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秦将在线阅读 - 第三百九十章:齐代何先

第三百九十章:齐代何先

    庆功宴上。

    丝竹管弦,曲乐悠然。

    佳人翩翩,歌舞缤纷。

    在殿中参与此宴的将领们,上到裨将军羌瘣,下到最普通的校尉、军候,皆是看的如痴如醉,再加上木桉上摆放的佳肴美酒随意享用,一个个都乐的找不着北了。

    二三子打了两年的仗,也该享受享受了。

    相比战场上的厮杀血战,长途跋涉的千里追袭,秦宫殿中歌舞升平,真如梦中幻境,让人难以自拔。

    秦王政更是高兴之余,在这场宴饮上,宣布天下大酺三日,以庆贺此番秦国灭楚之功。

    所谓天下大酺,即是普天同庆,天下欢乐大饮酒也。

    秦律有规定,禁止庶民无故群饮,三人以上聚集在一起饮酒,要处以罚金。

    唯有在秦王颁发大酺之令时,秦国底层的黔首庶民方能合法合规的亲朋相聚,一起饮酒谈心。

    “大王仁德,恩泽万民!”

    众将一起拜谢,当场称颂秦王政的恩德。

    如此之后,饮宴完毕,下首的校尉、军候等人接连退下,各回各家,安享战争之后的欢乐时光。

    但赵佗、王贲、蒙武,甚至是李信等高级别的秦将,以及尉缭、姚贾、李斯等军国重臣并未离去。

    因为他们接到了秦王政的命令,宴饮之后,另有军国之事商议。

    “大王做事,果真是雷厉风行。庆功宴后便是国事商议,丝毫不得拖沓,看样子,是要决定接下来的用兵计划了。”

    赵佗心中暗语。

    眼前的场景让他想起了伐燕归来的那一次,同样是庆功宴后召开军事会议,那一次决定接下来的秦国伐楚计划。

    就是在那个时候,昌平君辞相东去,李信则拍着胸脯,说出了“信若伐楚,不过用二十万人”的豪言壮语。

    在会议上决策出接下来大体方针,日后就根据此方针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准备,这是一国战争的惯例。毕竟粮草兵器的转运调拨,兵员的统计征召,都需要时间准备。

    按赵佗的猜想,这一次秦国灭楚之后,再次发动灭国战争,最快也得春耕之后,他们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按理说秦已灭五国,只剩齐国和代国未平,并不需要这般急促的商议军事,迟上几日也无妨。

    “应该是想在王翦和尉缭走之前,征求他们的意见。”

    赵佗的目光落到对面的武城侯王翦和邦尉尉缭两人的身上。

    不出意外,王翦此番饮宴后,就会回乡告老,不再参与军国之事。

    而邦尉尉缭,则是早有风声传出,大王已经准许他在秦国灭楚之后,辞官归隐。

    故而秦王政应该是想趁着这两位老臣还没有离去的时候,征求他们对于接下来的战争的建议,以免重蹈李信的覆辙。

    果不其然。

    那些校尉、军候离去后,秦王政立刻正襟危坐,笑容收敛,面色肃然起来。

    他坐在主位上,威严的目光扫视殿中众人。

    “武城侯与诸位将军为寡人敉平荆楚,寡人心中甚喜。”

    “然天下尚未定于一,除我秦国之外,四海之间有齐代尚存,寡人统一天下的大愿并未实现,故而秦国的征伐大业一刻也不能止!”

    “如今诸位将军和众卿在此,当可为寡人筹划,在灭楚之后。寡人之剑,又将指向何方。”

    “齐代何先?”

    此言一出,诸将相视一眼。

    虽然大家心中都有猜测,但真的听到大王说还要再打仗时,众将心中不由激动起来。

    战争,就代表着军功。

    有了军功,就能得到爵位,土地,财富。

    如今秦国兼并天下的大势已不可逆转,若是再不抓着最后的时间去狠狠捞一把军功,日后恐怕再没有机会了。

    秦王政的目光扫过诸将激动的脸,从喝酒的王翦,沉默的尉缭脸上扫过,最终,落到了殿中一张格外年轻的脸庞上。

    秦王政嘴角微微上翘,开口道:“赵佗,你乃我秦之良将,对此有何看法?”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因为大家都猜测秦王政此番紧接着庆功宴后,召开军议,定然是想趁着王翦和尉缭尚在时询问这两位老臣的意见。

    怎么这一开场,不问老臣,反而先问赵佗了。

    就不怕重蹈李信之事吗?

    尉缭抚着胡须,若有所思。

    王翦默默的举着酒卮喝酒,白须被酒水浸润,他的嘴角有笑意浮现。

    至于其他将领,更是一脸的惊讶。

    羌瘣等人望过来。

    大王竟然称赵佗是“秦之良将”,而且还略过老臣,第一个问他,这般待遇,让人好嫉妒啊。

    李信眼中充满复杂。

    两年前,大王可是问完王翦等重臣后,直接询问他李信意见。

    如今他李信却沦落到殿尾旁听,无人问津。

    昔日随着他李信身侧的赵佗,则取代了他,甚至超过了他。

    大王询问,竟然先问赵佗,此等宠爱,谁能相比?

    对于秦王政第一个问他,赵佗同样感觉很惊讶,正常程序不应该是先询问王翦和尉缭后,再问其他人吗?

    不过大王既然开口相询,他自然得立刻回答。

    在众人充满各种情绪的目光中,赵佗站起来,拱手道:“以臣之见,齐代之间,当先灭代。”

    秦王政澹澹问道:“为何?”

    赵佗昂首道:“齐乃大国,若要灭齐,至少要出动十万兵卒以上方可,且齐国广大,有长期消耗的可能。而我秦国刚以六十万大军灭楚,国力损耗甚重,士卒疲惫,府库空虚,若在此时发动灭齐之战,颇有强撑之态。”

    “反之灭代则不然,代国地小人寡,数万之卒可将其轻易覆灭,所征召的兵员少,对于我秦国的国力不会造成多大的消耗。”

    “等到灭代之后,想必也已经到了秋收。届时我秦国府库充盈,粮草积聚,士卒经过休憩后,也有战意雄心,届时便可携灭代之威,征召大军,一举攻齐!”

    赵佗声音铿锵有力。

    因为他很清楚,历史上秦国就是在灭亡荆楚的同一年,派王贲率师北上攻灭燕、代,最后再挥师一举灭齐。

    虽然这个时代因为他赵佗的参与,改变了许多,但对这种灭国的大势影响并不大,他只需照本宣科便是。

    秦王政微微颔首,收回目光,落到还在喝酒的王翦身上。

    “武城侯,你乃我秦国第一名将,还请指点寡人。”

    王翦放下酒卮,笑起来:“赵佗之言,便是臣之意见。齐代之间,当先代后齐。大王有赵佗这样的良将,臣可安心告老矣。”

    相比于两年前,秦王政用李信,王翦暗自惋惜着告老还乡。如今的他,却是真正的心甘情愿回家了。

    “尉公,你乃兵法大家,敢请指教。”

    秦王政点头,又转头看向尉缭,话语谦虚,给足了尉缭面子。

    尉缭知道这是他在秦国最后的献策,沉声道:“臣之见,与武城侯和赵将军相同。代国孱弱,不过一郡之地,国穷人寡,加之在易水之战,被武城侯击破了一部分军力。我秦国若欲灭代,只需数万之师,不过数月便可将其拿下。”

    “反观齐国,虽然在甄城被赵将军击破十万士卒。但齐乃大国,齐地七十余城,国富人众,若遇亡国之危,可起披甲之士数十万,不可轻视也。”

    “故而,我秦国欲一统天下,当先易后难,灭亡代国之后,则齐国再无援手,必将陷入恐慌,届时不管是招降还是出兵征伐,都要较为容易。”

    “至于我秦国的国力损耗问题,赵将军已经考虑到了。赵将军虽少,却是老成谋国之言。”

    话到此处,尉缭又不由叹道:“可惜齐相后胜被人刺杀,否则有此人在,我秦国若欲拿下齐地,当要轻易不少。”

    眼见赵佗开口,王翦和尉缭附和,都说先代后齐,其余诸将也纷纷点头赞同。

    就如赵佗和两位老臣所说,秦国要灭代,轻松无比。

    但灭齐国却有风险,毕竟齐是古之大国,不仅国力甚厚。且万一在这亡国关头,突然再冒出一个田单之类的人物,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先易后难,把齐国先稳住,等到拿下代地之后,再慢慢掉过头来收拾。

    这个战略规划,很明确。

    秦王政笑道:“诸将皆言先代后齐,寡人心中亦然。既如此,待到今年春耕之后,寡人便发师数万,一举北上扫灭残代。”

    “灭代之后,再腾出手来,收拾齐国!”

    “大王圣明!”

    众将拱手相赞。

    赵佗亦跟着赞颂。

    如他所料,秦王政灭代,要在春耕之后发兵,还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就在这时,赵佗抬起头,看到主位上的大王,也正看着自己。

    “代国,赵之残余。”

    秦王政心中满意,望着殿中的少年,颇为欣慰。

    如果刚才赵佗的回答出现犹豫,他的心情就会大不一样。

    “此子为嬴姓赵氏,和那赵嘉的代国,乃是同祖同宗。”

    “寡人问他齐代何先,便是要观他是否有为了寡人和秦国,自灭宗庙社稷之意。如今来看,此子意志颇为坚决。”

    “唯有身心皆属我秦国,方可为寡人之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