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医者晚明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七章 准名医榜

第七十七章 准名医榜

    张介宾听到自己也是乡镇大夫水准,大小都是名医,心里还有点美滋滋。他便接着问道:“那阎师兄是处于什么水准?”

    “阎平之啊,算是府级水准。其他不好说,我们太医院的医士最低都是县级水平。”龚廷贤笑道。

    众人一听,顿时目标开始明晰起来。这是先前都没有过的定位,之前只是笼统的分名医、庸医和一般大夫。现在龚廷贤提出名医也分好几种,这就能让大家有奋斗目标,一级一级的升上去,对比实力也更清晰了。

    张介宾说道:“是不是说名医就可以分为乡级、镇级、县级、州级、府级、司级、国家级?”

    龚廷贤摇了摇头,说道:“可以这么分,县级以下就没必要分那么细,都还没成出师,顶多算个准名医。”

    “那龚师、杨师、徐伯,你们应该算是国家级了吧?”阎平之也好奇的问道,他也是第一次听这样的名医划分体系。

    “额,我只是举个例,算是一家之言,为了让你们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水平,可没有形成公论。”龚廷贤也没想到,自己心血来潮,随口一说,大家竟然这么感兴趣。

    “怎么能算随口一说的,我觉得这样很有意义。”

    “对呀,官职都有大小品级,医术水平也应该有大小之别。”

    “这么一目了然之法,应该推广全国。”

    “不说全国,我们太医院应该先建立这样的评级水准。”

    “不好吧,若这样评级到时候也会产生其他的问题。”

    “我倒觉得挺好,先前都是熬资历,九年就能述职升级,哪像以医术水准这样来得公平?”

    “医术水准高,难道医德就好吗?我医术水平高,一年救一人,和医术水平略低,但一年救万人,谁更重要?”

    ……

    大家针对这个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新的规则必然带来新的问题。

    阎平之这时说道:“名医评价标准,可以不与官职挂钩,只与医术挂钩。只是私底下的一个评价标准,也可以先不对师长评级,只对我们这些医士、医生来论。我想师弟们都会很乐意,也能鞭策大家进步。如果效果真的不好,到时再废除便是了。”

    “对对对,我举双手赞成。”张昶立刻表态。

    “先对我们来评吧,龚师,我先来。”张介宾自告奋勇。

    龚廷贤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哪是这么简单哦!要评也要等到一年以后,我对你们熟悉后,知道你们大概水准才能评!”

    “现在也能评了吧,龚师你对我还不了解吗?”张介宾却不认同。

    “即便要评价,也应该综合所有的表现,不是你治好几个人就一定是名医,即便是庸医,谁还没治好过几个疑难杂症?随随便便评出来,也只会是浪得虚名,还有什么意义呢?”龚廷贤语重心长的说道。

    众人一听,都郑重的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这种说法。

    “唉,一年啊,好难熬,真想现在就知道。”张昶叹了口气。

    张介宾也是一阵感慨,不知怎么突然看到立于一旁的阎平之,赶紧说道:“龚师你先不评我们,可以先评评我们的师兄啊!”

    众人也是眼前一亮,纷纷附和道:“对,师兄们都跟您好多年了,总能给个公平的评价了吧?”

    阎平之也满怀期待的望着龚廷贤。

    龚廷贤无奈,只好点头。沉思了好一会儿,仔细回想了一众医士的表现,才缓缓开口道:

    “阎平之的医术还可以,基础扎实,小心谨慎,只是很少自己发挥,综合实力能达到府级水准。现在的水平当吏目其实还很勉强,不过你既然不愿意去府医学当正科,那就在太医院再历练几年,也还是能够当个吏目的。”

    阎平之一听,神情有点黯然,有时候人不是不知道真相,只是不愿意相信而已。他小声嘀咕道:“果然,不是每个人都是薛立斋。”

    “至于马莳,嗯,天赋不错,医学造诣也很高。但年龄尚小,经验不足。综合实力算是州县级吧。”

    龚廷贤没有理会大家的神色,接着评价起马莳来,评完总体实力,大家都以为要点评下一个时,没想到又评价起马莳的针灸水平来了。

    “而他针灸水准更高些,就我了解,当今医家大多不擅长针灸,马莳的针灸水准,或在府级之上,当得司级名医之称。”

    众人听完,都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都觉得州县级配不上马师兄这偌大的威名,一听针灸竟然达到了只比国家级略低一点的司级。

    这要放到周边小国,那都是能力压一国的存在。现在只是力压太医院年轻一辈,还不是绰绰有余?

    在众人追问下,龚廷贤又点评了几人,张介宾又突然问起陈实功来。

    “毓仁啊,虽然我和他只见过几面,但这一月来,常听汝元兄说起他在一体堂表现。可以姑且评价一番。”

    “他算是专才,不能像先前那样评价。他的外科水平,绝对达到国家级别,汝元兄先前还和我们商量,要推荐他为外科吏目,不过我们考虑他如今年纪尚轻,名声不显,想让他再多历练几年,这样也顺理成章。”

    龚廷贤此言一出,众人简直都不敢置信,谁能想到和他们同吃同住,共同学习的同龄人,竟差点就成了他们的师长?

    特别是张介宾,还胜过陈实功一次,也没觉得他有多特殊。

    可众人细想,又觉得确实如此,陈实功的外科水准很高,只是先前在一体堂,找他看病的有一半都是内科病。而陈实功的内科水平也就和他们差不多,加上大家都重内科而轻外科,也就没觉得他有多厉害。

    可若将外科提高到与内科同等高度,那陈实功现在都有医中大家的风范了。

    “我们几个老家伙都深信,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也许过不了几年,毓仁就能开宗立派。没想到啊,太医院改组短短六年,就有这样一位不世人才出现。真是外科之幸,太医院之幸!”

    龚廷贤说着说着,也忍不住感慨起来。

    六年前疮疡、金镞两科合并为外科后,一直没有什么那得出手的代表人物,哪怕到现在,外科的吏目,也是其他科中比较擅长外科这方面的一人调来的。

    那人正是朱国祚之父,太医院吏目朱儒。

    两科也不是没有专业人才,可能胜任吏目的一个没有。改组之前太医院十三科,只有四个吏目。基本是都是大方脉、妇人、伤寒、小方脉和针灸这五科里出的。两百年来其他九科不是没出过吏目,但出的太少太少。

    这也是徐春甫、杨济时那么想举荐陈实功的原因,外科太缺专业人才了。如果按名医等级来评分,全国或许有数万外科人才,可能达到司级以上的凤毛麟角,大都局限在府县,甚至更低一级中。

    两百年来,外科成就最大的是薛立斋,不过薛立斋本人的最大成就还是在内科方面。只是在外、妇、儿、眼、口齿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另一个代表人物沈之问,是麻风病专家。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攻外科的大家。明代的外科成就都在晚明取得,在隆庆五年太医院改组之后,而陈实功是最具代表的一人。

    今日的名医评级,很快传遍了太医院十一科。然后众人纷纷开始参与评级起来,经过数日的讨论修改,一份完整的新生榜单新鲜出炉,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一致认可,算是取得了公认。因为这榜单参考了录取名次,相当于是师生共同认可。

    太医院十一科准名医榜单:

    府级大夫:陈实功(外科)一人。

    州级大夫:刘伋、方应时、赵台鼎(妇人)、汤性鲁、周宗岳、孙出声(针灸)、王廷辅(小方脉)、张吾仁(伤寒)八人。

    县级大夫:张介宾、郑晖(针灸)、刘梦松、郑谊、刘宇(小方脉)、黄朴(伤寒)、杨惟正(伤寒)等十七人。

    乡镇大夫:李先芳、张昶、郑郊(针灸)、申相(伤寒)、程应宠(小方脉)等四十四人。

    一共上榜七十人,参评一百二十三人,汤显祖、赵凤翔、俞尧日、杨健、王鼎新等五十八人未参与评级。不然应该还能再上榜二十多人。

    此榜单一出,顿时风靡太医院,很快大家就开始推敲起什么医生榜,医士榜,讲师榜,不过都没有什么权威榜单流出,不如新生准名医榜那样参与度这么广,认可度那么高。

    随着时间推移,准名医榜。后来更是逐渐定在每年三月三前推出,而参与的人更包括了太医院所有的医士、医生。

    而随着榜单上的成长,榜单更新换代,最终成为名医榜。

    名医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时间跨度越来越大,上榜也就越来越难。每一个上榜之人定是公认的一代大家,即便随时间流逝,也只会名留青史的存在。

    因榜单仅局限于有明一代,故又称之为明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