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赖氏传奇(下)
书迷正在阅读:从神级导演开始、美女总裁的兵王保安、废材嫡小姐:王爷我们离婚吧、全民器灵:meimei竟是混沌钟、全职中医、云顶:开局剑转,男枪一秒清屏、我在诸天万法成道、寒门卿贵、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炎之cao纵师
【赖氏传奇】 高从诲死后,其第三子高保融袭位。 高从诲一共有15个儿子,史籍留下姓名的是11人。其长子高保勋,次子高保正,不知什么原因,高从诲直接把位子传给了三子高保融。 难道是高保融资聪慧、器宇轩昂、骨骼惊奇?我们听听权威史书对他的评价: 《新五代史》:“性迂缓,无材能。” 《宋史》:“性迂阔淹缓,御兵治民,一时术略政事。” 《十国春秋》:“迂阔淹缓,无材能。” 无论是宋朝史官,还是元朝、清朝的史官,都在高保融的评价上保持了统一口径,翻译过来就是干啥啥不孝干饭第一名。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高从诲的长子、次子可能已经去世,因为高保融袭位后,政事都交给弟弟高保勖,如果是考虑废长立幼的话,那完全可以直接让高保勖袭位。 高保融袭位后,继续向中原称臣纳贡,后汉刘承佑派遣亲信郭允明来赐衣币、正法统。 郭允明,是刘知远的心腹,更是刘承佑的心腹,是“舅族群”核心人物,在“萧墙之变”中,杨邠、史弘肇等饶子嗣被他亲手宰杀。而当郭威兵临城下时,他又亲手杀了刘承佑,随后自杀。 史籍记载,到了荆南地面,郭允明“车服导从如节度使”,注意,高保融在后汉的封建王朝权力体系中就是节度使,这段话的意思是郭允明使用的规格与高保融相同,甚至还略高于高保融。 郭允明的使团随身带来了十几坛御酒,这是刘承佑赐给高保融的,然而郭允明每逢吃饭,必然“厉声索取御酒”,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所谓上国之臣当下邦之主,郭允明到了荆南就是太上皇般的存在。高保融不敢怠慢,只能心侍奉,仰人鼻息。 就在高保融心翼翼装孙子的时候,有人报告,郭允明暗中派人丈量城池! 开了上帝之眼的我们当然知道后汉当时根本没有攻取荆南的计划,郭允明故意让荆南人知道自己正“悄悄地”测量,“若为攻取之计”,以此讹诈高保融。 高保融上钩,重金贿赂郭允明。 郭允明装够了大爷,拿够了贿赂,大摇大摆地回朝复命去了。 很快,后汉就被后周所代替,中原不再是那个中原,而荆南仍然是荆南。坐拥荆州弹丸地,笑看五代更迭戏。 乾佑三年,后蜀施州刺史田行皋叛逃荆南,高保融命人把他抓起来,遣送后蜀,此人背叛蜀主,焉能尽忠于荆南? 实际上,这只是荆南高氏政治智慧的体现,荆南怎么可能为了一个的刺史而破坏与后蜀的睦邻友好关系呢?“蜀——荆——汴”丝绸之路还要不要了? 次年郭威代汉建周,高保融向郭威进贡了白金一千两、法锦二十匹,换来了兼中书令、封渤海郡王。荆南继续维持了与中原的臣属关系。 高保融时期,与后周关系和睦,荆南继续享受着五代时期最大的奢侈——和平。 郭威驾崩前,封高保融为南平王;柴荣即位,给高保融加守中书令。 “三征淮南”之初,高保融奉诏出兵,派大将魏璘率水师进逼鄂州。 从荆南的利益出发,中原征淮并不符合其利益,所以高保融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派兵鄂州,争抢胜利果实,一方面将则派使者到南唐,劝李璟答应柴荣的条件,以和为贵。 不能拼命啊,拼命还怎么赚钱? 后来南唐与后周谈妥了划江而治,随即息兵罢战,柴荣得到了高保融劝南唐内附的书信,非常高兴,赐绢一万匹。 一封信,换来一万匹绢,高保融发现了一条生财之路。于是在得到赏赐的4个月后,又写了一封信,送到后蜀,劝后蜀孟昶向后周称藩。 孟昶给了回信,你可能不知道,去年我刚给后周发了短信,可他不回我! 前文有过介绍,因孟昶在书信中自称“大蜀皇帝”,柴荣怒其抗礼而不答,孟昶对柴荣已读不回复的做法亦气愤不已,哥称帝的时候你还在偷鸡摸狗呢,装什么大尾巴狼!在这节骨眼上,荆南来信劝其归顺后周,孟昶当然不肯。 又过了4个月,高保融又给后蜀孟昶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别给脸不要脸,抓紧举国降周! 可把孟昶气坏了,“没完了是吧?”给高保融回了一封语气强硬、措辞激烈的信,表示拒绝称臣。 “要的就是你这个态度!”高保融把孟昶的这封书信转发给柴荣。 后周的“三征淮南”着实吓坏了荆南,中原与南唐议和,取得了淮北全境之后,荆南更加心惊胆战,担心自己是下一个被征服的目标。于是荆南想尽一切办法地要把战火引向后蜀。 为什么是后蜀?因为如果是其他的南方诸藩,例如南楚、南汉,那么中原必然要借道荆南,那将是荆南毁灭之日,就如同后来的故事一样;把战火引向北汉、契丹,荆南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 荆南只能把后蜀当挡箭牌,而且中原伐蜀的时候,荆南还可以借机摘取胜利果实,举着响应王师、辅助伐蜀的大旗,侵吞长江上游土地。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前蜀的时候,高季昌就通过这种手段把荆南辖区扩大到七个州,成为荆南政权的最鼎盛时期,随后才稳定为三个州,而这其中除了最初的荆州外,另外两个——归州、峡州,也是那时候夺取的。 所以挑拨中原与蜀、淮的关系,既能使荆南免遭战火,又能利用政治上的对抗攫取经济利益,一举两得。 高保融险些成功。 前文有叙,柴荣确实开始谋划伐蜀,并已经调兵遣将,安排粮草转匀战前事务。 高保融听后大为欢喜,立刻上疏主动请缨,荆南愿做伐蜀先锋军,以水军攻击长江上游目标,望组织批准!
柴荣也很高兴,谁高赖子可恨?瞧,多可爱,多么忠于我大周!于是下诏褒奖。 可等柴荣冷静下来之后,还是取消了这次被“爱国贼”高保融绑架的伐蜀战争,没有为高赖子家族火中取栗,而是北伐幽燕,即“北定三关”。 荆南自后唐以来,是“数岁一贡”,与中原的关系若即若离、百转千回,而到了后周时,则是“无岁不修职贡”,每年都进贡。 高保融对柴荣表示,这些器械金帛,虽然贵重,但也属于寻常物品的范畴,不足以表达我对上国的恭顺,这样吧,我把我弟弟送到朝廷里当人质吧。 柴荣于是更加喜欢高保融了。 高保融尽其所能地讨好中原,不仅换回了表扬,还换回了实际的实惠: 在后梁时期,高季昌刚刚领到荆南根据地的时候,干爷爷朱温给了他五千牙兵,当时荆南百废待兴,只有残垣断壁,活人都没几个,根本无法供养这五千兵,于是朱温就帮干孙子报销五千饶全部开销。 到了后唐明宗李嗣源时,则是以每年一万三千石盐来代替,但高季昌很快就与后唐决裂,转而向淮南称臣,这部分政策性补贴也就从此终止。此后即便与中原恢复宗藩关系,由于年代久远,世殊时异,这部分补贴也就没再恢复。 一直到如今,后周“三征淮南”后,由于高保融的“忠心爱国”,柴荣才又重新恢复,以泰州盐监出的食盐补贴高保融。不同于“赐绢一万匹”等一次性奖赏,这是每年都有的,细水长流,为荆南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你们总我是中原身边的一条狗,今,我就想让你们这帮瞧不起的人、认为我是废物的人,都好好看看,当狗有什么不好!”——高保融 柴荣最终放弃伐蜀,转而北定三关,然后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柴宗训即位,给高保融加守太保,高保融趁热打铁,表奏自己的长子高继冲为荆南节度副使。 赵匡胤建立大宋后,高保融对中原日益恐惧。柴荣志在削平四方,一统四海,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宏伟志向,而赵匡胤更是继承了柴荣的衣钵,统一下,志在必得。荆南岂能不惧? 于是,从原来的一年一贡,改成了一年三贡。 赵匡胤对他恩礼有加,给他加守太傅。 但高保融依旧惧怕不已,竟然在半年多后,惊惧而亡。 赵匡胤正月夺权,高保融8月病逝,也就是,前面的“一年三贡”其实应该是“8个月内三次进贡”。足见高保融的恐惧程度。 建隆元年8月,高保融病逝,享年41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噩耗传来,大宋为之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追赠太尉,赐谥号“贞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