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结草衔环
这是一场很小规模的战役,本来也没什么好说的,但魏颗却把这场战役给神化了。 当魏颗向晋景公汇报具体战役经过时,魏颗道: “报告主公,臣听说秦军来犯,苦于军力不足,每天都在思忖着破敌之策。 结果晚上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人对自己说,去青草坡埋伏,用青草结成的草环降敌。 臣醒来后,臣很纳闷,心想青草结成草环怎么个降敌法? 仔细思考后,突然想起,老人是暗示自己用草绳绊敌之战马啊。 于是,臣便吩咐在青草坡埋伏,准备好草绳,果然得手。 臣得胜后的晚上,再次梦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对臣说,他就是臣先父武子宠妾之父,这次是来报恩的。” 说罢,魏颗将老人为何要报恩的事对大家讲了一遍。 原来,魏犨晚年时,极度宠爱一个小妾,多次对魏颗兄弟讲,待魏犨百年之后,务必要善待这个小妾,要为她选择一个好人家改嫁。 但到了魏犨床上弥留之际,交待后事时,又对魏颗等众兄弟讲,一定要让这个小妾陪葬。 魏犨死后,魏氏家人便为如何处理这个小妾分成了两种意见,绝大多数人都坚持要将小妾陪葬。 只有魏颗认为,父亲生前对小妾安排了两种不同的结局,而他临死前的嘱咐显然已经是脑子糊涂了。 既然如此,那就应该选择他脑子清醒时的嘱托,所以不应将父亲这位小妾给殉葬了。 春秋到这个时候,至少在晋国、秦国这样的比较偏僻的诸侯国,残酷的人殉恶俗还是存在的。 但正因为魏颗的这个意见,使得这位可怜的魏犨宠妾保全了性命。 但不管如何,魏颗意图保下父亲的小妾,对这位小妾的家人来讲当然是感激不尽的。 但家族中对魏颗有意见的人,借此对魏颗风言风语,说什么魏颗肯定有私心,否则为何要违背父亲的遗言呢。 在我们现在看来,魏犨生前的两番话,其中一番只能说是平时的话,而最后那番话,应该算是遗嘱。 所谓死者为大,遗嘱当然是比平时的话重要的了。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讲,魏颗确实有不少压力。 家族斗争,在当时的晋国来讲,主要分两种斗争,一种是家族之间的斗争,如赵氏家族与狐氏家族的斗争。 还有一种斗争,便是家族内部的斗争,为了家族继承权,或者为了公族大夫的名份等,各种斗争那是一点也不比战场上来得温和。 这一次,智慧过人的魏颗借着自己在对秦战役中取得胜利,巧妙地将给自己带来诸多压力的这个家族内部问题给解决了: 大家看看,我魏颗做得对不对?正是因为我帮了人家,人家的父亲居然托梦来帮助我,使我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很迷信的,魏颗的话得到了晋景公的认可,也得到了朝堂上所有人的认同。 于是,就被作为真实的事而记载于史料。 一场规模不算太大的战役,却被史料如此看重予以这样的记录,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便是这次辅地之战的战略意义。 因为辅地之战取得胜利,使晋国进一步巩固了对河西地区的防守,也即黄河以西至如今的陕西省东部地区。 河西地区,在春秋战国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战略要地,秦国要东进中原,必须得夺取河西,从而实现与晋国以黄河为界。 想当年,秦穆公为图谋东进,扶助了公子夷吾即晋襄公回国即位,条件就是河西地区。 秦国取得对晋韩原之战后,秦穆公不但从晋国手里割取了河西地区,还趁机强取了河东五城,将晋秦边境扩张到晋国境内,将黄河变成了秦国内河。 但秦国国力毕竟有限,无力管辖河东五城,于是便归还给了晋国。 到了现在,连河西都属于了晋国,看来,这些年秦国确实被晋国压得抬不起头来。
围绕着这个河西地区,后来的战国时代,秦魏之间展开了激烈争夺。 正因为河西地区的战略意义重大,所以晋景公对魏颗在辅地之役取得胜利非常满意。 魏颗则借这个机会告诉所有人:其实自己是有如神助的,没有这个梦,自己取胜是难的。 但你相信吗?至少很多人是不相信这种托梦的说法的。 所以,这应该是魏颗的一种伎俩!但,正是这种伎俩,使中华成语文化库产生了一个叫结草衔环的成语! 结草衔环,是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结草,即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指的便是魏颗在辅地之战中得到了被他救出的父亲小妾之父的报答。 一个是衔环,指嘴里衔着玉环,也是指报恩的意思。 两个部分组合起来便是结草衔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只是这两个部分发生的历史典故是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是春秋时期,一个是西汉末期。 据说,西汉末年,有个叫杨宝的普通山野百姓,小时候偶遇一只黄雀受伤倒在地上。 杨宝看着奄奄一息的黄雀,着实不忍,便把黄雀带回家治伤。直到三个多月后,黄雀才完全康复后飞走了。 晚上,杨宝做了一个梦,有一个黄衣童子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口衔4枚白环来见他。 黄衣童子对杨宝说:“我将令您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洁白,位列三公。” 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果然都在东汉飞黄腾达。 直到三国开启,曹cao阵营里的主簿杨修,就是杨宝的后代。 这里同样又是以梦说事,我们也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好了,但不管如何,这个时候的魏颗好心必有好报,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结草衔环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