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汪烨甩上车门,冲进屋内,像只无头苍蝇一般四处翻找。一楼所有的柜子、抽屉被他翻了个底朝天,什么也没发现。他来到二楼,二楼格局很简单,一个开放的茶吧、一间书房,一间次卧和一间主卧。 汪烨走进卧室,绕着床边一点点摸索,角角落落搜了个遍。没有、什么也没有!或许有?谭凝随身携带了什么,现在东西随她一起消失了?他颓然地坐在床沿一侧,双手撑住脑袋。谁在跟踪谭凝?如果被人绑架,他为什么没有接到绑匪电话? 床头矮小的柜台上摆着一本书,谭凝的睡前习惯——让文字助眠。汪烨抽过来放在手中,布莱克.克劳奇的《人生复本》。书面冰冷的,没有温度,似乎还残留谭凝护手霜的香气。她看的书多而杂,国外的不在少数。 此刻,他眼前跳出些从前的画面——“老婆……中国字的书我都看不进去,能不能别弄那些英文字折磨我?”汪烨站在书架前,一手捧着谭凝给他准备的每周一读,另一只手则伸着大拇指的指甲盖蹭眉头,他上学的时候就属英文最差。偏偏谭凝还要给他弄些夹生的原版书。 “是谁说要提高英语能力的?是谁说去国外参加交流会,别人全程英文交流无障碍,就你跟个哑巴似的?怎么,你光喊口号呀?”谭凝促狭地看他。汪烨一只胳膊搂过她的脖子贴到胸口处:“你算是逮到机会笑你男人了,我那就一时的有感而发,这玩意跟我不通电。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他随意翻开两本,第一页倒是勉强看懂——“此书献给梅恩德斯”、“此书献给丹尼尔”、“此书献给我的妻子”…… “外国人真是做作,这书要是不献给谁还不好意思出了?”汪烨看不进去,又不愿承认,直在书上找由头。 “人家那是有历史追溯的,早年小说家没有作品传播的渠道,戏剧是主流文学体裁,像莎士比亚那样的御用作家写了东西,自然有皇室贵族出资和观赏。但其他作者可就艰难多了。一部小说写出来想发表、想传播,就要依托有财富和名望的贵族。号称第一部现代小说的《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在开篇就将它献给了一个贵族。那时候很多小说家都这样做,渐渐就形成了一种文学传统。”谭凝双臂环着汪烨的腰,仰起脖子,微笑着耐心解释。 “文学界也没有净土,说到底还是得靠资本……”汪烨冷笑,将书放回书架上。 “那是从前,”,谭凝抽回胳膊从书架上取回刚刚被汪烨放回去的书,“后来小说家不需要再巴结贵族了,有些人沿用这个传统,把贵族换成自己重视的人,表达自己的一份情感。换作是我,就会在首页记上一笔“献给-我-最-最-亲-爱-的-丈-夫—汪烨”。谭凝一字一顿、字正腔圆,像个富有感情的配音演员般饶有兴致地看着汪烨说完这句话。 “你可不要找借口偷懒,老老实实看,资本不是万能的,起码你不能雇个人代替你张口说英文!”谭凝将书塞回汪烨手中,转身走开,留下幸灾乐祸的笑声…… 汪烨翻开扉页,这一本倒没有写什么献给某人的煽情话,而是引用了T.S艾略特《烧毁的诺顿》一段文字: 原可能发生的与业已发生的直指向一个终点,那永远都是现在,脚步声回响在记忆中,顺着我们来选择的通道而下,朝着我们始终未开启的门而去。 汪烨的目光默然地在这一段文字里游走,原可能发生的与业已发生的直指向一个终点……
汪烨腾地站起身,往楼下奔去,《人生复本》从他的膝盖跌落,在地板上滑出一段优美的弧线。 汪烨将刚刚几张不起眼的高速路收费凭单从奔驰车驾驶室一侧的门里捡出来,重新坐回车上,打开车顶灯。手指将这些小纸片撑平、仔细辨认。从8月到10月都有,但日期都一致,22日,每个月的22日,谭凝都会经过沪蓉高速的收费路段,那是苏市去江城的高速通道。 汪烨知道,每个月谭凝都会去一趟江城,所以刚刚在车里发现这几张收费单的时候没有多想。但就在前一刻,他突然想起,最近几个月家里好像没有闻到过中药的味道。并且,谭凝也没有让他喝那些苦涩的黑色药汤。 汪烨在手机备忘录里翻出江城中医孟久仁的联系号码。 “不好意思,孟医生,这么晚打扰你。我是谭凝的丈夫,不知道你是否有印象?”电话一接通,汪烨开口自我介绍道。 “谭凝?”电话那头的孟久仁显然不在状态,迟疑了几秒中才接上话:“奥……你们是苏市的。” “是的,我想请问,谭凝这个月去过你那儿吗?” “这个月?好像没有……” “那10月、9月有来过吗?” “……你这样吧,明天中午再给我打电话,病人太多,具体我需要看一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