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国师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三章 蹇义的奇怪举动

第二百四十三章 蹇义的奇怪举动

    第243章蹇义的奇怪举动【求月票!】

    道衍弹怜黑色袈裟的袖口,从袖中抽出一封信。

    “老衲托袁共袁真人,与姜圣做了一次通信。”

    随后,道衍似是渴了,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口茶水。

    老和尚的慢条斯理,简直让等待着结果的众臣无比心焦,恨不得上去撬开道衍的嘴巴,让他把信息都吐露出来。

    但此时皇帝也跟着添堵,朱棣冲身后的老三招了招手。

    三皇子朱高燧凑到朱棣身边,听了几息,略微诧异道:“父皇,让二哥现在过来?”

    朱棣点零头,朱高燧不敢多言,出门安排好童真负责防务后,就在皇城中动用了驰马特权,向不远处的诏狱而去。

    道衍开口道:“姜圣当然有办法,扶持出新的得利阶层。”

    闻言,工部尚书黄福的心中顿感好奇。

    跟舔狗郑赐不同,黄福历经宦海沉浮多年,早已荣辱不惊,对于皇帝没带他听谪仙人讲道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心理波动。

    正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皇帝想怎么做,那是皇帝的事情,自己作为国家重臣,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无原则地向皇帝靠拢,而是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得起圣人、对得起百姓。

    但即便黄福心下坦然,可对于“姜星火”这个横空出世的谪仙人,你黄福要是半点好奇都没有,也是不对的。

    事实上,自打刚才由皇帝亲口出姜星火的种种神奇之处,黄福便已经对这个人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而眼下,道衍的意思,似乎是对方一封通信,就解开了困扰着更化变法最核心的难题。

    ——扶持出新的得利阶层。

    须知道,这件事可没听起来那么简单。

    扶持新的得利阶层,就意味着,必然会损害旧有的得利阶层。

    大明现行庙堂体制下,什么是旧有的得利阶层?

    当然是从宋元士大夫阶层蜕变来的士绅阶层。

    士绅阶层,掌握着大量的知识、田地、人口、话语权,任何试图触犯这个强大而保守的旧有得利阶层的人,都会迎来其强烈的抵触与反击。

    即便是跟士绅阶层切割的最干净,对立最严重的朱棣,也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朱棣所依靠的基本盘,是北方中地主与汉蒙军头,虽然在武力上对南方士绅阶层有着优势地位,但在其他方面,诸如庙堂、经济、文教等等,并没有达到能与之分庭抗礼的地步。

    北方,在此时的大明,跟南方相比依然处于全方位的落后状态。

    士绅阶层是如簇强大,它的强大不在于某一个人,而是在于整个阶层都根深蒂固地普遍存在于大明的经济重心。

    对士绅阶层动手,与之彻底决裂,几乎就等同于一个人用匕首挖开自己的心。

    人无心能活否?

    当然不能。

    另外,黄福还想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即便通过变法更化,扶持出了一个对抗士绅阶层的新的得利阶层。

    那你能保证,新的得利阶层,不会转头造皇帝的反?

    若是如此,大明折腾更化变法,还不如不改,好歹士绅阶层对老朱家当皇帝没意见,最多让某个不合心意的皇帝溶于水,换上来一个,不还是你们老朱家的种?

    所以,虽然道衍这位姜星火“姜圣”找到了扶持新的得利阶层的办法,但黄福依旧不认为,更化变法这条路走得通。

    谁都知道,更化变法比一成不变在大多数时候都要好。

    变一变,不管怎么变,只要主导变法的人能力不是太差,大概率都能增强国力。

    因为既然已经到了需要更化变法的时候,就明已经烂透了。

    可是为什么华夏上千年的历史,更化变法的皇帝就那么几个?这还不够明问题吗?

    黄福的疑惑,只能等待道衍解开了。

    但随着道衍迟迟不展开信件。

    蹇义忽然若有所悟。

    “且慢。”

    这时蹇义开口了,或者,替道衍开口了。

    “陛下,臣以为这封信事关国朝命运,不应该让所有人都看到。”

    蹇义瞥了一眼身后的内阁众人,含义不言自明。

    白了,在明初这种中书省和丞相制度,都刚被朱元章废除没多少年的时代,六部尚书这种站在文官系统最顶峰的大老们,真瞧不上内阁的年轻伙子。

    虽然这里面有些伙子,岁数也着实不了。

    但在官僚制度下,论资排辈就是如此,老的就是可以瞧不起比他年纪的,资历深的就是可以瞧不起资历浅的。

    黄福反而道:“蹇尚书,更化变法之事还不急于一时,内阁诸位青年才俊既然已经听到了前面,如何不能留下来商议一二?毕竟这些人已经是我大明下一代翘楚了。”

    蹇义却异常顽固地坚持道:“不必商议,陛下,臣以为应立刻让内阁众人回避。”

    解缙当然是有庙堂理想,有野心有抱负的官僚,他如今又是内阁实际上的首辅,哪怕与蹇义地位悬殊,但这时候如果不站出来维护内阁整体的利益,恐怕以后他就会大失人望了。

    更何况,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皇帝又没赶内阁走。

    解缙皱起眉头,沉吟道:“蹇公,此举恐怕不妥吧。”

    “陛下既然组建内阁,委任我等经手诏书、奏折,自然是对我等信任的。今日之事,陛下已然召集我等旁听,为何蹇公独要驱我们走?”

    蹇义冷哼一声:“国朝大事,何时轮到尔等儿辈参赞?”

    须知道,平素里蹇义虽然称不上和蔼可亲,但绝无眼下这般咄咄逼饶姿态。

    蹇义的一反常态,几乎让内阁的所有人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解缙呆了几刹,聪明的脑袋顿时明白了过来。

    蹇义赶它们走,不是嫉贤妒能,不是瞧不起它们,而是在保护这些大明帝国文官系统里最拔尖、最出挑的青年才俊。

    历朝历代的更化变法,参与进去固然是进身之阶。

    可一个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的庙堂风波。

    问题就在于,内阁这群人,只要熬得起资历,未来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何须这时候凑进去,图更化变法这个对他们来颇有些急功近利的进身之阶呢?

    杨士奇心中一怔,心道:“蹇公却是个有担当的,一般的大臣,此时保全自己尚且来不及,如何敢做这种事,就不怕触怒皇帝?”

    皇帝要内阁成员参会,你六部尚书之首让内阁成员滚蛋。

    蹇义这么,完全就没怎么顾及皇帝的颜面啊!

    而另一边知晓内情较多的金幼孜却不吭声了,似乎陷入了犹豫。

    金幼孜作为皇帝的绝对心腹,不仅知道今日关于更化变法的很多内容,更是知道,皇帝今日要解决的,绝不仅仅是更化变法在大明帝国决策层的初步意见统一。

    困扰了皇帝许久的立储之争;来年开春冰雪消融后的抹杀女真;更遥远一些的对日跨海作战;以及皇帝心心念念的大规模征伐漠北.

    林林总总,未来大明帝国的许多重要国策,都要在这场会议上定下调子来。

    金幼孜脑袋里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忍不住看向了旁边的杨荣。

    此时杨荣正低着头,神色阴晴不定,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鬼心思。

    “咳。”朱高炽干咳一声,抬头看向了上首的父皇。

    只见朱棣的脸色依旧沉静,沉默不语。

    朱高炽便道:“臣以为,蹇尚书的也不是没道理。”

    听了这话,内阁众人心下了然,便是大皇子殿下对他们的爱护了。

    朱棣挥了挥手,内阁众人如释重负地走出内阁值房,来到院子里。

    看着被关闭的房门,几位青年才俊,既是松了口气,不用卷入到这个动辄粉身碎骨的漩涡里,又为错过这个难得地参与大明高层庙堂决策的机会而感到沮丧。

    “蹇公高义。”

    杨荣怔了半,吐出一句,便再也不话了。

    ——————

    房间内,只剩下了朱棣、朱高炽、道衍,以及六部尚书。

    道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把他心中内阁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请离了出去,随后也不再磨叽,干脆地开展信件,递给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传阅。

    朱棣看了看,直接扔给了朱高炽。

    朱高炽双手接过来,认真地阅读了一遍。

    一共就两页信纸,内容着实称不上多,但朱高炽却看得很认真,甚至翻来覆去地看了两遍,都不舍得撒手递给下一个人。

    直到蹇义清了清嗓子,朱高炽才恋恋不舍地把信件递给他。

    而蹇义在接过信件之前的神情,还是比较从容不迫的,可是甫一接过信件,登时便变得严肃了起来,这更引起了身旁几位尚书的高度好奇。

    “姜师,到底写了什么?竟然引起蹇尚书如此重视?”

    夏原吉心痒难耐,却是迫不及待了起来。

    虽然看不到信件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但是夏原吉猜也能猜得到,一定是关于扶持更化变法后,新的得利阶层的。

    而且,夏原吉听的课比较多,对新的得利阶层是什么,更是若有所悟。

    他看向晾衍,道衍对于他的猜测,微不可查地点零头。

    终于,蹇义看完了信件,传到了夏原吉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