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封侯
第210章封侯 袁文绍之前派过一批暗卫去禹州,准备若是不能在赵宗全平叛的时候立下功劳,就让暗卫在赵宗全妻子她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救下她们。 不过后来说服顾廷烨,和他达成合作后,袁文绍在顾廷烨成功劝说赵宗全前往汴京后,就把暗卫撤回来了。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不需要这个功劳了,而且若是暗卫出手,不太好解释。 现在赵策英竟然准备让他去接未来的沈皇后,若是他去的时候,大皱氏已经死了,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怪到他头上。 袁文绍并不是很想接这个差事,但是他知道,这件事赵策英肯定是决定不了的,应该是赵宗全同意了的,他也没办法拒绝。 “想什么呢,快走吧,世子还等着呢。”顾廷烨催道。 “哦。” 袁文绍回过神来,连忙跟了上去。 一路来到一处偏殿,见到了正等在那的赵策英。 “臣见过世子。”袁文绍行礼道。 “呵呵,忠勇伯不用多礼。” 赵策英摆了摆手,让两人坐下,说道:“忠勇伯,如今官家驾崩,等丧期一过家父便要登基,而家母现在还在禹州,需要派人去接一下。我舅舅和仲怀他们一时又走不开,派别人父亲和我都不放心,想来想去只能辛苦你跑一趟了。” 袁文绍闻言躬身道:“承蒙殿下和世子信任,臣遵命!” 虽说官家驾崩之前,已经留下了传位诏书,但是赵宗全毕竟还没登基,不能名正言顺的册封自己的心腹,来执掌西郊大营。 因此他现在需要沈从兴和顾廷烨这些心腹护卫左右才能放心。 袁文绍在赵宗全心里,信任度比不上沈从兴他们,却比最近向他表忠心的一些人值得信任,于是赵宗全便安排了他去禹州接人。 袁文绍也知道这点,所以这个差事他拒绝不了,也不能拒绝。 “时间紧急,一会让二郎给你点齐一千兵马,你就出发吧。”赵策英说道。 “是。”袁文绍应道。 …… 从偏殿出来,袁文绍让顾廷烨先去点兵,自己赶回了家里,把去禹州接人的事情跟她说了一遍。 “官人有正事,只管去便是,家里我会照看好的。”华兰说道。 “现在还在坐月子出不了门,我的意思是请岳母过来小住几日,也能照顾照顾你。”袁文绍说道。 “不用了,有翠蝉帮我,不会有什么事的。现在国丧期间,也没人会登门拜访,官人不必担心。”华兰说道。 袁文绍想想也是,不过还是说道:“等我走后你就请五meimei过来陪你吧,有个人陪你说说话解闷也是好的。” “行了,我知道了,官人就别惦记了,差事要紧,赶紧准备准备出发吧。”华兰说道。 “嗯,那我先去换衣服了。”袁文绍说道。 因为是去接人,也不是打仗,袁文绍没穿盔甲,换了一身素色劲装。 这次他依旧把张安留在了家,只让秦理带着一小队亲卫跟随。 来到皇城,汇合顾廷烨点齐的兵马,袁文绍便带着兵马出了城。 在袁文绍离京的时候,宫里的一个偏殿内,赵宗全正在召见朝中文武重臣。 武将领头的是英国公,文臣则是大相公韩章。 之前兖王造反时,就把英国公给囚禁了起来,不然凭英国公的威望,完全可以调动西郊大营的兵马入京平叛。 弄不好赵宗全还未到汴京的时候,叛乱都已经平定了。 赵宗全这次召集众人,商议的是关于北方的问题。 兖王造反,虽说目前还没有证据兖王的母族参与了,但是兖王母族在北方权势极大,若是发动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殿下,英国公老成持重,在军中威望极高,若是让英国公携带圣旨接管北方兵权,定无人敢乱动。”韩章说道。 韩章知道赵宗全若是继位后,必然想掌控西郊大营。 而英国公威望极高,又是西郊大营的统帅,赵宗全登基后,也不敢轻易动英国公。 他提议让英国公去北方坐镇,就是在提前替赵宗全扫清障碍。 韩章如此做,是为了向赵宗全卖好。 他之前虽然没有明确站队,但是门下学生有不少已经投靠了邕王。若是没有他的指示,他那些学生根本不会站队邕王,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 虽说邕王已经死了,但是毕竟是之前的储君人选,还有个幼子在世。 韩章担心赵宗全因此猜忌他,不得不向赵宗保全示好。 赵宗全听完,看向韩章的眼神中透露一丝赞许,故作为难道:“可是英国公年事已高,此去北方路途遥远,而且北方天气寒冷,老国公如何受的了?” 英国公闻言躬身道:“殿下,老臣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也没到不能动弹的地步,老臣愿意去北方走一遭。” 赵宗全起身上前扶起英国公,说道:“皇考之前多向我夸赞老国公乃国之柱石,既然如此,那就拜托老国公了。” “殿下折煞臣了,臣世受皇恩,逆王造反,未能救君于为难之中,已经无颜面对官家了,如今不过尽臣子之本分而已。”英国公说道。 赵宗全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去母后那里求一封圣旨,老国公先回去准备一下。” 现在他还没有登基,玉玺掌握在曹皇后手里。 …… 袁文绍带着兵马,一路急行军,于第二日下午,才赶到禹州。 为了不让禹州守军产生误会,快到禹州的时候,袁文绍就派人提前去禹州报信了。 等他带着兵马来到禹州城下,禹州知州已经领着禹州大小官员在城门口等候了。 “见过忠勇伯。”禹州知州戴修章行礼道。 按照品级,他的官职实际上比袁文绍还高。 现在的知州和很多人理解的知州不同,知州的全称叫知某州军州事,顾名思义,一州的军事政务都要上报给知州,知州觉得不妥可以向朝廷上奏,却没有直接的管辖权。 简单来说知州是皇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掌控专门设置的,和长期坐镇的钦差差不多。 因此知州的品级非常高,像戴修章就是从三品。 袁文绍现在没有职位在身,只有一个爵位,伯爵才正四品而已,他根本无需向袁文绍行礼。 不过赵宗全被立为储君的消息已经传到禹州了,袁文绍奉命来接人,也算是钦差了,因此他才会对袁文绍如此客气。 “呵呵,戴大人不必多礼,在下奉命前来接人,不知殿下家眷可还好?”袁文绍问道。 “这…”戴修章闻言脸色一僵。 袁文绍连忙问道:“可是夫人出了什么事?” 赵宗全虽说是储君,但是他毕竟并没有正式被册封太子,也没登基。 沈氏自然也得不到册封,只能称夫人了。 戴修章说道:“忠勇伯别急,殿下离开禹州后,刺客曾到府上行刺,全赖沈指挥使的夫人邹大娘子舍命相救,夫人才有惊无险,不过邹大娘子就…” 袁文绍脸色难看道:“为何不早点上报?” 袁文绍面上虽然着急,心里却松了一口气。 大邹氏是赵宗全他们走后被人刺杀的,现在已经过去好些天了,和他就没关系了。 “我也想上报啊,但是夫人不让。”戴修章说道。 事情发生的时候,赵宗全才刚走,他自然不会重视。 等赵宗全成为储君的消息传回来,他立即就安排人把赵宗全的家眷都保护了起来。 还准备把这件事报上去,可是沈大娘子却不让他上报。 袁文绍闻言对沈从英的用意已经猜出了几分。 沈从英不让说,是知道汴京局势紧张,担心赵宗全他们得知此事受到影响。 “麻烦戴大人带我去见夫人。”袁文绍说道。 戴修章领着袁文绍来到了赵宗全之前的府邸。 只见府邸四周,都是巡逻的士卒,防守十分森严。 戴修章上前敲了敲门,等院门打开,对门房说道:“麻烦进去通禀一下,殿下派来迎接夫人的人已经到了。” 门房看了一眼后面的袁文绍等人,说了一声稍等,就关上了门。 没多久府门大开,一个长相一般,气质温婉,看着三十多岁的妇人,走了出来。 “下官见过夫人。”戴修章行礼道。 “臣袁文绍见过夫人。”袁文绍连忙行礼道。 沈从英微笑道:“辛苦忠勇伯了,家中东西已经收拾妥当,随时可以出发,不过今日天色已晚,还是明日再启程吧,忠勇伯进来坐会吧。”
“是。” 袁文绍应了一声,跟在沈从英身后,走了进去。 沈从英将袁文绍引进前厅,落座后询问起了平叛的详细情况。 袁文绍没有隐瞒把自己知道的说了一遍。 虽然袁文绍说的好似没有什么危险一样,沈从英还是能想象的到其中的凶险。 第二日一早,袁文绍便护着沈从英一行,从禹州出发,往汴京而去。 因为有女眷和孩童,也不好急行军,用了两日半才到达汴京。 到汴京城外的时候,赵策英带人亲自出来迎接,袁文绍护送到皇城,交了差,便回家了。 等回到家,袁文绍从门房口中得知,王大娘子陪同盛老太太今日前来看望华兰和孩子,中午留在家中吃饭,现在还没走。 “瞅瞅,这眉角眼睛,长的跟华兰小时候一模一样。” “祖母,我娘说像大姐夫,您说像大jiejie,可是我怎么看不出来哪里像了?” “你这孩子乱说什么,你又记不得你大jiejie小时候长啥样,能看出来就怪了。” 袁文绍刚到后院,就听到老太太她们逗弄孩子的声音。 阻止了丫鬟进去通报,袁文绍抬步走了进去。 正在和如兰逗弄孩子的明兰,看到袁文绍进来,说道:“大姐夫回来了。” 正在和老太太她们闲聊的华兰,扭头看到进来的袁文绍,惊喜道:“官人,你回来了。” “嗯。” 袁文绍点了点头,行礼道:“见过祖母、岳母。” “二郎办差辛苦了,赶紧坐下歇歇。”老太太笑道。 “官人,你用饭了么?”华兰问道。 “我吃过了。” 袁文绍坐了下来,说道:“这几日我不在家,辛苦祖母和岳母两头跑了。” “你这说的什么话,长柏家的已经出了月子了,没什么好cao心的。”王大娘子笑道。 海氏在华兰前面一个月也生下了一个儿子。 因为袁文绍回来,王大娘子她们也没多留,坐了一会就告辞了。 不过老太太走的时候,单独把袁文绍叫到一边,明里暗里向他询问了关于顾廷烨的事。 袁文绍一听,就知道老太太在担心什么。 之前顾廷烨说愿意娶明兰,那时候他还背着气死父亲之名,被赶出了家门。 然而现在顾廷烨可是新君面前的红人,老太太自然担心顾廷烨变卦。 袁文绍虽然知道顾廷烨应该不会改变心意,不过也没说出来,而是说回头会找机会问问顾廷烨。 …… 第二天一早,袁文绍去宫里祭拜完官家,刚回到家里和华兰说着话,下人匆匆前来说,有圣旨来了。 袁文绍闻言一愣,官家驾崩,新君还没继位哪来的圣旨。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现在玉玺在曹皇后手里,这封圣旨应该是曹皇后下的。 袁文绍眉头微皱,虽然还不知道圣旨内容是什么,但是现在赵宗全还未登基,曹皇后下的圣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这样还会引起赵宗全的猜忌,他实在想不通,曹皇后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过此时他也来不及多想,连忙吩咐下人准备香案。 香案刚准备好,宫里传旨的内官就来了。 按照规矩,接旨的时候,全家老小都要在场,即便华兰刚生产不久不能见风,也得在场。 为此袁文绍早早的就让人给华兰披上厚厚的披风。 等内官到了后,他带着华兰和雯姐儿一起跪在香案后,等待内官宣读圣旨。 圣旨前面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废话,然而袁文绍听到内容后,心中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因为这些话都是夸赞他的,一般圣旨前面出现这样的能容,都是赏赐的圣旨。 当听到后面的内容,袁文绍心中一沉,他最担心的发生了。 这确实是一封册封的圣旨,册封他为忠勇侯世袭罔替,食邑一千户。 就连华兰和他母亲袁夫人都被封了三品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