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新福王在线阅读 - 0094 布置

0094 布置

    到了灵山岛常洵有闲就去各处视察,那是为了检查已取得的成绩及布局后面发展。如他在瓷产业研制项目就指示骨瓷、瓷砖、瓷地砖、瓷内外墙砖可以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了。

    之所以这样决定乃是他的五层砖 混凝土大厦这些都需要,比如二三四五层室内虽用了好木头做护墙板与地板,底层与露台还是瓷地砖与墙砖好,外墙也一样,厨房肯定用瓷砖好。

    不仅如此与骨瓷一样,瓷砖与瓷内外墙砖肯定为西方人所爱,可以作为一大出口产业。为什么如此说乃是西方人城堡石头建筑,他们用的岩石墙外面太粗糙又色彩斑杂,才喜欢用色彩美丽的岩石包砌。

    这方面常洵也在准备着生产先大理石板,进而生产花岗岩石板。为何如此安排乃是花岗石太硬,这时西方人没这能耐只能用大理石。

    可用掼了不一定会一下接受花岗岩的色彩,毕竟两者风格完全不同。大理石如云雾飘浮的自然山水,有的真可以当作写意山水画看。

    可是这样的大理石少有,华夏人将之挑挑拣拣大块制作屏风、挂屏,甚至是镶嵌在墙上成为中堂欣赏。小块的就镶在椅背榻架上,与画作一样欣赏。

    可是大理石割成小块砌在外墙形成有整体风格不容易,不似花岗石那么统一色彩还耐风化。不过这时切割岩石不容易,传统工艺可以做到,却是成材率极低工夫极大,销售价也不是普通贵族用得起的。

    常洵虽知道后世加工工艺,可以几十倍降低成本,可是仍然不能与外墙砖竞争的。还有他不可能将好处都给西方人,成本下降几十倍销售价下降到此时三四成足可以打败一切竞争者了,不够再下降不迟。

    还有真石头内外墙砌砖满足西方大中贵族,瓷内外墙砖可以满足西方小贵族与一些商人需要,所以常洵将这一些产品也当作出口大项,而且这产品还可以帮西方人压船舱。

    看了瓷产业方面研制项目,让他们设计出各自的生产线,先拿五层大厦作试验进行小批量生产与应用试验,常洵又去了玻璃研制项目。

    这玻璃项目乃是他这时最大的金母鸡了,火油灯与风灯、桅灯没有它就不成,老花镜、望远镜、香水瓶、高档杯子、玻璃暖棚、玻璃窗、玻璃瓶、玻璃器皿已经生产出产品不少也挣了不少钱。

    而且是这方面才刚开始,大部分产品数量还在以千计以万计,可是大明如此多人产量应该以百万千万计才对,所以这空间有多大真是万里长征才起步。

    还有它的用途也不仅这点,其它生产不了的不说,可是有一样产品绝对可以让常洵好几十年内年收入几十万两的。这产品就是玻璃镜子,这东西西方人也仅威尼斯刚生产出来。常洵无技术用硝化银他们也一样,所以双方在一个水平线上。

    如此威尼斯人可以用这挣大钱常洵一样可以外,常洵这里生产平板玻璃因为有了他提供的浮式流平技术,那玻璃生产成本低又可以直接生产镜子。而威尼斯人只能先磨平玻璃,从而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不少,完全可以以价格优势出口。

    还有常洵毕竟知道硝化银这名词,暂时只能用汞锡剂生产镜子,下一代产品必然会早问世。加上大明本身所需数以千万计镜子的需求,玻璃及衍生产品对常洵的重要性不用多说。

    在灵山岛军工生产与研制最重要,瓷产业研制方面重要,玻璃产业研制方面重要,纺织业也一样重要。棉纱纺机整套设备研制出来后常洵只看到报告,这时可以在岛上纺织机械研制生产厂区可以看到整套纺纱机械了。

    整套纺纱机械从棉花脱耔开始,不过这一步传统纺纱也一样不可缺少。所以只有梳棉与制作成棉条才是新工艺设备中增加出来的,还有就是已经发展到二十纱锭的人力或驴力纺纱机,及一百锭牛力纺纱机。

    只是牛力不及驴子可靠,只是一下搞到太多驴子也不容易。但就算是用人力现在加上梳棉与制作棉条,工效可以提高十倍以上。

    不过在大员纺纱工收入为这大明妇女三倍左右,实际上人工费与之相比只是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之间,这已经有颠覆性提高。

    何况这时技术使用水力或蒸汽机动力在机械设备上不存在大问题,生产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人多一件衣服的目标只剩下棉花产量了。

    常洵再检查自己这里纺纱机生产的棉纱与普通人手摇纺纱比较一下,大概可以提高六七支左右。所谓支乃是同样一厘米可以排多少根棉纱,数值大棉纱就细,织成的布细密。

    后世普通的也在六十支以上,这时普通人手工棉纱只有二十支左右,棉纱还粗细不均匀所以织出的布很粗糙。相比之下新式纺纱机械因为将棉花梳顺,从棉条抽出时均匀纱也均匀,织布质量提高不少棉花用量反而减少一些。

    不过这方面可以提高幅度不大,常洵让人筛选与寻找长绒细棉花种子目前为止成效还不大。不过这方面迟早会成功,到那时棉纱达到四五十支也不成问题,不让英伦人用棉纺织工业满世界赚钱。

    不过英伦人棉纺主要在南亚殖民地,本土靠毛纺。毛纺方面常洵也让人研究,原材料有兔毛、棉羊毛、山羊绒。到这时粗细毛线能够生产出来可是销路还不好,主要是打毛衣技术不会,针织机研制还远未成功。

    粗细羊毛纱也是研制成功了,粗羊毛纱乃棉羊毛纺织成的,纺织成粗呢虽说很好可是穷人宁肯穿棉袄,富人还是选皮毛让人接受一方面要引进细绒棉羊,另一方面还要让人习惯。

    不过以后大明军人冬季军服只要允许可以用呢料,呢料挺拔有军人气质也御寒。工业企业也可以用作制服,甚至是官员也一样可以制作制服。

    当然朱元璋那套传承于元的‘衣冠禽兽‘补子常洵会予废除了,同时那那长袍也会改成中长式。只是时机还不成熟,时机成熟他会推动自己手下中长官服的。当然官员呢料必须细呢了,所以细绒棉羊必须引进,毛纺技术此时还要努力提高。

    毛纺如此山羊绒却不大合适制作外衣料,这时针织技术不行织成绒布为冬衣内衬开始受到欢迎,不过那属于奢侈品,产品、市场都才开始。

    除了这些常洵还关注拉丝设备进展,随着水泥应用那钢筋混凝土还缺钢筋。此时建造的五层楼房及在建桥梁都是人工在锻打钢筋,如此代价之大让常洵觉得吃惊。

    后世钢筋也就是比普通大米贵一点,这时钢材就是十多倍大米,再铁匠锻打几乎再加价好几成。不过钢材价格自己生产可以降低到大米三倍左右,这钢筋靠铁匠锻打也不成。

    一方面质量不均匀,还有代价太大。那怎么办?办法就是将钢材加热或不加热,在一个个圆形模具里拉一次,每一次模具直径小一点,多次拉拔就达到需要的粗细了。

    如果不够就多拔几次,只是多拔会变硬需要加热再拔。后世钢筋、电线都是这样拔出来的,只是道理如此要做到不容易,可这时水泥有了钢筋拔丝机常洵肯定催着研制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