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高平之战
书迷正在阅读:从神级导演开始、美女总裁的兵王保安、废材嫡小姐:王爷我们离婚吧、全民器灵:meimei竟是混沌钟、全职中医、云顶:开局剑转,男枪一秒清屏、我在诸天万法成道、寒门卿贵、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炎之cao纵师
【高平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历来被清高孤傲的史学家们所无情诟病,比如“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老爷子,修爷痛斥这一时期是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的大黑暗时期。漫漫黑夜,终会迎来曙光,黎明就在眼前。 郭威在位期间,对内励精图治,对外纵横捭阖,短短三四年之间,使得中原国富民强,为柴荣接下来的大展拳脚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外交、经济基础。 对内: “二王之诛”,郭威先发制人,铲除了王峻、王殷两位开国功勋,为柴荣扫清了政治道路; 临终前让范质、王溥并列为相,这是郭威的另一大遗产:一套成熟完整且清正贤良的文官集团,辅助柴荣治国。 对外: 两次“晋州之战”,有效遏制了北汉政权“复国”的企图; 平定西北边陲及后蜀; 以最强硬的态度向淮南、契丹表明了中原人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来谋求和平稳定。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 南唐吞并了闽国、南楚,贪多嚼不烂,开疆拓土得不偿失,元气大伤;辽国先后发生“横渡之约”和“火神淀之乱”,目前的统治集团对“南下”心有余悸,各大贵族利益集团几乎一致反对南侵。 这些变化总结起来,全是对后周的利好消息。 此消彼长,柴荣登基的时候,正是中原王朝的鼎盛时期,柴荣的开局是五代以来十几位皇帝中最好的开局,没有之一。 柴荣刚刚宣布登基,就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大考验:北汉刘崇乘丧出兵,卷土重来。后周与北汉随即爆发了着名的“高平之战”,这一战给交战双方均造成了重大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公元954年2月,听郭威病逝、柴荣即位后,北汉刘崇大喜过望,立刻派使节联络契丹,请求联合围剿立足未稳的柴荣新政权。 自古有云,乘丧出兵,大不义也。又云,多行不义必自保 在新君登基,最高权力的转交过程中,集团内部各大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通常会集中爆发,特别是五代时期,这种状况更是习以为常。所以在新君登基的这段时间里,通常也是该政权最为脆弱的时刻。 历来统治者们都要表现得道貌岸然一些,纷纷标榜自己是正人君子,通常以乘人之危为耻。而刘崇显然不顾廉耻,就是要趁人之危,这其实是他内心薄弱的表现,因为两次“晋州之战”使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似乎不太可能以光明正大的方法战胜后周。 若想复国,必须龌龊;要想光辉灿烂,手段必须下三滥;要想名垂青史,必须卑鄙无耻。 契丹也认为这是趁火打劫的好机会,于是欣然派耶律敌禄统帅一万契丹铁骑,外加奚及诸部仆从军六万左右,对外号称十万大军,与北汉刘崇会师,随后南下入寇。 在《旧五代史》、《资治通鉴》及《十国春秋》中,把这位契丹将领写作“杨衮”。“杨衮”这个名字在“晋辽大战”中就曾出现过,而在民间演义中,这位杨衮同志更是不辞辛劳地出演了《残唐五代演义》、《杨家将前传火山王杨衮》…… 在演义中,“杨衮”以杨弘信为原型,被塑造成“杨家将”杨继业的父亲,也就是杨四郎、杨六郎等饶爷爷,曾大战李存孝、五龙逼死王彦章、大战辽太宗……此杨衮跟今的杨衮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今的这位杨衮,是如假包换的契丹人,而且出身高贵,根红苗正,是耶律岩木之后,因其字“阳隐”,所以最初被音译为“杨兖”,明朝时的一些抄本又将“兖”误写为“衮”,随后便以讹传讹。 有些史籍则记载为“耶律德勒”。 经多方比对考证,宜以《辽史》为准,应为“耶律敌禄”。据《辽史》记载,耶律敌禄为人正直,且膂力过人,此前一直默默无闻。在“火神淀之乱”中,他走上了历史舞台,主动投靠寿安王耶律璟,并表示愿意率兵平定察割乱党。 患难见真情,耶律璟登基后,立刻将耶律敌禄提拔为北院宣徽使。前文介绍过,“宣徽使”一般来都是由皇上的心腹来担任。随后,又命耶律敌禄拓宽飞狐口,以便于行军。耶律敌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刘崇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以滑州义成军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以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在契丹爹“十万铁骑”的背景墙加持下,气势汹汹,兵出团柏谷,直扑潞州。 汉辽联军驻军于梁侯驿;后周的潞州西昭义军节度使李筠驻军于太平驿。太平驿距离潞州仅有80里的路程。 李筠派部将穆令均率领两千人主动出击,准备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北汉先锋官张元徽诈败而逃,穆令均立功心切,下令追杀,一头扎进北汉埋伏圈。伏兵四起,穆令均阵亡,超半数士卒被杀,几乎团灭。 消息传来,李筠立刻放弃太平驿防线,退守潞州,北汉军队则乘胜包围潞州。李筠飞书朝廷,请求支援。 接到奏报,柴荣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军情紧急,容不得柴荣打太极,他开门见山,先了自己的意见:朕要御驾亲征,谁赞成,谁反对? “我反对。” “反对 1” …… 群臣一致反对。 群臣七嘴八舌地着不能亲征的理由,而带头表示反对的,是政坛常青树、五代活化石、不倒翁宰相——冯道。 冯老爷子摇头晃脑,手捋银髯,气定神闲,胸有成竹,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娓娓道来: 两次“晋州之战”不仅给北汉的经济、军事带来了毁灭地性的严重打击,更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势弱而气夺,短时间内不会有再影复国”的非分之想。如今先帝的遗体还未下葬,陛下新登基,人心未稳,所以北汉才会故意虚张声势,妄图使我们自乱阵脚而已。至于边关战事嘛,陛下龙体不宜轻举妄动,派几个武夫前去抵御,也就是了。 群臣纷纷点赞转发,认为冯道分析地很有道理。 柴荣不悦,道:“刘崇乘丧出兵,他认为这是南下的好机会,肯定不是虚张声势,而是真要问鼎中原!” 冯道不依不饶,一副“没有人比我更懂政治”的高傲神情,坚决反对柴荣亲征。 柴荣怒了,道:“当年唐太宗创业,从来都是亲征,朕又有何不能?” 冯道怼曰:“陛下比得上唐太宗吗?” 柴荣懒得跟这个糟老头子掰扯,换个话题,道:“刘崇所率皆乌合之众,朕率王师,必如巨石拍卵、泰山压顶!” 冯道怼曰:“陛下比得上泰山吗?” 太讨厌了。 柴荣保持了最大的克制,甩袖子走人。据记载,在文武百官中,只有宰相王溥赞成柴荣亲征。 虽然群臣一致反对,但柴荣依旧保持了独立思考,准确地判断了北汉的战略意图。柴荣力排众议,调兵遣将,坚持亲征,并为北汉侵略军量身制定了“断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