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天下第二人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六章 大明神器的诞生

第二十六章 大明神器的诞生

    子夜时分,月上中天,阿垄总算基本掌握了这门呼吸吐纳之法。在马闲的注视下,他试着在体内运行一个小周天,那股热流又出现了,而且更加平稳起来,让他四肢百骸无不通透舒适。

    马恬端了酒菜前来,二人这才感到饥肠辘辘,阿垄亲手给马闲盛了一碗八宝粥,躬身道谢。

    马恬吃着饭,问道:“哥哥,你擅自传给阿垄门内心法,师门怪罪怎么办?”

    阿垄吃了一惊,原来马闲是私自传功啊。

    马闲摇摇头道:“不要紧,我只是传了他呼吸吐纳的基础功法,师门武艺一样儿也没传授,他日回到山门,我自会如实禀报,想来不过被小惩一二罢了。”

    马恬低头道:“哥哥,你真是煮熟的鸭子——嘴硬,门内小惩,也要在后山面壁一年的。”

    阿垄站起来道谢:“马叔,这可……”

    “嘿嘿”,马闲笑道:“怎么,心疼马叔了?说实话,只有你能让师父免于责罚。”

    “马叔,你只管说,我能做什么?”阿垄问道。

    “别急,听我给你讲讲”,马闲放下筷子,慢慢说了起来。

    原来,马闲马恬虽出身云南崐阳马家,但却从小被送入武当山习武,武当派凭借太极剑、太极拳、梯云纵等绝技近年来名头大振,声望越来越高。

    江湖上,“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越来越响亮,但武当派相较于少林寺,却有一个满意弥补的短板。

    元末明初时,一代神人张三丰才开宗立派,算起来不过百余年时间,与千年古刹少林寺在底蕴上可就差了不少。尤其是少林寺拥有“藏经阁”这样的武学典籍圣地,号称藏书十万册,立派时日尚短的武当,如何比得了?

    因此,武当门人心里暗暗较着劲,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十年一次的回山大会中,谁若是能带回一流武林秘籍,那将被视为对师门的莫大的贡献,秘籍也将被恭迎入玉虚宫搜神阁。

    马闲喝了一杯酒,黯然说道:“说起来,再有四年,我和你马姨,就得回山门赴会了”,说着,眼睛直勾勾地看向那本《六耳诀》。

    “哥,你是看上这本《六耳诀》了吧?嘻嘻”,马恬说道。

    马闲点点头,看向阿垄道:“秘籍难寻啊,哪家不是藏着捂着秘不示人,这些年,寻常武籍倒是不难找,但《六耳决》这等奇书,当真是……哎,你说说,若是山门得此奇书,在新弟子中择良而授,那……”

    “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件事急不得的”,马恬说道。

    阿垄站起身来,说道:“马叔,马姨,这个好办,这本《六耳诀》连带《蝉云步》,四年后你们带去赴会,献入搜神阁就行。”

    阿垄也想通了,如今虽说郑和府上待自己如先生,但深究起来,自己可是一点“根”都没有,这两位与自己投缘,更兼武艺高超,说不准将来就能对自己有大帮助,秘籍在江湖上是宝贝,但对自己来说,恐怕真没什么大用。

    “真的?”马闲马恬同时站起来,一脸的不可置信。

    阿垄用拳头在胸口捶了几下道:“一口唾沫一颗钉,放心。”

    “好,够意思,不过这样你吃亏太大了”,马闲来回踱着步,说道:“这样吧,我崐阳马家自有一套双刀刀法,回头传了你去。”

    马恬也笑道:“哥哥,我的暗器功夫也是出自师门,没法子传给阿垄,我有个主意,平时同门走动,若是师兄们有什么武当之外的好功夫,咱兄妹俩厚着脸皮再求求人,兴许还能再寻些好功夫来传给阿垄。”

    “对对对,就是这样”,马闲一脸兴奋。

    “马叔,还有一本《真草经》,我也给您取来吧?”阿垄试着问道。

    马闲一摆手道:“这个不用,我武当是名门正派,屠鸠号称‘毒丈夫’,素来心狠手毒声名狼藉,他的秘籍我若拿回武当,师父还不大耳刮子扇我啊!”

    阿垄笑起来,马闲道:“放心,把你马叔的功夫学会了,虽说不能横蹚江湖,但保你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不成问题。”

    两人相视大笑。

    有了动力,阿垄也愈加勤奋起来。第二天天不亮,他早早就起床了,先在院中全神贯注打坐练气一阵,然后围着院子全力奔跑锻炼脚力。

    马闲也没偷懒,天刚亮就来了,还带来几只灌满铁砂的布袋,将两只布袋绑在阿垄小腿上。阿垄明白这叫负重练习,但没想到小小的布袋却着实沉重,跑了没多久,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七八圈后,阿垄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晨风吹来,额角凉飕飕一片,但他咬牙坚持着,心里默默较着劲——“老子要做‘青翼蝠王’韦一笑,哈,那时候打赢打得赢不好说,至少逃跑功夫先练个天下一流”。

    等到日头升起一竿子高的时候,马恬送来早饭,马闲这才允许阿垄停下来。阿垄扶着桃树,大口地喘着粗气,蓝娘心疼用手巾为他擦去汗珠。

    连续七八天,阿垄索性连邻院工匠那里去都不去,只在小院中刻苦练功,腿上的沙袋也从两只变成了六只,马闲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个弹弓,只要阿垄跑得稍慢,“啪”的就是一弹弓过去,一颗桂圆就会在阿垄身上炸开,痛得他龇牙咧嘴。

    连日的坚持,让阿垄受益匪浅,晚间摘下铁砂袋,阿垄再测试弹跳,居然每日都有少许进步,第十日已经能够跳出两丈三四距离了,更重要的是,每日打坐练气,听力似乎增强不少,小厮来送饭,远远阿垄就能听见脚步声。

    唯一遗憾的是,《六耳诀》过耳不忘的能耐,阿垄却没法验证,原因很简单,没人读书给他听。

    第十天的时候,小厮来报,说工匠们请阿垄过去一趟,有事禀报。

    阿垄摘掉沙袋,换了身衣服,带着马家兄妹去见工匠,没承想,铸铜工匠们已经制作出三截套在一起的铜管,不但预留了卡槽,甚至连水波纹也雕刻得活灵活现。

    “手艺不错”,阿垄拿着铜管,凑近眼睛慢慢旋转起来。

    一阵“吱扭吱扭”的声音传来,铜管虽然雕刻了螺纹,但明显润滑不够,螺纹茬口间摩擦声音不小。

    阿垄摸摸下巴,思量片刻问道:“平时车轴上用什么东西润滑?”

    一名铸铜匠人一拍脑门道:“哎呀呀,小先生,您看我们怎么就没想起来呢,工部有上好的润滑膏,我这就去取来。”

    “润滑膏?”阿垄心里吃了一惊,他本想着用些蓖麻油代替,谁承想居然有现成的润滑膏。

    一名工匠飞跑而去。

    络腮胡子玉匠凑过来,向着阿垄禀报道:“小先生,水晶也雕琢得差不多了,请您过目。”

    阿垄来到水凳旁,两名匠人熬得双眼黑眼圈都出来了,但手里却捧着两只晶莹剔透的水晶镜片。

    阿垄拿在手中细看,这三个玉匠真不愧是手艺人,镜片的尺寸、大小、厚薄,看起来完全符合阿垄所画的图纸。

    “咔啪”一声,阿垄将两个凸透镜水晶镜片嵌入铜管卡槽,大小果然分毫不差。他将铜管指向远处一棵大柳树,瞄着眼睛缓缓旋转起铜管。

    马恬笑道:“阿垄,这‘千里镜’是做成了吗?”

    马闲却一阵嘿嘿怪笑道:“若是做不出来,那牛皮可就吹大了啊!”

    阿垄白了一眼马闲,继续转动铜管,一阵“吱扭吱扭”的声中,阿垄嘴角上扬,笑了起来。

    阿垄举着“千里镜”问道:“马叔,看见那棵大柳树上的鸟窝了吗?你猜猜看,窝里有几只小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