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二章 赏罚要速
书迷正在阅读:末日生存之我的机器人军团、明末:灵气复苏、穿越异世界,迷窟探索、魔影无殇、诸天反入侵:开局水滴怼脸、重生2010:我加点做大佬、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山野闲农、掠心之主、长刀断邪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两百二十二章赏罚要速帷幕中的太皇太后的兴奋和激动,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她最好面子了! 也因为赵煦忽然献的这个大礼,实在让她高兴! 于是,当赵煦捧着那部厚厚的字典,来到帷幕内,呈递在她面前时,她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开心的说道:“老身活了这么多年今年生辰是最高兴的!” “太母为何哭了?”赵煦将字典呈递到她面前问道。 “太母这是高兴!”太皇太后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孙子,欣慰的说道:“能有官家这么孝顺的孙儿,太母这辈子算是值了!” 赵煦拜道:“孙儿孝顺太母,天经地义!” “太母还是快看看,孙儿命人给您做的这件贺礼吧!” 太皇太后含笑说道:“好!好!” 便打开书册,看着索引页上的文字。 然后她就看到了,索引页上都有着一些新奇的数字,便问道:“官家,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梵文符号在大宋不稀奇。 因为译经工作,一度是国家工程,由首相兼任。 正韵的反切法,就可能是受到了西域地区的字母拼音法发展而来。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进寺庙,那么梵文符号也是很容易接触的。 虽然普罗大众不懂,但不妨碍熟悉。 赵煦答道:“太母,这些是孙臣从宋用臣进献的几本古籍上找到的数字……” “用来表示一二三四……” “因为简单易懂,孙儿就常常用在日常之中……” “可方便计算,也能方便标注!” 太皇太后点点头,再看索引,就已经明白了。 正如官家所言一般,确实简单易懂还有些好用。 赵煦开始介绍起来:“太母,此《元祐字典》是孙儿为您的圣节以及母后生辰特意命翰林学士准备的贺礼……” “这第一卷,为太母贺寿,恭祝太母千秋……” “故一共七百二十六页……” “而第二卷,则是为母后生辰而贺,为八百二十二页……” “以此类推,往返循环!” 赵煦说道这里,就看向两宫。 向太后在听到赵煦命人编这书,也是为了她的生辰而贺的时候,顿时也感动起来。 两宫都抱住赵煦,都被感动的流泪。 “祖宗保佑,菩萨庇佑……”两宫嘴中只喃喃说着。 都只觉得,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孩子,这辈子便算是没有白活! …… 帷幕之中的动静,让邓润甫看了,也是动容不已。 殿中的女官内臣们,更是都红了眼眶,深受感动。 不知过了多久,帷幕之中的两宫才渐渐冷静下来。 这个时候,邓润甫也终于听到了传召。 “邓学士!”太皇太后的声音,从帷幕中传来。 邓润甫立刻拜道:“臣在!” “这些日子辛苦学士了!”太皇太后说道。 向太后也道:“确实是有劳学士了!” 邓润甫当即答道:“陛下以纯孝之心,降圣命于臣,臣奉圣旨,为陛下孝业效命,不敢言辛苦!” 两宫听着,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 于是,太皇太后说道:“学士,是官家潜邸大臣,也是我朝文华上科之选……” “这样吧……”她看了看向太后,说道:“且先加集英殿侍讲,为官家经筵官!” 向太后立刻说道:“学士为经筵官,本宫以为最是恰当!” 邓润甫立刻拜谢:“两宫慈圣推恩,臣感激涕零,唯尽死以报,不负慈圣之望!” 于是,两宫下诏,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为集英殿侍讲,寄禄官自朝议大夫特旨拔擢为中散大夫,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任提举《元祐字典》。 这就是要将这个事情,交到他手中了,赵煦则趁机向两宫推荐了元老大臣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 以张方平天下名臣,且历任仁庙、英庙翰林学士,熟悉崇文院内外藏书的理由,请求让张方平也加入《元祐字典》编纂工作。 两宫当然从善如流,于是,以赵煦的名义下诏。 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为侍读,五日一朝天子,并特旨为《元祐字典》编纂使。 推荐张方平,纯粹是回报张方平上次带程颐入宫的事情。 为君者,当赏功、罚过! 而且赏罚要及时、快速! 这是赵煦上上辈子多年为政总结的经验,也是他在现代,阅读史书时得到的启发。 只有赏罚迅速,才有威信,才能叫人卖命! …… 隔日,七月戊申太皇太后坤成节。 因神宗皇帝瓒宫在殡,所以一应庆典,全部取消。 只让开封府剃度僧人,以为祈福——这确实是恩典,要知道现在一张度牒,在汴京城里起码可以卖到两百贯! 所以,好多真和尚根本剃度不了。 假和尚却满地跑。 故而,每年天子圣节、太后、太皇太后圣节,都是给那些真正的和尚的恩典。 不过,数量都很有限。 毕竟,度牒是好东西!更是硬通货,直接可以拿来当钱用的。 大宋对此管控的很严格,每年下发的度牒数量,都严格控制,就是怕贬值了,搞坏了市场,以后不好做这个无本买卖。 所以,怎么可能给太多免费名额? 今年坤成节,开封府剃度僧人的名额就只有二十个。 在开封府忙着给和尚考试,看看他们有没有剃度的时候。 皇宫大内,命妇们都已经纷纷入宫。 然后,两宫在保慈宫中,将赵煦昨日所献的贺礼《元祐字典》拿出来,给命妇们看。 所有命妇纷纷道贺。 曹家的那几个命妇,更是在太皇太后面前,低眉顺眼的说了好多好话。 哄得这位太皇太后,眉开眼笑,深感长脸。 赵煦呢? 自也没有闲着他派了冯景,持天子节带上了大批丝帛、脂粉和御药,到了高家赐给太皇太后生母韩越国太夫人。 话也说的很好听,只说‘太夫人诞育慈圣,乃是社稷功臣,国家贤夫人,今太母圣节,太夫人不便入宫,朕当代太母,为太夫人而贺。’ 直喜得这位太夫人,欢喜不已。 于是,立刻写了上书,派了高公绘送入宫中。 太皇太后得了太夫人的上书,看了以后就又传给向太后看。 其他在场命妇,于是再次拜贺。 所有人都说:“太皇太后慈圣,保佑拥护官家,而官家纯孝,千古罕见……实可为天下楷模!” 这就让太皇太后更加开心,这个生辰,过的无比舒心。 …… 傍晚时分。 文彦博的夫人王氏,从宫中乘车返回。 文宗道亲自带着人在门口迎接——王氏是续弦,她和文彦博就生了文宗道这一个儿子,其他皆是文彦博发妻以及姬妾所出。
文宗道将自己的母亲,接进内宅。 文彦博就已经在等候了。 “夫人回来了……”文彦博问道:“可见到了十三娘?” 王氏点点头。 “十三娘在宫中如何?”文彦博问道。 王氏答道:“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很喜欢十三娘,一直带在身边……便是皇太妃,也对十三娘比较满意,还赐给过十三娘脂粉……” 文彦博放下悬着的心:“这就好!这就好!” 至于官家,他不必问的。 一是因为官家现在还小恐怕根本不懂男女之事。 二是文彦博了解男人。 等官家十四五岁,十五六岁,气血渐渐旺盛,十三娘也该有十八九岁了,正是女子最动人的时候。 而其他家日后送进宫的女子,那个时候不过十三四岁。 一群黄毛丫头,如何与十三娘竞争? 到那个时候…… 说不定,十三娘可以直接正位正宫! 而文彦博,则一直在为此努力。 自十三娘入宫后,他就已经摆正了姿态,再也不倚老卖老了,基本上官家想做什么,他就支持什么。 用着四朝元老的身份来背书! 而文彦博知道,自己的这些表态,官家绝对是知道的,也是心里面有数的。 不信,看看隔壁的张方平! 前些天,张方平才带了程颐入宫,在两宫面前言说官家读书之事。 昨日,官家就在两宫面前推荐了张方平出任《元祐字典》编纂使。 理论上,张方平在元祐字典的编纂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 邓润甫都得听他的。 当然谁都知道,实际上,他只是个参谋,他的年纪也不适合继续从事繁重的文字编纂工作。 但,这恩典依旧震撼人心! 元祐字典一旦编纂完成,刊行于世。 张方平就能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了! 日后天下士人读书,只要用到《元祐字典》,就会知道他张方平曾参与了《元祐字典》编纂。 百年、千年后,恐怕都是如此。 就像东汉的许慎,在千年之后,依然被人谈起,依然被人推崇。 这是真正的不朽!所有士大夫的追求! 也是司马光用了十五年,才终于达成的成就。 …… 接下来数日,汴京城中,波澜不惊。 赵煦则在福宁殿里,认真的读着程颐、孙觉献给他的书。 仔细做着注解,也认真的学习着。 时光荏苒,转瞬就是七天。 元丰八年七月乙卯。 持节汝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留守北京大名府王拱辰卒。 讣闻,两宫以故事辍朝一日。 旋即诏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阳府韩维,为北京留守。 除此之外,王拱辰的去世,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涟漪。 汴京城中无论新党,还是旧党,都对他的去世无感。 甚至有人窃喜。 譬如福宁殿里的某个少年天子这天晚上又加一道菜。 PS:没有第四更了,月票加更留到明天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