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在线阅读 - 第五章这段我熟啊

第五章这段我熟啊

    李元徽有些乐极生悲的感觉,前几日怀远来的家书里还说了二哥在军中得了一个“二凤”的绰号。

    看到这里李元徽差点笑出声来。

    稳了,稳了,这局稳了。

    李二凤,这不直接明牌?

    这就相当于打王者排到巅峰第一,这不躺赢了?

    有老爹和老哥们打天下,自己还用奋斗什么?只要躺平了等大佬带飞就行了。

    不用出力,从龙之功到手。一个亲王那是妥妥的,至于皇位谁爱争就争去,不参合。

    可这如意算盘刚打了几天,紧接着就是一记重锤。

    这不就抓壮丁吗?我还没成年呢就得去参军打仗了?

    好在被抓了壮丁的不只有李元徽一个人,还有数以千计的贵胄子弟。

    这让他心里好受多了。

    这些人年纪多在十几二十岁左右,还没有正式进入仕途,不过无一例外的都吃上了大燕的俸禄。

    这也是常例,高官子弟都有父祖的恩荫,基本就是七八九品的低阶勋官,没有实职,属于拿一份基本工资,不用上班。

    李家不光李元徽有,上面二哥三哥都有,但他们都不在洛阳,大哥有差事,那几个庶出的弟弟年纪也小,也没恩荫...所以李家就他自己被抓了壮丁。

    李孝俨此也是没什么办法,因为这道军令是目前实际执掌东都的高士则下达的,在皇帝没回来之前,他手上掌握的可是生杀大权。

    高士则此刻也顾不上辽东那些达官贵人们知道自己被偷家是个什么反应,毕竟眼下守住洛阳击败叛军才是他的首要目的。

    毕竟这位是敢当面顶撞当今圣人的老顽固,最关键的是被顶撞的慕容英还总是对他非常宽容。

    虽然很少听从高士则的劝谏,但却对这位敢于直言的大臣很是信重,这也是为什么,让他作为东都留守,辅弼太子监国。

    军令如山,兵部这边直接按照名册征召,留在洛阳的勋贵子弟凡事恩荫了武官的,被一网打尽,悉数被征召。

    七月十日一早,李元徽带着三十個健壮仆从赶到了左领军大营。

    大燕兵制,是在部族基础上,又借鉴了两汉曹魏制度改制而成。

    分为中军,镇戎军,州郡军三部分组成。

    中军,多为鲜卑人,总数在三十万左右,是大燕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既要负责守卫两京,同时也是出征作战的主力。

    共有十二军,既左右羽林军,左右虎贲军,左右龙骧军,左右领军,以及前后左右府军,以将军统率。

    而为了防备边地,大燕又在边疆设置镇戍,派兵镇守界,这些守兵即是镇戍兵。镇戌兵的主要任务是戍边守土,战时也配合中兵出击。

    镇设镇将,戌设戍主,统率镇戍兵各镇戍领兵数量不等,一般说来,一镇有兵三、五千人。主要由鲜卑兵组成,被称为“国之肺腑”,当然其中也有中原强宗子弟。

    州郡兵即州、郡属下的兵,主要是为了维持地方治安而设置,以汉人为主体。源自太祖武皇帝时候,制诸郡各置都尉以领兵。而州郡兵常受中枢调遣,配合中兵出征作战。

    这次皇帝出征,几乎是将各地的州郡兵以及镇戎兵抽调一半,加上大部分的中军,所以无论是东都洛阳还是西京长安,都是防卫空虚的状态。

    洛阳的中军尽出,只剩下三四万人的老弱,前几日战败还葬送了万余人。

    左领军将军赵翊,又名赵九重,受高士则之名统合这支由高官子弟以及其仆从组成的新军。

    集合之所,自然就放在了左领军大营。

    李元徽赶到的时候,大营里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了。

    慕容据献策的时候也就想这多召集些人手守城,高士则也不清楚,定下征召的标准就让人去办事了。

    结果就是来到左领军大营报到的“新兵”足足两万余人。

    每个勋贵子弟带的仆从数目不一而足,少则五人十人,多则百人,就连高士则自己两个孙子都各带五十人应召。

    诺大的左领军大营变得嘈杂无比,勋贵子弟和手下的仆役聚在一起,倒是比起洛阳南市还热闹。

    李元徽看见眼前这一幕突然觉得有些熟悉,好像什么地方见过类似场景...猛然想起,这不就是跟《康熙王朝》里一样?

    康熙平三藩的时候,察哈尔叛军逼近京师,不就让周培公和图海领着满清贵族家的仆从临时成军,消灭了叛军?

    不过对于上战场建功立业,升官发财,这些事李元徽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毕竟只要在熬个三五年,李家差不多就该崛起了。对于这件事,李元徽最少有八成的把握。

    陇西李氏、李源、李二凤...这么多要素,天命应该要来到咱老李家头上了...这时候打什么仗?

    外一小命没了可就亏大了。战场可是很危险的...

    李元徽坐在马扎上,真胡思乱想,一个声音却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四,想什么呢你,这些时日怎么不见你出来?不就是坠了个马,这么跟个小娘子一样金贵...”

    说话的是个身材有些肥胖的少年,圆乎乎的脸,小眼睛透着精光,穿着一身锦缎袍服。

    李元徽抬头一看,只觉得很熟悉,以前应该是认识,但好像不记得了...

    胖子十分惊奇道:“嗯?你不会真的得了失心疯?我你都不记得了?我是于仲亨啊...”

    听到胖子的话后,李元徽像是突然检测道关键词一样在脑海之中搜索到了眼前人的资料...

    “你是于二十一?”

    于仲亨,陈国公于政之孙,在家行二十一,所以都称呼其为于二十一。

    胖子显然对于李元徽的反应有些不满:“你是真的坠马摔坏了头?”

    李元徽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是啊,忘了好多事,别说是你,就是我二哥在我眼前现在也未必认得出来...”

    于仲亨一听倒是没了不满,反而拉着李元徽走入了一群勋贵子弟之中,说要帮助他回忆回忆,重新融入队伍里...

    一会的功夫,李元徽就重新“认识”了不少以往相熟的狐朋狗友。

    有魏王之孙慕容绍,天水郡公家的赵二、赵三,莒国公家的宇文约,闻喜裴氏的裴行方,裴行恭,出身京兆大族的韦光夏,韦冲,杜骏,杜并...各个都是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

    李元徽在人群之中待了一会,就基本回忆起不少事。

    “听说这次统领咱们的是你大哥啊,赵二赵三,到时候咱们可就全都靠你们兄弟了啊...”

    被唤作赵二的年轻人名叫赵炯,年方十六,嘴上已经有了一些绒毛,其弟赵三,名叫赵恍,跟李元徽同龄。

    两人都是天水郡公赵延庆之子,也是新军统率左领军将军赵翊的兄弟。

    赵二一听这话本来还有些志得意满,不过脸色很快变得凝重起来。

    “我大哥那人治军历来严苛,说真的,就是我们两个犯了事也得军法从事,你们可千万别犯在他手里,”

    于仲亨符合道:“我也听家里大人说过,赵将军武艺高超,治军严整,圣人头一次征讨辽东的时候,只有赵将军所部全师而退,这才越阶提拔,为左领军将军,这次本来是要他从征辽东的,谁知道出征之前害了痢疾...”

    韦光夏道:“都是这逆贼杨巡,好生生的造反,给咱们都牵扯上了,也不知道是谁出的注意,让那老东...高公给把全洛阳的勋贵将门都给抄了...”

    身材高大,一看就有武人之风的杜并却道:“我却正要谢那逆贼杨巡,给乃公送来这一场进身之阶,不能随圣人踏平辽东,就拿这些逆贼之首来为我扬名!”

    一众贵胄子弟在这边说这话,不远处城墙上,左领军将军赵翊,陪在东都留守高士则看着不远处的喧闹的军营。

    “九重,以你之见,这些人可用吗?”

    高士则虽然不知兵,但看着眼前这乱哄哄的人群,就觉得这些人不靠谱。

    赵翊却道:“高公放心,高门子弟自幼便习骑射,只要稍加训练,便可成骑队,而这些仆从,护院,多习武艺,以军法齐之,必是悍勇之卒。”

    高士则听到赵翊的话之后多少松了口气,随后嘱咐道:“你只管编练新军,武库之器械随伱调用,...不过,你的时间可不多...”

    “末将明白。”

    赵翊抱拳应道,目送着高士则离去之后,看了看不远处城下的大营,又看了看洛阳城北的邙山方向。

    叛军?

    不,都是他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