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在线阅读 - 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

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

    武怀玉位列第三等,且是第三等第一家。

    第一等的自然是皇族李家,但并不是陇西李都列在一起,这次修的氏族志新版,以官爵做标准,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就好比李世民是第一等第一姓第一家,他的一众兄弟们,还有他的儿孙们,都属同一家。

    但江夏王李道宗、河间王李孝恭等等,就不属于,要另按他们的官爵记入。所以他们虽同在第一等,排后在后。

    第二等为外戚,外戚里首先就是任过李唐皇后的家族,比如独孤氏、窦氏、长孙氏,同样是后戚,又以官职爵位排先后,这次长孙无忌就排二等第一,他是前宰相现三公,又是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国舅爷。

    除了三后姓,还有就是二王后。这二王后指的是大唐建国后,封前面王朝后裔爵位,赠予封邑,祭祀宗庙,以示尊敬,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大唐的二王后,就是封杨隋后裔为国公,北周宇文家后裔为介国公。

    三后姓、公、介公,就是独孤氏、窦氏、长孙氏、宇文氏、杨氏,这五姓里,只要在当朝职事官五品以上者,都能进。

    每姓里都有不少家。

    比如长孙无忌和长孙顺德同在二等,但算两家,因为长孙无忌的高祖是长孙顺德的曾祖,虽没出五服,但按氏族志的新标准,非昆弟及子孙,所以要算两家,而云麾将军郫县公长孙无逸是长孙无忌亲弟弟,因此他算在长孙无忌这一家。

    武怀玉位列第三等,

    这一等,是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右仆射。

    武怀玉以代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并曾三拜宰相,当之无愧位列第三等第一家,

    而同样曾任宰相,死后册赠司空的武士,因为生前官职爵位都没达到第三等的标准,他生前是特进、民部尚书参预政事,故只能列在第四等,甚至在第四等也只能是排名居中。

    武怀玉和武士虽同出一族,但跟长孙无忌跟长孙顺德关系是一样的,都是分列两家。

    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

    武怀玉看着这本氏族志,

    修了五年了,

    这新修订版上这一千多家,基本上就是把朝廷实职五品以上官员,全都记入了。因为有不少官员关系近,是登记为一家的,

    比如三戟张家的三兄弟,都是实职三品以上,因此只记一家。

    而如武怀玉武怀义,他们兄弟俩都是三品以上,也只记为一家。

    这样的情况很多,故朝廷五品以上职事官很多,但最后统计下来,却仅有一千六百五十一家,而这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实际又是分属二百九十三姓。

    武怀玉看到了五姓七宗四十四家,这些显赫的山东门阀,这次普遍排名比较靠后。

    比如说之前被高士廉他们按旧门第传统列为第一等的博陵崔崔民干,曾任黄门侍郎,现为博陵郡公、宋州刺史而已,虽为三品,可按新标准,却也只排到第六等。

    四等要是二品和宰相,五等则是要正三品、国公,他这郡公、从三品,也就只能位列第六等了。

    而同出自博陵崔氏的兵部侍郎崔敦礼,虽有从三品阶,但职事是正四品,也没郡公爵位,更只排到了第七等。

    而如荥阳郑氏的郑元,曾经是大唐沛国公、左武侯大将军,甚至在隋朝时就封国公任刺史了,但因为此前坐事免官,现在无官无爵,

    所以这位五姓名门出身的荥阳郑元,郑氏的当家人,甚至都没能进入这次的氏族志榜单。

    而范阳卢氏的卢承庆,爵范阳郡公,职雍州治中,以从四品职加郡公爵也只排第七。

    五姓七宗四十四家,在大唐那是最自傲的门阀旧族了,但在这次氏族志排名中,最高的也不过第六等,还是六等中后排名,其余的排第七第八甚至第九,但能上榜的也没几家,更多的都没入榜。

    因为没达到职事官五品以上这条硬标准,

    你五姓七宗四十四家,宰相联姻都得出赔门财,但在皇帝的尚官要求下,他们达不了标。

    李世民捧着茶杯,目光关注着武怀玉,观察着他脸上的表情。

    本来,氏族志九等,皇族、三后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这些都是要列为第一姓,只不过皇室李家排最前,按这标准武怀玉当然也能进第一姓,

    可皇帝最后却改了主意,硬是只让皇族李氏独占第一等,

    三后家、二王后这五姓列为第二等。

    武怀玉这三公、太子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都只能位列第三等了。

    这是皇帝在刻意的压武怀玉,

    甚至本来武士册赠司空,生前又是宰相,按说也是当列这三等的,可李世民硬说他是死后追赠司空,把他扔到了第四等。

    武怀玉武士,武氏两家,在氏族志上是被皇帝刻意打压下去的。

    武家上氏族志的也就这两家,其余的都没能上榜,武士兄弟三人,武怀玉父子三人,官爵品级都达标,分记两家。

    皇帝想看看武怀玉的反应,

    可武怀玉看着氏族志没什么表情,

    这让他有些意外,

    毕竟,

    魏晋以来,最重门第,哪怕皇帝再怎么说只尚本朝官爵,可数百年来的传统,也不是这么好打破的,否则房玄龄魏征等这些大唐新贵功勋高官们,也不会那般追捧五姓七家,争相要与他们联姻,甚至不惜付出大笔赔门财了。

    武怀玉的官爵,屈居第三,他居然肯,而武士死后,现在只列第四,武怀玉也并无不满。

    有点太淡定了,

    “二郎觉得氏族志如此修可否?”李世民问。

    武怀玉笑着道,“若是按魏晋以来的谱法,我家并州武氏仅是寒门并非郡姓,连这氏族志都不上了,

    圣人给臣家列为三等,臣叔家列为四等,那是大大抬举我们并州武氏了,”

    “臣有些惶恐!”

    李世民有些看不懂了,真能如此淡定,就不想为武家再争取门第抬高点?

    要知道,如李义府这样的仕途得意之人,都要想办法攀上赵郡李氏联宗结谱,而一门出了三个秀才的洹水杜正伦兄弟,也是千方百计的想要跟京兆杜氏联宗,却被杜家无情拒绝。

    “朕觉得,武士身为太原开国元谋功臣,又是贞观实封功臣,生前又官至宰相,死后册赠司空,高士廉安排在第四等有误,赠司空也是司空,武士家当列第三等。”

    武怀玉还是很淡定。

    “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武怀玉看着手里这本氏族志,他能明白皇帝的心思,借氏族志,重定士族门第,这是要打压山东、江南旧士族,巩固皇族李室的社会地位,甚至扶持一批出身庶族寒门的勋戚新贵,侧重扶持统治集团。

    这出发点自然是好的,只是步子有些大了,

    五姓七家在民间社会地位这么高,可在这氏族志上却地位这么低,甚至许多旧阀因为官爵不到五品,连上榜资格都没有,

    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让这本氏族志的公信力不足。

    “陛下,臣建议一步步来,步子不能迈的太大。虽然以本朝实职五品做上榜标准挺好,可这样一来,旧阀士族竟然大多数都没能上榜,只怕效果不会太好。

    不如对旧阀稍放低一点标准,”

    李世民认真思考,“你继续说。”

    “比如对原非郡姓的,可以按现在这个标准,本朝实职五品以上者既可录入,而原为郡姓望族门阀的,就算如今没有实职五品,也可以放低标准,仍将他们录入,”

    “郡姓旧阀,比如五姓七宗四十四家,还有关陇六姓等,若无五品职事,也都可以视为从三品录入,”

    不能直接简单的把那些旧士族摒弃于外,而是要把他们纳入进来,

    但他们如无高级官爵,那自然就无法进入上三等,只能在中三等,甚至下三等列名,这样岂不是比直接没有他们,让这氏族志更有公信力?

    崔干、崔敦礼、卢承庆等这些五姓七家的精英,如今本也在朝担任五品以上要职,甚至多有公侯爵位,那么适合的提高他们点排名,也没关系。

    本来列六七等,那把他们提升到四五等,甚至三四等,也是可以的。

    再怎么提,也要位列皇族、三后家、三公、太子三少、宰相、一二品的后面的。

    “那就把崔干、卢承庆、郑元、崔敦礼他们都列为第四等,”

    李世民从谏如流,

    原来郡姓一百八十九姓,还是应当都拉进这个氏族志里来,哪怕没有实职五品以上,诚如武怀玉所说,要是那些民间追捧的旧阀,却大都不能进这氏族志,那这氏族志修好刊印出来,只怕也没啥信服力。

    “二郎,你说要不再调一调,皇家、三后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为一等,文武二品、参预政事三品为二等,文武正三品、国公为三等,文武从三品、郡公为四等文武职事从五品为九等,”

    “博陵郡公、宋州刺史崔干,兼其博陵崔氏郡姓,列其第三等,崔敦礼、卢承庆、郑元等也皆特列第三等,如何?”

    若按皇帝这话,那武怀玉、武士,都能以代司空、赠司空而位列第一等,成为一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