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在线阅读 - 575 儒法之争

575 儒法之争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正文575儒法之争孟子说:“性本善!”

    荀子说:“性本恶!”

    人性最初到底是善是恶?这个问题古代学者争论了几千年,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荀子虽然师从儒家,思想却偏向法家。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统治阶级所用的思想,就只剩下了儒家和法家,不是说独尊儒术吗,这里怎么还有法家呢?

    其实百代皆行秦政法,秦朝就是典型的法家思想的国家,只不过因为很快就灭亡了,所以后来的朝代都不敢明着说,我效法的是秦制,所以指导思想用起来基本上就是外儒内法。

    儒家是面子,讲究温良恭俭让,提倡孝道,提倡友爱,提倡兄友弟恭,提倡父慈子孝,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大家族的聚集,有了纠纷不要诉讼,要积极调解等等主张。

    法家是里子,谁敢触犯法律,各种刑罚分分钟在等着你,毫不留情,这两家之所以水火不容,根本原因出在他们对人性的判断上面。

    法家则提倡根据人性本恶的观念,制定了各种严刑峻法,由于不相信人性,更是制定了各种制度,来防范人的恶行。

    儒法思想水火不容,但却谁也奈何不了谁。

    《三字经》开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典型的儒家立场,自然受到了孔颖达的青睐。

    孔颖达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往下看,却越看越心惊,不由得沉浸其中,一字一句的咀嚼着这篇《三字经》,此书通俗易懂,又蕴含道理,篇幅不大,但是作为一篇儿童启蒙的书籍来说,已经不能再优秀了!

    “人之初,性本善”、“人不学,不知义”,讲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孩童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为人子,方少时”、“首孝悌,次见闻”教导孩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且用黄香和孔融的事例来加以教育……

    “知某数,识某文”,“此十义,人所同”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

    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口而诵,心而维”、“戒之哉,宜勉力”教导了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的道理,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成为一个“上致君,下泽民”的杰出人才!

    孔颖达认为此书绝对是孩童的最佳启蒙读物,它给孩童带去的不仅仅是识字认字,不仅仅是文化典故,更是为人处世的哲理!

    孔颖达不得不承认,就凭这本《三字经》,绝对能奠定汉王李恪的大儒地位。

    孔颖达默默的合上书,一脸坦然道:“汉王殿下腹有锦绣,对圣人之学研究极深,足以胜任国子监祭酒的职务,微臣自愧不如,甘愿退位让贤。”

    “孔卿切莫有此想法,朕让李恪在国子监就职,不是为了赶你走的,而是为了让你们一老一少相结合,优势互补,为我大唐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李世民见这老小子居然想撂挑子走人,立马劝慰道。

    “但是…”

    孔颖达正要推迟,忽然李顺走了进来。

    见到李顺,李世民不给孔颖达推脱的机会,立马开口道:“朕的口谕传到了…”

    “禀告陛下,传到了!”李顺回答道。

    “汉王如何说?”李世民继续问道。

    “汉王殿下拒绝了…”李顺忐忑道。

    “什么?拒绝了?他为什么要拒绝?他凭什么拒绝?”李世民大怒道。

    “老奴也不知道,不过汉王殿下写了一道折子,让老奴带给陛下!”李顺说着便把折子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折子,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看过之后,愤怒丝毫为减,“什么特么的才疏学浅、人微言轻、少不更事,统统是借口,朕看他就是好逸恶劳,没有担当…”

    这时又一位内侍抱着折子走了进来,听见李世民怒吼,瞬间被吓得把折子散落一地。

    “奴才死罪!”内侍吓得立马跪地求饶道。

    “怎么又来这么多折子?”李世民余怒未消道。

    “启禀陛下,都是大臣们才递上来的奏章!”内侍颤颤巍巍道。

    “还跪着干什么,立马捡给朕看!”李世民冷声道。

    “偌!”内侍如释重负。

    李世民打开折子一本一本的看了起来,越看脸色越差…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李世民怒不可遏的把折子全部掀翻在地!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在场所有人都噤若寒蝉的跪在了地上。

    “陛下息怒!”

    孔颖达在李世民未发迹之时便跟着他,一直为李世民能荣登大宝而出谋划策,君臣关系自然非同一般,见李世民发怒,便开口劝解道。

    “冲远快快请起,这里没你什么事!”李世民道。

    冲远,孔颖达的字。

    “恕臣斗胆相问,陛下为何发怒?”孔颖达问道。

    “冲远,你看看吧!”李世民示意孔颖达看奏折。

    孔颖达也没推迟,捡起地上的折子看了起来,几个奏折看完之后,他终于知道了李世民为什么发怒。

    这么多的奏折全是弹劾李恪的,内容无非就是李恪年少轻狂,性格乖张,骄奢yin逸,满身铜臭,完全不具备担任国子监祭酒的资格。

    别说李世民,就是任何一个父亲见别人如此贬低自己的儿子也会发怒。

    自己家的孩子就算再不好,自己要打要杀都可以,但是别人哪怕说一句闲话也不行。

    更别说这里面很多弹劾的理由都是胡编乱造,无中生有,纯粹就是为弹劾而弹劾,这叫人如何不怒?

    孔颖达看出这些奏章分别来自两股势力,太子一派与魏王一派,他自然也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弹劾李恪,阻止他担任国子监祭酒一直,无非还是夺嫡之争。

    国子监是大唐的最高教育基地,能在这里读书之人不是非富即贵,就是才华横溢之辈,将来必将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

    谁担任国子监祭酒,便与这些天之骄子有了师生之谊,如果有心笼络,轻而易举的便能形成为一股不小的势力,这让太子和魏王如何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