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 名节重于泰山
书迷正在阅读:世界这么大、福田有喜:空间小农女、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从决斗都市开始的游戏王、网游:开局防御加满,化身移动要塞、港综:从拘灵遣将开始、机甲之家、末日米拉、蒸汽铁甲城、网游三国之霸御天下
当长孙无忌见到李恪的长相时,心头警惕之心不由得更甚,古人讲究面相,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李恪有帝王之相。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以及在场的众位大臣对李恪都极有好感,心中下定决心要好好打压一下李恪,让他放弃他不该有的念头。 “孩儿拜见父王!”李恪跪拜道。 “嗯!平身吧!”李世民微笑道。 “谢父王!”李恪接着便向众人拱手道:“拜见各位大人!” 众人见李恪有礼有矩,便纷纷向李恪问好! “不知父王诏孩儿来有何要事?”李恪向李世民问道。 “呵呵!汉中郡王殿下,是我等见郡王的诗词写得颇为清新别致,忍不住想请教一番,这才请殿下过来一叙。”房玄龄微笑道。 这时又一位四十来岁,长的肥肥胖胖,满脸微笑的中年人来到李恪面前道:“嘿嘿!殿下,不是老夫怀疑殿下,只是殿下才十一二岁,就能写出如此优美的几首诗词来,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殿下如果这些诗词是抄袭来的,现在如实的告诉太子殿下,太子念在你年幼并不会责罚你,可不能为了一些莫须有的名声而铤而走险不知悔改,终而铸成大错哟!” 长孙无忌此话一出,全场无不皱眉,萧瑀、封德彝等李恪的支持者满眼通红,恨不得把长孙无忌一口吃掉,质疑一个人诗词文章是抄袭而来,可以说是对这个人怀有极大的恶意,如果质疑得到证实,那么这个人的名声便全完了。 古人尤其是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极重,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就是说宁可死也要保住自己的名节,君子更是守身如玉,名声同时也是你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的条件。这种名声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读书人的行为,使其不敢做出大逆不道的行为。 古人信奉生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古时要名不要命的大有人在,特别是一些清流或者御史甚至为了博取名声不惜搭上自己的全家性命去触怒皇帝,为的就是能落下一个好名声而流传千古。 在隋朝之前,有一个好名声是为官最基本的要求,在科举制度还没有出来之前,一般人要想当官最主要途径就是举孝廉,孝廉就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这样一个好名声你就甭想当官了。 明代著名诗人于谦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名声的人,他曾经写了一首叫《无题》的五言诗: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縕袍。 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 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褒。 苟图身富贵,朘剥民脂膏。 国法纵未及,公论安所逃。 作诗寄深意,感慨心忉忉。 诗一开头,于谦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名声与节cao重于泰山,一个人的物质享受轻于鸿毛。为官者应重名节,轻财帛。“温袍”,本义是指旧棉衣,这里是借用来表示生活清贫。古代具有远大志向的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与节cao,甘愿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 于谦在他所作的另一首诗《石灰吟》中,更加充分地表明了自己视名节为做人根本的主旨: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何等高洁的境界!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古时远远不止一个于谦爱惜名声,还有很多很多的诗词文章大家也爱惜自己的名声,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曹雪芹…… 好名声不仅是古人的毕生追求,把握好“名声”轻重关系对当今官场都有着重要意义。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看重别人评价、追求好的名声乃人之常情。“名”之于人,有时“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东汉名士法真,被汉顺帝四次征召出仕均坚辞不受,却“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终成一代大儒。“名”之于人,有时“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分不清“真名”“假名”,看不透“虚名”“实名”,在看轻与看重上迷失方向,终被“名”所困。 看轻“官名”,公仆之心须臾不可移。职位高低、官阶大小诚然代表才干、能力、贡献的大小,但更是党的重托、群众信任,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看轻“虚名”,常问“离开位子,你是谁”。当官者往往在社会上颇受追捧,这与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意识在人们潜意识中根深蒂固有关。有人对这些“虚名”很受用,在前呼后拥中飘飘然,在唯喏追捧中产生自己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虚幻”。有的为维护所谓“虚名”,削尖脑袋捞取空衔,“苦心孤诣”制造话题,处心积虑“秀”政绩,甚至掉入围猎“陷阱”铤而走险突破原则底线。“虚名”毕竟是虚的,一旦离开位子、失去权力,“名”也随之化为乌有。看轻“虚名”,放下包袱,才不会为“名”所累,不会在“目眩于五色之惑,心动于微利之诱”中迷失自我。 看重“清正之名”,“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古人云:“名节如璧不可污”,崇尚名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如壮志难酬、愤然投江的屈原,拒绝劝降、舍生取义的文天祥;崇尚名节也是GC党人的政治品格,如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他们以身载道、以行示范,无不以名节立世而在百姓心中树起丰碑。习DD曾指出,职位越高,越要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越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cao守。看重“清正之名”,以高洁养心、以信念养性,才能“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看重“清正之名”,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才能遵纪守法、为政清廉,而至“廉则民不敢欺,公则民不敢慢“。
看重“实干之名”,厚植“无功即是过”之“官念”。“忠诚、干净、担当”,最终要落到干事上来。古人曰:“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邓爷爷也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当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生哲学却被一些人奉行,他们无心干事、无力作为,工作四平八稳、看摊守业,满足于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惯于当“太平官”“清闲官”。“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唯有把群众装在心里,崇尚实干,干字当头,用实干的汗水换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会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被“名”的表象所迷惑、所困扰、所负累,懂得看轻与看重,不仅需要清醒睿智的政治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担当精神和群众至上的为民情怀。唯有如此,才能“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而臻至圆满、通达、精彩的人生之境。 话题扯得有点远,还是言归正传吧! 总体来说在古时只要一个人名声毁了,那这个人基本上也就完了。更别说如果一位皇子名声没有,那么他基本上也就与皇位无缘了,李恪知道长孙无忌这是要一招致命啊! 想到此处,李恪脸色不由得变得极为阴沉,李恪知道长孙无忌是自己命中的死对头,但他没有想到,自己来这个世界上第一次见长孙无忌,对方就要将自己置于死地。 李恪早就想好了针对长孙无忌的计策,并不打算与对方虚与委蛇,因为李恪知道自己无论如何讨好对方,也得不到对方的青睐。 李恪也没有打算与长孙无忌秀智商玩阴谋,因为对方就是一位精于算计的千年狐狸,即使李恪是重生者,有近二十年从政经验,但他丝毫没有把握在这方面胜过对方。 李恪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明刀明枪、光明正大和对方干,不和你玩什么阴谋诡计,直接乱拳打死老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