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五代十国往事在线阅读 - 第140章 河中遗产争夺案

第140章 河中遗产争夺案

    【河中遗产争夺案】朱温在兖郓战场受挫,面临着四面楚歌的险境。危机关头,朱温人品大爆发,好运连连。越州义胜军节度使董昌僭越称帝,扯住了淮南杨行密的后腿,为朱温解除了南部威胁。与此同时,河中地面也迎来了一次政局大动荡,有着丰富“做外围”经验的朱温立刻抓住机会,从中煽风点火,把水搅浑,将关西集团、河东李克用和中央朝廷成功拴对儿,挑动了一场外线战争,从而阻止了“杀猪同盟”的形成。话要从董昌称帝的前一个月说起。河中护国军节度使王重盈病逝。上一任河中节度使是朱温的“舅舅”,王重荣。王重荣耿直而严苛,后期慢慢发展为残忍。他手下一位叫常行儒的牙将,时常遭其打骂责罚,终于不堪受辱,于光启三年6月,发动兵变,将王重荣诛杀。在河东李克用的支持下,朝廷调保义军节度使王重盈为河中节度使,提拔王重盈的儿子王珙暂代保义军留后。王重盈赴镇河中,常行儒不敢与之争锋,没有自称节度或留后,而是向王重盈诉说委屈,并表示要拥戴王重盈坐镇河中。王重盈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用他的人头祭奠弟弟王重荣。于是,兄继弟业,王重盈领镇河中护国军。从光启三年一直到乾宁二年,王重盈病逝于任上。王重盈死后,三军推举老长官王重荣的儿子——王珂,做代理留后。危机就从这里酝酿了。王重荣膝下无子,王珂实际是他哥哥王重简的儿子,过继给王重荣。然而王珂的两位堂兄弟——王珙、王瑶不愿意了。你王珂继承的不是王重荣的班啊,你继承的是我爸爸王重盈的班,我爸爸在河中八年了,他老人家仙去,理应由我们兄弟俩来接班啊。于是,兄弟二人上疏朝廷,说王珂不是王重荣的儿子,也不是王重简的儿子,他是我们王家的一个奴仆,小名叫“忠儿”,怎么能继承我们王氏家族的遗产呢?并写信给朱温,寻求朱温的支持。同时,二人出兵攻打王珂。王珂上疏抗辩,重申家父重荣之功,并向河东李克用求援,寻求支持。朝廷和稀泥,派宦官前往调解。王珙、王瑶技高一筹,表示接受调解,并上疏朝廷,说要不这样吧,我们仨谁也不能要河中了,请朝廷另派高级官员赴镇河中护国军吧。昭宗皇帝大喜过望,没想到三个兔崽子争夺家产,朝廷居然能坐收渔利,于是欣然派宰相崔胤充任护国军节度使。如此一来,等于是王珙、王瑶和昭宗合伙瓜分了王珂的蛋糕。这可不是朱温想要的局面,朱温并不想让这场“遗产争夺案”就此平息,必须把小涟漪煽动成狂风巨浪,才能绊住李克用的手脚,继而挫败“杀猪同盟”。要说起来,朱温是王重荣的外甥,与王珂是表兄弟,理应站在王珂这边。然而为了政治利益,朱温义无反顾地站在了王珂的对立面。朱温给王珙、王瑶支招,让他们联络凤翔李茂贞,取得关西集团的支持,让关西集团给朝廷施压,以维护他们哥俩的合法权益。在朱温的指点下,王珙、王瑶立刻给凤翔李茂贞、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送去厚礼,希望他们出面主持公道。于是,三镇联合上疏,强调王珂来路不正,主张由王珙子承父业,当护国军节度使,而让王珂接替王珙的保义节度使,堂兄弟互相移镇。显然,王珂是无法来保义军赴任的。王珂面临灭顶之灾,只能向河东李克用告急,普天之下只有李克用能帮自己了。英雄所见略同,李克用深知要想保证河东免遭围剿,必须发动外线战争,务必阻碍关西、关中、汴州同盟的形成。于是积极上疏,为王珂辩护。昭宗最希望河中回到朝廷怀抱,由宰相领节度,而不是给王珂,或者王珙。于是回复说,已经下诏让宰相崔胤赴镇河中了,这事儿就到此为止吧,王氏兄弟们就不要再争了。关西集团的请求被朝廷拒绝,让三位大帅感觉很没面子。中央“得罪”关西集团的事还不止一件:中央禁军在京畿地区有八个军事基地,其中一个靠近华州,另一个靠近邠州。华州镇国军韩建和邠州静难军王行瑜,便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将其据为己有,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划拨。掌管禁军的宦官强烈反对,说这是天子禁军,怎么可以被地方藩镇拿去!于是朝廷断然拒绝了韩建和王行瑜的请求。这是让关西集团不爽的第二件事。当关西集团通过“倒杨运动”控制了朝廷之后,静难王行瑜向朝廷提出要当尚书令,被驳回。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由尚书令登上皇位的,所以从那时起,就不再授予尚书令一职,只有后来的郭子仪,功劳太大,才被破天荒地授予尚书令,而郭子仪也始终不敢接受。讨封尚书令不成,王行瑜非常不爽,这算是第三件事。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让关西集团相当不爽,那便是昭宗的最后抗争。【最后抗争】昭宗的抗争从未停止。特别是遭受到来自关西集团的压迫之后,更加迫切地要寻找突破口。办法则还是那两条:培植一支忠于皇帝的文官集团;拥有一支效忠于皇帝的武装力量。在含恨撤掉宰相杜让能之后,昭宗提拔韦昭度做宰相。韦昭度也同样符合昭宗的人事录用标准。首先是忠。黄巢进犯长安的时候,韦昭度从僖宗幸蜀;当僖宗在凤翔遭李昌符攻击时,韦昭度将妻儿老小送到禁军里当人质,换取禁军信任,以攻击李昌符叛军。韦昭度对皇家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是个经历过考验、值得信任的同志。其次,韦昭度有过带兵经验。曾作为征剿总司令,入蜀作战,与王建一起攻打西川陈敬瑄。后来,被王建使jian计,逼回朝廷。王建得以割据西川。第三,韦昭度也因征蜀不力被革职查办,发落到东都洛阳,剥夺了一切实权,实际就是政治生涯判了死刑。这才是昭宗提拔他的最关键所在,让韦昭度咸鱼翻身,从养老院接到国务院,韦昭度将对昭宗皇帝感恩戴德,会更加披肝沥胆,以酬谢昭宗皇帝的重启之恩。除了韦昭度,昭宗还提拔了另一个人,崔胤。崔胤的父亲是崔慎由,他的叔叔是崔安潜,崔氏家族在唐朝中后期是声名显赫的,几代人均在朝中做高官。而这位崔胤却与先人不是同一品种,史籍记载崔胤此人“长于阴计,巧于附丽,外示凝重而心险燥”,“喜阴计,附离权强,其外自处若简重,而中险谲可畏”。总之,崔胤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势利眼,善于攀龙附凤,结党营私,内心险恶而毒辣。他的叔叔崔安潜十分了解他,曾对身边人说,“我父兄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门户,早晚要败坏在崔胤手里!”在“倒杨运动”中,宰相崔昭纬暗通关西集团,内外勾结,逼死了宰相杜让能。崔胤果断抱住崔昭纬的大腿,摇尾谄媚。于是,崔昭纬屡屡推荐崔胤。提拔崔胤,昭宗多半是迫于关西集团的压力,因为崔昭纬是关西集团在朝廷中的代理人。让崔胤做宰相,昭宗多少有些半推半就。之后,昭宗又提拔郑綮当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