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内斗愈演愈烈,四当家在内斗中惨遭暗杀,另外的三位当家谁也不服谁,甚至发生了大规模的血拼,那一夜,血流漂杵,据当地的渔民说,那一片的江面都是血红血红的,捕上来的鱼,肠子里都能发现人的指甲,整整一个月,人们不敢吃河里的鱼,整整一个月,江面上都是飘着的尸骸。直到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才陆陆续续的捞了干净了江中的尸骸,只是那些发臭的尸骸,很多只剩下一具骨骼了,被鱼类啃噬的不成样子。 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事更令江湖中人不耻!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雪莲宫与鱼鹰帮都是凭借着司徒默奎的势力,才在江湖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但是大家一直没有想到,鱼鹰帮居然背地里帮着司徒默奎做这种勾当! 关雄死后的第七天,整个鱼鹰帮一分为三,三个当家的势力成掎角之势,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谁也奈何不了谁,昔日水上第一帮派,何等威风?如今分崩离析,江河日下,宛如大厦倾颓。 就在鱼鹰帮分崩离析的那一天,跟了关雄三十多年的心腹鲁恒从西域赶回来,抱着关雄的骨灰盒痛哭流涕,历数三位当家诸多罪过,声泪俱下,字字珠玑,直指人心! 又言及关雄一个月前曾立下遗嘱,料到今日之事,如果自己惨遭不测,则将一切真相公诸于世!三位当家闻之色变,要知道关雄在帮中掌有绝对的权力,账册中有七成的财务支出不明,而关雄身为帮主,面对他们的多次责难却是含糊其辞,如今他身死人手,不由得让他们怀疑那些财产的去处。 在鲁恒的言语中,三位当家才明白,昔日的水上第一帮派,其实也不过是个空架子,外面看着都是金玉,里面藏的都是败絮,只是关雄身为一帮之主,为了安抚人心,有些事情不足为外人道也。 江湖中人素来不与朝廷相勾结,官字两个口,随你怎么说,若是他们需要你们的帮助呢,自然会为你们提供一些便利之处,若是他们想要从你这儿捞银子呢,你们简直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昔日关雄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状况,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都不足以形容贪官的奢侈,更难以填满司徒默奎的胃口。 当初为了扩张地盘,为了壮大鱼鹰帮的势力,关雄主动找上了司徒默奎,现如今却是骑虎难下,司徒默奎确实给了关雄不少便利之处,但他更是个不知饕足的吸血鬼。关雄为司徒默奎运送粮草、战马,不曾收过他一分钱,他反而还要关雄孝敬大量的银子作为他招兵买马的资本,账本里七成的财产就是这么消失的。 关雄七岁入鱼鹰帮,从一个在船舱里生火做饭的小杂役到意气风发的一帮之主,其间的艰苦可想而知,如今这般受制于人,不啻于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他岂会甘心受制于人,无奈现实残酷,他的努力屡屡像是困兽之争,他甚至想过要派人暗杀司徒默奎,实际上后来他也确实这么做了,但刺杀行动却总是以失败告终。 堂堂的水上第一帮派鱼鹰帮,一万多口的帮众啊!吃穿用度全部指望着他们英明神武的帮主,关雄若不是被逼无奈,当初也不会对儿子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知道最后竟然让儿子走上了不归路! 对于关雄的无奈,儿子是最理解的,所以他才大胆的勾结雪莲宫的长老,偷运雪莲宫的毒药、解药,以比雪莲宫更低的价格贩卖出去,从中牟取暴利,挽回了鱼鹰帮的一点颓势。 儿子死后,鱼鹰帮与雪莲宫的关系剑拔弩张,关雄与司徒默奎也是面和心不合,儿子的惨死,直接原因是雪莲宫,根本原因则是司徒默奎的逼人太甚!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这个年纪痛失唯一的爱子,关雄心灰意冷,暗暗发誓要报复司徒默奎,人在伤心欲绝之下,行为难免冲动,这一冲动,就让后者看出了端倪,司徒默奎对他不再像从前那般信任,开始防着他了。 司徒默奎曾派人向关雄索要他这些年来要他运送的粮草和战马的记录,都被关雄巧妙的拒绝了。这世上唯一不会泄露秘密的,除了自己人,便是死人,此时的司徒默奎已经隐隐的对他动了杀心。 再后来,派来向关雄索要记录本的人,面色便开始不善起来,看关雄的眼光,如看一个死人一般。与狼共舞这么多年,关雄怎会不清楚司徒默奎的脾性,记录本要是不给,他迟早会死,记录本若是给了,只怕他立刻会死! 于是在那些人走了之后,关雄把鲁恒叫了过来,秘密的朝他交代了后事,并将记录本一并交给了他,他告诉鲁恒,一旦自己不测,立刻将记录本上的内容公之于众! 那个记录本上可不只是运送的粮草和战马的记录,还有他暗中查访的司徒默奎这些年以来的一些谋逆证据,每一样证据都足以让他死个千百回。 虽然他明白,如今的朝廷依旧是司徒皇后掌权,即使这些足以引来灭顶之灾、令他们抄家灭族的证据抖搂了出来,也不能扳倒司徒氏族,但他与儿子,也不算枉死了! 天理昭昭,司徒氏族权势再盛,也不可能一辈子屹立不倒,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若去地下等着! 这才是故事的真实版本,可是江湖中人不明真相,因着关雄体内的绿玫瑰之毒,盛传着另一个版本! 这个版本便是,司徒默奎为了摆脱嫌疑,属意雪莲宫的人下毒暗害关雄,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雪莲宫的杀手便毁尸灭迹! 雪莲宫确实是与鱼鹰帮有过节在先,犯罪动机如此明显,再加上江湖中人的以讹传讹,谣言愈演愈烈,雪莲宫简直是百口莫辩! 记录本上的犯罪记录被公诸于世后,立刻在东倪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民众的舆论力量是强大的,即使在司徒默奎的势力范围江南,此事亦是被宣扬的沸沸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