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郑日不落在线阅读 - 第六十章:见何斌

第六十章:见何斌

    保罗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尼古拉斯一官隐藏在心理的对台湾的执念,如今可算是暴露了出来,看着大摇大摆离开大员,前往台南陆地的郑森以及十艘郑氏福船,保罗尽管气愤,却也不敢有什么动作。

    这,就是郑森敢来台湾,并且敢对荷兰人言辞不善的原因。

    尼古拉斯一官,也就是他老爹郑芝龙在东亚海域经营了十几年的郑氏,走到如今已成为一个巨无霸,即使在南洋掌握了一定话语权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不敢与郑氏起冲突,毕竟来自大明的商品是东印度公司的重要货物来源,不管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还是葡萄牙以及西班牙乃至英国人的。

    眼下郑芝龙高居福建总兵之位,权柄威赫东南,舰队横行,荷兰人怎敢在这时候捋郑氏的虎须?

    名义上的强弱对荷兰人来说就是空话,他们只认实力,郑家兵多船多,还捏着荷兰人的经济命脉,所以郑森对保罗一通喝骂之后,还能畅通无阻的前往台南汉人村落,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至大明,官方成为东番,私下大家叫“鸡笼”“北港”“魍港”“大员”“台湾”等,台湾虽与大陆隔海相望,并且有黑水沟阻隔,海峡甚宽风大浪急,但早在唐宋之时就有汉人移居台湾,至明末时候闽南百姓日渐无法生存,大规模出海求生的浪潮掀起,南洋、日本为首选,其次是暹罗、越南等地,台湾因为距离近,也在其中。

    郑芝龙作为海商头领,就曾在台湾垦殖过,并大规模招募无以为继的流民前往台湾屯田。

    不过这些活动在郑芝龙被诏安,回到老家安平筑城经营之后,就中断了。

    台湾的实际统治者就成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当地汉人就是他们统治的主要对象,而这些汉人不仅要被洋人盘剥,福建的郑氏也不忘年年前来收取赋税,虽然这是作为他们向当地汉人提供保护所收取的费用,但对台湾的汉人来说,压力不可谓不大。

    至去年,西班牙人被荷兰人赶出台湾,台湾为荷兰人一家独霸,对汉人的盘剥就更甚了。

    郑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抵达台南的。

    “在下何斌,见过公子!”

    “何老,你这...”

    “哦,公子莫要见怪,在红毛夷手下做事,这也是迫不得已。”

    见这面前中年汉子讪讪苦笑,郑森表示理解,异族统治汉人,就是这么的憋屈。

    “何老既是在红毛夷手下做事,本公子倒有些不敢与你亲近了,哈哈!”

    “公子此言差矣,我虽为红毛人做事,但却一直心系大明,当年总兵大人西归福建,我与几位兄弟未归,这才留在台湾,这些年日思夜想盼的都是总兵大人将台湾收回,今日可算是得偿所愿了!”

    何斌抱拳向西深深一揖,言语间充满了真挚感情,不似作假。

    郑森眉头一挑,听何斌这么说,似乎这还是个郑氏的老人?

    待何斌细细说来,道清了他与郑芝龙的关系后,郑森对何斌尊重了许多:“鸡笼金矿,何老可知?”

    “自是知道,保罗为此事颇为烦恼,我本想着这是总兵大人的意思?没想到,竟是公子所为,如此魄力,老朽佩服!”

    “不敢不敢,咱们进村说话吧。”

    在村口,见着了何斌与附近几个汉人村社的首领,郑森对这些人礼遇有加,进了村社沿途看见汉人百姓都是一脸迷茫地看着自己,显然是没有想到郑森这样的人会来台湾。

    毕竟,往年郑氏的船只都是在普罗民遮城停靠片刻,派人上岸从各个村社手中拿走每年的赋税就走了,至多至多在村社间收购些烟草、鹿皮、蔗糖啥的,毕竟这些商品基本被荷兰人收购走了,留在村民们手中的实在不多,为了这点货跑腿还不够麻烦的。

    所以,当郑森来到何斌所在的村社时,从里到外他都能感受到这些汉人身上的麻木。

    荷兰人压榨起汉人来,要比汉人地主狠多了,一方面是异族,另一方面则是台湾是个岛,汉人受了欺压胆敢反抗也无路可退,只能在岛上蹦跶。

    奈何如今的台湾,人数最多的既不是荷兰人也不是汉人,而是岛上的生番。

    汉人基本聚集在台南,少量分布在鸡笼与淡水,总人口不过三五万人,荷兰人更少,只有一二千,平日龟缩在各个城堡里。

    在少量的几个荷兰人城堡和汉人村落之外,广大的台湾土地上,居住的是这里的原住民。

    居住在平原,与汉人接触较多,主要依靠耕种土地,汉化程度较深的这些土著叫熟番,而那些居住在山间,与汉人很少接触,主要是靠打猎为生基本没有汉话可言的则是生番。

    汉人与生熟两番都有冲突,生番会劫掠抢走汉人的财产女人,熟番则会在土地问题上和汉人产生矛盾,主要体现在土地的好坏与水源的使用上。

    相比起本土作战的生熟两番,外来户汉人们劣势挺大,再加上还有荷兰人的剥削,台湾汉人的数量一直上不去,这其中并不单单只有台湾气候不适的原因。

    在与何斌的交谈中,郑森了解到了这些问题。

    “你们平日就吃这些吗?”

    随郑森渡海来台的漳南流民有三千多,对于七艘福船的载具来说,这个数量不管怎么看都有些败家了,按照这个时代正常的cao作,七艘福船一般载四千人,有时候为了装更多的人,一艘福船甚至能超载至八九百。

    超载严重的现象也是渡海前往台湾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为了确保这次来台尽可能的安全、少死人,郑森放宽了一切条件,只为保证安全抵达台湾。

    为此,他还携带了一支堪称豪华的医疗团队,其中中医西医都有,甚至还有两个日本的医生。

    这些流民一半暂时留在船上,剩下一半则上岸挑选了一块荒地搭建临时居住的竹屋,而郑森则与董胄藻何斌等人,在汉人村社中仔细巡查起来。

    一间简陋的竹屋内,郑森见到了这家的三个人,一个十三四岁的黑瘦小子和他的七八岁的meimei,以及一个裹着麻衣面容沧桑憔悴,蓬头垢面的女人。

    “是,老爷们,我们吃的就是这些。”

    看到郑森指着罐子内的碎米和红薯,女人颤声答道,郑森沉吟片刻抬头环视一圈。

    家徒四壁。

    “老爷们,老爷们别生气,这妇人不会说话,没惊了老爷们吧?”

    门外,一个扛着锄头的汉子匆匆冲了进来,他的锄头被门外的郑军士兵拽下,连滚带爬的来到了郑森面前跪着不住点头。

    “没,你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好!好极了!”

    汉子忙不失迭的回答,显然是非常熟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