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十朝代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五章兵家~计圣孙膑

第五十五章兵家~计圣孙膑

    孙膑,齐国(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孙膑,生卒年不详,字伯灵,原名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菏泽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1]一说今山东聊城阳谷东北),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孙武的后代。

    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也称《齐孙子》。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相传孙膑早年曾经与庞涓一道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魏惠王的将军,深得魏王的信任,可他自以为才能不及孙膑,便阴谋派人把孙膑骗来。孙膑到了之后,庞涓越发害怕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更加嫉恨他,于是蓄意用计陷害孙膑,假借法令砍去他的膝盖骨,并在额头刺字。孙膑也因此得名。庞涓的目的是想把孙膑埋没起来,让世上再没有同他竞争的对手。不久,有位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大梁,孙膑以刑徒的身份暗中与之相见,说动齐使。齐国使者觉得孙膑是个奇才,便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了齐国。齐国的大将田忌非常赏识孙膑的才能,把他奉为上宾以客礼相待。

    孙膑的军事才能不久就被齐王发现了。当时,齐威王常常与王公贵族们用比赛驾驶马车赌输赢。田忌过去比赛,常因马的足力略差一点而告输。孙膑观察了这种比赛之后,发现马的足力可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之间相差也并不悬殊。有一次,孙膑对田忌说:“你可以下大赌注,我自有办法让您获胜。”田忌很佩服孙膑过人的才智,便按照孙膑的意见同齐威王与贵族们下了千金的赌注。

    等到比赛开始之前,孙膑告诉田忌:“你先用你的下等马同他们的上等马比赛,再用你的上等马同他们的中等马比赛,最后用你的中等马同他们的下等马比赛。”三场赛毕,两胜一负,终于赢得齐王的千两黄金。田忌因此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在向孙膑讨教兵法中深感孙膑在军事上有过人之处,当下拜他为将军。孙膑赛马的故事,从此成了军事谋略学最原始最生动的事例。

    孙膑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箕山镇孙花园村东北500米的向阳河东岸。

    孙膑晚年辞官回归故里,在月厌河畔建一花园著书立说。当时,齐王经常派员到此探视孙膑这位曾一度为齐国建立了卓越功勋的一代兵师,并在花园东北建起了供官员歇宿的驿馆。孙膑辞世后,葬于花园东北侧驿馆前,前往祭奠的官员和百姓络绎不绝。久而久之,此处成为圣地,日渐繁华,驿馆进而发展成为驿城。后来,佛教传入中国,此处便又建起一座驿城寺。

    1990年,在此地出土了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的墓碑一块,上刻有“膑墓址深邃”,经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在此。经孙氏族人重建,孙膑墓占地600平方米,其中墓丘直径4米,封土高3米,立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是著名的军事大家’孙武‘的后人,曾与“庞涓”一起拜师于鬼谷子(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孙膑为人谦虚厚道、而他师兄“庞涓”确是一个自大,阴险,心胸狭隘的人,表面上与孙膑称兄道弟,暗地里确是非常妒忌孙膑的才能。

    魏惠王时期,“孙膑”收到师兄’庞涓‘的书信邀请他去魏国(这时的庞涓帮助魏国打了许多胜仗已是魏国的上将军),孙膑非常感念师兄的推荐之恩,便满心欢喜下山奔赴魏国、到了魏国之后魏王也亲自接见了他孙膑,期间还与孙膑聊起军事、谋略,孙膑都对答如流,魏王非常高兴觉得孙膑非常有才华便想封孙膑为副将军让他为国效力。而旁边的庞涓终于坐不住了连忙起来说师弟尚无军功恐难服众,不如先做一个军师(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以后立战功就算做上将军也是可以的,魏惠王一想便答应了。

    而后孙膑便暂住庞涓府上,整日与师兄辩论对弈好不自在,不曾想“庞涓”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心想身边师弟肯定会抢了自己的风头、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但是又不能就这样将他赶走,因为知道师弟的才华要大过自己去了别的国家一定会成为自己的对手,成为自己最大的障碍,就设计诬告“孙膑”通敌判国让魏王抓了孙膑本来要杀掉的,庞涓为了《孙子三十六计》这本兵书又假惺惺的向魏王求情,魏王应允最后只对孙膑施以膑刑(挖去膝盖骨)让其成为残废,孙膑只能依靠庞涓过日子,庞涓也很会演戏、对孙膑非常好让孙膑非常不好意思的想要报答人家的恩情,但又发现自己现在身无长物而且还是一个残疾人只有将《孙子兵法》抄写在竹筒上送给庞涓报此恩情了。后来的孙膑就没日没夜的拼命抄写兵法想要早点送给师兄,而侍奉他身边的书童终于看不下去了才悄悄的告诉他一切缘由,还说等到书籍抄写完成之日,就是你命终之时、这时的孙膑才枉然大悟;。

    但是孙膑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想到只有装成一个疯子以此保住性命再想办法逃走,但是阴险多疑的庞涓哪里那么容易相信、还命人将其拖入猪圈看看孙膑是否在装疯、只见孙膑在猪圈中披头撒发,睡在粪秽之中才半信半疑但还是令人严加看管、后来的孙膑每日狂言乱语,时常大哭大笑、白天流浪乞讨于市井,晚间又回到睡猪圈之内睡觉,这样才让庞涓慢慢的相信孙膑是真的疯了、从而对他放下了防备。有一次齐威王派人到魏国来拜访魏惠王,孙膑得知以后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趁人不注意秘密的见到齐国的使者,一番说辞之后打动了齐使最终被齐国使者偷偷的带回到了齐国。

    回到齐国之后孙膑开始崭露头角、先成为了当时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略施小计帮助田忌在与齐王的赛马中赢得了比赛,而后又被田忌推荐给齐王,在齐王与之交谈兵书战策之中让齐王觉得孙膑真是军事天才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马上拜孙膑为齐国军师。但当时的魏国已经是中原的霸主,魏惠王欲一统天下就命庞涓领兵攻打赵国,赵国只得向齐国求援,齐王便命田忌为将(本来是想任孙膑为将的,但是孙膑以残疾为由推辞了)孙膑为军师以助赵国,田忌本想直接前往赵国,帮助赵国但是孙膑觉得可以直接带兵围困魏国都城、迫使其魏军回国自救,赵国之危机便迎刃而解、还以逸待劳最终在“桂陵之战”大败魏军生擒敌将庞涓,迫使魏惠王讲和,把邯郸归还赵国。

    魏国虽败但却尚未元气大伤,经过十来年的休养生息,魏惠王独霸中原的野心又开始膨胀了。这次魏国进攻的是韩国派上将军庞涓领兵欲一举吞并韩国、韩国求援齐国。齐王又派孙膑与田忌领兵抗击魏国,孙膑献计让其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再出兵魏国以用力少而见功多,趁魏国与韩国大战正酣时故技重施《围魏救赵》攻向魏国都城,让其魏国大将庞涓不得不回国自救,期间又是示敌以弱又是增兵减灶(就是第一天造了10万人吃饭用的锅灶,第二天就减少得只有5万人吃放的锅灶,到第三天就更少了只有3万人的锅灶)以此误导魏军让其以为我军已经逃亡过半之法因势利导让魏军一步一步踏入了齐军的埋伏圈,终于于马陵决战中齐国的军队全歼了魏军上将军庞涓也战死,魏国太子还被俘虏、致使魏国元气大伤、从此退出霸主的地位。

    孙膑是中国古代,极为出色的军事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战略战术,比如围魏救赵、添兵减灶。对于“孙膑”这两个字来说,孙是姓氏很好理解,“膑”这个字的解释,代表古代的一种剔掉膝盖骨的刑罚。

    司马迁之所以称之为“孙膑”,主要的原因是,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竟然没有留下名字。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孙武去世一百之后,孙膑出生了。在各种记载中,对于孙膑的记载,少之又少,出生地也仅有只言片语“阿鄄之间”,也就是如今的山东阳谷一带。

    在司马迁的记载中,只有孙膑、庞涓曾经一起学艺,根本没有提及师父是谁,所谓的师从“鬼谷子”,也是后人牵强附会的加上去的而已。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庞涓先出世,投奔魏国,被重用当上了大将军。可是他心中十分的清楚,论军事才干,远远比不上孙膑。如果孙膑也投靠魏国,自己的地位不保,投靠别国,以后会成为敌人。

    两方面权衡之下,庞涓将孙膑骗到魏国,捏造了一个罪名,给他施于刑,从此之后孙膑成为一个罪人,也成了一个残疾人,之后人们就以“孙膑”称呼他,反而忘记了他的真名。

    孙膑受到是髌刑,所改名叫作孙膑髌刑属于足刑的一中,也就是剔去膝盖骨。膝盖骨是膝盖部的一块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的骨头。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髌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庞涓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想他们这样的人,吃饭的家伙是脑袋,并不是身体。齐国使者访魏国时,孙膑主动联系,从而悄悄地将其带回齐国。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流传至今的故事“田忌赛马”,我们不再详细赘述。因为这件事情,得到齐威王的重用。

    后来魏国伐赵,赵请求齐国支援。齐威王本想任命孙膑为大将军,可是孙膑以“受刑的残疾人”为由给推掉了,最后充当田忌的军师,随军出谋划策。

    按照田忌的意思,直接挥兵而下,解决赵国。

    可是孙膑却说不可,并告诉田忌,用军事解决纷乱的纠纷,光靠握紧拳头使用蛮力是不行的,必须把手指一个个的打开,才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魏国重兵攻击赵国,国内必定只有一些老弱病残,将军不如带兵,直奔魏国,他们必定会撤兵自救,这样赵国的危机就解除了,而我们只是跑跑腿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损失。

    田忌听取的孙膑的意见,果然如其所料,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周显王十六年(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兵8万,由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出发,北上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赵国无力打破魏军的围攻,便向齐国求救。齐王想用孙膑为将,孙膑辞谢说:“刑余之人不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齐王于公元前353年派田忌为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军车之中筹谋策划,率兵前去救赵。田忌想领兵直奔赵国,孙膑劝阻道:“凡是要解开纷乱的丝绳,一定要找出它的结头,不可用拳头乱砸;要解劝斗殴的,不可帮着去打;避实就虚,在形势上阻遏制止住敌方,自然就可以解围。现在魏国攻打赵国,它的轻兵锐卒必然都在前线,老弱残兵留守国内,您不如引兵围攻大梁,占据交通要道,攻打它防卫空虚之处,魏国一定放弃攻打赵国而自救。这样我们就一举解了赵国的围,又收到了攻击魏国弊弱的效果。”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的建议,将主力集结于预设阵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准备歼敌。大约在十一月间,庞涓回兵桂陵,遭到齐军截击,败回大梁。

    而另一个故事,就是师兄弟之间恩怨之争了。

    围魏救赵过去13年之后,魏国联合赵国,开始进攻韩国。无奈之下,韩国又向齐国求助。韩国是一定要救的,可是在早救还是晚一点在救,齐威王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了。

    桂陵战后的十三年(前341年,齐威王十六年)魏国联合赵国韩国向齐国告急。

    在朝堂商议之时,有的大臣认为,干脆不救,让其自生自灭,而田忌认为,要是不救,韩国投降魏国,对齐国极其的不利,坚持早救。

    而孙膑这个时候,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魏国、韩国还没有交战,如果这个时候齐国出兵,相当于代替韩国受伐,局势就会逆转,反而成为齐国有求于韩国,将会受到韩国牵制。而魏国想一举拿下韩国,韩国只能求助于我们,等他们打起来之后,我们在出手,就可以名利双收了。

    齐威王认为极有道理,采用孙膑的意见。

    齐国于是在韩魏两军久战俱疲的时机,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直取魏国首都大梁。魏国得知齐军攻魏救韩的消息后,立即撤去围韩之军回到大梁,魏国国君魏惠王决心集中主力迎击齐军,以报桂陵之战失败之仇。

    最初的时候,韩国仗着齐国会帮忙,主动出击,造成了几次巨大的失败,只能再次求助于齐国。这个时候,齐国才让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派兵援助。

    魏国得知齐军攻魏救韩的消息后,立即撤去围韩之军回到大梁,魏国国君魏惠王决心集中主力迎击齐军,以报桂陵之战失败之仇。于是,他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10万军队主动迎击齐军,寻求决战。

    刚开始的时候,孙膑继续用“围魏救赵”的招数,然而这次是庞涓出战,让齐国大军陷入包围之中。

    这个时候,孙膑给出了建议:

    魏国一直请示齐国,认为齐军都是胆小鬼,想要取胜,必须利用他们这种轻敌的心理。第一天,我们修筑十万口灶,第二天只修筑五万口灶,第三天修筑三万口灶,逐渐的诱敌深入。

    果然,魏军坚信齐军都是胆小鬼,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逃走的一大半。于是魏军放弃了步兵,直接用骑兵追击。

    孙膑估计庞涓必定会上当,到了马陵这个地方,孙膑认为是最合适的伏击之地,于是让人砍到一颗大树,并刻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又传令让1万弓箭手,埋伏于此,并命令看见火光之后,立即万箭齐发。

    果不其然,傍晚时分,庞涓追到此处,因为看不清数上的字,就直接点燃火把,死于万箭齐发之下。

    回国之后“孙膑”在自己风光无比节流勇退不顾齐王的挽留,决心归隐山林、还著作出了一本《孙膑兵法》流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