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格物风潮(2)
书迷正在阅读:末日生存之我的机器人军团、明末:灵气复苏、穿越异世界,迷窟探索、魔影无殇、诸天反入侵:开局水滴怼脸、重生2010:我加点做大佬、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山野闲农、掠心之主、长刀断邪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五百三十八章格物风潮今天早上,汴京城的晨雾很厚,伸手不见五指。 苏颂在朝堂分配给他的两个元随的护卫下,骑着马,走在回家的路上。 尽管一宿未睡,但他的精神却依然矍铄。 甚至有些兴奋的过头了! “格物致知,竟还有这许多道理!”苏颂感慨着:“这却是吾过去所不知之事……” 他回忆着昨夜与沈括的交流,心里面无数思绪纷飞。 如今他已知道,这圣人格物致知,需要严格记录、仔细分辨、并分组实验。 只有可重复验证的现象、道理,才能算是被格出来的‘道理’。 才可以放之四海皆准! 不然,这其中就可能存在着误差、错缪乃至于致命缺陷。 轻则误人子弟,重则祸国殃民。 苏颂听完,是深以为然。 何止格物? 为人处事,为官任政不也是如此吗? 所以,苏颂与沈括,可谓相见恨晚! 两个有着共同爱好、兴趣之人,现在连学术观点都已经开始接近。 怎能不成为朋友? 于是尽管,苏颂比沈括大了一轮——苏颂是真宗天禧二年生人,而沈括则是仁宗天圣九年生人。 两人之前,也没什么来往:苏颂是旧党里的守序派,沈括则是新党的激进派,而且属于名声很差的那种。 经过昨夜的交流后,两人都有些上头了。 聊到最后,直接序起了年齿,还交换了名帖。 苏颂甚至还打算亲自出面,等苏子瞻回京后,选个日子,摆上一桌,将苏子瞻和沈存中叫到一起,看看能不能消弭这两人的矛盾。 尽管这事情有点难度。 但总要试试,对吧? 不知不觉,苏颂骑着马,就回到了他如今住的地方——位于兴国坊内的徐国公旧邸。 此地,是整个汴京城最奢遮也最黄金的地方。 元丰改制之前的尚书省,就在兴国坊中——乃太祖以后梁太祖朱温旧宅改造而成。 元丰后,尚书省搬迁至皇城,先帝命宋用臣‘于大内西废殿前三班,以其地为尚书新省’。 于是,原来的尚书省就被人们称为尚书旧省。 尚书旧省,自也没有废弃,尚书旧省本就紧挨着皇城西楼的角楼,并通过一条防卫森严的回廊,与皇城内的旧政事堂相通。 所以,先帝在大内西废三班院所建的尚书新省,与在宫外的尚书旧省,其实是紧挨着宫墙,并有着一条回廊相连的。 很多庶务,依然是在尚书旧省处置。 大量官吏,也都是在旧省上班。 无数文牍、档案,也依旧存在旧省的库房之中。 在兴国坊的东边,就是光化坊,此地是秘书省所在,秘书省与都亭驿隔汴河相望,西向御街,贯穿其中,现在汴京城人流量最多,同时也重要的金融中心——在京交子务,就在秘书省和河对面的都亭驿中间。 同时,从兴国坊沿着西向御街继续向前,就会看到一個巨大的广场——天街。 天街尽头就是宣德门,天子出御之地,也是宰执大臣入朝之门。 所以兴国坊就是汴京城距离皇城最近的一个坊市。 自来就不是普通人能住的。 徐国公张耆当年能得赐此宅,坊间一直谣传,除了张耆乃是真庙潜邸元随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张耆要在这里给真庙养美人。 大量各地美人,都被真庙用着各种理由和借口,养在张耆家里。 其中最出名的,自然就是那位从四川来的姓刘的太后了。 然而,如今昔日显赫的徐国公家族,已是旧时王谢。 连徐国公自己的坟茔,都被其子张诚一盗掘。 而这当年真庙御赐的宰执级别的豪宅,则被当今天子收回后,作为福利,低价租给在京的京朝官。 于是,曾经门前列戟的徐国公宅邸大门,如今成为了数百名官员及其家眷日夜出入之地。 马厩之中,更是养着上百匹各色马匹。 苏颂刚刚在大门前下马,立刻就有着一个裹着青巾的男子上前来,躬身问道:“苏公的马,可要喂草料?” 苏颂点点头,将缰绳递给这个人,柔声道:“有劳了!” “不敢!”这人诚惶诚恐的说道:“愿为苏公效命。” 说着就牵着苏颂的马,向着马厩走去。 那里,已经有着人,将准备好的草料,倒入了马槽中。 透过浓雾,还能看到马厩里,有着正在拿着铲子、铁锹一类的工具,正在清理粪便的健妇。 这些人都是开封府街道司雇来的所谓‘保洁’、‘卫工’、‘保安’。 街道司将之统称为‘物业’。 苏颂听说,现在街道司新设了‘物业局’。 物业局在汴京内外,大量募工、培训。 虽然不知道,贾种民到底要做什么? 但,自从街道司设立‘物业局’一来,最起码苏颂发现自己租住的这个徐国公旧邸内外的卫生和牲畜管理,都不再没有人管了。 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场景再也不见了。 这可真是让人舒心。 所以,贾种民的名声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苏颂没有精力去细思这里面的事情。 他只知道,有了物业局后,自己住的这个地方的环境变好了,各种设施也有人维护了。 这就够了。 进入大门,通过徐国公府内的壁照,顺着回廊,向东走去。 苏颂很快就回到了他现在的家——一个被开封府格出来的,足足有着十多个厢房的院子。 他一进家门,他的妻子辛氏,便已经带着家人在门口迎接了。 “官人回来了!” 辛氏是他的继室,本是他的同年辛有则的女儿,比他小了快三十岁。 老夫少妻,本该不谐,但辛氏与他成婚十余年,却是志同道合,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羡煞了无数人。 当今官家即位后,特旨推恩,以辛氏贤德,封为韩国夫人。 “嗯!”见着爱妻,苏颂微笑着道:“吾昨夜与沈存中秉烛夜谈,一时忘了归期,还请夫人恕罪。” 辛氏上前,替他换下衣服,柔声道:“昨夜颍川郡夫人,已遣了人来通告了……” “颍川郡夫人?”苏颂楞了一下,旋即才反应过来,那是沈括的续弦:“沈括妻吗?” “嗯!” 那可是个厉害人物! 哪怕苏颂这些时日,一直忙于开封府、浑运局的事情,根本无暇关注朝中大臣八卦。 却也知道了,朝散大夫、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沈括惧内。 这事情据说还是当今官家捅破——去年沈括一度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中废寝忘食的工作。 然后,官家一道旨意,下给了其妻张氏。 从此以后,据说每天下班的时候,沈括比任何人都走的早,再也不敢在专一制造军器局加班了——因为只要他敢,他妻子就会带着人进入官署,然后当着其他人的面,揪着他耳朵拖回去。 如此悍妇,让汴京人目瞪口呆。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元祐元年闰二月,天子特旨以沈括妻张氏,贤惠有德,推恩封为颍川郡夫人。 并特旨赐给命妇服。 沈括旋即上表谢恩,言辞恳切,比官家升他官还高兴。 所以,张氏名声大噪,据说连宫中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听说了这个事情,还召见过张氏。 因此之故,沈括之子沈冲,俨然已经成为了汴京城里好多人家眼里的优质女婿。 家世好,父母也好。 女儿嫁过去,绝对不会被欺负。 这样的好女婿,对那些汴京城里女儿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一念及此,苏颂就对辛氏道:“夫人往后若是有空,可与沈夫人多多来往。” 辛氏抬起头来。 “三娘也快到议亲的年龄了……”苏颂轻声道:“夫人该早做准备了。” 辛氏嫁给他后,夫妻只有一个女儿,夫妻两人宝爱的很,自然是想给女儿选一个好女婿。 辛氏听着,目光摇曳了一下,然后就笑起来:“官人放心,妾身晓得的。” 仔细想想,沈括的儿子,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沈括的前途不可限量——他可是先帝特意雕琢、磨砺了棱角以后,留给少主的社稷之臣。 有其恩荫,其子就算不成器也可以富贵一生——何况,沈括只有一个独子。 这就意味着,沈括未来的一切都是他的。 同时,考虑到沈括惧内的这个特点。 子肖父的话,女儿嫁过去就不会受委屈了。 就是…… “官人怎忽然动了此念?”辛氏疑惑着问道。 沈括的名声可不好啊。 苏颂微笑着道:“夫人有所不知,为夫昨夜与沈存中秉烛夜谈,可谓是相见恨晚,颇有伯牙子期之慨!” 知己难得! 兴趣爱好和追求,几乎都一致的知己就更难得了。 此外,根据苏颂昨夜在沈家的见闻。 他发现,沈括的那个儿子沈冲,似乎与乃父一样,对技术、机械有着特殊兴趣,苏颂试探着问过他几个问题,他也能对答如流。 这就太棒了。 …… 迷迷糊糊中,赵煦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现代。 他向前看去,发现自己似乎身处他在帝都的家的客厅沙发上。 身前的电视机,似乎在放着新闻。 但荧幕上出现的人,却并不是他熟悉的那些西装革履的精英。 而是穿着宽袍长袖,高冠博带的类似士大夫一样的人。 无数闪光灯不停的按下快门。 荧幕上的那些人手里,似乎都拿着一本经典,在为首之人的带领下,面朝着一尊孔夫子的铜像集体鞠躬。 然后,他们似乎开始了某种仪式。 电视机里传出了播音员的解说画外音:“本台报道,今日我市新一界知州班子,在新当选的知州张文道率领下,来到孔庙,向圣人宣誓就任我市新一界领导班子!” 电视机旋即传出了一个中气十足的男声:“吾将恪守职责,忠于道义,以仁为政,以爱行事,圣人在上,先贤共鉴,若违此誓,人神共诛!” 赵煦笑了一声。 这一刻,他知道,自己大概在做梦了。 而这个怪诞的梦还在继续。 电视上,开始播出电视剧。 主人公好像是个法官? 穿着长袍,戴着獬豸冠,他正色的看向证人席,严肃的问道:“证人,请在本提刑的监督下,对圣人宣誓,所做证词,绝无虚假陈述及刻意隐瞒……” 赵煦至此,完全确定了这是梦。 大抵是他看过的那些律政剧和政治剧,糅杂着他的一些心底渴望和念头一起诞生的梦。 一念及此,他就醒了过来。 睁开眼睛,他睡在福宁殿的内寝。 文熏娘蹲在御榻前,似乎在打量着他,见到他醒来,立刻羞红了小脸,连耳垂都红了起来。 “官家,妾身服侍您洗漱!”她赶忙说道。 赵煦哦了一声,坐了起来,依然沉浸在方才的梦境之中。 “知州……提刑……”赵煦呢喃两声:“想不到,朕还有着想让大宋千秋万代的狂想!” 但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什么人可以千秋万代。 个人不行,制度不行,王朝更不行了。 不过…… “那个梦真的好啊!” “若真能实现……朕无憾矣!” 是啊,知州、提刑的官名,能流传到一个有着电视机的时代。 那就足以说明他的成功! 至于这个梦,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当然有! 但需要他努力,也需要无数人一起努力。 …… 一个时辰后。 赵煦坐在御花园的凉亭中,微微喘息着。 文熏娘拿着毛巾,轻轻擦拭他额头上渗出来的汗珠。 “我方才跑了多久?”赵煦问道。 “官家今日晨跑,已超过一刻钟。”文熏娘轻声回答着。 “善!”赵煦微微握了握拳头,内心有些振奋。 花了一年多时间锻炼、调理。 他的身体,终于是走向了健康。 今天更是持续超过奔跑一刻钟才喘息。 可喜可贺! 须知去年这个时候他哪怕只是在御花园里,稍微的小跑一会,肺部就会喘息。 有时候,甚至是多走一会,都会喘息。 这是从小带出来的病根。 如今,经过自己的锻炼、钱乙的调理,身体素质已是截然不同。 赵煦感觉,只要他能保持好良好的作息,远离有毒环境,注重营养和锻炼。 那么,他身体里的旧疾,有希望在成年前完全痊愈——小孩子的身体恢复速度和潜力,是远超成年人的。 文熏娘看着赵煦开心的样子,也跟着高兴起来:“官家御体越发康健,两宫知晓了,也定会开心。” “嗯!”赵煦颔首,然后赵煦就看到了在御花园的回廊入口处的石得一的身影。 于是,赵煦对着一直侍奉在凉亭外的冯景招了招手,吩咐起来:“冯景,去看看,石都知可是有事?” 近来赵煦和文熏娘相处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敢打扰。 都是文熏娘离开,那些人才会次第入见。 这是来自保慈宫的意志。 “诺!”冯景奉诏而去,文熏娘也很知趣的放下手帕,柔声道:“妾身告退。” “嗯。”赵煦点点头,将文熏娘留下的手帕抓起来,擦了擦自己的脖子。 还别说,手帕上有着淡淡的芬香。 石得一很快就被到了赵煦近前,躬身拜了三拜,问了安后,他就禀报:“大家,探事司报告说,昨夜汴京城的瓦肆里,多出了许多流言蜚语……” “好多人,都在那瓦肆中乱嚼舌头……” 石得一一边说,一边端详着赵煦的神色。 赵煦笑了一声:“都在说些什么?” 石得一答道:“众人皆云,乃是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沈括,用‘格物致知’之道,格出来的一件军国重器在试用。” 赵煦对此毫不意外。 因为,在大宋连这大内都守不住秘密。 就更不要指望外面的人能保守什么秘密了。 事实上,在公开向宰执们演示掷弹兵后,火器威力的事实就不可能再保密了——其实之前,坊间就一直有流言在说,专一制造军器局在生产一种威力极大的火器,只要投掷出去,就可以糜烂数十步。 只是没什么人当真,以为是那些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工人在吹牛逼。 昨天公开展示,众目睽睽下,那么多人看多了、听到了。 大宋拥有能如雷霆一样巨响的火器的事情,自然不可能瞒下去。 赵煦也不打算掩饰。 当然,他也没有打算公开承认,更不要说公布专一制造军器局的颗粒火药制备技术了。 石得一瞧着赵煦的神色,就差不多明白了,但他还是低着头问道:“大家,此事探事司要不要?” “不必了!”赵煦轻笑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一向是主张要让天下人说话的!” 这个事情,应该大张旗鼓,鼓动舆论,加入讨论。 至于会不会因此让辽国、西夏甚至是日本、交趾等国,点开了火药的科技树?
赵煦并不太关心。 因为首先,契丹人也好,党项人也罢,在没有亲眼见到掷弹兵的厉害前,十之八九不会重视这个事情。 别奇怪!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很容易沉浸在过去的经验中,对新武器、新战术毫不重视。 比如现代历史上记载的一战、二战以及随后爆发的多场战争,就是典型例子。 近现代的那些有着成熟体制的国家尚且如此。 何况是如今的这些国家? 这些国家的统治集团,哪怕得到了下面的人报告——宋国研究出了一种超级火器,威力巨大,一定要提防啊! 但rou食者们十之八九,会嗤之以鼻——什么火器?就是那种会冒烟,会到处跑的东西? 这种垃圾,威力再大十倍、百倍也是垃圾! 我大辽皮室军天下无敌! 你们这些家伙,没有情报,可以不报,别打扰大爷! 只有在战场上,吃了亏,被打疼了以后,才会重视起来。 这是被历史证明过的事情。 古往今来,无数人都一次次栽在这种惯性思维和刻板印象上。 其次,宋夏战争,已经近在咫尺。 掷弹兵肯定会出现在战场上! 所以,瞒不瞒也不重要了。 就算赵煦现在拿着大喇叭,满世界吆喝——朕已经制造出了实用火器。 契丹也好,党项也罢,或者其他什么人,想要制备出合用的黑火药,也需要时间。 至于颗粒火药的制备技术以及大规模生产技术,更是遥遥无期——假如赵煦没有在现代留过学,清楚的知道了这条技术路线。 大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走到这一步。 何况,大宋也不会永远止步于投掷火器。 沈括在专一制造军器局,已经组织了一批能工巧匠,手搓出了类似元末明初的火铳! 虽然,良品率感人,虽然价格昂贵,费工费时。 但是,这些火铳已经可以发射药子了。 这意味着,只要技术和材料,继续发展,要不了多久,赵煦就可以着手建设大宋的神机营了。 所以,赵煦根本不担心。 只要大宋自身的技术进步稳步向前。 所有人都只能跟在屁股后面吃灰! 恐怕,等辽人和党项人,终于搞明白什么是黑火药的科学配比的时候。 宋军已经推着虎蹲炮、佛郎机炮,拿着火绳枪,在掷弹兵的带领下,开始了平推。 “这……”石得一却是有些犹豫:“两宫那边……” 昨天回宫后,赵煦自是去了庆寿宫和保慈宫,汇报了校场之事,还和两宫绘声绘色的描述了御龙直们投掷的榴弹爆炸的景象。 两宫知道后,非常开心。 向太后甚至喜的派了大宗正去景灵宫给列祖列宗,特别是先帝汇报了——火器已具,大宋社稷可安矣。 站在两宫的立场上,当然是想着,将这个秘密捂住,牢牢控制在皇室手中。 “两宫慈圣那边,我自会去说的。”赵煦摆手:“都知不必担心。” “再说了……都到现在了,消息早已满天飞,没人能控制得了了!” 这是事实。 真要管控,赵煦就不该带那么多人。 甚至不该去城外。 应该去开宝寺后面的那个荒山的山谷里,把人都隔开。 所以,赵煦是故意的。 故意将专一制造军器局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也是故意要搅动舆论,制造热点,让所有人都来正式‘格物致知’,并让聪明人参与其中。 石得一恭敬的低头:“诺。” “都知……”赵煦忽然叫住他。 “告诉童贯,汴京新报可以看准时机,刊载一篇与格物致知有关的普及报道……” “朕会让沈括帮忙润色的……” 石得一躬身领命:“臣谨遵德音。” 赵煦摆摆手,道:“那就辛苦都知了。” “不敢!” 目送着石得一远去的背影,赵煦也是叹了口气。 “朕真是难呢!” “还得想方设法的帮着士大夫们转型……” 至于士大夫们会不会乖乖的跟他走? 这还不简单? 筛呗! 天下文官那么多,总会出现一批,愿意跟着赵煦的指挥棒做事的大臣。 王安石变法,都能找出一大群支持者。 他这个皇帝喜欢的东西,还能有人不喜欢? 呵呵! 再说了,儒家从董仲舒开始,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天下人,特别是统治者解释社会现象,并提供一套解决社会问题的道德伦理秩序。 而历史已经证明,一旦儒生们无法向社会、向统治阶级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 那么等待儒家的一定是崩塌! 魏晋清谈玄学和唐末五代的武夫当政,就是证据。 所以,赵煦只要把儒家逼到他们必须解释社会现象的地步。 那么,他们就会自己转型。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我成功后,自有大儒为我背书、辩经。 带着这样的想法,赵煦站起身来,对着文熏娘挥手:“走吧!” “去庆寿宫,给太母、母后问安。” “哦……”文熏娘立刻乖巧的跟了上来。 到了庆寿宫后,赵煦没费什么力气,就让两宫放弃了干涉舆论——因为赵煦说服了她们,现在干预晚了。 消息早已经传的满天飞! 当然了赵煦保证,一定会严令专一制造军器局,恪守颗粒火药的配方。 同时还会调遣禁军,加强对火药司的监督、保护。 两宫听完,这才放下心来。 赵煦则在安抚完两宫后对太皇太后道:“不瞒太母,其实沈括还利用火药,制造出一种,专用庆典和节日之物……孙臣看过,确是喜庆、吉祥之物……” “孙臣已命沈括,备好数件,送入宫中,待太母圣节,于后苑燃放、庆贺……” 太皇太后顿了一下,然后犹豫起来:“这不大好吧……” “官家如今还在守孝,老身又怎忍心在宫中庆贺自身生辰?” 但她的神色,已经出卖了她。 老太太年纪大了,就想热热闹闹,舒舒服服的过个生日。 特别是随着她的生辰接近,她想要热闹、庆祝的心思就越重。 这一点,宫中上下,甚至朝中大臣都看出来了。 只是没有人敢冒着得罪赵煦和向太后的风险,去捧她的臭脚而已。 向太后在旁边,一看太皇太后的神色,立刻就道:“娘娘,只是家人在宫中,自己开心一番,热闹一下,应是无碍的。” 赵煦也说道:“是啊,太母,无碍的,何况还是在后苑之中呢……” “这样啊……”太皇太后假意的推脱了两句,就道:“那就让沈括送到宫中来吧。” “诺!”赵煦微笑着,嘴角翘起来。 这可是活广告啊! 太皇太后过生辰,都放了烟火热闹热闹。 民间的形势户、奢遮人家们,能忍得住不赶这个风潮吗? 而烟花爆竹是暴利。 更是增产扩能的最佳选择。 这也是赵煦,不怎么在意对火药存在保密的原因——因为有烟花爆竹这个篮海! 当然了,火药不保密。 但制备技术和提纯方法,就必须保密了。 现在,专一制造军器局里,都是分工合作。 不到一定级别的官吏,压根不知道,自己负责的工序,具体是颗粒火药技术的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