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几家单位对东航工业这家合资飞机厂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他们只见东航的技术人员大多cao持着一台台简简单单的小型电脑,就像一个大手提箱合上屏幕可以拎着走。 尤其东航的人普遍都可以用电脑上的文字工具和作图工具进行cao作,这也让交流单位很是吃惊。他们哪想到东星集团的电脑普及化程度是相当高的,这些职工入职后就都进行过电脑培训,而且奢侈的人手一台保证了效率! 他们把几家研究所里的大部分技术资料依依复印,有的还输入到一张张小小的软盘里。这些人带着的扫描仪复印机都是飞利浦和东芝的产品,这两家也代表着现今办公领域的最高水平,这些机器的清晰程度和色彩饱和度都不同凡响,比所里的机器先进太多了。 看着一大套一大套的技术资料被刷走,交流单位的科研人员们在心疼之余也暗暗咂舌,这家公司用的这些设备需要多少外汇才能买到,而且看他们的油墨也都是进口货,东航工业还真是有钱啊! 实际上他们多虑了,国内现在就已经有经营二手办公设备的公司了。而且东星集团在这方面也是行内一等一的,甚至东星已经逐渐承包了欧美日很大份额的办公设备和二手硒鼓交易。 硒鼓不仅决定了打印质量的好坏,还决定了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花费的金钱多少。在激光打印机中,7%以上的成像部件都集中在硒鼓中。 杨万立不但带着东航工业的人把66所的涡扇5、6、6g、1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资料全部抄走了,而且他连材料工艺制造细节也不放过更是亲自带着技术人员跑到车间去向一线工人们直接了解叶片、涡轮盘等部件的制造难点和工艺诀窍。 东航工业的人更是向黎明发动机厂学习粉末冶金制造工艺、压气机可调叶片技术和叶片调节器等关键技术。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技术非常落后但在7年代也形成了一定工艺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设计思路和经验基础还是可以学习借鉴过来的。 世界上最顶尖的压气机当中,美国的压气机的增压比是最高的,而且是实际达到的增压比不是理论值。 为了让尽量多的空气被增压,压气机不能漏气。且叶片距离压气机机匣靠得非常近,近到了几乎碰到的距离于是空气压缩效率很高。但是叶片与机匣靠的这么近发动机每分钟两万转的震动,必须保证叶片不会擦碰压气机匣,这个制造水平非常高。我国没有那么高超的加工技术。压气机叶片就必须距离压气机匣远一些,这样一来压气机就会漏气,于是增压比就低了。这不仅涉及到压气机的设计制造,更与所有发动机分段的精度都有关系! 东星集团的精密仪器研究所正在向一微米以内的加工尺寸努力迈进,现在这个部门已经拆分。分为了美国洛杉矶公司和国内公司,两者没有关系完全独立运作,立项和研发人员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了维持东星集团在精密仪器领域的研发速度,国外竞争非常激烈,精密仪器关乎到林强生多项产业宁可拆分成两家完全没有关系的公司他也不允许有丝毫的耽误! 如果强算关系的话,国内是国外的代理机构也是零部件的供应者。林强生相信涡扇6改水平的压气机东星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在压缩机领域东星开始得很早,但设计和技术思路却是不能制造出来的,这就是61、66等航空工业研究所的重要性,没有他们的帮忙真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太不现实了! 当然。东航工业公司也不是让这些单位白白付出,他们毕竟是航空工业老前辈,等以后明白了该怨恨上东航工业了,那还怎么继续交流下去! 国家能随便抽调这些企业的人员技术,但林强生做这种事情还没这么厚的脸皮和资格。杨万立也向这些研究所单位和飞机制造厂递交了设备采购清单,粉末冶金真空炉、涡轮盘挤压成型设备、钛合金铝合金铸造设备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研究设备和制造设备,价格都不低也够这些单位大赚一笔了。 林强生和杨万立已经研究了东航工业的发展路线图,那就是他们打算先学着别人的作品,从材料工艺要求低、结构简单的型号不管是飞机还是发动机模仿做起;且努力为别家航空企业做加工争取承揽部件制造,逐步完善自己的航空制造能力。发展成为能够生产制造多系统接受国外委托任务的一家跨国航空制造企业! 目前他们希望能够承接哈飞直九部件加工任务,还有运12运输机部件的加工委托,等技术累积到一定高度了东航还会向国外航空制造企业争取订单。 东航工业要先吸收国内这些优秀的航空企业已有的基础和养分,这样的发展方式无疑给东航工业添加了一个良好的起点。而且也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这一点。对这些交流单位林强生是怀着感恩的心情的! 杨万立带领着东航访问交流团接连在61飞行设计研究所、66飞行动力设计所与黎明发动机制造厂走访,先后考察到了不少对东航工业建设有帮助的东西。这些老前辈也没有吝啬都无私的提供了给他们,毕竟国内向来都是有这种分享传统的,等将来这家合资企业有了技术自己不是也就有了。 东航工业的目标是要一点一点的搞清楚飞机的每个部件是怎样运转的、怎么配合的,充分模仿。通过尝试修改它们的设计找到其中的规律,自己总结出一套理论出来。培养引进人才,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同时也是最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以及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协作的机会,制造力所能及的部件,一项项增加,制造可靠性能先进适合自己发展的系列产品! 当然,林强生也不是只有这些想法,他还想得到国外的一些技术支持,在这方面就要动些脑筋了! 杨万立等人也在沈飞进行了访问交流,这是一家比哈飞大得多的工厂。说它大并不是说规模面积比哈飞大,哈飞的地盘面积很大,它所在的地点就是抗日战争中731部队所在的那个地区。 说的是沈飞在国内的影响力和技术实力无疑都是第一的,它也是国内最大战斗机生产基地! 对待东航工业这家突然冒出头的合资飞机厂沈飞也颇为矜持,厂长和总工程师亲自陪同着杨万立等人到研究室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参观。 沈飞的歼八ii战斗机在今年六月份已经首飞成功,在中美关系大大改善的情况下沈飞希望通过引进美国先进技术改进歼八ii,但历史证明了美国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战斗机技术引进给中国人,引进美国技术这个想法自然不成于是沈飞就想着能够让美国人帮助自己改进飞机,这总可以吧,把飞机交给美国公司让其帮助歼八ii完成一系列现代化的改进,这就是后来的“和平典范”工程。 歼八ii虽然只是二代机,但也有有其设计特点,它主要用于高空巡逻、截击,高空性能突出。对这架飞机的技术资料东航工业的技术人员只是看了看,没敢随便复印,毕竟这是一架还没服役的研制飞机,如果马上拿过来那也太不给老前辈面子了! 在沈飞和几个研究所都转完了东航的人也获得了大丰收,杨万立在招待所的几个房间里高兴的来来回回走动着,看着技术人员们整理的资料和录入的数据他就笑不可支。 多少年了,自从53年哈军工的战斗机下马之后杨万立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再次参与飞机设计制造工作。但眼看着一年又一年国家渐渐把研发中心向西向南转移,人员也都被分流走,他的心里早已经麻木了。可是没成想有生之年竟然还能够参加一家飞机厂的组建,而且林强生也是一位颇有胆量和雄厚实力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他也有航空梦!这让杨万立沉寂的内心又一次振奋了起来,他双眼中的梦想之火又一次点燃了! 郭玉宝凑热闹的走到杨万立的身边,问道:“师傅,咱们下一步去哪抄?” “噗嗤哈哈”好多技术人员听到郭玉宝的玩笑话都笑出了声,他们现在可不就是抄呢嘛而且还大抄特抄! 杨万立笑了一声,大声说道:“先北后南,下一步咱们一路向西,到西安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