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小翡翠可复三宣六慰(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小翡翠可复三宣六慰(求追订月票)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正文卷第一百五十九章小小翡翠可复“三宣六慰”小冰河的气候还在继续肆虐华夏大地,尤其是北方的的粮食生产遭受了重创。

    去年辽东地区的气温创下了新低,别说是小麦了,就连土豆番薯的产量也是大幅减产。

    好在湖广的粮食生产得到了恢复。

    凭借着发达的水系,以及朝廷强大的运输能力,总算是没有在全国出现大的饥荒。

    经过将近一年的土地人口清查,乾隆熙元年的华夏的耕地以及人口数据终于出炉了。

    整个华夏的人口为1.38亿人,这个数据较之前的人口数据足足多出了一倍。

    当然这里包括了朝鲜、台湾、琉球以及漠南同奴尔干都司的人口。

    其中朝鲜的人口为680万,较万历年间巅峰时期的1100多万人,减少了4成以上。

    琉球为38万人,台湾为108万人,整个漠南地区的人口仅为73万人。

    奴尔干都司包含了叶赫左右两卫的人口在内也仅仅只有23.2万人。

    这些新征服的地区总人口也没有超过1000万人,也就是说原先的大明境内有将近1.3亿人口。

    其中辽东经过李献忠10多年来的大量移民,人口猛增到826万,几乎是万历初年的3倍多。

    但是河南、陕西、湖广以及四川这些人口大省由于张献忠同李自成的大肆破坏还是有较明显的减少。

    不过并没有出现后世那种千里无人烟的情况。

    四川虽然经历了张献忠的荼毒以及之后李定国大肆消灭土司人口,仍然有423万人。

    其中南直隶以2117万人位居全国之首。

    华夏朝廷彻底取消了人头税,南直隶的大量隐匿人口也被释放出来了。

    云贵地区的人口数量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不过这个数字还是基本靠谱的。

    大明的耕地数据一直问题比较大,洪武初年统计的耕地为3.66亿亩,到了洪武28年突然猛增到8.5亿亩,建文二年又变成了4.2亿亩。

    这个8.5亿亩的耕地肯定是不靠谱的,之后一直维持的5亿亩以内,成化年间又突然变成了8.2亿亩,然后弘治年间降到了4.7亿亩。

    相对来说参考价值比较大的是万历年间张居正组织的那次丈量,首先张居正统一了大小亩的问题。

    然后那次土地丈量持续了三四年的时间。

    除了各布政使下属的耕地,还丈量了边镇的耕地。

    九边各镇多出了将近3000万亩土地,使得大明全国的耕地增加到了7.8亿亩。

    本次华夏全国范围内的耕地总共是8亿亩。

    其中朝鲜有耕地1280万亩,台湾耕地400万亩,琉球耕地32万亩,漠南耕地88万亩。

    去掉这些地区的将近2000万亩耕地,大明的实际耕地面积为7.8万亿亩。

    虽然总数与万历年间的数据基本一致,但是各省间的数据却相差很大。

    首先辽东的耕地增加到了1000万亩,较万历年间增加了3倍。

    其次山东的耕地减少了2000多万亩,可见上次山东的田亩明显多报了。

    河南以及湖广的田亩数也比万历年间有所减少。

    除了云贵两地没有进行彻底清查,延用了之前的数据,华夏耕地8亿亩基本还是靠谱的。

    若不是小冰河的天气导致北方的粮食大量减产,这些耕地再多养活个两亿人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毕竟如今番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作物已经全面推广开了。

    有了漠南的大片草场,北方地区的羊rou以及乳制品也大量投放市场。

    而南方则鼓励饲养家禽以及家猪。

    现在全国的耕牛数量普遍不足,所以北方的大量草原牛正在被驯化成耕牛。

    经过一到二代的繁衍后,草原牛就会逐步适应成耕牛。

    这样一来也大大提升了耕种以及开荒的效率。

    另外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是通过工部向全国大力推广,增加了肥料的运用,开始提升粮食的产量。

    安南这地方虽然没有多少矿产,不过红河平原却是难得的粮食产地。

    粮食的产值虽然不高,但没有粮食华夏帝国必将停下扩张的脚步。

    尽管整个安南乱成了一锅粥,红河以北还是在大量华夏移民的努力下,开垦出了不少良田。

    这种一年三熟的高产耕地自然是多多益善。

    这些土地的收成必须完全掌握在华夏朝廷手中,不然当地的土著大量繁衍,反过来会影响到华夏的统治。

    考虑到安南还需要黎朝这个伪政府过渡一阵,孙传庭向李献忠提出了一个恢复华夏在中南半岛“三宣六慰”的计划。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维系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设置了南甸、干崖二个宣抚司,麓川、六尉、缅甸、木邦、八百大甸、孟养、老挝七个宣慰使司。

    到了朱棣当政期间,又增设了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使司,这样下来,总共两个宣抚使司,十个宣慰使司。

    后来因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撤三个宣慰使司离明王朝太过遥远,难以管理,就被撤销。

    宣德年间,麓川宣慰使司因为造反引发明军征讨,后被改成陇川宣抚司。

    至此,明朝的三宣六慰彻底成型。

    三宣六慰中的三宣指的是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的是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三宣六慰除了一部分位于云南外,大部分都位于今天的缅甸、泰国、老挝等地。

    三宣六慰其实就是明朝在中南半岛所实行的土司羁縻统治,不管是宣慰使司还是宣抚使司都是专门用于治理少数民族的地方行政机构,宣慰使司和宣抚使司一般隶属于兵部和户部,宣慰使是从三品,宣抚使是从四品。

    当然,和正常的承宣布政使相比,不管是宣慰使还是宣抚使在其封地上都相当于土皇帝,拥有军事、行政、司法、财政等所有权利,对治下百姓生杀予夺,就像是周朝的诸侯一般。

    朝廷给三宣六慰的宣抚使和宣慰使颁发金字红牌,作为朝廷信物,每当新皇登基和土司换代时,明朝中央都会重新下发新的金字红牌,以此来强化对三宣六慰的控制,建立有效的统属关系。

    不过随着宣宗放弃安南,明朝在中南半岛的威慑力便开始下降,到了明朝嘉靖时期,三宣六慰已经不太听从明朝中央的号令,他们开始相互兼并,期间,由于缅甸宣慰司莽升龙发动的兼并战争已经深入到明朝云南境内。

    虽然大明也有派兵介入,比如万历年间刘綎同邓子龙就杀入了缅甸境内,大破缅军。

    不过以大明的财政状况已经无力支撑长时间的远征,最终只得坐看缅甸不断做大。

    到了嘉靖年间,明朝的三宣六慰只剩下“三宣”和车里宣慰司;剩下的“五慰”,老挝宣慰司独立,八百大甸宣慰司被暹罗国吞并,木邦宣慰司和孟养宣慰司被缅甸宣慰司占领。

    随着缅甸东吁王朝的崛起,大明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缅甸的控制。

    孙传廷的这个想法可谓同李献忠不谋而合。

    安南的这些暴民与其白白的被杀死,倒不如利用他们来征伐隔壁的老挝。

    无论哪个死了,都有利于华夏的统治。

    不过东南亚这地方实在是太穷了,菲律宾好歹有金矿,自己若是大肆进攻这里肯定是一个赔钱的买卖。

    虽然马尼拉的黄金同安南的粮食可以为接下来的扩张提供一定的支持。

    但是如何忽悠华夏的那些投资者砸钱,可要费一些心思了。

    后世拉投资都要“讲故事”,李献忠思来想去,缅甸还是有不少特产的,比如红宝石.

    对了缅甸有翡翠啊!

    中国人对玉可是情有独钟的。

    荷兰可以为了郁金香疯狂,为啥自己不能在华夏国内搞出一个翡翠热。

    他想起来了,之前自己登基的时候,黔国公沐天波派人给自己送来过一批上好的阳绿翡翠。

    当时自己也没有太在意,如今正好用来宣传一波。

    这个时代的流行都是由上至下的,只要在上层的贵妇圈中宣传一波,很快翡翠手镯就会流行起来。

    而且华夏人自古就有佩戴玉佩的习惯,那些玉牌啥的也可以搞起来。

    这个时代的人看翡翠“重色不重种”,只看重翡翠绿不绿,对于种水的要求反倒不是很高。

    这样一来自己就能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入大量的高种水货品。

    尤其是那些高品质的紫翡,更是几乎“白菜价”。

    然后自己再宣扬种水的价值,把它炒上去,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如今云南同缅甸都不在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中,翡翠的价格肯定不菲。

    到时候这帮人看到了翡翠的价值,还怕他们不掏银子?

    很快李献忠就找到了朱纯臣,在马尼拉握有数个金矿股份,并买下了大量庄园的朱纯臣可谓是吃到了海外殖民的第一波福利。

    听说李献忠又有了新的生财之道,自然是高兴坏了。

    如今的朱纯臣可不简单,他身后跟着一大批京师的勋贵以及北方的富商。

    那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团队,这影响力堪比当年的李献忠,已经成为了华夏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手中的聚宝斋可是京师最有名的珠宝店,当初凭借着李献忠给他东珠一炮而红,如今早就开到了全国各地。

    李献忠先是高调的将一批翡翠赐给自己的后妃,以及一些功臣。

    这些晶莹剔透的翡翠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无论是女子的手镯,还是那些精雕细琢的翡翠玉牌,都让那些受赏的人爱不释手,不断的佩戴显摆!

    在朱纯臣的运作之下,翡翠逐渐流行起来,价格也是一路走高。

    京师的天上人间居然有人花费2万两白银拍下了一个帝王绿的手镯,只为博红颜一笑!

    手镯一下子开始流行了起来。

    京师的贵妇们都以得到一个上好的翡翠镯子为荣,一时间翡翠手镯成为了女子出嫁的标准配置。

    而士大夫们也开始佩戴上好的翡翠玉牌和扳指,以及给家中的孩童们配得一些翡翠的佛像,小配饰。

    毕竟翡翠的品质分很多级别。

    颜色除了传统的帝王绿,阳绿外,苹果绿,晴水绿外,紫翡、黄翡、红翡这些也逐渐被人们接受。

    而且人们在注重颜色的同时也开始看重其种水。

    种水除了最上等的玻璃种翡翠,还有冰种,糯冰,豆种,油青等等。

    短短几个月内华夏就开始刮起了一股翡翠热。

    从几十文一个的豆种,到上万两的帝王绿可谓是覆盖了所有的阶层。

    不过问题来了,早先那些云南以及商人土司手中囤积的翡翠早就被全部收购了;从缅甸进货不但路途遥远,而且一路上危险重重。

    随着货源的短缺,翡翠的价格更是一路走高,连带着其他的玉制品也涨了一波。

    而云南的土司们也不再争夺土地了,开始争夺翡翠矿了。

    可是云南境内的翡翠矿不但稀少,而且品质不佳。

    于是黔国公沐天波就纠结了云南境内的一众土司开始入侵缅甸。

    说入侵确实不大确切,毕竟缅甸原本就是大明的领土,如今虽说是华夏代明了,这里自然也应当是华夏的故土。

    其实黔国公沐天波对云南土司的控制力并不是很强,不少土司对于他都是听调不听宣!

    但这几个月来,内地的商人们像疯了一般的涌入云南。

    原本他们手中那些只能用来装饰的翡翠制品几乎换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使得这些土司很快就意识到了翡翠的重要性!

    缅甸的东吁王朝其实十分强大,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入侵渗透云南。

    平日里就算是借他们几个胆,他们也不敢打缅甸的主意。

    可是如今为了翡翠,他们都豁出去了。

    云南境内的各家主要土司都集中在昆明,他们只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拥护黔国公沐天波,征伐缅甸。

    昆明城外5万云南土司联军以及沐天波控制的云南都指挥使司下属的2万华夏军已经整装待发。

    沐天波问到一旁的杨嗣昌,说道:“杨本兵,这次我们真的能够一举拿下缅甸吗?”

    杨嗣昌自从在八公山带着崇祯的太子朱慈烺逃出来后就一直隐姓埋名。

    他很清楚没有崇祯本人在,即便是自己带着太子去了南京也不可能成事。

    事情果然如同他预料的那般,李献忠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搞定了南方,并且不久后便将大明取而代之。

    如今云南是自己最后的希望了,他之所以挑动沐天波出兵缅甸,有着自己的考虑,他要利用西南作为基地,将来复兴大明!

    杨嗣昌说道:“黔国公放心,本次征缅必将大获全胜!”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