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天兵在1917在线阅读 - 513 导弹

513 导弹

    当然现在苏联唯一刊用的导弹就是克隆V-2的R-1以及对R-1的小范围改进版R-2,正在进行的还有R-3以及R-4、R-5、R-6、R-7和R-8项目。

    看上去项目很多,但是分工还是很明确的,R-3将是苏联第一款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现在正在紧张研发当中。R-4依然是空空导弹,不过这是一款红外制导的。R-5和R-6项目属于海军,其中R-5是水面发射的弹道导弹,也就是R-2的海军版,这个倒是简单。而R-6则是海军正在推进的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项目,目前因为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处于低速预研状态。至于R-7自然是不用多说了,这是陆军和空军联合投资的洲际导弹项目.至于R-8则是在R-2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射程的中程导弹,按照计划,这款导弹射程将达到1500公里,弹头的最大抛投重量将达到五吨。

    说白了,R-8项目就是专门为抛投原子弹量身定做的。一千五百公里的射程哪怕是部署在波兰也足以威胁巴黎和伦敦。想必能让英国人和法国人老实不少。反正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最近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就是搞定R-8,让苏联的核力量初步具备极高的突防能力。

    当然,这还需要时间,按照科罗廖夫的计划表,R-8将在1945年进行实弹检测,真正服役可能最快也要到1946年。所以某仙人还得加紧催促图波列夫,让他赶紧的加快图-4项目,不然苏联有了原子弹却没有运载工具,那才叫搞笑。

    弹道导弹和轰炸机的事儿就暂时说到这里,接下来要说的是巡航导弹的事儿。李晓峰对这个方面也是相当的重视,实际上一开始在他影响下苏联对于这两种导弹就是一同发展的。比如在1943年,军委就正式下令研制T1弹道导弹和T2巡航导弹,其中T1的成果就是R-1和R-2弹道导弹,而T2的研发进度就没有T1那么顺利了。

    实际上从一开始T2项目就遇到了大麻烦,什么大麻烦呢?那就是竟然没有人愿意接手T2项目。这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要明确一点,T2这个巡航导弹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巡航导弹,从某意义上说华夏所谓的巡航导弹是专指类似于战斧一类的对地战略打击的飞航式导弹。但是国际意义上的巡航导弹可不仅是指类似于战斧的导弹,比如鱼叉、飞鱼这一类反舰导弹也可以称之为巡航导弹。说白了只要不是以弹道飞行而是在大气层以内进行类似飞机一样机动的导弹都可以称之为巡航导弹。

    那么苏联这个T2项目属于哪一类呢?属于战斧那一类,这种巡航导弹只承担对地战略打击任务,属于T1项目的补充。而T1项目的指标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高了,连带着T2项目的指标也定得不是一般的高。按照总装备部的要求,T2也要能携带核弹头,最大射程不能低于300公里。

    你想想当年的核弹有几吨重,T2这种巡航导弹要能够携带这么大一个弹头,那体格该有多大。就是这一条就让苏联的设计局和设计师们望而却步。

    反正当时没人敢接这个项目。足足冷了有三个月,当李晓峰追问起T2的项目进度时才发现总装备搞了如此大一个乌龙。尼玛弹头都有几吨重还要能飞三百公里远,还是飞航式的,这导弹得多大?

    李晓峰发现了这一点之后,立刻就做出了指示,将可以携带核弹头这一条从项目指标中删掉了,改为能够携带一枚五百公斤常规弹头。

    李晓峰觉得,这一下总不会继续冷场了吧?只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苏联的设计师和设计局依然是不给面子,还是没有人愿意接手T2项目。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战时,大部分设计局和设计师的任务都是排得满满的,大家都忙得跟狗一样,哪里有空搞什么巡航导弹。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李晓峰第二次插手,也就在米格设计局和拉沃契金设计局在先进动力战斗机项目上分出高下的时候,李晓峰做了一个决定,让拉沃契金接手T2项目。

    可能有同志要说你这是胡来了,拉沃契金可是设计飞机的,你怎么让他搞导弹去了?这不是让他半路出家吗?这不是浪费人才吗?

    还真不是这么回事,拉沃契金赖以成名的是设计战斗机不假,但是历史上输给了米格-15之后,这位就基本放弃了飞机项目,全面转入搞导弹去了,其设计的第一个导弹型号就是V-300,即S-25金鹰导弹系统。

    可能大家对S-25和金鹰这个名号有些陌生。其实这就是西方叫的萨姆-1防空导弹。而后面名气更大的萨姆-2就也是S-75导弹系统也出自于这位设计师之手。而他的设计局后来也特别擅长搞导弹,在冲压发动机上可是一把好手。

    当然,李晓峰也没有把鸡蛋全部装在一个篮子里。他给T2项目选择了两个设计局,第二个设计局就是米亚舍夫。

    米亚舍夫其实跟拉沃契金差不多,都是半路跳槽去搞导弹的。历史上的1951年,当慈父钢铁同志要求图波列夫研发喷气式战略轰炸机而被老设计师断然拒绝之后,钢铁同志是勃然大怒,直接就给图波列夫踢到一边,任命当时刚刚48岁的米亚舍夫去搞这个项目。

    那时候的米亚舍夫基本没有什么建树,仅仅是二战期间以囚徒的身份在图波列夫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不过斯大林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米亚舍夫虽然搞战略轰炸机一般,但是搞导弹却还是很有建树的。

    不过在1944年,当李晓峰命令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去搞巡航导弹的时候,这两位确实显得不太乐意。拉沃契金还想在飞机上扳回一局,而米亚舍夫则想设计轰炸机。不过在当年的苏联设计人员只能跟着******的指挥棒走,不听中央首长的命令,你这是想要作死么!

    所以在1944年6月,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是不情不愿的开始了巡航导弹的项目。说起来也是有意思,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的巡航导弹方案相当的类似,都是两级导弹方案,第一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二级采用冲压发动机。

    其中拉沃契金的设计方案为350,或者叫V-350。整个导弹采用集束捆绑式助推器,助推器和弹体并列,两者长度也差不多。V-350的巡航级跟飞机的平面对称气动布局类似,由圆柱形弹体加上主弹翼和尾翼组成。巡航级弹体采用的发动机是邦达尔尤科设计局研制的RD-12U液体冲压发动机,这实际上是在RD-40型发动机上改进出来的。该冲压发动机采用头部激波锥多波系进气道,激波锥后就是直通式冲压燃烧室。

    跟喷气式发动机相比,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前省去了压气机。在圆管型进气管道和燃烧室周围是环形燃料箱,内装航空煤油,其重量占导弹总重量的70%,弹体自重只有22%,战斗部重8%。

    当冲压空气经过导弹头部进入进气道后,经进气道多次激波减速扩压后到达燃烧室,此时的流速已经下降到可以保证与燃料正常混合燃烧,得以形成稳定的高温燃气,最后经过喷管高速喷出,产生推力。

    V-350起飞时需要助推器,其两翼下各挂了一台S2.1100火箭发动机。这是伊萨耶夫设计局为后来大名鼎鼎的飞毛腿也就是R-11导弹研制的发动机。该发动机有四个并联喷管,采用煤油/硝酸双组元推进剂。

    V-350的战斗部在激波锥内,重量暂时保密,不过威力是相当的惊人。

    米亚舍夫设计局的T2导弹项目代号是RSS-40,也是助推器环绕弹体的集束捆绑结构。稍有不同的是,RSS-40有四个助推器,也是采用硝酸—煤油双组元推进剂。发动机由前面提到的格鲁什科设计,其实就是R-12导弹的RD-211发动机。只不过当年的RD-211发动机问题多多,一直到1950年都没有完全搞定。折腾到1952年时,米亚舍夫实在是受不了了,换用了格鲁什科设计的另一款RD-213发动机。

    至于RSS-40导弹的冲压发动机,也是邦达尔尤科设计局的产品,即RD-018A冲压发动机。

    说到这里,可能有同志就有疑问了,现在是1944年,搞了八年T2项目都没有结果吗?你还别说,李晓峰对此也是相当烦恼,因为原本按照他的想法,想要获得的就是一款射程300公里的战术导弹。可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不管是拉沃契金也好还是米亚舍夫也罢,都没有领会他的好意,给T2项目搞成了战略打击武器。

    这么说吧,拉沃契金的V-350导弹全长19米,总重量为96吨,可以携带一枚2.9吨重的弹头以三马赫的速度飞行8500公里。而米亚舍夫的RSS-40就更夸张了,总长度是24米,总重量为125吨,同样能够携带一枚三吨重弹头以三马赫的速度飞行一万公里。

    现在大家知道惊喜是什么了吧?反正李晓峰是被惊着了,搞了半天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这是准备跟科罗廖夫叫板,你丫不是搞了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R-7导弹吗?那我们也要搞一个不逊于你的巡航导弹项目,咱们就比一比看看究竟谁的导弹更牛逼!

    当李晓峰发现了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的搞法时,已经是1945年了,而此时他已经没有办法阻止这两个大而无当的项目了。因为斯维尔德洛夫对T2项目非常有兴趣,是大力的支持。李晓峰总不能冲上去直接抽小斯的脸吧。

    不过李晓峰也知道,这回T2项目恐怕是要被折腾黄了,因为就算V-350和RSS-40能够实现,其性能相对于R-7来说也没有太多的意义。这种冲压式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比弹道导弹慢,飞行高度又正好在战后第一代防空导弹的打击范围内,而且技术复杂造价高昂,与其造他们还真不如造R-7。

    反正,李晓峰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一旦小斯退休了,他立刻就要砍掉这两个项目。以当时的技术能力搞这种高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实在是有点太超前。而且对于当时的苏联红军来说,这种武器也没有必要也用不起。

    所以,因为不能停止T2项目,而李晓峰又想获得一款战术巡航导弹,不得不在1945年给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下达了一个补充项目。后来这个项目被称之为T2-1,或者叫亚音速战术巡航导弹项目。

    这一回李晓峰可是给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规定死了指标,最大射程五百公里、弹头重量500公斤、最大速度不超过0.8马赫,总重量不超过两吨,并要能够命中圆周半径100米内的目标。

    对于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来说,前面几条指标都是毛毛雨啦,最要命的就是最后这一条,这个命中精度的要求是在是太高了。要知道他们设计的RSS-40和V-350命中精度是10公里,这尼玛简直是要老命了。

    反正最后这条指标是死死的难住了两位设计师,一直到1947年当苏联的激光器件有了突破,搞出了精度更高的激光陀螺之后,这个精度指标才实现。而在此之前,拉沃契金的V-360和米亚舍夫的RSS-41精度都只有300米,说实话,真心是不好看。

    当然,这种导弹实际上在1945年6月就进入了实战。有四枚刚刚出场的试验型号被送往了德国,实弹攻击了位于英美盟军前进路上的一座关键性桥梁。至于结果,用苏联官方的说法是,导弹圆满的飞行了三百千米,将一吨重的高爆弹头比较准确的投向了目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当然,实际上四枚弹头都偏离了目标,离目标最近的那一枚也足有90米远,基本上桥梁只受了轻伤。最后摧毁这座桥梁的还是空军的Kh-3电视制导导弹。五枚Kh-3准确的命中了桥面,将这座桥梁拦腰打断。

    至于V-350和RSS-41,直到1950年才获得Kh-4A和Kh-4B的正式编号,一般装备在陆军方面军一级,作为陆军的远程打击手段存在,也算是跟飞毛腿抢了饭碗。

    不过这里之所以要提V-350和RSS-41,更重要的原因是在1945年6月份,其肩负了一项特殊使命。当时按照军委的要求,拉沃切金和米亚舍夫分别制造了特殊试验型号。加粗和加长的导弹弹体,并且捆绑了两个助推器。一举将特殊试验型号的最大载弹量提高到了两吨。

    不要小看了这个两吨的数据,因为就在1945年5月份,米亚舍夫的特殊试验型号携带一枚苏联第一代实战型原子弹攻击了新地岛的目标并取得圆满成功。而一个月后,拉沃契金的试验型号也搭载了同一种原子弹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试验。

    “英国人和美国人对巴黎起义怎么看?”

    忙完了技术问题之后,李晓峰总算是有时间来关注政治问题了,巴黎起义成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英国人和美国人也该做出反应了。

    雅科夫回答道:“丘吉尔很生气,指责戴高乐没有顾全大局,英国政府和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吉拉德也乘机攻击戴高乐,两人几乎是水火不容了。”

    李晓峰很满意这个结果,因为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丘吉尔终于明明白白的同戴高乐撕破了脸,想必此时戴高乐已经看穿了丘胖子的真面目,这个胖子再也不能装笑面虎了。至于吉拉德,历史证明他确实不如戴高乐,如果是他上台,估计未来的法国真心就成了英美的小弟弟,会被耍得团团转。

    雅科夫问道:“要不要通过舆论渠道给戴高乐一定的支持,最近他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李晓峰立刻就拒绝了这个建议:“我们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尤其不能通过舆论去给戴高乐撑腰,这只会坏事!”

    道理很简单,戴高乐的压力来自于英美,如果苏联帮着他说好话,只会让英美认为戴高乐彻底地倒向了苏联。以英美的腹黑,那是百分之百不能容忍的,他们恐怕就会真的如罗斯福所言搞掉戴高乐给其打法到马达加斯加去。

    所以,苏联什么都不能做,最好就是假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私下里还是可以给戴高乐一些安慰的,不过那只能做不能说。

    “英国人和美国人有提到怎么解决巴黎的问题吗?”李晓峰继续问道。

    雅科夫嘲笑道:“他们倒是想学我们在华沙的做法,不过又实在拉不下脸,现在陷入了僵持,看样子是准备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晓峰可不认为英美还有其他的选择,按照雅科夫的汇报,整个巴黎已经完全处于起义军的控制之中。就算盟军想在巴黎拐个弯躲过去,巴黎的起义军也会主动找上门,那时候英美能装作没看见吗?

    在李晓峰看来此时的英美就是死鸭子嘴硬而已,这帮货估计就是想装聋作哑直到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才接受巴黎的现实。不过这对李晓峰来说是无所谓的,反正这个便宜已经占定了,就没必要在英美的伤口上撒盐恶心人了。

    但是让李晓峰没有想到的是,在苏联还真不缺这种猪队友,李晓峰对巴黎起义定下的基调的冷处理,也就是明面上不闻不问实际上偷着乐。但是某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在巴黎起义胜利的第三天,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忽然发表了一个声明:“热烈欢迎巴黎人民取得起义胜利,向英勇伟大的巴黎人民致敬!”

    这个声明虽然跟喊口号差不多,但是影响确实极坏的。虽然英美嘴上并没有说什么,但实际上却是怀恨在心。加拉罕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让李晓峰是暴跳如雷。

    在******扩大会议上,李晓峰激烈的批评了加拉罕的行为:“列夫.米哈伊洛维奇同志,是谁授权你发布这样一个声明的。巴黎问题关系到盟军内部的团结问题和法国复杂的政治斗争问题。你的做法将我国摆在了风口浪尖上,将给我们未来分化瓦解帝国主义联盟造成极大困难!”

    加拉罕这个当事人倒是不敢还嘴,因为他发表这番声明的时候,并没有咨询******和人民委员会的意见,属于私自放炮。这是极大的违规,所以李晓峰批评他,他只能默默地承受。

    不过加拉罕倒也不太担心,因为他之所以要放这个炮也不是因为大嘴巴更不是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政治原因。授意他发表这番声明的其实就是斯维尔德洛夫,否则借他两个胆也不敢胡说八道。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斯维尔德洛夫为什么在这个当口忽然授意加拉罕发表这番声明呢?难道是小斯看不出其中复杂的关系吗?

    斯维尔德洛夫不会那么没有政治头脑,他对立面的弯弯绕绕自然是门清,而正是因为他清楚里面的关系,才毅然决然的命令加拉罕放炮的,因为他有他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