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情舟记在线阅读 - 第176想 强扭的料账合一(下)

第176想 强扭的料账合一(下)

    【料账合一的调账的大坑】用调账的方式来强行把料账的入口和出口扭曲成一致,这是种强行的捆绑!就是在自己挖坑和填坑,调账不止,深挖不息,填埋不停。用117挖,用118埋。挖走的是实实在在,因为是将实账挖走了,用来填埋的并不是有实物对应的量,只是从账面上平空而来的游戏数字,说穿了就是连空气都不是的真空!

    真空填大坑,填了也是白填,不会缩小一点点,只会越挖越大,永远也填不满。

    真空填大坑——我精明的同事们,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用形象思维来看待这一现象,这样挖挖填填,持续到现在,我们挖出来的料账大坑,已经是外太空一般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解决不了的呆账星体,有无数的问题星群,还有一个个的料账黑洞!

    再这样往料账合一的错误概念上走下去下去,不说别人,即使以沉舟这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又有多年偏爱物管的情结,在物管呆得也是提心吊胆,因为再这样很放肆地挖下去,任何时候都可能把我们最后的保护层挖穿!无法预知的危险会覆灭整个物管!

    当然,只在公司兴旺,物管就会一直在,大不了一次次重建。但重建得了组织不一定重建得了思想。

    思想不导正,再多的重建也只不过是现在的翻板。

    【过程重于结存,求出差异】沉舟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把料账合一概念覆盖物流的全过程,而不只是盯着一个存量的点上,一切就豁然开朗!

    料账合一,就该是这样。账随料走,料跟账动,没有账的料是赤体的,只有穿上账的罩衫,才可以出去。没有料的账也就是皇帝的新衣,谁也穿不出去。料到哪里,账衫就穿到哪里,再也不分离,一荣俱荣,一损皆损,这才是料账合一。

    这样的料账合一,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两方面:

    ⑴过程犹重于结存!

    ⑵损益的真实性,更重于料账的差异量!

    而以前的料账合一,是只重视差异量的,料账的目的是把差异量遮盖起来,而后一种的目的就是要把差异求出来,也就是使其暴露。

    以前的观念是差异量越小,料账就越准。现在就不一定了。

    举一例过程:

    【作周报表的错误捷径】公式和算法都体现不了的过程:

    上期结存 本期总入库-本期结存=本周总出库?看起来,这个公式一点错误也没有有。公式没有错,与物料的实际运作给合,会暴露可能的错。

    因为采购入库是往往大批量的,出库是按单下账的,同一种料每天可能有数十甚至数百笔。为了降低运算量和太多的出库笔数输入,他们依此公式省去了这些麻烦,只需将本期入库汇总了,加上上期结存,减去本周积存,就得到本期出库的量了。他们并不去将本期出库做汇总。这样做既快捷,表面上也不会有错。

    本期出库,会账务的人员都知道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开支,支出的重要性,往往是比收入的查核还要严厉才行。这样一算了之,实际运作中和单据账务运作中的错误就会被掩盖掉,甚至将过错滚转到下一期中去,滚成雪球。等到发现问题大了时,都很难追踪到问题出现在哪一期了。

    正确的算法,还是不能偷懒,还是得将期间内的出库和入库分别汇总,再用上面的公式去核查。

    两种方法,看起来相差不大,就是这一细微的区别,效果就大不同。

    就是这小小的不同,正是对与错的分野。一个是掩盖问题,一个是找出问题来排解。

    用后一种方法,就能将本期之内的出库异常暴露出来,还能从出库问题点中,前推出入库出现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本期之内,不正是我们应该做的吗?问题不是暴露得越早越好吗?

    沉舟有意要在此提到本期出库,就是因为我们十多年来,物管再也不做周报表了。月份报表也只有存量,没有了本期入库量和本期出库量,明显就是受到只看重存量的思想在统治。

    这样忽视过程的料账,就体现不出我在“掌心黑洞”一文中提到的那件事:比如10万泰后珠碗在HT后入库,一周之后发现包装袋是装过碱性物质的,严重生锈。于是相关单位同意之后,又退库重新振动,等于是同一大批料,在相同的两个工序中多了轮一进一出。1999年做周报表和月报表的时候,这期间的这一品号130036就显示出多出了十万也多入了十万的量。但在只看结存量的表单中,只算合同余量的资料中,根本就看不出来。

    过程的重要,只从物管的料账中,所反应的还只是局部,到了资财部那种全局性的料账中,更加重要。

    【料账合一就是为了得出损益】看重过程,才能得出真实的损益。

    公司那么庞大的账务团队,算来算去,算获利,还不就是在算损益?

    为了算损益,我们却在长期地用调账的方式来蒙蔽损益,这是多么矛盾的做法。

    现行的料账合一思想,就是恐惧料账之间的差异,总是想方设法去摆平。

    我们绞尽脑汁,费心费力,所做的那么多事情,就是通过调账的方式,以假乱真,用虚假的数量来掩盖真实的损益,也就是把真实的损益,推进调账的大坑里,用空账掩盖起来。

    料账合一的最大敌人,就是各种各样的调账。

    大盘点是最大的调账。

    大盘点的调账,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犹如大赦天下的恩典,绝对不能轻易动用。一家皇朝都要等到新皇登基才能动用一次,一般的公司是一年一次,多的也才两次而已,我司却高达5次在上,两年相加过十次!

    大盘点,是恩赐,还是助长邪气!

    所以沉舟总是说,大盘点越多,料账差异就越大,原因就在这里:大盘点令积存量在强扭之下与实物接近,但调账大批大量大额,令本期出库和本期入库,与本期产出的过程对比都不真实。

    【干不透的料账外衣】还有,凌驾在一切之上的所谓成本重计,不经过一点点料的实体,直接让账目跑来跑去,跑过之后,就以被搅和过的乱账为准,这有多莫名,有多大负面影响,谁还在把关?

    不多说了,越多说越乱头绪。

    总说起起来,料账合一,是账面上的运行,与物料实际流动面上的比照是否是一致的,这是两个面之间的对比,只有像一个在镜子前,一个在镜子里,一动一静都完全一致,才是我理解的料账合一。

    而只看存量的做法,就是只对比了一个点,点与面相差有多大,我们对料账合一理解的偏差就有多大。

    总结一句吧:

    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本来干爽的料账外衣,浸透了调账的水分来穿在身上当工作服用,所以那么累!所以总是不对!

    越真实越简单,越真实越好做,把假的水分都挤干,不管用什么单别,尽量别调账,把料账的差异暴露出来,清清爽爽,还损益的本来面目,大家都好做,才是沉舟认识到的料账合一。

    【后语】别太顾虑限度内的料账差异对生管采购有多大的负面影响,他们都是照单cao作的,除非提出书面资料,他们是不会主动跟据账面存量来备料的。

    让差异真实地彰显出来,做成损益表,再定期地寻求正规的解决之道,虽然还是会调账,但账是紧贴物料走的,性质已经不同了,而且额度是可以用百分比限制的,不会那么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