的工作都浪费了。”

    还有些话王院士没说出口,陆杨听说是研究生物和计算机的,他懂高能物理嘛。

    改造粒子对撞机,这可是他这个院士都不敢说的事。

    当年这台粒子对撞机能建出来,也是去国外考察,学习了很多先进经验,才最终成功的。

    陆杨自然知道他的要求是在为难王院士,但陆杨还是挺有自信的,他笑道:“那不知道这台设备是否可以出售,我愿意投资建设更大更强的粒子对撞机!”

    王院士顿时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