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8 人才
在京城如笼中鸟的常洵总觉得种种不舒服,这当然是事实因为他这时最远也就是去郑贵妃的庄院去看过养鸽场,或者说悄悄溜出城墙已经算是极限,被文臣知道肯定又会作文章了。 只能在宫中与王府溜达其实也算得上自由了,比宫中其他人自由多了。实际上这时代绝大多数人未出过县境,在京城一辈子未出城墙者也不少见。 所以常洵主要还是心理上觉得不自由,如到了他自己地盘十之八九也长期呆在宫中的。只不过他决定自己的皇宫将建在山里,当然不可能在深山里也要在一个山区余脉上。 为什么如此乃是宫殿之中太压抑又单调,在室内还好不可能如花园一样,可出了殿周围都是房子或墙,连树也不见一棵只能抬头望见一块天空就过分了。 相比之下那后清会玩多了,春秋围猎、承德避暑,后来又造了园子。还没人正德建豹房那样被黑啊,这一点看起来对文臣对大明皇帝确实是‘关怀备至‘。 当然建新皇宫尚早,好在明年虚龄十岁了,常洵在过年时已经在盼五六月终于可以去灵山岛避暑了。 去灵山岛避暑一是船,船这时已经在造了。不仅在造出海的三体船,还有四轮车外连京城到天津卫的路常洵也要修一修,不然四轮车还真有些走一段停下来修补一下才能继续,为此他只好自己派人预先按照四轮车通过的标准将路修补好。 好在四轮车也只有二米宽三米长,重千斤左右。用了铁木为外厢板与一厘米厚窗玻璃,那是没窗玻璃车厢内黑漆漆点灯也太过分了,也无法看看一路上人生百态与风景。 还有经过试验一厘米厚窗玻璃足以挡住近距离弩箭,这安全上没什么问题。还有为了明年去灵山岛避暑,常洵提前编制了一支懂水性的三百人护卫队。 这批人主要是移民子弟,这时与试验营一起在大员岛训练。此后在明年春天会来到京城,训练虽短了一些其实这时安全方面确实是危险性不大,即便是陆路上有刺客三百普通人也可以挡住了。 还有他这个福王也就是喜欢奇技yin巧并非是骄奢yin逸到天怒人怨,也没有真夺了太子位让大明的‘国本‘不保,在这京城地面也没什么山匪水盗。 到了海上三体船的速度足以让敌人绝望,还有从天津卫到灵山岛也没什么海盗,日本人也从未过来发动水上袭击。 有这三百人护卫训练时间虽短一些,火枪运用也是熟悉了,这时有三百火枪已经少有人挡住了。所以常洵将把在京城一千人调大员岛与中左所去了,放这里已经没什么作用了。 而这一千人去了大员岛知道那里的好后,连家人带亲友少不得上万移民。所以常洵准备将此时在大员岛的一千人经过整编调灵山岛与中左所去,而在灵山岛的人马去大员岛去简单整编。 如此可以增加不少移民,也让各部队轮流进行初步整编。初步整编就是淘汰一部分年老体衰的人补进年青人而已,至于武器也不可能更换。 主要是这时也没什么大仗会打,淘汰一些老兵换上一些年青人灵山岛、中左所、大员岛守备足够了。等试验营有所收获士官培训班第一期有了毕业生,才会逐渐按试验营模式再逐渐将三千人扩编整编出十个新式营来。 而且是这计划为五到六年,到时才基本上大部分可配上新式武器。主要是武器生产力还远远不足又不宜扩大太大,因为武器生产多了也浪费。 反倒是战船及船上水兵的新式武器必须优先武装,因为随着中左所发展有情报表明海盗也在蠢蠢欲动外,发展海贸也必然与海盗冲突,甚至是扫清海盗。 而与海盗冲突的可能性日愈增加,原因简单与瓦达一样看到了中左所的日渐繁荣。当然海盗发起攻击时不可能如瓦达那样盲目自大,海盗的战斗力也是比较强的。 而且大海盗纠集上千人外还会与其他海盗串联合作,打败大股海盗之后还要维持商路安全,用于巡逻与威摄的船只不能少。 而海军之所以称之为百年海军,普通水手就远比步兵培养时间长太多,高级船员只要有条件都是十几二十多年的培养才出来的。 还有船除非短期目的的粗制滥造,不然都是一年年积累起来的。所以战船建造与水军建设确实是要加快一些了,主要是中左所兴旺速度快于预期,如此花盛引蜂就得防备上也要提前一些。 很快年节过去迎来元宵,元宵之后各方面又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常洵在这时主要忙于开办培训班一事,因为这时候全大明也没几个学习过西方数理化的人。 特别是著名一些的以常洵的名号根本请不来,又主要居住在江南连三顾茅庐也不好办。再说常洵也不愿意委屈他们,宁肯去广州、澳门找资料自己尽可能编教材。还有找那些与西方人接触较多,学习过数理化或天文地理的人来自己这里当教师。 又招了商人、小地主、移民子弟办培训班,这培训班一方面为培养出教师人才。因为在大员岛已经开始了3 3 3 3教育模式,因为根本属于鞭打快牛模式,只怕聪明的从基础开始三年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初中知识了,所以这时培训教师已经势在必行了。
而且常洵还需要这些人去加强冶炼、造船、军工、研制蒸汽机、火车等等,而且他自己的大学知识甚至是高中知识也只记得零星,所以这时培训班只是或主要是领他们进门而已,在学制上时间最多三年,之后他们自己就要去当老师、当研究员了。 另外就是这三年也会成熟一个或需要一个就派出去工作了,于这时招来的人而言这培训班仅是一个门槛,下面靠他们自学为主,起码十年之后等他们有了积累才可能办起真正的中学级师范与大学级师范,从而让教育体系完整起来。 在这之前只能靠引进西方人著作学习、实践实验、自我学习互相学习,直接从学校学习到大学根本就不可能。 而且到那时也只有部分学科勉强达到大学水平,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学科尚刚开始,甚至是连概念也没有。所以十年后从学校出来的人中不少将承担各种开拓任务,而不是如后世大学毕业就吃老本的人多。 好在常洵虽需要大量人才这时起步与要求却低,如高炉这时代的顶级工匠在常洵指出一些关键点也摸索搞成了。一成功仅煤的消耗就减少了一半,仅这优势完全可以垄断大明冶炼业,因为这乃是这时的世界超级水平。 当然这个起点不高顶级工匠可以完成,接下来难度更大,需要更多知识因此需要从业者接受更多的教育。只不过这时纯教育让小孩读到大学再实践的方式不可能,还有这方面教育、学习、研究也会同时进行才行。 如这时的工匠有一定实践经验却不大识字,常洵就推动工匠业余读书。再加上这时需要他们不断上新工艺、新设备,在这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研究,以后他们中一部分人就成了有知识的专家。 虽成为数学家之类不大可能,但今后如冶金方面各专业教材与教师基本上要靠他们了。当然由常洵此时办培训班中出来的人成为各业专家的可能更大一些,毕竟此时工匠底子太差外自信心也不足。不似这时来参加培训班的年青人,他们有一定知识又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