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善
李建城的话刚一说完,大伙都看着高高城墙上的他,此时的李建城看上去绝不像是一个年轻的少年,反而有着让人觉得很高大的感觉,也许是脖子望久了的错觉吧! 李建城回想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所做所为,他计算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总共不到半个月,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半个月但人感觉却总有种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在这半个月里他有轻松过,也有难受过,他的心情一直在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每一次不管是难受还是轻松他的心都在膨胀.在这短短的半个月里他就从碌碌无为的丝转变成了一个壮志凌云的皇帝.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种平地依起拔万丈的感觉’. 直到眼前的事情发生了,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站得这么高脚下却全都是泡影.说到底他只是穿越了而已,不可能一下子有了国家元首脑子. 在最初的时刻他想要拯救世界,可是世界真的选择他了吗穿越者真的就伟大无敌了吗李建城没有感觉到自己得到了任何属性上的加成,或许他带了一车的书来到这个世界是幸运的,但是不幸的是他没有一个精于计算的大脑,他只有十六岁,是在家里煮饭都经常忘记按开关的年纪,你能指望他可以多么认真仔细的去考虑一件事情不但如此他还会骄傲还会自满,他就是如此的平凡! 这十几天里真正的工业一件没有搞出来,他都在七选八选,干什么都觉得慢.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好主意用报纸去收拢人才,来帮他一起搞科技,却在大义的旗帜上打过了头,谁能想到会有书店老板这样的人谁能想到会有王才这样的人谁能想到作为皇帝他报道一偏新闻会引发这样的事情出来! 他这才知道自己身处地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世界.而世界之所以真实,它的原因就在于你想要得到什么,不管你最终是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首先你就要付出! 这个付出不管是劳动,毅力还是觉悟,在付出的那一刻我们进行了选择.有选择就有放弃,选择了劳动失去了自由;选择了毅力失去了轻松;选择了觉悟那就拥有了责任! 而李建城他就是选择了觉悟,他不可能放弃他自己的印记,放弃仁爱与正义,哪怕是用他的那一车书,以及他身上的皇位来换.他的心是热的,是暖的.所以他不需要一个读书人没有仁爱,路人没有正义的钢铁世界.他李建城不需要复制一个这样的世界,那没有意义没有成就,如果要这样一个世界,直接把自己埋起来过几百年后不就什么都有了吗所以他到底来到此处是为了什么 直到眼前的事情发生了,他李建城才有一些清醒过来的感觉,他这才知道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来的!他不是来复制世界的,他是来创造传奇的! 迎天仰望,大明的太阳在这一刻徐徐升起.天地间第一缕红阳直射在紫禁城的墙头上,这一瞬间也将是天下读书人做出选择的时候. 这一个选择不是判断一个女子的生与死,而是‘仁义’和‘传统’的选择!是仁义还是传统这一刻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是一个考验. 如果选择‘传统’,那就等于说作为读书人他们没有仁爱和正义.如果选择‘仁义’那么对于此时的读书人来说那超远的地位将不复存在,连小孩和女人都能教育他们了! 那么他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是承认错误选择仁爱,还是不予认可选择传统.这一刻大多数读书人都迷茫了,从来没有读书人之外的人教育了读书人的事情,这一刻却全发生了! 就在这个时候,人群里一个人跌跌撞撞的冲了出来.此时的紫禁城外可以说早就已经被锦衣卫围得水泄不通戒备森严了,开玩笑几十万人在紫禁城前面啊,就算是读书人也都可以攻城了.这人非常大胆的冲了出来,他直接就向着那些跪着的官员们过去,向着奉天们跑去,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一见并脸色大变,他带着人就要上去将这人拿下,可是走进了却是一愣的停了下来,那人也高喊:"陛下,陛下,请让微臣说话!" 李建城也看清了,这跑出来的人原来是首辅大臣方从哲,说到方从哲,我们就不得不考究一下这个人物的历史了.这个人物的一身可以说是贬大于褒的,他甚至有一个‘明亡首罪从哲’的评价.方从哲能出任首辅本来就是各党妥协所推出的一个小人物,他本身并没有充分的能力去处理明朝的各党纠纷.他曾经也一度要万历匡正朝野,但是万历无为他也终究是独树难支,所做的只能是协调各方,并勉强维持局面. 然而明朝的灾难却是从来都不曾平息,天灾(小冰河时期)(奴尔哈赤崛起辽东)党争之时,局势可谓是越来越恶劣!方从哲面对这些显然是有些无力招架的,但是这并不表示他已经失去了匡扶正义的心性! 或许方从哲没有救世之能,但是这人确有协调之才,游走与各大党派之间仍能自保,办事能够集思广益,为人老成大度,政治品德也不差.某种程度上他对于李建城今后要做的事情还是一个理想的国家总理代言人! 李建城对方从哲的印象也不差,看着他站在下面大叫,李建城觉.[,!]得应该让他说说话,他今天不就是来确定这些读书人的选择吗不需要静止发言,救人不能救心啊. 李建城道:"将话筒给方首辅说话!" 王安听了点头称是,他就拿着话筒走向方从哲,此时读书人们也非常惊讶,没想到走出来的人是首辅大臣!方从哲名义上是浙党领袖,更加是齐党的精神创始人.此时的东林党还没有崛起到全盛,所以方从哲的威望仍旧很高. 方从哲接过话筒他的双腿当即就是重重的一跪,接着居然做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边做着他还边说:"吾皇万岁啊,吾皇圣明啊!皇上真是一语惊醒我读书人梦魇啊!" 方从哲一边说着,一边竟然已经声语泪下了,这一下子不说是李建城惊诧了,就是天下读书人也都惊诧了. 李建城站在城墙上道:"方首辅何须如此大礼,快快站起来说话!" 方从哲听了却是摇头道:"还请皇上恕微臣斗胆,微臣不能站起来!" 李建城听了莫名其妙,接着心下一沉道:"你这又是为何!难道也是和他们那些人一样,也是来告状的吗" 方从哲一脸振奋的道:"不,微臣不是!" 李建城一听,不是,他心下一缓,眉头也舒展了道:"那你这是什么意思!" 方从哲道:"微臣没有别的意思,微臣就来请求皇上将‘仁义’还给我天下读书人的." 说着方从哲就又重重的磕下头去,磕头声从音响里传了出来整个天下人震惊,可以说这一个头磕得是本时空最响的了. 方从哲一边磕还着一边用沉重的声音说话,这一刻仿佛才拿到话筒的他已经在此道意yin了多年,方从哲道:"陛下,我之读书人不能没有仁义啊!陛下今天真是一语惊醒我梦中人,我读书人千年传承所为何我儒学一道万事千秋所教为何古人言;教化之道为仁为善,为义为忠!若天下正如陛下所说,读书人没有了仁爱,世人没有了正义!那我千年圣学所传为何,我天下儒生到底在做什么陛下,若是天下真的如此老臣不如回家烧书焚笔悬梁自尽,我读书人,读书所为何陛下请还我天下仁爱,请还我儒学正义,老臣请陛下判凌雪疑无罪!" 方从哲一席话语如山崩,倾泻而下踌淋漓,就是李建城在他的声音之下也有着热血沸腾的感觉,这tm的人才啊,不去搞演讲真的浪费了! 方从哲的话是振动人心的,也就是在他的话说完之际,人群中又走出几人,他们正是史部尚书周嘉谟,都御史杨凌,都察院左光斗,他们三人一出来就是直直的跪在方从哲身边道:"请皇上还我天下人仁义,请皇上判凌雪疑无罪."
这三人没有用话筒,但是声音依旧的穿透人心,三人一站出来接着就是更多的朝臣们也站了出来,全都直接的和这三人跪在一起,大声宣喝一声让皇上还天下人仁义并跪在了那里,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来跪着,逐渐就和旁边那泄着棺材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在这时候人群里再次出现了一股sao动,这次的sao动很特别,一些人甚至主动让出了一条道路. 这股sao动李建城也看到了,只见在那些人让出的一条道里微笑着走来两个人,其中一个李建城认识那不就是内阁大学士韩旷吗另一个老头是谁,李建城不认识. 李建城不认识,但是天下人却认识啊,特别是东林的学子们,这人不就是东林领袖叶向高吗 这两人平平淡淡的走向前来两人分别开口道: "读书人韩旷!" "读书人叶向高!" "请求皇上还我天下人仁义,恕凌雪疑无罪!" 这两人声音不大甚是平淡,但是这一瞬间却是掀起了波澜万丈,天下人再次哗然!这就是站在城墙上的李建城也惊呆了,这两人他不是不知道啊,叶向高这个东林党的领袖竟然也站出来支持他了.要知道跪在那边的,刘一景,孙慎行,张问达等,也都是东林党人啊!叶向高居然会站出来支持他李建城!还有比这更不可思议的吗 "呵呵,叶公,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地道!" "呵呵,你何必在此拐弯抹角,我东林之士读书所为何不就是为了国家吗若往后读书人没有了仁义,也是我东林没有了仁义,那日后我们不是成了皇上所说的jian诈狡猾之辈了吗仁义是天下的,这里没有党派,只有读书人!" 叶向高的一席话或许是时空的转折点,日后东林的jian诈狡猾之辈也在这一刻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潮流之中.回顾明朝历史我们问,什么是清流!历史答:正义凛然,爱憎分明,是非分明,决不骑墙.他们立身方正,绝非摆下酒席打圆场的和事佬;他们出污泥而不染,绝不和稀泥. 这就是明朝历史的清流集体,褒就是褒贬就是贬,历史的选择总有他正确的地方,这一刻的李建城看见了不一样的清流,不一样的官,现在李建城也明白了,不管这些官员们在他眼里有多么的迂腐多么的不堪.他也是一群有血有rou有着深邃感情的人,他们和他李建城一样拥有这华夏历史最伟大的传承烙印. .[,!]随着叶向高的站出,读书人们哗然,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带头跪下了,天下人都一起跪下了,他们一起高呼着:"请皇上还我读书人仁义,请皇上判凌雪疑无罪!" 声震宇内,穿透时空.那泄棺尸谏的,知道他们这一刻败了,侧彻底底的败了,没有人可以抗大流,不将天下人放在眼里.现在他们哪怕真的去死躺在棺材里也无济于事,历史走向了仁爱,历史从这一刻起也不在是他们天下,这一刻跪在地上的他们好像预示着某些不一样的道路,成为了历史又一不可知选择的‘尘标’. 看着这一刻李建城转头对凌雪疑笑道:"如何,我说,人之初性本善吧!" 第一卷: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