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两界捭阖在线阅读 - 第二十章 字如其人

第二十章 字如其人

    “干嘛?”谢小娘低着头,眼神飘忽。

    “我真要给他们起字?”郑乾问。

    谢小娘点头道:“嗯。”

    一般起字的都是长者,即年长者,位高者。

    郑乾若是给顾治平三人起了字,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如师徒,上下级,甚至主仆一般亲密。

    郑乾没功夫了解其中的缘由,只好道:“那起个什么字好?”

    谢小娘稍加思索道:“顾大哥名治平,取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取字泰安。

    钱务本取字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可取字伯仁。

    何力的话,可以取字亦巧,何力亦巧?智力也。巧与力是既相反又相关,取这个字是极好的。”

    郑乾听罢就要出去,却被谢小娘拉住又说了几句。

    郑乾连连点头,记住她的话便出来了。

    “郑公子,想好要给我们起什么字了吗?”何力问。

    郑乾点点头,“诸位的盛情实在难却,我想好了。”

    三人皆是精神大振,直起腰来认真听。

    “顾大哥取字泰安。”郑乾解释了字义,又道:“顾大哥心怀侠义,教人敬佩。

    只是路见不平还是需要谋定而后动,希望顾大哥以后遇事泰然处之,安之若素。”

    顾治平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一礼。“治平受教了。多谢郑公子赐字。”

    郑乾也站了起来,没有推辞,受了他这一礼。

    “钱兄弟取字伯仁。”郑乾说了典故,又道:“钱兄弟心思缜密,颇善言辞,只是有些优柔寡断。其

    实只要秉持一颗仁心,定能明辨黑白,一往无前。”

    钱务本只觉说到了他心尖上,也是恭恭敬敬地行礼。

    “务本受教了,定不负郑公子期盼,人如其字。”

    “何力。”郑乾刚说罢名字,何力就噌的站了起来。

    郑乾笑了笑说:“字亦巧。”解释完后又道:“你心思跳脱,聪明伶俐,倒是‘名不副实’。”

    大家都笑了。确实,何力虽然名力,但惯会用智,绝不莽撞。

    “不过‘亦巧’倒是字如其人了。须知蛮力不足恃,可凭者巧也。”

    何力嘻嘻哈哈地行礼,“我以后定要多多取巧,辅助郑公子。”

    何力招呼几人都坐下来,三人又齐齐感谢郑乾。

    “多谢郑公子赐字。”

    郑乾不敢居功,而且他和谢小娘的关系还没到不分你我的地步。

    “这都是谢姑娘的主意,我只是照本宣科。”

    顾治平和钱务本又感谢谢小娘,弄的她手足无措。

    何力却道:“我看郑公子和谢姑娘是不分你我,倒用不着再写一遍。”

    众人哄堂大笑。

    郑乾虽然难为情里带着喜悦,却也没搞懂大家怎么会这么想。

    谢小娘只是低头装死,没脸见人。

    “对了,刚才说到哪儿了?”郑乾将“会议”拉回正轨。

    没错,就是会议。在郑乾看来,这就是他和他的团队第一次正式会议,关乎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说到让我统计房屋。”李婶儿提醒道。

    郑乾道:“钱……伯仁,你去和延寿坊住户沟通,愿留的要听我们安排,青壮来做护卫,吃食管够。

    不愿留的可以补偿一些银子,叫他们离开。”

    郑乾有心建设延寿坊,自然不愿这里还有其他不属于他的人。

    钱务本愣了会才知道是在说他,面带欣喜地答应。“明白。”

    “要不补偿为银子和粮食?这样更容易取信。”钱务本又建言。

    郑乾点点头,“伯仁考虑地周全,按你说的来。”

    郑乾看了看,只剩谢氏姐弟。

    “谢姑娘,你负责登记所有人,按户登记,也要按我们后面要组织的团体登记。

    要记好姓名,年龄,性别,特长等。还有什么你觉得必要的。也可以统计。”

    谢小娘没想到自己也有任务,激动道:“郑公子,我一定好好登记。”

    “要不要画像?还有籍贯,家族这些要不要记?”谢小娘举一反三道。

    郑乾一拍大腿,谢小娘的话让他想起了身份证。

    他完全可以给每个人照相,制作成身份证。这个世界没人可以伪造!

    “不行吗?”谢小娘见状忐忑道。

    郑乾笑着说:“行行,都很有用,我爱死你了,哈哈!”

    谢小娘哪儿料到郑乾会有如此浪语,站起身来后退两步,指着郑乾两三息说不出话。

    她小脸儿憋的通红,留下一句“登徒子!”就带着满脸红霞跑掉了。

    见众人或惊奇,或佩服地看着自己,脸皮欲与神京城墙比厚的郑乾满不在乎地摆摆手。

    “不管她,我们说我们的。”

    谢长平最是没心没肺,急不可耐道:“郑大哥,那我呢?我有什么任务。”

    看着带希冀之色的谢长平,郑乾有些头疼。

    “这样吧,只要是你姐登记的人家,所有男孩子你都叫来,说要识字,还要发糖。”

    郑乾随口搪塞。

    谢长平喜出望外。

    “如果顺利的话,张氏兄弟和刘九,永乐坊几户,延寿坊也可以挑选几户稳妥的人家,我再回永宁坊……”

    郑乾说着,却被众人齐声打断,“不可!”

    郑乾反应过来,“是我疏忽了,永宁坊暂时还是不去为好。只是……”

    想到王德顺一家和周围其他八家收了粮食的,郑乾总觉得可以拉来。

    “王进还在呢。”谢小娘提醒道。

    “他在哪儿?”郑乾急忙问。

    何力答道:“王家小子昨晚和我住一起的,我去叫他。”

    郑乾叫住何力,“等会儿让李婶儿去。”

    “李婶儿,你告诉他,我们要在这边招工,每天三顿管饱。让他去叫另外八家。”

    “三顿?李婶儿有些惊讶。

    “嗯。”郑乾点头,“以后干活和训练的都三顿。我们也吃三顿。”

    郑乾接着之前的话说:“顺利的话,算下来可以叫来十多户人家,还都对我们有一些信任。

    我们今天跟他们讲好,让他们出面招揽流民。”

    众人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易于管理。这些人或是本地人,或是逃难队伍里的,成分单纯,不怕出乱子。

    “那我们要招揽多少流民?怎样安排他们?”钱务本问。

    郑乾想了想问:“十八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要三百人的话,按口算要多少人?”

    钱务本想了想,“流民一路逃亡,老弱都流失了些,要想有三百青壮,大概要一千多人吧。”

    郑乾刚想说就先招够一千五百人再说,突然想到什么,问:“神京流民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