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盛唐挽歌在线阅读 - 第46章 你不要过来啊

第46章 你不要过来啊

    勤政务本楼内,李隆基看着李林甫,又看了看面色淡然的李适之,开口询问道:

    “幽州之事,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回圣人,朝野都知道此事了。微臣以为,此战虽胜,但方有德弄权在先,此风不可涨。”

    李适之叉手行礼说道,他跟方有德没仇,却也没有交情,纯粹就是看不惯这件事而已。

    如果藩镇的边将都是今天抗命去打契丹,明天争功去打吐蕃。

    赢了是他们的军功,输了国家给他们兜底,那世道会变成什么样?国家会变成什么样?

    “嗯,哥奴以为如何?”

    李隆基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看着李林甫问道。

    “可招方有德为幽州节度使,他熟悉那边的情况,也比较合适。”

    李林甫慢悠悠的说道,语气温和亲切。

    李隆基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很显然,李林甫的话比较符合他的心意。

    不过李林甫能如此迅速的反应过来,也很难说这位是不是在家里就已经把事情想通透了。

    如果是那还好,如果不是,就太可怕了。

    “回圣人,张守珪在幽州勤政爱民,边防巩固,并无错漏。若是方有德为幽州节度使,那张守珪应该如何自处?此风一开,节度使麾下将领,边镇岂不人人都要以下克上?”

    李适之问了一个李林甫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宰相与边镇大将勾结可是大罪,很多话不能说得太过头了。

    “如今左相空缺,微臣以为,张守珪资历与功绩都已经足够,可以拜相了。”

    李林甫躬身对李隆基深深一拜说道。

    李适之一愣,他万万没料到李林甫会这么说。因为目前李林甫是暂时兼任左右相的,他应该是最反对这一茬的人才对。

    一般的做法,是把左相的位置让给一个跟自己关系近的人。

    李林甫这一招以退为进,估计会很得李隆基欢心。

    李适之宗室出身,虽然不是毫无心机,但经历的政治斗争经验显然比李林甫少了很多,他哪里会知道这位大唐右相的谋划。

    张守珪确实比牛仙客难对付,没有那么容易被人摆布,这点李林甫当然知道。但幸运的是,张守珪在朝中亦是没有根基的人!

    从这一点看,他并不比牛仙客强多少。

    而且,张守珪是边将干上来的,天然就跟张九龄身边那一圈文臣玩不到一起去。这样的人,不会影响李林甫施政,或者说绝对斗不过李林甫。

    两害相权取其轻,李林甫能感觉得出来,此番李隆基想拜相的冲动极为强烈,而且朝中对张守珪为相的呼声也很高,起码远远超过了牛仙客。

    如果硬是要拦一手,能不能拦得住另说,就算拦住了,也很容易引起李隆基的反感。

    张守珪不能拜相,幽州那一帮骄兵悍将都得不到晋升。麻烦全摆在李隆基案头了。

    李林甫很清楚,宰相是来给圣人解决麻烦的,而不是把麻烦丢给圣人的。

    张守珪拜相,已成定局了!

    他在心中哀叹了一声。

    “如此,微臣也无异议。”

    李适之也对着李隆基行了一礼,话都说这个份上了,他这个御史大夫还能如何呢。

    “嗯,此番大胜,今年秋收的年景也好,朕打算在城外祭拜天地,就定在三日之后,你们以为如何?”

    李隆基面带微笑问道,显然心情极好。

    祭拜天地?

    别说是李适之,就是李林甫也给愣住了,一时半会竟然猜不透李隆基到底在想什么。

    难道是为方有德造势?好像也不至于啊,这样的大胜又不是没有过。过去十年里面就有好多回了。

    “这次典礼需要三人去祭坛献上祭祀之物,初献当仁不让是朕来献礼,亚献(第二)嘛,便是忠王(李亨),终献……那就由颍王(李沄,改名为李璬)好了。

    朕会派人通知他们二人,务必礼仪庄重,不可出纰漏。”

    李隆基轻描淡写的说道,李适之只是木然点头不明所以,而李林甫心中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微臣告退。”

    二人离去之后,李隆基这才松了口气。

    “力士,你说哥奴有没有看出什么来?”

    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压低声音询问道。

    “哥奴应该是看出来了。”

    高力士想了想又道:“不过即便看出来了,又能如何呢?”

    “是啊,就算看出来了,又能如何呢?”

    李隆基感慨的叹息了一声。

    ……

    李林甫匆匆忙忙从兴庆宫回到平康坊的自家宅院,派人去把郑叔清找了过来,二人在新修的隔间当中密谈。

    “坊间都在传言本相支持寿王,你以为如何?”

    李林甫看着郑叔清的眼睛沉声问道。

    这踏马不是明摆着嘛!

    郑叔清在心中大骂,脸上却是一脸郑重询问道:“右相是想问……什么呢?”

    “不必顾虑,本相就是问你,你认为本相为什么要支持寿王。”

    李林甫看上去有些紧张,和往日比,少了一些淡然。

    “属下以为,圣人支持的新太子,唯有忠王而已。右相若是也支持忠王,那岂不是让圣人难堪?圣人不过是希望右相能牵制太子,居中裁决而已。”

    郑叔清搬出方重勇当初跟他闲聊时的“神论”,他其实对此是不敢相信的,但对于方重勇的脑子,郑叔清很有信心。

    “对啊,本相原来也是这样计划的。可是武惠妃的受宠,又让本相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今日才知道,旁观者清的道理真是颠扑不破。”

    李林甫忍不住叹了口气,将今日李隆基的异常告诉了郑叔清。

    这踏马能说明什么?

    郑叔清完全没跟上李林甫的思路,好在他善于伪装,只是不断附和点头。

    “颖王居然都要在祭典中献上祭品,不可谓不隆重。忠王献祭品可以理解,这是圣人向朝臣们展示他立忠王的决心。让颖王参与献祭品,是为了什么呢?”

    李林甫疑惑问道,他依然没有猜透李隆基内心深处的想法。

    当然了,颖王也可能只是担任“沛公封雍齿”中雍齿这种角色,无非只是放出来的烟雾弹罢了。

    如果这时候哪个大臣以为颖王是冷灶,可以烧一烧最后烧出個从龙之功,那就大错特错了。

    “会不会,颖王那里,有圣人不可对人说的秘密,所以圣人扶持一下他,给他一种太子之位也可以觊觎的错觉呢?”

    郑叔清将前两天方重勇告诉他的一个猜测和盘托出,仅仅是隐瞒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

    “颖王当初密报太子借盔甲两千欲反,可是他只是遥领平卢节度使,他哪里有盔甲可以借给太子呢?

    本相原以为这是颖王诬告太子,因为颖王一直与忠王相善。但听你这么一说,圣人授意颖王诬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李林甫心有戚戚的说道。

    他承认他是个很冷硬的人,但比起李隆基,貌似还差了不少。

    起码在儿女婚事上,李林甫就觉得自己很开明,允许儿女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只要不是政敌的儿女,他一般都不会特意去阻拦。

    但李隆基的话……这位圣人,心可就不是一般黑了。

    这让李林甫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现在李隆基好像什么都宠着寿王一样,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然而谁又知道这位大唐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呢?

    最起码,寿王李琩,已经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了。

    “粟特锦之事,你可有把握?”

    李林甫脸上又恢复了笑容,像是拉家常一般的询问郑叔清道。

    “回右相,问题应该不大,就算有,现在也未必看得出来。”

    郑叔清小心翼翼的答道,李林甫的态度放松了,他可不敢放松。

    “这件事用心去办。圣人宫中的用度,一直都缺,用心办事,少不了你的好处。”

    李林甫宽慰说道。

    郑叔清千恩万谢的告辞而去,走出李林甫家的宅院,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对方突然多愁善感起来一样。

    ……

    三日之后,为了庆祝幽州边关大胜,李隆基领着百官出长安城,于东郊设立祭坛祭祀。

    李隆基当仁不让的初献,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亚献是忠王,也不算很离谱,毕竟忠王台面下的实力不凡。

    可终献居然是颍王而不是寿王,让长安中枢朝野大臣们都跌碎了眼镜。

    据传,当日祭天活动结束后,武惠妃便来兴庆宫与李隆基哭诉,二人在勤政务本楼内大吵了一架。至于是因为什么而争吵,没人知道,反正第二天,武惠妃就一病不起。

    东郊祭祀结束后的第二天,李隆基命李林甫起草诏书。

    任命之前对契丹作战有功的方有德为幽州节度使,原幽州节度张守珪拜相,担任侍中,即日起便要从幽州起入朝为官。

    正式任命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外放皇甫惟明为陇右节度使。

    同时中枢朝堂内外大换血,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郑叔清之流担任户部侍郎,韦坚之流担任京兆尹,严挺之之流被贬刺史外放,李适之担任刑部尚书。

    而科举背景出身的文官,随着张九龄的失势,多半都是跟严挺之的结局差不多,被李隆基大范围的贬斥外放。中枢高层的人员构成,亦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大换血的不止是长安城内的朝廷中枢,在北面的幽州藩镇,亦是进行着自上而下的人员变动。

    这天,张守珪得令要离开幽州前往长安入相,临行前,方有德作为新晋的幽州节度使,设宴为张守珪送行,二人酒席间推杯换盏,好不热络。

    “方贤弟,这次我能入长安为相,还真是多亏了贤弟这出神入化的一战。来,我敬你一杯。”

    喝得面红耳赤的张守珪,端起酒杯,给方有德敬酒。

    “朝中有李林甫一类的jian佞,兄长还要小心为好。幽州这边有我在,必定无事。”

    方有德拍胸脯打包票说道。

    “嗯,贤弟的本事,为兄我是明白的,只是……我那义子安禄山、史思明。二人皆是人才,贤弟不待见也没事,为兄已经将他们的军籍,转到平卢藩镇,贤弟眼不见心不烦,就不必找他们的晦气吧。”

    张守珪带着恳切说道。

    话都说这个份上了,方有德只好微微点头道:“那就依兄长所言。”

    “嗯,幽州与平卢二镇,实则是一镇。互通消息,互通兵马,才能稳住这幽州的局势。贤弟之前那一战,不过是保幽州三年安定而已。稳固幽州,重在防区,切不可深入北方。”

    张守珪耐心的劝说道。

    “兄长请放心,节度使不过四年任期,到时候我已经不是节度使,哪里有那样的麻烦呢?”

    方有德哈哈大笑道。

    “这话倒也不错,是我多虑了。”

    张守珪亦是哈哈大笑,与方有德碰杯。二人酒喝好了,方有德将对方送上马车,看着马车在官道上飞驰,已经看不到影子,这才折返回幽州城节度幕府。

    来到节度使专用的书房,他一脸惬意的跪坐下来,从怀里掏出那个“杀人名单”。

    “现在已经是幽州节度使了,得杀几个崽子立威啊。

    我是去平卢那边找茬把安禄山给宰了,还是在本镇里面先宰几只鱼虾再说呢?

    真的好苦恼啊。”

    方有德脸上露出冷笑,他决定先不动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等以后找到机会再说。

    “等我成为幽州与平卢二镇节度使以后,你们一个也跑不了。”

    说罢,他用朱笔在“杀人名单”上钩了几个名字。

    “先宰两个祭旗,立立军威吧。

    等把你们都宰了,本节帅倒是想看看,谁还能发动安史之乱,毁我盛唐江山。”

    方有德并不知道安史之乱因为什么而发生,但是他很清楚,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把产生问题的人解决,效果也是一样的。

    ……

    这天上午,方重勇刚刚起床,准备去西市考察一下长安的物价,然后他惊讶的发现,自家的家门被堵住了,门外一眼望不到头的牛车,上面堆满了各种包裹好的木箱纸盒。

    “来鹊,去问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方重勇在方来鹊耳边小声说道。

    不一会,方来鹊去了又回,得意洋洋的跟方重勇炫耀道:“阿郎现在是幽州节度使了,那些人都是来送礼的。”

    “伱说啥?”

    方重勇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