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抓狂的蛮夷联军
,封神:我在商朝当昏君
封建式的王朝,权利归于一人之身。
家天下中,皇帝就是这个国家的天。
因此,皇帝的事情就是这个国家的大事,而皇帝的生死更是大事中的大事。
除非到了国破人亡之时,否则的话皇帝的生死就是这个国家的第一等大事。
如今大离老皇帝病危,随时有可能宾天,远征军之前即便有着什么出征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
大离律法,离开京城的皇子王爷,无召不得回京。
当远征军的统帅裕王急匆匆朝着京城而去之后,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而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最先抓马的就是这些蛮夷联军。
如果早知道不死之军会在海边停留这么长时间,如果早知道大离老皇帝的情况会突然加重,他们绝对不会搞什么联军。
在他们联合的这段时间,各自军队消耗的粮草物资,比起日常来多出了一倍不止。
更不用说,以琉球的底蕴根本无法供给如此多联军使用的战船,因此大部分蛮夷军队的战船都是自费临时建造的。
而这也是一项大的花费。
结果,他们忙忙碌碌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最后远征军却不来了。
天气早已转凉,如今秋季也已经过了大半,不论大离那位老皇帝是什么情况,等到裕王再次回到远征军中,最起码也已经入冬了。
诚然,南边的天气要比北边暖和一些,但是到了冬天之后,这场战依然打不起来。
就算远征军不撤退,也只能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天气转暖才能出海了。
也就是说,接下来有几乎半年的时间,北疆远征军的行动只能被迫中止了。
可是,远征军能够在海边驻扎一个冬天,他们这些联军可等待不了。
他们之所以垂涎大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条件相对来说都不怎么好,因此生活上都比较艰苦。
像这夏秋还行,一旦到了冬天,物资粮食就会开始紧张起来。
而即便是最富裕的几个蛮夷部落,也不会有多少多余的粮食物资可以贡献出来,因此联军解散是必然的事情。
也就是说,他们这一次为远征军设立的陷阱,就这么不攻而破了。
为此消耗的那些粮草和物资,也算是白白浪费了。
这一次,那些早已有了退意的蛮夷部落,也终于有了说出口的理由。
而理所当然的。
这个联军本就松散,只是因为要对付不死之军才联合到一起的,如今眼看着与远征军的战争打不起来了,自然也就没有了联合的必要。
因此,当第一个人在会议上表达了想要撤退的意愿之后,连带着让更多人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
上行下效。
当上面的人坐不住之后,下面的人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原本各部落被暂时压制下去的那些矛盾,在上面的人表达出来有可能撤兵的信号之后,也慢慢地爆发了出来。
原本各军队之间只是偶尔的摩擦,也开始愈演愈烈。
当这种情况终于压制不下去之后,联军也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仅仅是三天的时间,这些因为同一个理由聚集到一起的蛮夷联军,就彻底宣告结束。
所有的蛮夷军队,开始了撤退前的准备。
然而,下面的人只是听令行事,上面的人却依旧有些不甘心。
他们准备了这么久,消耗了如此大的精力,结果却落得一个无功而返。
这还不算什么,战争本就不是你一拳我一脚那么简单的。
一场战争瞬息万变,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而涉及到一定规模的战争,很多准备都没有用上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因此,虽然有些不甘心,事情既然发生,他们也只有认了。
最起码,明年开春之前,他们不用再担心远征军的问题。
可是问题就在于明年开春之后。
……
大离京城那边,老皇帝病危之后,可以预料到,使团与大离朝廷的谈判也必然会被推迟。
反正现在优势在大离那边,他们有着推迟谈判的底气。
直到老皇帝情况稳定,亦或者撑不下去宾天之后,等到新皇即位,谈判才会继续。
这个时间会推迟到什么时候,没有人知道。
最怕的就是,直到开春之前,谈判都没有办法继续进行。
谈判没有办法继续进行,结果自然也不会有。
而根据探子最后传回的情报,裕王虽然离去了,但是远征军却没有任何撤退的迹象。
万一这支不死之军在海边驻扎了一整个冬天,等到开春之后选择出海,他们可没有能力再来一次多部落的联军。
到时候,仅凭着琉球一岛的实力,可不一定能够抵住不死之军的攻势。
大离南疆与琉球之间的这片海域,使他们对付远征军的最好战场,一旦错过之后就很难再有合适的机会了。
可是,远征军现在不出海,想要在联军解散之前对付不死之军,已经没有了希望。
所以现在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没错,正是帝辛。
身为北疆镇关大将军,别看裕王只是一个废人,但却是这支不死之军的核心所在。
一旦裕王发生意外,别说不死之军的士气会受到极大的重创,便是他们出征的资格,也会一并失去。
最了解一个人的,从来都是他的敌人。
而这句话,放在势力与势力之间也是通用的。
周边这些蛮夷,对于大离垂涎久矣,不管最后有没有取而代之的机会,他们对于大离的研究都没有停下过。
而其中,大离的各种律法自然也包括在内。
事实上,大部分蛮夷的律法,都是从大离抄来的,只是在某些地方进行了一些改变而已。
在没有皇帝和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各地驻军并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区域。
甚至于驻守边疆的将士也一样,只有在被入侵的时候才能进行反击,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在不经过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反攻出去。
而他们这些大离周边的势力也利用这一点,一旦发现局势不利于己方,就会提前撤退结束战争。
因此,一直以来各地边疆都是处于一个防守的姿态,即便有反攻出去的能力时,也没有找到这个机会。
而这次北疆能够出征,其背后的缘由他们早就搞清楚了。
所有的根源都在于那位裕王殿下。
封建式的王朝,权利归于一人之身。
家天下中,皇帝就是这个国家的天。
因此,皇帝的事情就是这个国家的大事,而皇帝的生死更是大事中的大事。
除非到了国破人亡之时,否则的话皇帝的生死就是这个国家的第一等大事。
如今大离老皇帝病危,随时有可能宾天,远征军之前即便有着什么出征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
大离律法,离开京城的皇子王爷,无召不得回京。
当远征军的统帅裕王急匆匆朝着京城而去之后,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而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最先抓马的就是这些蛮夷联军。
如果早知道不死之军会在海边停留这么长时间,如果早知道大离老皇帝的情况会突然加重,他们绝对不会搞什么联军。
在他们联合的这段时间,各自军队消耗的粮草物资,比起日常来多出了一倍不止。
更不用说,以琉球的底蕴根本无法供给如此多联军使用的战船,因此大部分蛮夷军队的战船都是自费临时建造的。
而这也是一项大的花费。
结果,他们忙忙碌碌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最后远征军却不来了。
天气早已转凉,如今秋季也已经过了大半,不论大离那位老皇帝是什么情况,等到裕王再次回到远征军中,最起码也已经入冬了。
诚然,南边的天气要比北边暖和一些,但是到了冬天之后,这场战依然打不起来。
就算远征军不撤退,也只能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天气转暖才能出海了。
也就是说,接下来有几乎半年的时间,北疆远征军的行动只能被迫中止了。
可是,远征军能够在海边驻扎一个冬天,他们这些联军可等待不了。
他们之所以垂涎大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条件相对来说都不怎么好,因此生活上都比较艰苦。
像这夏秋还行,一旦到了冬天,物资粮食就会开始紧张起来。
而即便是最富裕的几个蛮夷部落,也不会有多少多余的粮食物资可以贡献出来,因此联军解散是必然的事情。
也就是说,他们这一次为远征军设立的陷阱,就这么不攻而破了。
为此消耗的那些粮草和物资,也算是白白浪费了。
这一次,那些早已有了退意的蛮夷部落,也终于有了说出口的理由。
而理所当然的。
这个联军本就松散,只是因为要对付不死之军才联合到一起的,如今眼看着与远征军的战争打不起来了,自然也就没有了联合的必要。
因此,当第一个人在会议上表达了想要撤退的意愿之后,连带着让更多人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
上行下效。
当上面的人坐不住之后,下面的人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原本各部落被暂时压制下去的那些矛盾,在上面的人表达出来有可能撤兵的信号之后,也慢慢地爆发了出来。
原本各军队之间只是偶尔的摩擦,也开始愈演愈烈。
当这种情况终于压制不下去之后,联军也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仅仅是三天的时间,这些因为同一个理由聚集到一起的蛮夷联军,就彻底宣告结束。
所有的蛮夷军队,开始了撤退前的准备。
然而,下面的人只是听令行事,上面的人却依旧有些不甘心。
他们准备了这么久,消耗了如此大的精力,结果却落得一个无功而返。
这还不算什么,战争本就不是你一拳我一脚那么简单的。
一场战争瞬息万变,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而涉及到一定规模的战争,很多准备都没有用上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因此,虽然有些不甘心,事情既然发生,他们也只有认了。
最起码,明年开春之前,他们不用再担心远征军的问题。
可是问题就在于明年开春之后。
……
大离京城那边,老皇帝病危之后,可以预料到,使团与大离朝廷的谈判也必然会被推迟。
反正现在优势在大离那边,他们有着推迟谈判的底气。
直到老皇帝情况稳定,亦或者撑不下去宾天之后,等到新皇即位,谈判才会继续。
这个时间会推迟到什么时候,没有人知道。
最怕的就是,直到开春之前,谈判都没有办法继续进行。
谈判没有办法继续进行,结果自然也不会有。
而根据探子最后传回的情报,裕王虽然离去了,但是远征军却没有任何撤退的迹象。
万一这支不死之军在海边驻扎了一整个冬天,等到开春之后选择出海,他们可没有能力再来一次多部落的联军。
到时候,仅凭着琉球一岛的实力,可不一定能够抵住不死之军的攻势。
大离南疆与琉球之间的这片海域,使他们对付远征军的最好战场,一旦错过之后就很难再有合适的机会了。
可是,远征军现在不出海,想要在联军解散之前对付不死之军,已经没有了希望。
所以现在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没错,正是帝辛。
身为北疆镇关大将军,别看裕王只是一个废人,但却是这支不死之军的核心所在。
一旦裕王发生意外,别说不死之军的士气会受到极大的重创,便是他们出征的资格,也会一并失去。
最了解一个人的,从来都是他的敌人。
而这句话,放在势力与势力之间也是通用的。
周边这些蛮夷,对于大离垂涎久矣,不管最后有没有取而代之的机会,他们对于大离的研究都没有停下过。
而其中,大离的各种律法自然也包括在内。
事实上,大部分蛮夷的律法,都是从大离抄来的,只是在某些地方进行了一些改变而已。
在没有皇帝和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各地驻军并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区域。
甚至于驻守边疆的将士也一样,只有在被入侵的时候才能进行反击,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在不经过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反攻出去。
而他们这些大离周边的势力也利用这一点,一旦发现局势不利于己方,就会提前撤退结束战争。
因此,一直以来各地边疆都是处于一个防守的姿态,即便有反攻出去的能力时,也没有找到这个机会。
而这次北疆能够出征,其背后的缘由他们早就搞清楚了。
所有的根源都在于那位裕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