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知否:我是袁文绍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九章 登闻鼓

第二百四十九章 登闻鼓

    第253章登闻鼓

    袁文绍尴尬一笑,这件事确实是他冲动了些,把顾廷烨给坑了。

    别看他之前和盛长林说的头头是道,实则当时他根本没想那么多。

    那些都是他受盛长林启发才想到的。

    若不是盛长林来找他,他还在琢磨到底是杀了康姨妈还是放了。

    不过那时候他心里更倾向于把康姨妈杀了一了百了。

    而他若真那么做了,顾廷烨作为第一嫌疑人固然麻烦不小,但是若真彻查下去,他也很麻烦。

    “不说了,我估计那王家不会善罢甘休的,我的回去想想怎么应对。”顾廷烨说道。

    “其实你也不用太担心,那王家或许会闹一下,但是人没事的情况下,官家也会大事化小,不会追究下去。”袁文绍说道。

    “若是平常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是今日官家召见过我,说近期会对西郊大营改制,届时会调我去担任一营统帅。如今闹出这样的事来,我担心有人会借题发挥。”顾廷烨说道。

    “呃…”他倒是把这个点给忘记了。

    “我走了!”顾廷烨说道。

    “我送送你。”袁文绍起身道。

    ……

    另一边,袁文绍离开的时候交代过把人放了。

    他这边走后没多久,看守康姨妈的人就把她打晕,装上了马车。

    然后把康姨妈运到距离汴京城几里外的一处无人的地方,丢在了路边。

    此时刚刚三月,天气还有些冷,加上这时已经黄昏了,天气更冷了。

    没多久康姨妈就醒了过来。

    刚刚醒来康姨妈还有些茫然,带着冷意的微风让她很快清醒了过来。

    察觉到眼上蒙的布和嘴上堵着的布都没了,康姨妈刚想大声喊叫,才看清自己此时竟然在荒郊野外。

    康姨妈眼中露出劫后余生的惊喜,慌乱的爬了起来,四处张望。

    她所处的地方距离汴京城只有几里远,而汴京城池高大,此时城楼上点燃了许多火盆,宛如白昼一般。

    康姨妈看着远处的城墙,连忙往那边跑去。

    她不知道那些人为何放了她,但是她担心那些人变卦,只有跑到人多的地方才能给她安全感。

    然而她一天米水未进,又担惊受怕,没跑两步就摔倒了。

    康姨妈顾不上身上的疼痛,爬起来跌跌撞撞的继续往城墙的方向跑去。

    等她来到汴京城下的时候,本就有些凌乱的衣服已经有了多出破损,加上一路上摔了许多次,衣服又脏又破,乌头垢面,跟个乞丐似的。

    看着敞开的城门,康姨妈眼中露出惊喜之色,一瘸一拐的走了过去。

    汴京城门每天晚上都会关闭,此时距离关闭城门已经没多久了,城门口除了值守的士卒,并无其他人。

    守门的士卒看到一个乞丐想进城,直接把她拦住了。

    汴京作为国都,自然不允许乞丐进入。

    康姨妈表明了身份,但是那些士卒压根就不信。

    好在王老太太早就派人在汴京几个城门附近盯着,这边的动静引起了在城门附近盯守的小厮注意。

    通过小厮辨认,确定了康姨妈的身份,才得以进城。

    ……

    王家正厅内,王家一家人齐聚厅内,康晋也在这里。

    王老太太坐在主位上,冷冷道:“既然他不放人,明天一早老婆子就进宫告御状,我就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母亲,这顾廷烨可是官家潜邸之臣,无凭无据的,状告顾廷烨,万一官家震怒可如何是好?”王衍担忧道。

    “是啊母亲,若是有证据还好说,可这一点证据没有,闹到官家面前,咱们家可吃罪不起啊。”王舅母说道。

    说实话,她巴不得康姨妈死在外头,这样两家的亲事自然就成不了了。

    而且她对王老太太要去告御状,也很是不满。

    要是有证据告也就告了,这无凭无据的,不仅把顾廷烨给得罪了,官家那边心里也不会痛快。

    虽说王老太师配享太庙,官家不会因为这个真对王家怎么样。

    但是以后王衍和她儿子王佑的前途必然要受到影响。

    王老太太这完全是为了女儿,不顾王家的以后了。

    “你们懂什么!若是这样我们王家都忍气吞声,以后还有何颜面在汴京立足?王家世代簪缨,岂能怕了一个武勋!”王老太太喝道。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

    王舅母还想再说什么,直接被王老太太打断了。

    “若是这件事传扬出去,咱们王家的脸面就丢光了。只有把事情闹大,才能化被动为为主动。”

    “老夫人!”

    就在这时,一个老妈子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行礼道:“大姑娘回来了。”

    这个老妈子年纪和王老太太相当,是当初王老太太的陪嫁丫鬟,后来嫁给了家里管事,一直跟在老太太身边。

    即便康姨妈和王大娘子出嫁了,她还是习惯称呼她们姑娘。

    “什么?”

    王老太太激动的站了起来,问道:“人呢?”

    “母亲!”

    外面传来康姨妈凄惨的喊声。

    王老太太连忙往外走去,厅内其余人连忙跟上。

    刚到门口,就看到在两个丫鬟搀扶着走过来的康姨妈。

    “女儿!”

    “meimei!”

    “母亲!”

    此时的康姨妈虽然落魄,但是脸被洗过后,还是能辨认的出来。

    “母亲,女儿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了。”

    康姨妈扑到王老太太怀里痛哭了起来。

    “好好好,人没事就好。他们没对你怎么样吧?”王老太太抱住女儿老泪纵横。

    康姨妈哭哭啼啼的把自己受的罪说了一边,抽噎道:“母亲,您要给女儿做主啊。”

    王老太太眼中闪过一丝恨色,说道:“先进屋再说!”

    众人进了屋子,坐了下来,看着糟蹋的不成样子的康姨妈,王老太太恨声道:“女儿,你先下去好好洗漱一下,明日一早随我进宫告御状!”

    “母亲,meimei她都回来了,还告什么御状,再说了也没证据啊。”王衍一愣说道。

    “哼!”

    王老太太冷哼道:“那顾廷烨如此羞辱我女儿,岂能如此轻易罢休。”

    “母亲,那顾廷烨若死不承认,咱们也拿不出证据,到时候恐怕会落个诬告之名啊。”王衍说道。

    要是人没回来,告也就告了,官家怪罪完全可以说是老太太忧心女儿,才会做出如此之举。

    凭借他爹配享太庙的殊荣,官家也不会太过追究。

    如今人都回来了,若无证据,那可就是诬告了。

    “谁说没证据了?”王老太太冷声道:“如今你meimei回来了,她说的话就是证据!”

    “这…”

    古代司法讲究疑罪从无,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后世很像。

    一般若是定罪,需要证人证言还有物证,缺一不可。

    在后世,若是只有证人证言,却没有其他证据,一样定不了罪。

    在古代其实也差不多,但是古代各种条件落后,查案手段并没有后世那么高明。

    而对于官员来说,积案陈案,都会影响他们升迁。

    因此官员在实际办案中并不会一定要求人证物证俱全才会定罪。

    而是会动刑逼供,也就是所谓的屈打成招。

    在有证言或者物证其一的情况下,又找不到更多的证据,官员就会对嫌疑人屈打成招。

    嫌疑人扛不过去,招认后就能定案了。

    这种做法认真算起来并不合规,但是在官场中却是默认的。

    王衍当过地方官,自然明白王老太太的意思。

    王老太太无非是想让康姨妈直接指认顾廷烨。

    然而这样的办法对付普通百姓可以,顾廷烨可是殿前司副指挥使,位高权重。

    若是没有实际证据,光靠康姨妈的话,官家最多让人查顾廷烨罢了,根本定不了罪。

    “母亲,这样做虽然能让官家调查顾廷烨,但若是查不到证据,对他也没有影响,相反还会把人给得罪死了。这万一查出不是他做的,咱们岂不成了诬告么?”王衍说道。

    “查不出来,只能说他做的干净,谁也不能说我们是诬告。至于查出来不是他,那就是别人想诬陷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王老太太说道。

    袁文绍猜测王老太太会借机把这件事闹大,想让顾廷烨投鼠忌器以后不敢对康姨妈下手。

    然而王老太太比袁文绍想的还要狠。

    在她看来,这件事就是顾廷烨做的,不然康姨妈为何被放回来了?

    王老太太虽然不太了解如今朝堂的局势,但是她丈夫好歹当初也是朝中重臣,耳睹目染之下,见识还是有的。

    别看顾廷烨现在风光,朝堂上想踩他的人肯定不少。

    王老太太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人提供一个机会。

    那些人想坐实顾廷烨的罪名,必然会用心去差,只要能找到证据,坐实了顾廷烨让人绑架官眷,顾廷烨再受重视,也要脱层皮。

    王衍觉得这样风险太大,但是无论他怎么劝说,王老太太都铁了心要去告御状。

    而康姨妈也觉得这件事是顾廷烨做的。

    若真能坐实顾廷烨的罪名,最轻顾廷烨都会被贬,到时候想必盛老太太肯定会很难受。

    届时她的新仇旧恨都能报了。

    ……

    第二天天都没亮,袁文绍就起床洗漱准备前去上朝。

    今日是大朝会,而且太后准备当朝宣布归还玉玺,他自然要去。

    来到皇宫,在朝房等待了一会,便有内官前来通知百官前去宫门外排班站队。

    时间一到,宫门打开,文武百官手拿笏板,在内官的引领下,来到大殿内站好。

    不一会,在内官的呼声下,太后和官家走进了大殿。

    “臣等拜见陛下,拜见太后娘娘!”

    “众爱卿平身!”赵宗全端坐御坐之上沉声道。

    “谢陛下,谢太后娘娘!”

    文武百官谢恩后,站了起来。

    太后隔着帘子,说道:“当初新君继位,官家和诸位相公请哀家垂帘听政。如今官家继位已有数月,政务俱已熟悉,也该试着亲政了,哀家今日便把玉玺交还给官家,从今日起,奏章交由官家批阅,然后再送到哀家那,让哀家过目。”

    百官中除了少数人,其余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惊愕。

    之前太后不愿意交权,甚至当朝说出要给已故的皇子过继嗣子。

    没想到太后现在突然宣布要把玉玺归还给官家了。

    “太后圣明!”韩章躬身道。

    “太后圣明!”

    文武百官回过神来,躬身齐声道。

    太后对身边的朱内官点了点头,朱内官捧着玉玺躬身来到赵宗全面前,双手捧着递了过去。

    赵宗全努力的克制住激动的心情,手微微颤抖的接过玉玺,交给了身边的内官,站起来转过身朝后面的太后深深一礼,说道:“儿臣必不负母后期望。”

    太后微微颔首,淡淡道:“好了,开始早朝吧。”

    “是。”

    赵宗全坐了下来,一个内官上前两步,喝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要奏!”

    ……

    接下来一些官员上前上奏了一些事,赵宗全询问了朝中大臣的一些意见把事情处理了。

    眼看着早朝快结束了,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鼓声。

    赵宗全眉头微皱,说道:“何处来的鼓声啊?”

    “回陛下,太祖皇帝建国时,曾命人在皇城左右各设了一个登闻鼓,言冤屈大者可敲登闻鼓,官家必须当朝听颂。”韩章说道。

    这个登闻鼓从设立后,其实就没被人敲过,赵宗全自然不知道。

    听了韩章的解释,赵宗全说道:“既然是祖宗规矩,那就去把人带过来,看看敲鼓之人有何冤屈。”

    御坐前的一个内官行了一礼,匆匆退了出去。

    “大相公给朕说说,登闻鼓的事。”赵宗全说道。

    “陛下…”

    韩章把关于登闻鼓的规定说了一遍。

    登闻鼓响了皇帝就必须召见听颂,当然了,这玩意也不是随便敲的。

    不然皇帝天天什么都别干了。

    敲登闻鼓者,必须要有天大的冤屈,其次诬告就是死罪。

    正是因为这样,登闻鼓才多年没有被敲响过。

    袁文绍看了顾廷烨一眼,他觉得敲登闻鼓的,十有八九是王家老太太。

    顾廷烨自然也能猜的出来,瞪了袁文绍一眼,脸色有些难看。

    等了一会,一个内官领着身穿诰命服的王老太太和康姨妈走了进来。

    看到王老太太身穿诰命服,赵宗全脸色有些难看。

    他本以为是平民百姓受了冤屈,没想到竟然是有诰命的官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