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鉴宝秘术在线阅读 - 第二七七七章 十大隐士(二)

第二七七七章 十大隐士(二)

    排名第九的是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人。

    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

    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排名第八的则是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

    排名第七的是一起的七个人,也就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

    包括: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

    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排名第六的人叫严光。

    东汉隐士严光,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

    东汉建武元年,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

    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

    遣使备车,三聘而始至京都。

    刘秀至授谏议大夫,不从,归隐富春山耕读垂钓。

    80岁卒于家。

    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墓在陈山。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

    排名第五的是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汉初的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

    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刘邦久闻其大名,曾请他们为官而被拒绝。

    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排名第四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

    颜回: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排名第三的是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人。

    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

    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

    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及。

    排名第二的是伯夷、叔齐。

    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

    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

    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

    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饿死于首阳山。

    排名第一的也是两个人,许由、巢父。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

    帝尧在位的时候,据说曾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

    他逃到了箕山隐居起来,帝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

    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cao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

    是阳城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

    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

    所以常说的十大隐士,并不是十个人,而是二十多个人。

    要把这二十多个人画在同一幅画上,那可是真正的不容易啊,而且绘制的又如此之好,张天元怀疑,这幅画还真多半就是张大千的作品。

    张善子、张大千昆**同创建了大千画派,它是中国综合性绘画流派之一。

    二十世纪20年代,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浦西门路西成里“大风堂”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弟子们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

    它是一个有别于“古城画派”、“海上画派”、“京津画派”等唯一不墨泼彩等画法,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

    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

    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

    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

    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

    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

    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山人,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

    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

    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

    这些壁画以时间跨度论,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

    如多年前香港市场中曾出现一件署名为元四大家之一的古画,便是张大千“仿古作”,拍出接近200万元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