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清宫谋:帝妃逆袭在线阅读 - 第949章 桑榆暮景俱往矣 二

第949章 桑榆暮景俱往矣 二

    安庆保卫战ānqìnɡbǎoèizhàn太平天国著名战役。中国清咸丰十年至十一年间,太平军为了阻击湘军东进、解救安庆之围所进行的重要作战。

    一八五九年到一八六一年,清朝军队围攻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保卫安庆,率军多次救援,进行了两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十年夏,正当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之际,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乘机自湖北大举东犯,连陷太湖、潜山之后,以太平军所必救的安庆为主要目标,命道员曾国荃率陆师万人会同提督杨载福水师4000人围城,并命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马步2万打援。

    安庆自咸丰三年为太平军占领后,一直是拱卫天京的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

    湘军进围安庆,直接威胁着天京的安全。十年秋,天京当局从江、浙战场调集大军,迫使湘军西撤未遂。

    十一年春,天京当局从大江南北调集大军,直接进攻围困安庆之敌,但连遭挫败。

    天京当局决定再从皖南调辅王杨辅清部增援。六月下旬,杨辅清部会合陈玉成部连日轮番攻扑湘军外壕,未破。

    程学启献北门xue地攻城之计,并亲率部卒由炮眼杀入,攻陷北门外护城三垒,断绝了守城之军的陆路粮道。

    八月初一,湘军用地雷轰坍安庆北城,水陆各军乘机突入城内,万余饥疲守军宁死不屈,或战殁,或投江,壮烈殉难。

    安庆陷落,天京西线屏障遂失,全局震动。从此,太平军对清军转入防御阶段。

    年夏,清军围攻安庆。洪秀全调陈玉成、李秀成西征武昌,以解安庆之围。

    次年西征失败,陈玉成回救安庆,并派兵入城助守。太平军和清军各派援兵,双方层层交战。

    9月因太平军城外援军失利,城内弹尽粮绝,安庆陷落,守城太平军一万余人全部战死。

    安庆是一八五三年二月二十四日被太平军占领的。同年三月二十日,太平军攻克南京。

    定为天京。从此,安庆就成为天京的西大门。清王朝于是派重兵围攻。

    当时,清军的战略是:第一步攻武汉,第二步陷安庆,第三步夺大京。

    由于安庆得失关系着天京安危,所以太平军决心保卫安庆。一八五九年冬,清王朝派湘军头子曾国藩坐镇指挥,分四路围攻安庆。

    一八六零年五月,清军水师提督杨载福率水师猛攻安庆下游的重镇枞阳。

    太平军叛将韦志俊挖开枞阳附近的罗德洲和下首的堤坝,引水进入后湖,使得清军得以水陆并进。

    太平军守将连添福、万宗胜率师奋战,相继阵亡。六月二十日,枞阳沦陷,安庆危急。

    英王陈玉成驰援安庆。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支柱,当时年仅二十三岁。

    他十四岁加入太平军,参加过很多战斗,被天王洪秀全誉为

    “一身是胆的好将领”。一八六零年十一月,陈玉成率军十万多人,自桐城南下,在垌城西南三十里的挂车河与清军李继宜部展开激战.杀得清军尸横遍野。

    眼看胜利在望,不料叛徒韦志俊突然从直捣练潭,切断了太平军的粮道,太平军被迫撤回桐城。

    第一次救援安庆失败了。这时,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对安庆的形势进行了分析。

    天王洪秀全决定;英王陈玉成率长江北岸各路太平军,经太湖、英山、霍山等地进军湖北;忠王李秀成率长江南岸各路太平军,经江西沿江直上而入湖北。

    两路大军成钳形前进,直捣清军老巢——武汉。一八六零年秋冬之间,忠王李秀成率南路大军从太平县出发,经繁昌、石台而入黟县,离曾国藩设于祁门的指挥部只有六十里路。

    曾国藩惊恐万状,写了一封遗书,准备兵败自刎。可惜。李秀成没有乘胜直捣祁门,也没有按预定的路线向湖北进军,却擅自挥师浙江,转向江西去了,结果失去了良好战机。

    1861一八六一年三月,英王陈玉成率北路太平军从桐城出发,所向披靡,仅用了十二天时间,就连下英山,霍山,进入湖北,十八日攻克黄州。

    当太平军接近武昌对,城内清军慌作一团,主管粮台的阎敬铭急的欲上吊自杀。

    驻守安撤太湖的湘军将领胡林翼,在湘军中素有

    “萧何”之称,也心急如火,料定武昌必失。这时,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打着

    “保障外商贸易”的幌子,使用外交和武力两手进行干涉阻挠太平军前进,使清军取得了喘息机会,不久又加紧了对安庆的围攻。

    一八六一年六月八日,清军趁陈玉成到天京请求救兵,不在军中的机会,集结重兵向太平军阵地赤冈岭发动进攻。

    战斗一直打了二十天,太平军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守将李四福、贾仁贵、朱孔堂和三千多战士壮烈牺牲,主将刘琳率七百战士突围,因河水暴涨,湖水泛滥,陷于绝境,全部被俘。

    紧接着,清军又向菱湖北岸的太平军进攻,八千将士怀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拚死决战,也大部壮烈殉国。

    清军直扑安庆城下。陈玉成从天京回到桐城,八月二十五日,他亲临前线,把军队排成扇形,十路挺进,对安庆进行最后一次救援。

    太平军将士每人背负着一束茅草,冲到清军的壕沟前,一面砍杀,一面用茅草把沟填平。

    清军据垒顽抗,集中所有的炮火向太平军密集轰击。太平军前仆后继。

    壕沟里的尸体一层压着一层,和茅草混在一起,把壕沟都填平了。安庆城中的守将吴定彩,趁陈玉成攻击清军后壕之机,带领一批精锐将士,打开西门,绕过清军的壕沟,向东猛攻清军的新垒。

    主攻安庆的清军将领曾国藩亲自命令督战部队排在营垒的后方,对后退清军一律格杀,以阻挡太平军前进。

    如此激战了几个昼夜,安庆城外尸横遍野,连河水也被鲜血染红了。守军因长锁被困,粮食吃光,只好搜食猪、狗、树叶、树皮,许多战士活活饿死。

    九月四日夜,清军在安庆马山脚下挖掘地道,暗暗通到城下,装上大量火药。

    九月五日上午八时,清军点燃火药,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开几十丈的缺口。

    守将吴定彩、叶芸来率领太平军将士用躯rou堵住缺口,拚死奋战。最后,全城两万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

    安庆陷落,长江以下无险可守,沿江城市相继失陷,过了两年,天京陷落了。

    860年6月21日,湘军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大军进军长江下游之际,合围太平天国天京的门户安庆。

    湘军吸取了三河惨败的教训,水陆马步配合,稳扎稳打。1864年4月27日,英王率部折回,冲入重围,与湘军进行一系列战斗,终未能解安庆之围。

    1861年9月5日,安庆失陷,1万多人壮烈牺牲,太平军自此节节败退。

    在长达一年的安庆保卫战中,太平军先后投入数十万兵力,最终归于失败,教训极为深刻。

    从战略上看,太平军处于被动保守地位,为安庆一城的得失所左右,被迫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这是最大的教训。

    同时,在作战指挥上也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第一,主要将领缺乏一致而坚定的决心。

    除陈玉成积极主张救援安庆外,其他主要将领都不十分积极。第二,主要将领决心不果断。

    陈玉成、李秀成贸然放弃合攻湖北计划,不坚决夺取武汉就是明证。第三,缺乏集中统一的指挥。

    太平天国没有指定前线最高指挥官,各部主将基本上是各行其是,违反了兵权贵一的兵法原则。

    而敌人一方则十分明确。这是安庆保卫战失败最主要原因之一。所有这些错误,最终导致了安庆的失守,从此,太平天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挽回。

    陷落的第二天,英王陈玉成、辅王de杨辅清见大势已去,忍痛率部退出集贤关外,清军多隆阿部由间道抄出安庆西北之王桥头,从侧面堵击退向桐城的陈玉成、杨辅清的太平军,陈玉成越山而走。

    1861年9月7日,桐城被多隆阿部穆图善、石清吉、雷正绾、谭仁芳等部清军侵占。

    8日,陈玉成、杨辅清等部退到安庆石牌之蜡树窠,多隆阿又派温德勒克西,舒亮等人分三路追击,杨辅清率部折回皖南,陈玉成率部西走太湖、宿松,

    “欲上德安、襄阳一带招兵,不意将兵不肯前去,……连夜各扯队由六安而下庐州,……尔言我语,各有一心,……主又严责,革其职权,心繁意乱,愿老于庐城……愚忠於国。”无疑地,安庆陷落,是安徽当时军事形势一个大转折点,太平军只能是处于挨打的地位,敌人却凭着军事上的优势,以水陆二军在安徽地区展开一系列的军事活动。

    太平军的许多重要城市与据点,如池州、无为和州及东关、运糟等处,都一一被曾国荃夺取。

    无为失守后,

    “南北之气中断”了;池州一方面是同安庆互为犄角,又是阻止徽州清军进军之路,所以池州失守后,曾国藩即弹冠相庆:“方幸克复安庆,而池州亦相继而下,从此皖省军务当有起色”东关,自古视为要地,三国用兵,常在此决雌雄;运糟,是当时主要粮台之地;这些重要城市与据点的失陷,对于当时庐州、巢县、三河等地的太平军,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安庆失陷后,曾国藩在1861年9月11日由东流赶到安庆城内,亲自指挥屠杀当地人民的罪行,杀得城内

    “实无一人得脱”,还说

    “大快人心”,难怪两湖人民喊他是

    “曾剃头”,皖南人民喊他是

    “舂骨灰”。退守庐州的陈玉成,为了阻止湘军继续东下,于月10日,率部驻防三河,令吴如孝加强巢县得防御力量。

    由于太平军在江西、江苏、浙江等处的军事活动,不断地取得很大的胜利;同时湘军在这个时候的兵饷发生了很大困难,各营欠饷有七、八月之久;另外,侵占了太平军的许多城市乡村,又要分兵把守,所以

    “人数尚嫌单薄,别无进取之兵”。因此,反革命侵占了安庆后,还不能马上顺流而下围困天京。

    原文发表于1958年第二期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