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独治大明在线阅读 -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迈向四万万人的超级王朝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迈向四万万人的超级王朝

    七月的京城,天空的烈日被阴云所挡,酷暑显得消退了不少。

    边关狼烟滚滚,铁骑如雷。明朝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北出八达岭,所过之处无部落可挡,经数日激战,二百里广袤草原纳入大明版图。

    随着北方的捷报传来,明朝雄师重创亦不剌因部后,竟然挥师北上占据二百里草原,导致整个京城瞬间沸腾了。

    今年新创办的《顺天日报》特发号外,大幅标题赫然醒目:“由新任蓟镇总督陈纪率北伐大军北出居庸关,重创逆贼亦不剌部,夺取二百里草原!”

    “我朝铁师无敌!”

    “二百里,二百里,哈哈……”

    “敢欺我边民者,自当让他们灭国亡族!”

    ……

    北京城的街道纵横有致,相关的消息疯狂地纵横传播,人们奔走相告,欢呼声、锣鼓声响彻云霄。

    他们在三月份得知亦不剌因洗劫蓟镇,更是屠杀大明几百名百姓,闻讯对亦不剌因自然是目眦欲裂。

    他们希望朝廷能够手刃亦不剌因,为我族边民报仇雪恨。为此,他们一直压抑着等待,而今终于是扬眉吐气。

    他们引以为傲的大明王朝不仅设计伏击亦不剌因部,而且派大军北入占据大草原,直接将二百里草原纳入版图之中。

    尽管不晓得当年太宗北征是何等盛况,但当今圣上夺取二百里大草原,而今弘治皇帝豪迈程度已经不弱于太宗。

    在没有劳民伤财的情况下,当今圣上不仅让他们吃饱喝暖,而且还能为他们王朝开疆裂土,这不是圣君又是什么?

    “壮哉大明!”

    “犯我强明,虽远必诛!”

    “得君如此,何愁天下不兴乎?”

    ……

    百官士子显得更加的激动不已,他们当晚聚到酒楼和青楼中,纷纷为今天这一场痛快淋漓的大胜而庆祝。

    时间亦是凑巧,次日刚好是逢八早朝。

    “贺陛下诛亦不剌因部!”

    “贺陛下平定北方动乱!”

    “贺陛下为大明开疆裂土!”

    ……

    在朝会上,文武百官纷纷上表祝贺,赞扬弘治皇帝的武略,歌颂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虽然此次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功,其实最大的功臣是军机处这些日子以来的暗中部署,但包括军机处的三位成员在内的文武百官都愿意奉朱祐樘为神君。

    君,便是他们的天。

    朱祐樘现在的威严和声望已经不再仅限于皇帝的位置,而是他给与八千万百姓带来幸福所得到的爱戴,更是给整个大明带来了荣耀的拥护。

    现如今,弘治皇帝可谓手握文武百姓的生死大权,所有人对朱祐樘只能唯命是从。

    朱祐樘轻咳一声,便是递给郭镛一个眼色,而郭镛便是掏出早已经准备的赏赐圣旨。

    面对这场大捷,朱祐樘自然十分满意,所以下旨犒赏三军,对成功狙击蒙古大军的平辽伯铁象山晋升为侯,率领大军北进大草原二百里的蓟镇总督陈纪加授正二品太子少保衔等。

    奖励,永远是刺激员工努力干活的不二法宝。

    虽然亦不剌因率残部北逃,但东蒙古在自己亲自的cao刀下,由满都海夺回一半领土,而大明王朝得二百里,海西四部和朵颜三部亦是扩张了他们的地盘。

    只是近期,最让朱祐樘在意的事情并不是这一场针对亦不剌因部的战事,而是栽种五六个月的宝种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虽然科技树很重要,但如果一个人连吃饱饭都成为问题,你又凭什么以为动用几百万人修高铁而不引发暴乱呢?

    反观人人如果都能吃饱肚子的话,那么就可以解放更多的人口,哪怕一个人一个吐沫都可以淹掉一个国家。

    就在全城的百姓还沉醉在北夺二百里的喜悦中的时候,皇帝竟然再次摆驾出宫。

    “这是什么情况?”

    “据说宝种成熟了!”

    “你不说这事,我都快忘了这一茬!”

    ……

    因弘治皇帝已经深入民心,哪怕他的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能够引发京城百姓的广泛关注,更是以能够远瞻龙颜为荣。

    午门城楼巍峨庄严,金色的门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是皇权的象征。

    文武百官身穿朝服而来,他们早早便等待在午门广场上,而他们的前面停放天子乘坐的一辆金辂。

    从午门的宫道延伸到城外的中轴线上,两边的街道早已经是人声鼎沸,万头攒动。

    京城的百姓们得知皇帝今日要亲临山川坛祭天,所以纷纷涌向午门延伸到正阳门的中轴线两边,希望能一睹天颜。

    随着三声悠长的鼓响,午门缓缓开启。

    一队身穿盔甲的金吾卫率先走出,他们手持金瓜银斧,威严无比。紧接着,是举着各色仪仗的内侍们,龙旗凤辇、华盖宝扇,一应俱全,令人目不暇接。

    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皇帝乘坐龙辇从皇宫里面出来。

    只见朱祐樘身着衮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辇之上,神色庄重,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在执掌大明王朝多年后,朱祐樘无论是执政智慧,还是身上的帝王气质,都已经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朱祐樘并没有被一场胜仗冲昏头脑,却是知晓粮食才是最强的武器,亦是大明王朝称霸世界的底气所在。

    今天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但红薯和土豆都是埋在地里,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新土伯刘璋今日显得格外的沉默,又仿佛恢复为那个刚刚因来闷闷不乐的美洲总督,眉头夹着无限的心事。

    只是此次并不是因为心里藏着秘密,亦不是因为面临艰难的抉择,而是他心里已经开始担心此次的收成。

    他历经千辛万苦将土豆、红薯和玉米带了回来,不管期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而今自然是希望结出硕果累累。

    只是他终究亦是听闻,更是担心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相似的状况。

    “起驾!”

    随着一声尖锐的太监声音响起,宫廷乐师亦是跟着弹奏。

    在缓缓向前的金辂四周,随行的文武百官跟随在后面,每个人都保持着肃穆的姿态,亦是有人开始忧心宝种的收获情况。

    “草民叩见陛下!”

    “草民叩见盛世明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沿途之上,百姓们纷纷跪拜叩首,山呼万岁。

    作为追星一族般的赵老四此次得知皇帝出行的消息,再次丢下家里的锄头,屁颠颠地跑来这里远瞻龙颜。

    跟他相同心思的百姓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百姓疯狂地拥戴皇帝。

    街道上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仿佛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了这盛大的庆典之中。

    山川坛,坛内的树木已经是郁郁葱葱。

    石桌上,这里已经提前摆放着各色祭品,香烟缭绕,钟声悠扬。

    朱祐樘下金辂步行,率领文武百官进行祭坛,来到祭台前开始虔诚的祷告。

    虽然他知道土豆和红薯都是高产农作物,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之中,正是通过引进土豆和红薯出现了一场人口大爆炸,最终的总人口达到四万万人。

    只是现在一切未知,连朱祐樘亦不敢断定泥土下面会埋着可观的红薯或土豆,甚至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

    在完成祭坛仪式后,朱祐樘领着文武百官来到了一亩三分地前。

    在这一场肥沃的土地中,其他农作物已经被收割,唯独剩下埋在地里的土豆和红薯,土豆和红薯的藤蔓交错,只是土豆还得再等半个月才能成熟。

    皇帝参与或主持的与收成相关的礼仪活动,通常被称为“籍田礼”或“亲耕礼”。

    这是华夏的一种重要礼仪,旨在体现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并通过亲耕示范来鼓励百姓勤于农事。

    只是这一次有些不同,而今的朱祐樘只是单纯渴望一场丰收,从而成功将这种高产的农作物引入华夏。

    “陛下,请!”工部左侍郎刘柊禹上前,将一个木制的锄子交给朱祐樘。

    朱祐樘走上前去,在踏进这一亩三分地的时候,便已经感受到泥土的松软,别说不需要铁制的铲子,恐怕自己用手都能轻松地拔起来。

    出于稳妥起见,他的眼睛观察这十几株红薯的情况,却是不挑长得茂盛的,而是观察哪株泥土隆起的土包厉害。

    “这……能行吗?”

    “那株苗的叶子都掉光了!”

    “要不……咱们劝陛下换一株?”

    ……

    在看到朱祐樘拿着木制的铲子站在一株掉光叶子的红薯苗前的时候,一直盯着皇帝一举一动的工部尚书贾俊等人坐不住了,甚至有人想要劝谏。

    朱祐樘不等他们有所行动,便已经雷厉风行地开挖,在那根红薯根部周围松土,而后便用力将那株红薯的根部拎起。

    只见被拎起的红薯根部带起一片泥土,而根部红着七八个或大或小的红薯,脸上不由得露出心惊喜的神色:“这一株红薯还不错,比朕预期的情况还要高一些呢!”

    “天啊,我是不是眼花了?”

    “不应该是山药那般吗?这……这是一株八果啊!”

    “一根小小的苗,竟然能结出十几斤的果实,当真是宝种啊!”

    ……

    即便是最稳重的王越看到朱祐樘拔出来红薯的情况后,亦是震惊得目瞪口呆,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以为地里顶多是生出一个比山药更多的果实,但谁能想到竟然一树好几个果,而且那红彤彤看起来十分诱人。

    朱祐樘注意到田边已经按捺不住的百官,便是大手一挥:“到你们了!”

    此话一出,尹直首当其冲,虽然已经年迈,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出身,却是直接开始拔红薯了。

    只是他显然高估了自己,在根部断裂的时候,他当即后仰摔倒在地。

    “呵呵……那我便不客气了!”靖国公赵承庆捡了漏,当即接替尹台的位置毫不客气地拔起那株红薯。

    自从设立军机阁后,内阁和军机阁隐隐有分礼抗衡的势力,两方的人员已经开始明争暗斗了起来。

    在文武百官的认知中,自然还是以内阁为首,但奈何军机阁最近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如今是风头正盛。

    “这便是红薯啊!”

    “看着真想啃上一口!”

    “历尽千辛方能带回来,焉能让你暴殄天物!”

    ……

    百官们也纷纷围上前去,他们或用手摸,或用眼看,都对这刚刚从泥土拔出来的红薯议论纷纷起来。

    尽管这是后世让很多人嫌弃的食物,但如今是物以稀为贵,既然价同黄金恐怕都有人愿意掏钱尝试。

    “陛下有恩,凡正二品以上官员可得半个烤红薯,其余官员四人分一个烤红薯!”面对这帮已经被馋哭的官员,朱祐樘亦是开恩地道。

    红薯的种子跟水稻有所不同,它的种子是通过保留红薯的部分或全部块茎来获取的,故而大部分食用并不影响下次的播种。

    何况刘璋带回来的种子很多,而今栽种在皇庄中的红薯迎来了丰收,这红薯的供应量其实是足够的。

    皇宫御厨在朱祐樘的调教下,已经更注重效率,同时拥有更多种类的烹煮手艺。自从兴起烤鱼风后,烧烤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烹煮方式。

    在这个像是公园般的山川坛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烤红薯盛宴正在上演。

    在御厨们精湛的手艺中,烤红薯的香气缓缓弥漫开来,整个天地仿佛都被这股香甜的气息所笼罩。

    “真香!”

    “我都看饿了!”

    “等等,咱们马上就能吃了!”

    ……

    烤红薯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垂涎欲滴,面对即将能吃到的红薯既期待又紧张,眼睛死死地盯着正在烤制的红薯。

    烤熟的红薯被一一呈上,由于需要分成二分一或四分一的缘故,却是需要太监用刀切割,顿时香气四溢开来。

    金黄色的薯rou在火光映照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文武百官们望着眼前的美食,已经开始疯狂地咽噎口水。

    色和香,红薯已经占了两席。

    终于,在朱祐樘的示意下,百官们纷纷拿起红薯,轻轻剥开外皮,露出软糯的内里,而后怀着各种心情进行品尝。

    “这红薯真是香甜可口,回味无穷啊!”一位年迈的文官细细品味后,忍不住发表一番感慨道。

    一个武勋已经吃完,像是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唇:“没错,没想到这平凡的红薯竟能烤出如此美味,真是令人惊喜!”

    百官们边吃边交谈,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愉悦的笑容。

    朱祐樘看到已经被剥开烧焦外皮的红薯,拿起红薯的一端,小心翼翼地吹了吹热气,然后咬下一口。

    在品尝到久违的烤红薯味道后,不知是因为太久没吃,还是这个时代的红薯更香甜,却是不顾烫嘴地吃了起来。

    底下的官员更加的疯狂,有的官员连皮都没有放过,更有甚者出现以大欺小,吃完自己小小半块竟然想要争夺其他官员手中的红薯。

    宣传,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十分重要,而吊文武百官的胃口更有利于红薯的迅速传播。

    现在看到文武百官的这个反应,他知道根本用不着几年的时间,红薯、土豆和玉米会种遍大江南北,而大明王朝的人口将会迈向四万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