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六节 战胜带来改变
“捷报!捷报!” 一骑南来,越过千山万水,直入未央宫的北阙城楼。 一路上,向来紧闭的宫阙,纷纷打开,让军情使者让路。 使者策马跑过长长的甬道,穿越迷宫一般的宫阙,进入未央宫深处。 然后,他在宣室殿前下马,从背上取下象征着最高级别的军事情报的密封竹筒,跨上宫阙的高台,疾步而上,一边走一边喊道:“捷报!捷报!河阴大捷!” 此时,宣室殿之中,正在议政。 刘彻则背靠在御榻之上,眯着眼睛假寐。 昨夜,他与将军们商议和推演军事一直到深夜,睡眠不足,自然精神很差。 而殿中,官员们则差点就挽起袖子要来一次全武行了。 没有人敢轻易后退。 因为今天的议题是:下一条轨道,应该修在哪里? 轨道运输,这几年在关中展的非常蓬勃。 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这种秦人留下的造物,在被墨家改进后,简直就是一个吸金利器! 像师家,就躺在轨道上,日进斗金! 而轨道更代表着人脉和关系网。 师氏当年来到关中的时候,谁认识他啊? 大家都等着宰肥羊,吃肥猪过年呢! 那时候的师氏也确实如此,甚至连师家家主师旦都绝望了。 但,谁能想到,本是拿来买命的轨道,却在修成后,不仅仅为师家带来了财富,更带来了无数人脉和关系。 展至今,师氏甚至已经隐隐有些要抢掉田氏的关中第一豪强的头衔的架势。 所以呢,这些年,人人都在盯着朝廷什么时候再修轨道? 而现在,刘彻终于松口,下令让少府在雒阳、睢阳、晋阳、荥阳以及太原等城市之中,选择三个,作为汉室轨道网络的下一个部署地。 自然,立刻就引了轩然大波。 轨道交通的便捷、快和廉价,现在已经是有目共睹。 关中行商之人,大凡有大宗货物,必定会委托师氏运抵指定地域。 因有着轨道的存在,关中的商业每年都在以高展,就连社会经济和民生,也受益于兴旺达的商业。 自然,出生梁国的官员,肯定会拼命让轨道项目落户睢阳。 而出生河南的官员和贵族,则会支持荥阳和雒阳。 这地域纷争一起,瞬间各自抱团。 其实,这也跟刘彻自己拿不定主意有关。 轨道交通,经过这些年在关中的实践和运行,已经证明了它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而且一条轨道的存在,还能养活至少数千名工人和车夫。 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军事价值都非常巨大。 但投资自然也是无比庞大的。 一条三百里长,默认在平原地区的轨道,起码需要投资近万万。 而汉室现在还在跟匈奴开干,自然没有太多资源可以倾斜。 要不是前不久的国债认购很顺利,刘彻现在已经是一个穷光蛋了。 换句话说,其实,这个轨道计划,是刘彻借钱在修。 其中,晋阳和太原,是肯定要铺的。 这是军事需求的必然。 但,这剩下那条到底在修到那里?这就让刘彻举棋不定。 毕竟,睢阳、雒阳、荥阳,其实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战略位置,都是同一个级别的。 无非就是谁先谁慢的问题。 但就是这个问题,在朝堂上已经打出狗脑子了。 毕竟梁国、河南,这两个地方本来就是汉家经济最好,人口最多的地区。 自然,此两地出的官员,也是最多的。 所以,刘彻也就懒得插手,让这些士大夫互喷。 谁赢了,轨道就落到那里。 在现在来说,汉家关注的还是前线。 不过,因为距离的缘故,前线的情报,一般要四五天才能抵达长安,即使是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紧急报告,也需要三天。 所以,尽管刘彻很着急的想要知道河阴战事的具体细节。 但却也只能耐着性子,等待前线的报告。 这时候,那个传讯的使者,直接走进大殿,跪到殿中,奏道:“陛下!卫将军都紧急奏报:赖陛下洪福,社稷之灵,祖宗庇佑,河阴大捷!” 刘彻立刻就站起身来。 而文武百官,也都立刻停止了纷争,看向了那个传讯使。 几乎是马上,就有宦官走下御阶,去将那代表着胜利的竹筒接过来,然后恭敬的跪呈在刘彻之前。 刘彻心里面激动无比,但还是故作淡定的接过那奏报,然后念了起来:“臣卫将军、执金吾都:顿百拜,扣问陛下圣安!赖陛下之天威,社稷之灵,将士用力,臣已于河阴,大破匈奴左大将之部。阵斩捕一万余级,匈奴左大将仓皇撤兵” “万岁!”群臣听到此处,再也没有人能按捺得住心中的激动,跪在地上,大声的呼喊起来。 而将军列侯们,则激动的更是难以自抑。 倘若此处不是宣室殿,即便是君前,恐怕,许多人都会不顾形象的载歌载舞。 河阴之战一胜,等于汉家在草原上打开了局面。 这意味着,汉军不仅仅可以在长城内,获得胜利,更可以出塞作战,撅师万里,取敌酋级而归! 更别提,河阴之战,斩万余。 可以说,几乎将匈奴的主力打成残废了。 这意味着,直至高阙城前,将再无可以阻拦汉军的力量。 只要再拿下高阙,河间之地,就已经在手,汉军登高望远,可以窥探阴山了。 作为身居庙堂之上的朝臣们,自然没有几个是东郭先生。 大部分还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自然,他们都清楚一个事情:假如汉军能够再攻下高阙,那长安从此就要远离战争的威胁了。 从今以后,北方的草原骑兵,除非长了翅膀,不然就再也威胁到长安这个汉家的根本之地。 火烧回中宫的耻辱,甘泉山上的烽火,从此将不复再有! 当然,更重要的是此番战争,汉军在取得了河阴之战的胜利,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最起码,也可以跟匈奴打一个平手了。 这意味着,无数人的投资,有了保障。 要知道,前不久,天子可是逼着很多列侯公卿士大夫认购了国债。 要是这战事有意外,那就惨了。 因为皇帝可能会不认账。 但现在既然赢了,有了战争的红利,自然再无人怀疑皇帝在未来的偿还能力。 刘彻看着高兴的都快蹦起来的群臣,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无比欣慰的笑容。 “卫将军都,三朝元老,佐朕以忠,治军以严,撅师出塞,阵斩捕万余,其以卫将军都为昌武侯,食邑五千七百户!”刘彻也适时的下达诏命:“望将军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陛下圣明,臣等奉诏!”群臣自然立刻叩拜道。 河阴之战一胜,郅都是肯定封侯的。 不仅仅郅都要封侯,他手下的有功将官,也至少要出两三个列侯和十几位封君。 这就是战争的魅力所在。 只要获胜了,那么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这让很多列侯真是心痒难耐。 人人都在琢磨着,下次再打匈奴,就去找条大腿抱抱。 这一次与匈奴作战,不就有好几个列侯跑去抱了义纵的大腿? 抱大腿这种事情,显然是贵族们的特长。 若非这次是汉军第一次出塞作战,很多列侯都没有信心,不然去抱大腿的,估计数之不尽。 现在,就已经有很多人后悔了。 “唉,吾当时应该胆子大一些”许多人都在心里想着。 然而,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再想抱一个大腿,恐怕就不是这么容易了。 刘彻看着群臣们,也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河阴之战,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了。 只有刘彻知道,为了打赢河阴之战,汉室到底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 仅仅是民夫,就足足征了十万。 还动员了整个代上的郡兵去支援和保障汉军的粮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河阴的汉军,每吃一口饭,就有三口在路途上被民夫和军队吃掉了。 不过,好在河阴之战赢了。 赢了就一切都好说! 只要再打下高阙,那么,汉室就可以将所有投入的资源和财赋,成倍的赚回来! 河套,哪怕是在后世,也是享有塞上明珠的美誉的。
而在此时,只能用天府之国塞上秦川来形容此地。 此地,有着充沛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和一马平川的平原。 当年,秦始皇获得此地,兴奋的将它命名为新秦中,既秦人的第二块基本盘。 可惜,秦始皇的这个野望没有变成现实。 秦末的农民起义,彻底摧毁了他的帝国和黄图霸业,更使得诸夏民族陷入了危机之中。 如今,刘彻只要重新夺回河套。 那么,不管付出了多少,都可以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回报。 先,就是夺取河套后,汉家再也不缺马了。 河套的肥美牧场和湖泊,足够蓄养百万匹以上的战马! 其次,中国也估计不会再缺耕牛了。 河套的牧场,每年向内地至少提供十万头耕牛。 更别提,当地的资源丰富,甚至墨苑都在当地现了一个大铁矿。 更何况,收复河套,等于给汉室买了一个名为安全的保险。 长安,从此不会暴露在任何敌人的威胁下。 长城也将重新恢复它的历史价值不仅仅作为一个防御基地,更是一个进攻的起点。 当然,更重要的是:河套地区,沃野千里,足可养活一个百万规模的人口。 这块新土地的获得,足可使汉室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再次缓解。 作为皇帝,刘彻很清楚。 中国的问题,从来只有两个。 一个是人口,一个是土地。 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其他一切问题,对中国来说,都不是问题。 当天,汉军在河阴取得大胜的消息,立刻传遍整个关中。 整个关中军民,都陷入了狂欢之中。 就连太学的学生,也加入了进来。 对汉室来说,上次的马邑之战,打破了匈奴骑兵野战无敌的神话。 而这次的河阴之战,则打破了许多人私底下说的汉军不可出塞,出则必败的谣言。 整个社会,都被这个胜利的喜讯为之一振。 甚至有许多地主宣布为了庆祝河阴之战的胜利,所以今年的田租,一律减半。 本来,这种事情是不太可能生在中国的。 在以前别说战争获胜,太宗皇帝多次减免田税,这些家伙也没有见过动弹。 但是,近年以来,随着关中商业不断展,各种作坊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 有一段时间,甚至出现了不管生产什么,不管生产多少,总是能够卖掉这样的奇迹。 许多人因此投身工商业,即使是列侯们,也遮遮掩掩的派了管家和家臣开设作坊。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青壮人口被作坊抢走了。 很多农民,特别是贫民,甚至除了农忙时节会下地干活外,其他时候,都在作坊里。 这样一来,佃农就大大减少了。 毕竟,给地主种地,虽然说现在关中地租普遍都是三成。 而且,因为农业技术进步,工具也迎来大展,土地产量大大增加。 在实际上来说,其实,即使佃农,也可以得到温饱了。 但问题是人家作坊给的钱实在啊! 一个熟练工人,每天可以拿十钱以上的薪水,作坊主还包吃住。 哪怕是新人,学徒,也能拿到一天五钱左右的工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年轻人都被工坊吸引走了。 面对作坊的抢人,地主们没有办法,只好是打感情牌,打乡情牌。 尽量的对自己的佃农好一些。 不仅仅逢年过节,得点礼物,更是要隔三差五的给佃户们一些福利。 不然的话,人家转身一拍屁股去了作坊,你哭都来不及。 更何况,现在关中地主豪强和勋贵们也学精了。 他们也不再将土地看成财的工具和聚宝盆了。 而是将依附在自己土地上的农民看成真正的宝物。 自己的佃户,是最好的士兵和最拥护自家的人。 他们的忠诚度和凝聚力,都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很显然,不会有傻瓜,再去苛待自己家族未来的真正根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