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知否:我是袁文绍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改制之议

第二百二十九章 改制之议

    第233章改制之议

    第二天一早,袁文绍和华兰早早的便换好官服和诰命服,乘坐马车往皇宫而去。

    “娘子,我昨夜交代你的别忘了,若是太后跟你说别的事,你随机应变就行,反正不管什么事,都别答应。皇后到时候会过去的,有皇后在场,太后也不会太过逼迫。”袁文绍叮嘱道。

    “官人放心,我能应付的来的。”华兰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是为了让袁文绍安心,故作轻松的说道。

    “嗯。”袁文绍点了点头。

    “对了,昨天母亲那边派人送来消息,说梁家好像有些松口了,昨天派人上门,意思是让祖母过去一趟,好好谈谈这件事。”华兰说道。

    “你之前怎么没说?昨天在顾廷烨那见了长柏,长柏还说梁家那边没有松口。”袁文绍说道。

    “昨天官人回来没多久,就去见桓王了,回来后又一直叮嘱我进宫的事,我给搞忘了。”华兰说道。

    “岳母那边是什么意思?”袁文绍问道。

    “母亲有些着急,她是想让祖母去一趟的,可是祖母不愿意去。母亲便让刘mama来见了我,我听刘mama那意思,母亲是想找你拿个主意。”华兰说道。

    “不去是对的,这件事两家都急,就看谁先忍不住了。”袁文绍说道。

    这件事拖下去对盛家没好处,毕竟现在外面都在传梁六郎抱着墨兰的事。

    一旦拖久了,两人私通的事情被人扒了出来,盛家的名声就毁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人赶紧成亲,到时候只要传出消息,梁六郎救了落水的墨兰,两家因此结亲,传扬开来,指不定还是段佳话。

    然而这件事盛家着急,梁家也好不到哪去。

    梁家也怕盛家的事传开,到时候得罪了袁文绍不说,对梁六郎的名声也不好。

    虽然说梁六郎纨绔之名在汴京也是出了名的。

    而且这件事一直拖着,梁六郎也没法说亲。

    现在就看哪一方先忍不住低头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让刘mama多劝劝母亲,让她不要着急。可是我知道母亲那性子,她担心如兰,估计是听不进去的。”华兰说道。

    “呵呵,你不用担心,今天的小朝会,应该是商议西郊大营改制之事。官家差不多也该赐婚了,到时候也会给顾廷烨和六meimei赐婚。只要这个消息一出,梁家肯定坐不住了。”袁文绍笑道。

    “那就好,到时候祖母肯定非常开心。我之前还担心官家会让顾二郎和禹州那边联姻呢。”华兰笑道。

    袁文绍笑了笑没有说话,其实他对赵宗全愿意为顾廷烨赐婚,也有些疑虑。

    顾廷烨虽然多次救过赵宗全,但是这么久的接触下来,袁文绍发现赵宗全的性子十分多疑。

    皇帝的性格多疑,这很正常,而且赵宗全原来只是一个团练使,现在一下成了官家,肯定比别的皇帝更加多疑。

    要说赵宗全完全信任顾廷烨,也不太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赵宗全应该让顾廷烨和他禹州的心腹联姻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赵宗全偏偏就答应为顾廷烨赐婚。

    这件事袁文绍也是想了许久才想明白。

    赵宗全虽然疑心重,但是他坐了皇位,就不能只用禹州心腹,不然很难让汴京官员和勋贵归心。

    让沈从兴娶英国公之女,让小沈氏嫁给忠敬侯的弟弟,其实就是禹州和汴京勋贵的联姻。

    但是光这些还不够,他必然要提拔重用一些汴京勋爵和文臣。

    而顾廷烨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顾廷烨虽然是汴京勋贵,但是也算半个潜邸之臣,禹州却没有适合和顾廷烨联姻的人选。

    赵宗全也不愿意看到顾廷烨娶汴京豪门女子。

    顾廷烨自己主动求娶一个小文官家的姑娘,非常符合赵宗全的心意,他自然不会拒绝。

    甚至袁文绍怀疑,顾廷烨自己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才主动请官家赐婚的。

    不过这些都是他的猜测,也没必要跟华兰说。

    “主君,皇城到了。”张安说道。

    “娘子,咱们下车吧。”

    袁文绍掀开车帘下了马车,然后将华兰扶了下来。

    “一会你若是先出宫,就让张安送你回去。我自己骑马回去就行了。”袁文绍说道。

    “嗯!”华兰点了点头。

    夫妻二人一路来到宫门口,登记后,华兰被一个宫女领去了后宫,袁文绍则被带去了官家书房隔壁的偏殿等候。

    袁文绍到的时候,偏殿里已经有不少人了。

    韩大相公和几位相公都在,枢密院的不少官员和许多勋臣都在。

    “元绍这边!”

    沈从兴正和顾廷烨几人聚在一起小声说着话,见袁文绍进来,冲他招了招手。

    “见过沈国舅。”袁文绍走过去,行了一礼。

    “好了,咱们之间客套什么。”沈从兴摆了摆手,招呼袁文绍坐了下来。

    “今日小朝会为了什么,你应该猜出来了吧?”沈从兴小声道。

    “嗯。”袁文绍点了点头。

    “到时候可能有不少人跳出来阻止,到时候咱们可得站出来支持官家。”沈从兴说道。

    阻止是肯定的,对于文官来说,一旦皇帝做出的提议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都会阻止。

    虽说西郊大营改制和文官的利益没有什么冲突,依然会被反对。

    因为赵宗全现在能对西郊大营改制,接下来也有可能对别的地方动手。

    袁文绍记得剧中赵宗全对西郊大营改制,并没有遇到多大困难,不过具体原因并没有提及,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袁文绍知道,赵宗全应该很有把握,不然应该会召集一些他认为会支持他的人通通气,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后,才会把事情摆在明面上来。

    然而赵宗全并没有这么做,至少袁文绍在这之前就没有被单独召见过。

    “国舅放心,我知道怎么做。”袁文绍说道。

    闲聊了一会,一个内官走了进来,说道:“官家召诸位大人进殿议事。”

    众人闻言,连忙站好队,跟着内官前往了大殿。

    “臣等参见陛下。”众人躬身行礼道。

    “呵呵,众卿免礼,今日只是小朝会,不用如此拘谨,赐坐。”赵宗全微笑道。

    随着赵宗全话音落下,一队太监抱着矮墩走了进来,放在众人身后。

    “多谢陛下。”

    众人谢恩后,坐了下来。

    “朕今日召开小朝会,是有件事与诸卿商议。威北侯,这件事是你提出来的,就由你来说说吧。”赵宗全说道。

    “是!”

    沈从兴起身,先是向赵宗全躬身一礼,然后转过身子对众人拱了拱手,说道:“之前我奉命带兵驰援西北边境,打退了西夏来犯之敌。这次和西夏交战,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弊端,京营的战损率比边军要高上很多,几乎接近一倍了。我觉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京营的士卒疏于训练,应该对西郊大营进行改制。”

    “威北侯此言差矣,边境虽说常年没什么战事,但是西北前些年打过仗,平日里也多有摩擦,士卒多见过血。而西郊大营的士卒常年不见血,上了战场必然会胆怯,战损率比边军将士高一些,实属正常,和训练无关,也不需要改制。”

    沈从兴话音落下,就有文官站出来反对。

    “陛下,臣觉得常大人说的有道理。西郊大营从太祖皇帝开始便一直如此,多年来未出什么问题,实在没必要改制。”

    “臣附议!”

    一时间殿内的官员,除了几位相公和武勋外,其余官员纷纷出言附和。

    赵宗全眼中阴沉之色一闪而过,微笑道:“韩大相公对此怎么看?”

    “回陛下,臣觉得威北侯既然提出了该制,必然有了些想法,不如先听听看,若是确实可取,改制也并非不行。”韩章说道。

    那些反对的官员闻言一愣,这种事韩大相公不应该反对的吗?

    这件事虽说是沈从兴提出来的,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官家的意思。

    不管官家出于什么目的,他们都该反对。

    文官不想要一个强势的皇帝,而是想打造一个自己心中标准的皇帝。

    这次是赵宗全登基后提出的第一个政策,韩章竟然没有反对,这让他们一时间不知道韩章打的什么主意。

    “是。”

    沈从兴行了一礼,开始说起自己对改制的想法。

    简单来说,就是将西郊大营的前后左右中五营单独分开,互不统属,通过演武增加五营之间的竞争,同时经常和边军换防,提升士卒的战力。

    等沈从兴说完,因为韩章刚刚的态度让文官们都没想明白,一时间倒是没人站出来反对。

    赵宗全听完沉吟了一会,看向英国公问道:“英国公老成持重,掌管西郊大营多年,你对于威北侯所言怎么看?”

    “陛下,臣觉得此举可以一试,即便不成,也没什么坏处。”英国公说道。

    “陛下,此举不妥。威北侯都说西郊大营士卒战力不如边境将士,西夏和辽国在一旁虎视眈眈,若是换防,西夏辽国趁机来攻,万一守不住,苦的可就是边境百姓了。”

    “是啊陛下,改制一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才是。”

    文官们一看英国公都赞同此事,要是再不反对,事情就要定下来了。

    也顾不上去考虑韩章的态度了,连忙出声反对。

    “诸位卿家说的也有道理,着实让朕有些头疼啊。”赵宗全揉了揉眉头说道。

    ……

    这边商议改制之事,那边华兰也在宫女的带领下来到了福延宫。

    “拜见太后娘娘。”华兰行礼道。

    太后之前还是皇后的时候,一些节日时,她也进宫拜见过几次,倒也没有太过紧张。

    “免礼吧,赐坐。”太后微笑道。

    “谢太后!”

    华兰谢了恩,等太监把凳子搬上来后,坐了下来。

    太后微笑着和华兰聊起了一会家常,笑道:“听说你前不久生了一个儿子?”

    “回太后,正是。”华兰说道。

    “儿子好啊。”

    太后神色黯然道:“儿子可以继承家业,哀家愧对官家,未能给官家留下血脉。”

    华兰闻言不知道该怎么去接,只能沉默了下来。

    太后擦了擦眼角,挤出一丝笑容来,说道:“这人老了啊,就爱胡乱念叨。哀家听说忠勇侯只有一个子嗣对吧?”

    “嗯,妾身不争气,至今只为官人剩下一儿一女。”华兰说道。

    “呵呵,这生儿育女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不过忠勇侯于国有功,一个子嗣确实不行。往小了说,需要为袁家开枝散叶,往大了说,以忠勇侯的本事,子嗣多点,也能为国家培养几个可用之才。你身为正妻,应当为他多纳些妾室才行。”太后说道。

    华兰闻言心中一沉,来的时候袁文绍就说过太后有可能会给他送妾,现在太后又把话题往这上面引,证明袁文绍的猜测并没有错。

    想着袁文绍昨夜的叮嘱,华兰微笑道:“太后娘娘说的是,不过家中也有两房妾室,近日家中几个贴身女使也到了年纪,妾身也和官人商量过,准备把她们纳入房中。”

    华兰这话半真半假,春花她们年纪确实到了,不过袁文绍并没有纳妾的想法。

    太后闻言脸色一沉,很快恢复了过来,微笑道:“那些侍女做个通房尚可,如今你家可是侯爵了,这种女子哪配为妾。说到年龄,哀家身边伺候的宫女有些也到了出嫁的年龄,本该放出宫去让她们归家婚配,可是哀家实在舍不得。你也知道,哀家没有孩子,一直把她们当成女儿看待。要是让她们归家婚配,以后想她们的时候,见都见不到了。”

    “不如你领几个回去,给忠勇侯做妾,人在汴京,哀家时常还能见见。”

    “多谢太后娘娘好意,只是她们既然被太后当成女儿,怎好让她们做妾。太后不如给她们在汴京找个清白人家嫁了。”华兰说道。

    抛开袁文绍的那些顾虑不谈,太后左一句视作女儿,右一句时常想见见,华兰就不可能答应。

    这要是领回去了,她都管不了,还得像祖宗一样供着。

    “哀家虽然当她们是女儿,但是她们毕竟只是宫女,在宫里待久了,只会伺候人,别的也不会,还吃不了苦。忠勇侯的人品哀家是知道的,定然不会亏待了她们。”太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