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工科生的华娱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年底的安排

第四十一章:年底的安排

    有了罗伯特·沙耶,王旭似乎一下子就从无边无际的繁杂事务中解脱了出来,果然专业的制片人不是吹出来的。

    明明是一个外国人,还不会说中文,到哪儿都得靠翻译的这么个人,居然没用多久就把一切事物捋顺,然后和各方面把合约都搞定了。

    无论是丑国的演员还是香江的团队,似乎他就是打了几个电话,就迅速搞定。

    至于帝都这边,本来就是全力配合的,工作室的两个生瓜蛋子经理,被罗伯特·沙耶指使了个团团乱转,整个团队像是开足马力的跑车,一路跑上了高速公路。

    罗伯特·沙耶也和王旭感慨过几次,华夏这边的团队真心好用,速度快,执行力强,王旭交代下来的各种特效要求,都在快速地成型。

    王旭感觉省心,罗伯特·沙耶也同样有这样的感觉,王旭的剧本早就详细到每一个分镜了,各种特效需要的效果似乎早就在王旭心中,王旭自称是胸有成竹,让老外学习了一个中文成语。

    王旭还有别的工作,罗伯特就迅速把各种计划制定了出来,明年春节过后团队会合,五月份杀青,拍摄时间只安排了三个月。

    这是他按照王旭现有的拍摄计划搞出来的,还留了相当的富裕,他了解导演,拍摄的时候肯定还会有额外的想法迸发。

    一切有条不紊,新线争取了500万美元的投资,同时获得了丑国票房的一半份额,另一半则是新线和王旭对半分,影片版权依旧归属于王旭的工作室。

    嘉禾同样是500万美元,但是独享亚洲五成票房,新线和王旭对半分。

    至于其他市场,那就是三家平分。

    至于帝影,他们一共就投了100万人民币,和王旭一起打包分配。

    王旭这边基本上不需要继续投资了,王旭的剧本,两位主演的片酬,加上之前为软件的投入,硬件的投入,新特效的开发,制作的两条街道等等都折算成投资,总计算作500万美元。

    总的来说,王旭能分配的票房不多,但王旭新开了一个wx的男装品牌,和一个wf的女装品牌,作为王潮服饰下属的中端服装。

    一起卖男女主角的衣服眼镜什么的,初期就准备了二十万套,黑风衣,加黑皮裤背心,每套的价格都在500美元以上,不过材料都是化纤的,笔挺帅气,但缺了皮衣的那种特殊质感,也就是卖个量罢了。

    而只有挂着王潮标签,那才是真正的正品,真正的皮衣,一套价格在20000美元以上。

    只有这个才能百分百还原电影中的效果,不过这种,王旭就没准备多少货,一个城市也就几十套的样子,那么贵的东西,含泪赚点得了。

    印着各种矩阵标志的t恤衫,更是准备了上百万的货源。

    这个事情可不是现在开始的,而是从王旭打算拍这个电影,并且商业化之后,王旭就交代唐芸开始准备了。

    唐芸对王旭慢悠悠的性格几乎已经是忍无可忍了,这一次哪还能不拿着鸡毛当令箭,早早地就开始布置全世界的专卖店,他就不信,凭借王旭那些时尚酷炫的时装,还能卖不出去。

    最开始,服装会在电影院当做周边来销售的,而唐芸也会在洛杉矶和纽约两个中心都市开设专卖店,而在其他城市则会交给最著名的百货公司梅西百货代为进行专柜经营。

    这个模式当然不如后世那种完全专卖的方式来的好,但一来是这个年代纯粹的专卖店模式还没那么普及,传统百货依旧有着极强的竞争力,丑国人逛商场依旧还有着优先选择大百货商场的传统。

    一直到十年后,梅西百货依旧还是丑国服装销售的头名,之后才慢慢的被新型的专卖店慢慢取代,遍布专卖店的城市综合商业体也逐渐取代传统的百货商场,成为新的首选商业模式。

    王旭倒是不担心,到时候再改也没啥问题,这次能被梅西百货选中成为首家华夏合作者,都还是托了罗伯特·沙耶的介绍,加上王旭王霏两口子著名流行摇滚歌手的名头才得以成行。

    或者说,人家就是冲着这种广告效应来的,今年王霏新出的英文专辑,已经在丑国红透半边天,tv电视台点歌长期霸榜。

    王旭虽然在里面只有两首歌,但依旧凭借帅气的长相勾搭了不知道多少少男少女的芳心。

    所以,借着两口子日趋高涨的热度,唐芸的野心也在疯狂地膨胀着,特别是自从她在香江和小日子开设了王潮专卖店之后,她早就已经把眼光投向了全球。

    华夏稳定几家顶级专卖店就够了,开多了根本不赚钱,他们的衣服太贵了,哪怕是低一个档次的wx和wf都显得脱离群众。

    但放到海外,那就没什么问题了,王潮贵是应该的,一套卖个几千上万的,都不是事。

    而wx和wf那就完全是可以走量的高档服装了。

    主打的就是年轻时尚还有点儿叛逆,销售对象就是中产家庭的年轻人,服装定价普遍在一百到两百刀,这是一个对于西方年轻人来说绝对不便宜,但也算不上昂贵的价格。

    这是唐芸的野心,王旭自然无可无不可,支持就完了,甚至都不用贷款,只需要把之前攒的钱继续投入就行了。

    无非是找些加工厂罢了,加工厂还是姑苏那边的,周峰牵线,姑苏驻京办直接拉来了好几家成衣制造企业来拉订单。

    这个时代正处在来料加工到全方位代工的换代时期,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面临同样的困境。

    姑苏的私企发展其实并不怎么强,自从周峰家的企业快速发展之后,姑苏的政府似乎也开窍了。

    他们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一心追着外企跑,给了本地的国营私营企业更多的扶植。

    香雪海自从拿到了压缩机的技术,又得到了政府的帮扶,可以说立刻走入快车道,创造了三个月投产,投产即盈利,立刻建二期的超规格发展道路。

    而且,香雪海设立了与水木合作的研究所,根据合同规定,开始投入一部分利润,进行基于现有压缩机产品的改进和扩展方案的研究。

    虽然时间还短,目前还没见什么成果,都依旧处于研发过程中,但哪怕仅仅是扩展一下功率,增加一些自动化控制类的研究,都可以足够给香雪海带来rou眼可见的未来。

    所以,这边给点信,居然还是姑苏传统强项,那还不赶紧的。

    唐芸走访了姑苏好几家企业,最终选择了管理最为规范的一家,原来看不出来别的,但是管理的规范性还是能看到的。

    王旭平时和大家聊天的时候,也多多少少地聊过各种先进工厂应该长啥样。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你要问他如何能做到那样,他不知道,但他真的知道先进企业长什么样,而且知道哪些东西是无法装出来的。

    同样是服装成衣制造,流水线的规范,原物流的管理,制成品的检查,人员的精神面貌,这些区别展现了一个个企业的不同。

    百万级的订单可不小,这些衣服成本并不高,王旭这里提供统一的版型,统一的质检标准,这就是唐芸自己的本事了,他一直在学习管理的课程,没少去水木蹭课。

    打着王旭meimei的名头,哪个老师都会给三份薄面,来听听课,那还叫事吗。其实,王晶华也没少用王旭的名头,基本上打个招呼就行,这就是人脉的重要。

    要说这些人中谁对王旭的力量最了解,首推应该是玉卓师兄,排第二的就是王晶华。

    至于王霏,她才不在乎,多少力量都是她男人,她享受那种特权,更深切的知道特权来自于哪里,这就足够了。

    无论如何,罗伯特·沙耶的加入,让王旭可以从各种繁琐的事务中脱离出来,让他可以把心思用在真正的电影上。

    比如,挑演员,现在这个片子已经在华夏和香江都出名了,华夏内地,好莱坞,香江三方合作是个大噱头。

    虽然这么个1500万美金投资的中等投资电影,在丑国并不算出众。更不会在好莱坞引起什么效应,但对于电影超千万港元都算大投资的香江来说,那可就是爆炸性的新闻了。

    华夏内地蒋文,蒋武都已经确定了角色,蒋文算得上男二,而蒋武就是个普通的npc,谁让他还没毕业呢,露个脸就得了。

    刘晓青同样客串个龙套,纯客串。反一定了约翰·特拉沃尔塔,男三坦克定了张国榕,加上王霏的女一号。

    主要角色其实已经都已经归位了,剩下的其实都没有多少重要戏份了,比较重要的有队伍中的四个队员,其中一个还是开局就挂的大龙套。

    就算如此,香江也很有些二线的演员频繁的寻找着和嘉禾的联系,当然王霏的好友们也被好友们探寻了个遍,都以为他们能知道点内部信息。

    不过,幸运的是,和王霏关系不错的人咖位也不低,一般人接近不了,所以能来的一般也都咖位也不小。他们倒不是为了什么角色,反而是想要听听八卦,结果就是王霏晚上就和梅姐聊了半天。

    王旭则和张国榕聊了半天,一个在家里,一个在办公室,聊的却都是八卦。

    然后各种八卦就这样传递了回去,王旭对这些真的无可无不可,说了也就说了,又不是保密项目。

    而嘉禾则是个懂造势的,香江那一套早就玩得炉火纯青,怎么可能不借势,你没看嘉禾上市的步伐都迅速加快了几分。

    结果就是,三方合作的消息没发布多久,王旭王霏的大名就又一次响彻了香江。

    所谓人在家中坐,名从天上来,小两口真的很低调了,但真心实力不允许啊。

    那还能怎样,也就是含泪赚些钱呗。

    马上就是十二月底了,今年的元旦晚会帝都又一次邀请了王霏,同样是带着五小只。

    而春节晚会则是雷打不动的夏视,现在的王霏背景已经可以说通天了。从上到下都会给几分面子,这可不是几篇论文的功劳,而是超算项目带来的加成。

    至少最近是这样的,超算项目落户长城浪潮同方和方正四家成立的企业,前二者本来就是华夏计算机的领头羊,特别是长城,这是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企业,是一个血统纯正的国企。

    当年长城0520可以说是打响了华夏电脑生产的第一枪,但遗憾的是,而且这家企业一直坚持资产国有,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技术。

    它是华夏最早突破bios限制的计算机企业,后来更是接连突破了包括硬盘电源,主板等多种外设的技术限制,甚至做到了除了cpu全国产,然后就被全世界的著名厂商一顿价格战给收拾了。

    可以说长城当时死得有些悲壮,特别是硬盘领域,他是华夏唯一搞出硬盘的厂商,可惜辛苦搞出来的硬盘技术不够,导致价格下不来,开始的时候还能靠着政府订单活着。

    后来国际形势变化,政策调整,他4000一块,希捷在市场上卖800,于是立刻就死得透透的,研发中的二代硬盘也因此成了泡影。

    这个时候流行反思,一反思也就反思到制度上了,纯国资,纯国产,这国怎,定体问,然后就改制,改了好多次,后来在深圳上市,也没改成功。

    加上他的主事人性格没有某计算所公司的领导那么贪婪,显得比较好说话,他的性格带得整个企业都少了些狼性。

    企业相对温和,你别觉得是个好事,在90年代的全国环境下,狼性真的是一种生存的必须,那会儿的华为是真的能为一个单子和友商约架的。

    某计算所公司,就是靠着这股子狼性用各种saocao作,把公司变成了私人的,然后大刀阔斧的国际化,单纯作为一家公司来说,可以说比长城发展的好多了。

    但对于华夏来说,那就真的见仁见智了,它当年收购ibpc的时候还是挺受民众欢迎的,接受了全国盛赞。但现在回想下来,那也未必不是资产重心外移的稻粱谋。

    而长城就慢慢地不行了,现在除了电源还有些名气,其他的,甚至连三流都算不上。

    不过,在王旭看来,其实长城是少有的能真金白银投入研发的it企业之一,也是少有能让王旭赞一声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这会儿其实还有不少,比如金山中兴和华为。

    只是那会儿大家都是摸黑过河,谁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可长城的问题其实在于决策和心态。

    他们把经费分散得太开了,注意力不够集中。

    除了cpu以外,它们从机箱到显示器,几乎是一把抓,什么都搞,结果就是什么都没真正搞好,除了最开始突破的电源,其他的都无法达到业界的高水平。

    前两年,他们甚至还专门搞了一堆配套软件,还想搞自由cao作系统来着,花了一堆钱,成果却不咋地。

    长城太想快速实现全国产化,结果却是整体效益的崩塌,时也命也。

    像中兴与华为,都是专注于交换机一个领域,深耕研究,哪怕盗版也要和最高水平比一比,反而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超算技术的第一批授权是同方和浪潮,半年后第二批则选择的是方正和长城,其实计算所公司也来了,他们也垂涎这个技术,他们的人脉可也不小,说服了不少水木管理委员会的人。

    不过,王旭直接一票投给了长城,让计算所公司吃了个暗亏,为此,华科院的同行们没少骂王旭,王旭也没恼,请华科院的几位领导吃了顿饭,歪了歪嘴。

    王旭什么都没说,就是讲了讲一些资本的cao作手段,还有某些地皮的归属问题,至于后来怎么样,和王旭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真的,长相秀气的王旭能有什么坏心思呢,纯洁无瑕东四王二,就是这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