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易学评论》(二十八)

《易学评论》(二十八)

    上卷:先秦易学评论。

    ——《周易》一书在先秦时期形成的易学派别

    第四章

    先秦易学汇集——《易传》,对《周易》的学术研究

    第六讲《系辞传》对《周易》是如何解释的

    第五节

    我们再看《系辞》里的另一个所谓的哲学命题。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为了断章取义,我们把这段内容抄下: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如何理解这段话呢?这里的“乾坤”是指六十四卦里的开始两卦,切记这里是指乾坤两卦符号的。因六十四卦符号被今本《周易》学者(即《系辞》作者)认为是有乾坤两卦符号(即全阴全阳的两个“六联体”符号)所构成,这是今本《周易》学者不了解所谓六十四卦符号的产生历史所错误认为。

    《系辞下》中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这就是指两卦符号而言,而《周易》原创“乾坤”两篇文章里是没有阴阳之说的。今本《周易》里的符号中,已是用一个长横线表示“阳”、用两个短横线表示“阴”,今本《周易》中的所有六十四卦就是这些长短横线的组合,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合德”。也由此认为六十四卦是乾坤的卦画符号发展变化的结果。又认为《易》蕴含于乾坤(指阴阳符号)之中,由乾坤阴阳符号推演了六十四卦符号,《易》也就存在于其中了。如果“乾坤”(指两卦的阴阳符号,而不是指“天地”,因“乾坤”取象为“天地”)没有了,那么《易》也就没有了,不存在了。如果见不到《易》,乾坤的变化或许也就停息了。由此推导出“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是故”如同“所以”之意。

    我们要知道这段话,是出自《系辞上》的最后一章,因此那段话是对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分析的总结,更确切地说是对八卦卜筮的总结。现在我们就可以在上述语境下分析“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的直接含义了,六十四卦符号是有形的东西,其中蕴含着无形的《易》(指卦爻阴阳变化之因),这就像有形的器蕴含着无形的道一样;道之所以无形是因为道是形而上的,器之所以有形是因为器是形而下的。《系辞》作者通过《易》与“乾坤”的阴阳符号关系,来推导“形”、“道”、“器”三者的关系。但对这三者的概念如何界定和理解,要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分析清楚,首先要分析清楚其中的“形”的含义,然后要分析清楚道、形、器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理解“形”呢这里所说的“形”,就是“有”(即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相对于“无”),因为《系辞上》中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又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从“形而上”与“形而下”这句话的意义上来看“形”,这“形”有点是“道”与“器”的临界之分。那么,“器”大概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比如,一所房屋,一辆马车等等。这一个个的具体东西就是“形而下者谓之器”中所说的“器”,其表现形式是“形而下”。而“道”则是“器”(具体事物)的主宰(“神”),即天道法则。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得到“器、形、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这只是我们的分析,所涉及到的“器”、“形”、“道”,“形而下”、“形而上,’的那些术语,可古人并没有对这些概念给出明确的界定。这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系辞》的作者们所论述只是凭借想象,所有结论的得到只是凭借感悟。这种感悟认识问题的方法是很难形成理论的,因为缺少的是一个基本环节,即形成明确的概念,并基于这些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这些是我们看不到的,也正是后人无法看懂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有了各种的发挥与阐释。

    总之,《系辞》里出现的“道”,不否定是天地根本法则的含义。古人把天地间的自然现象,直观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印象而抽象出“道”的理念。目的是比类到人道(人事社会)中来。如直观到的天地运行现象,而抽象出“天尊地卑”,又比类到社会中,所体现在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观念上。也就形成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定式思维模式。

    《系辞》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及《易传·象》里的“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道”,都是与“天道”、“神道”分不开的。

    “道”是指天地运行“法则”,是无形的。因而是“形而上”;而“器”是指有形的,故是“形而下”。这抽象的理论很正确,应是哲学命题。但在古代的“道器”观最终滑向神秘主义,也至多成为“天垂象见吉凶”的神秘天人感应理论上了。

    《系辞》里的“道器”论,却道出了后学者天地的学说,这是到了宋朝时期。而《系辞》里“太极”说更是宋人用“图示”来解释宇宙的生成,并发展成“理”,“气”,“心”学说,这些理论之源泉是《系辞》。当然这些宋人的“图式”世界的模式即伴着神秘主义,又伴着筮术理论。

    对于“太极”说,《系辞》里是这样说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段话的本义应是讲述“八卦”(即“八卦”符号)的演生。并是通过八卦符号的产生启发出来的学说。实乃是那套符号产生组合下的启发的学说,并对道家影响之深。《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传·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这均是通过八卦符号产生组合,并赋予其变化而产生万物的说法是如出一辙。

    我们看《周易》所用六十四个不相同六联体符号初始产生过程:

    “六十四画符号”里的八个三联体符号(后称八卦)初始发明产生。

    以“+”和“∧”即下两种符号(现在看到的符号是一与一一的写法):

     ∧

    这两种“符号”作为基础符号,而两两重叠(即“两联体”组合)只能组合出以下四个不相同的“两联体”符号:

    +∧+∧

    +∧∧+

    若有“+”和“∧”为基础符号,以“三联体”为一组合,就会出现如下八个不相同的符号:

    +++∧∧∧+∧

    ++∧∧∧+∧+

    +∧∧∧+++∧

    若以两个基础符号组合到六联体时,就会出现六十四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可用两个基础符号组合,乃至无穷大。

    而到战国时期原初那套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已变成

    一与一一写法了。《系辞》作者们所见的所谓六十四卦符号是一与一一写法。包括《道德经》的作者们均点通过这套符号的写法而启发出的那种说法。无论说成道或是易,但最终是生一,再生一一(二),二生三,这个三就是八卦卦符号。

    原初是如下八个不相同的三联体符号(上下排列):

    +++∧∧∧+∧

    ++∧∧∧+∧+

    +∧∧∧+++∧

    而《道德经》与《系辞》的编篡者所见到的已是如下的这种八卦书写组合写法: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无论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由八卦符号比类联想出学说而已。而这些说法却让后人无法正确理解,和成为永远琢磨不透的东西。

    但这里说的《易》有“太极”。《易》是《周易》么;“太极”是何概念?“两仪”,“四象”,“八卦”,让后人说不清,道不明了二千年。后学者也只有断章取义来阐述“太极”,“四象”,“八卦”。宋人从“太极”说发展出“图式”易学,而被今人阐释成“宇宙论”。这自然是引进了西学后,而套比出来的概念说法,事实上中西的哲学概念与理论体系是根本不相同的。

    两汉时期是“阴阳五行”说的盛行时期,一切都套在阴阳五行这个法则中去解释天地万物(“天道”学说是循环的,“阴阳”学说是循环的,“五行”是循环的。而中国古代社会也在“治乱”中循环着,帝制时代的皇家也在不断的更替循环着,虽有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却是个没有发展,没有进步的社会)。

    而两宋时期是“太极图式”说盛行,把世界万物都被套进“太极”阴阳图式法则中去解释。这都是源于《系辞》里的“八卦哲学”,或叫“易学哲学”思想,它虽不可与“八卦筮术”混为一谈,可在帝制历史上这些所谓哲学思想却在曾添着八卦筮术上的神秘感。这些“八卦”,“阴阳”,“太极”观点学说无疑又是中国术数学的理论支柱。术数学从这些观点学说吸收成为“八卦算命”,“八字批命”,“风水阴阳宅术”,“择日术”等理论依据。无疑这“八卦哲学”又成为中国古代术数及神秘思想的理论基石,它与筮术是难解难分的。故《系辞》里的所谓“八卦哲学”思想与术数即有关联,又有区别。但“八卦哲学”不代表《周易》,即不是《周易》里的内容。《周易》里没有“阴阳”,“太极”,“八卦”这些说法。这就是我们要知道《周易》哲学与所谓的“八卦哲学”(或叫《系辞》里的哲学观点)不是一回事。

    我们要了解《周易》哲学,首先应了解与《易传》里的哲学观点的区别。特别是与《易传》里的《系辞》与《卦说》里的所谓“八卦哲学”不是一回事。“八卦”既有其哲学观点,又有巫术理论与方法。《系辞传》里的八卦哲学观点既是神秘主义的源泉,又是术数的理论基石。特别是《系辞》与《说卦》真正才是后封建社会文化的活水源头。

    《周易》,“八卦”哲学观点,“八卦”算命(六爻八卦术)这三者不可混为一谈。但习惯上人们在认识上又是混为一谈的。说《周易》就想起“八卦算命”,讲“八卦”阴阳哲学,又认为是《周易》里的东西。

    《周易》是自成体系的一部政治哲学,而“八卦哲学”既不像《周易》那样有一部几十篇文章内容的书籍。也不像“八卦筮术”(算卦)也有完整的一套理论与应用的书籍。如《卜巫正宗》或是现代人编著的《八卦神断》、《八字真经》一类的成册成集的算命书。而“八卦哲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又是散见于《易传》的《系辞》、《说卦》里的“八卦”、“阴阳”、“太极”、“五行”这些观点。总之,所谓的八卦哲学是个很复杂的演绎过程。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论。在演变过程始终是伴随着神秘的东西,又和传统的巫术是个共生现象。(《系辞》里讲述的八卦理论,既是巫术理论原则与方法,又是后人阐发宇宙本体论的先导)。虽八卦哲学与八卦巫术有时难解难分,但两者之间发展的理路还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尤其现在是很好的区别,如被现在一些易学名家,教授嗤之以鼻的那些跑江湖,开馆算卦的那一套,就是搞的“八卦算命术”,已被主流所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而学者们研究的不是《易经》里的八卦算命术,而被一些学者们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即所谓《易经》哲学。也就是所谓的“八卦哲学”,即《易传·系辞》里“阴阳”、“太极”那些观点。而被现代一些学者所阐述的自然哲学说法。这确实与“八卦算命”的那一套有些不同。讲《易经》哲学的学者们但又说不清《周易》与“八卦”的关系。也说不清《周易》与《易传》里的一些哲学思想关系。他们也多从那套卦画符号系统,以及“阴阳”学说出发阐述《易经》(《周易》加《易传》)里的所谓阴阳哲学,当然这与八卦巫术不同。一个是发展出探讨宇宙生成的问题,一个是要实证人生命运吉凶的问题。虽然两者用的八卦名称符号相同,但如今两者对其表述的内涵确实不同。学者们是从八卦阴阳符号上去研究他们所认为的《易经》阴阳哲学,而算命先生是从八卦符号取象及卦爻阴阳五行生克上去研究如何算准问卦人的命运吉凶。难怪教授、学者一提起算卦就愤愤不平,说那是末道,是不登大雅之堂。而他们所研究的才是正宗。但人们越来越弄不清《易经》是什么,这两者都打着《易经》(或有时称《周易》)的旗号。研究《易经》哲学的学者、教授认为自己才是阳春白雪,是真正的学问。总不想让江湖算命者打着《易经》算卦而玷污了这神圣的哲学。孰不知那只是《易传》里的学说,即《易传》里的一部分篇章里的学说。而算卦者也要拉扯起《易经》(或有者打着《周易》旗号),来抗击学者的批判,算命者打着《易经》旗号,自然是拉大旗作虎皮。虽然现在算卦的那一套是京房在先秦八卦取象算卦的基础上改造成八卦纳甲筮法,是通过五行生克产生出六亲关系模式来类比联想人事命运的吉凶,根本与《周易》,或《易经》不是一回事了。但当今算卦者总不忘拉起《易经》或《周易》这杆旗号,既来抗击学者们的批判,又想占《周易》名气的光。如今这是各讲各自的理,这主要是做学问的教授们把《周易》讲成是占巫(算卦)之书,还能怪算卦的不打《周易》(或打《易经》)算命吗?而一些教授学者讲《易经》哲学,是讲《易传·系辞》里的“八卦”、“太极”、“阴阳”之说。本身就如同《系辞》里的混淆说法,把八卦巫术说成是《易》里的东西。

    如“《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所以让后人不辨东西。讲《易经》里的哲学,让人难分清是讲八卦哲学呢?还是在讲八卦巫术的理论呢?关键是如上所说没有把《周易》的哲学思想与《易传》里的哲学观点及八卦筮术分清。

    既然当今的学者、教授把《易经》(或有些人称《周易》)说成是“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那么还分谁是阳春白雪,谁又是下里巴人呢?既然筮卜书包含着哲学,那么那些如今搞算卦的不也就成了在运用哲学吗?自然才有那些职业算命者钻了学者们研究说法的空子,才打着《易经》,或打着《周易》搞算命,看风水而谋人钱财。

    所以一定要分清《周易》与《易传》不是一回事。《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易传·系辞》里的“太极、阴阳、八卦”哲学观点与八卦巫术理论与方法也不可混为一谈。要解释清楚《周易》一书的性质与哲学思想,还要揭示清楚《易传·系辞》里的哲学观点,更要揭示清楚八卦筮术(算卦)的渊源与原理。

    《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八卦”既分“八卦筮术”又分“八卦哲学”观点。八卦筮术即算卦的那套玩意,而八卦哲学最具代表的观点是《系辞》里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就是后封建社会里所谓本体论的先声。这种非八卦筮术的哲学观点,在历史上是个庞杂无体系的学说,神秘的东西多,辨证理性的东西少。现在所谓的“生成易”,“科学易”,“立体易”,“符号易”都是从八卦符号里的阴阳学说中派生(或联想)出的东西。这些新学说,却不是在于研究“八卦”为的是去算命。然而他们在八卦符号或八卦图式上翻来覆去的阐述,成为一门很难让人看得懂的神秘学问,也只能让一般者误理解为这“算卦”的学问,真深奥,很神秘罢啦,即成为了算卦先生做嫁的衣裳。

    而“八卦筮术”即俗称算卦的那套东西,那是讲如何算人事凶吉的。现在不少的算命“大师”,虽打着“八卦神断”,或“周易预测”,但那是归类于术数巫术的范畴,既不属于《周易》内容,也应区别于“八卦哲学”。“八卦算命”既不讲社会政治学说,也不探讨宇宙生成,完全是运用八卦卦画符号里所附会进去的阴阳五行,通过阴阳五行生克来比类人事凶吉的巫术迷信。

    古代占卜算卦、八字等,均是前后封建时期天学(更受后封建时期里的天人感应影响)巫术迷信思维下的产物,是种通神术,是古代巫术的分支。

    世界本不是五行所构成,水也不是金生的,土也生不了金,水有时也克不了火,反而还能生火。

    人类既不知道宇宙的起源,焉能知道今天是木日子,明天是火”日呢?

    八卦纳甲与八字算卦算命,所运用的干支五行阴阳生克也做功不到人事的头上,如何能知道人事的吉凶呢?岂不是巫术迷信又是什么?

    古代卜筮(算卦)与八字算命,均不能与现代科学预测相提并论。

    算卦批命更不能说成是《周易》一书里内容。

    虽然“八卦哲学观点”与“八卦筮术”两者虽是共生现象,“八卦哲学观点”虽是“八卦筮术”的理论来源,但两者还是同途而殊归。一个是走向所谓研究宇宙的道理,一个纯粹凭着这道理妄想先知先觉,而要窥视人事吉凶的“天机”。

    总之,用现代的哲学范畴来看《周易》应属政治哲学,而《易传·系辞》里的“八卦、阴阳、太极”之说,可属中国古代天道自然哲学观点。不过若与西方的自然哲学相比,八卦哲学即不成理论体系,又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而“八卦筮术”(即六爻八卦算命)实属于巫术的范畴,即巫术的衍生物,只不过后来又借着“八卦”、“阴阳”、“五行”、“太极”之说发展出一套批命的伪理论来(八卦纳甲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