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兴大汉在线阅读 - 第108章 江淮土豪

第108章 江淮土豪

    孙策一行人来到合肥的时候,刘晔已经带着刘和的使命赶去了东城,拜访自己的好友。

    队伍不大,也就十几名骑兵,军中一伙的编制,但都是精兵。

    望了望头顶太阳,刘晔皱了皱眉头,显得有些心事重重。而士兵们都披甲执锐,骑着马,一言不发的跟在身后。

    “也不知道子敬有没有出仕的意愿?”

    此行他的目的主要是借粮草,对此他倒是一点不担心,好友的豪爽他是知道的。然而他此行还有更深一层的使命,那就是劝好友出仕主公。

    好友子敬由祖母抚养长大,而他的祖母身体又不是很好,想要一个至孝之人离开祖母出仕他地,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走一步看一步吧,最起码不能让他被别人招揽去了。”

    刘晔舒了一口气,暂时将各种杂念抛之脑后。感受着暖风袭来,带着十余骑迅速的奔向北方一路上,群峦叠嶂,山高路险。

    十余名骑兵赶来,既没有油水,又攻击力十足,一路上倒也顺利,没有什么不开眼的山贼、税丁类的前来sao扰。

    中午时分,一阵鸟啼,一群不知名的小鸟,从众人的头顶上飞过。

    停下马来,刘晔擦了一把汗,欣喜地驻马远眺。只见前方隐隐有一个峡口现在视线中,穿过这陡峭豁口,就是目的地。

    “兵家险地啊!”刘晔就是一叹。

    刘晔的好友,本来家不在东城。但是因为天下渐乱,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波及到了他的家乡,为了避害,他才举家迁居东城。

    《地理志》云:东城县属九江郡。他举家迁往东城,就是因为江淮要比其他地方安定。当然,还有就是此地易守难攻。

    像这样的山中里寨,在和平时很难繁荣起来,当地人吃饭都成问题,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然而在战乱时,这里的人口却更容易保存下来,吸引这诸多家族避难其中。若是有能力的家族,更是可以辐射控制着上百里山区,大小暗道,将附近打造成坚固的堡垒。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郑宝的威胁,他会让兄长刘涣将家族迁往这里避难的原因。

    此地名为古城里,实际上是一座古老的小山城。

    一行人走进了小山城,才发现,城墙古旧,却经过了完善的修缮,呈现斑驳色泽。

    这是时代变迁所造成的。在平时代,城墙上到处是蓬勃的野草,因为交通不便,田地贫瘠,物产不丰,里中的人连养活自己都不能,更不要说对城墙进行修缮。

    然而战乱的波及,使得不少避难的家族涌入,畸形的繁荣反而使得小山城焕发了第二春。

    古城里很大,再小的古城也是城,虽然有些地段因为历史的侵袭已经废弃,剩下的城区依然要比普通的亭里大得多。

    城中只有一条铺有青石主街,一路都是荷锄挑担归来的乡人,一队骑兵缓行在路上,竟然没有惊扰道们。

    看来有不少的家族避难进了这里,其中有的家族带有精锐的私兵。

    等刘晔一行人行到北居民区,向导已停了下来,擦着汗道,“公子,前面都是窄巷子,不便行马,还是将马匹找一处地方先寄托一下吧!此地离鲁家已经没有几步了。”

    向导是本地人,就住在古城里,提到鲁家的时候,语气很是崇敬。

    按理说外地人总是容易受到本地人排斥的,向导态度有些古怪。

    刘晔却没有在意这些,只是微微颔首,转头对士兵们吩咐了几句,令队伍稍等。

    这等着的时间里,坐在在马背上眺望一眼,只见里中布局紧凑,到处是石头建的老房子,而它们的后面则伫立着一座新建的大宅

    刘晔遂留下几人看管马匹,自己则带着士兵,跟着向导朝大宅走去。

    几人渐渐就至城北的府院,据说鲁家的几十口人还有归附的上百户人家,连老带幼就挤挨在里面。

    鲁家毕竟是外来户,山城的居住区面积又有限,居住在这里虽然安全,起居条件却要差上一些。

    鲁家及其附众在东城是没有土地的,除了刚来的时候购买了一些,几百户人家所需的粮食,全由开荒所得。

    所以白天时候,鲁家之人是要外出劳作的,闾门也无人看守的敞开着。

    从门外看去,只见里面石屋连绵,院子里一堆小孩在嬉闹,个个灰头土脸,分不出男女,都在夯土泥地里玩的不亦乐乎。

    刘晔瞧得有趣,却不肯闯入,令,“拿我的拜贴与礼单,奉给里面主事的人,就说我们来了。”

    说完跳下马来等待。

    很快,闾门大开,一个青年人率众而出,目光像宝剑一般锋锐,一扫这兵甲齐备的队伍,见着为儒袍青年,就是一怔,随即笑容堆上了脸颊。

    “刚才我还在纳闷,我与刘侍中素未蒙面,为何他会遣人来见我。不想来得竟然是你刘子扬!”

    说着狠狠地给刘晔一拳。刘晔哪里是对方的对手,只得硬挨了这一拳,揉了揉酸疼的肩膀道,“这不是想给子敬你一个惊喜吗?再说了,这次我确实是怀着主公的命令的来的!”

    鲁子敬一时举着手,都忘记了动作,瞠目道,“你已经出仕刘侍中了?你不会是向让我也出仕吧?你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祖母还在,此事面谈!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好说!”

    青年身材魁梧,面容粗犷,一副赳赳武夫的模样,但他清澈睿智的眼睛却出卖了他身份——这是一个智慧不下于刘晔的文士。

    刘晔无奈的叹了口气。早知道他不会同意,却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就被他看破了,并且毫不留情的拒绝了。

    都说他鲁肃是个实在人,他也太“实在”了吧!也不知道给老朋友留点面子。

    没错,刘晔眼前的这个青年,就是他的好友——鲁肃。

    鲁肃,字子敬,九江郡人,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他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长大后,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身为一家之主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等到了战乱波及道家乡,他便举家迁往了东城,附众不计其数。

    到了古城里,他便开荒种地,引水灌田,整饬兵甲,外出行商。短短几年,由一个有名的败家子,迅速成为一方土豪,创造了诺大基业。

    他修缮古城,训练民众,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不但没有因为外来户的关系受到排挤,深受乡民拥戴。

    连袁术都听说了他的名声,想要让他出任东城长,被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所以对于好友的决绝,刘晔是有心理准备的。

    当饶是如此,刘晔心里还是有些郁闷。

    鲁肃也发现了这一点。他这个人虽然直率,心思却很细腻,于是他一面派人将刘晔的胞兄刘涣请来,一面开设酒宴款待对方。只是丝毫不提出仕的事情。

    为了留在家里,服侍年迈多病的祖母,他也只能狠下心来绝了好友念头。

    等到酒过三巡,气氛才活跃起来。可是刘晔一支没有找到事情的切入点,话题老是被鲁肃带偏。

    于是刘晔知道,此事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了,只能先着手完成另一件事情。

    刘晔敬了鲁肃一杯酒,感谢他对兄长和家人的照顾,然后抽出一份礼单。上面有黄金百两,各色绸缎五十匹……

    鲁肃见之勃然变色,怒问道,“子扬这是何意?”

    刘晔听了失笑,“这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主公的心意。难道我还不知道子敬的为人吗?”

    鲁肃的脸色这才好看了点,点了点头道,“刘侍中活民无数,这些礼品我是不能收的。但是此次子扬前来,定是怀着刘侍中的使命,我若是不受,恐怕子扬你连口都不开不了,我反而会坏了刘侍中的大事。”

    鲁肃与刘晔互为知己,刘晔知道他的为人,他自然也知道对方的为人。

    刘晔明知道自己的为人,还是硬是这样做,肯定是受了刘和的严命,于是他也不打算令好友为难。

    “也罢,礼物我就收下了。刘侍中有什么事要我家做的,只管道来。凡力所能及,义不容辞!”

    刘晔知道事情成了,便直接将接粮的事情说了出来。

    鲁肃闻言哈哈大笑,当即挽着刘晔的手臂走出了厅堂。只见后院里伫立着两个有高有大的圆形大粮仓,每仓都装有三四千斛米的大米。

    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道,“侍中有需,只管去取!若是人手不够,我可以遣商队送过去!”

    ……

    “什么?他们这是疯了吗?这些吃里爬外的士族,真以为我不敢诛杀他们吗?”

    自从合肥新城筑建以来,刘和忙前顾后,一直没有好好的收拾合肥城内的士族。

    因为刘和没有侵犯的他们的利益,又有重兵的威胁,所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

    刘和暂时没有秋后算账的打算,他们哪怕想要巴结袁术,也用不着与刘和作对。毕竟士族们在乎的是自身的利益,脑子抽了才找刘和的麻烦。

    要知道县官不如现管,刘和可是合肥之主,随时可以把大刀砍到他们的脖子上。所以刘和一直没把他们放在心上。

    没想到他们真的脑袋抽了!

    “脑袋既然坏了,那就不要要了!”

    见刘和杀气腾腾,要拿合肥士族们开刀,一支很支持刘和的封旻却劝阻了他,递上来一条情报。

    刘和目光一扫,当即皱起了眉头,“张勋竟然出任了淮南郡的典农校尉,怪不得他们突然闹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