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41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

第41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

    赵王脸色微微沉下,随即开口道:“平阳君。”

    “在。”平阳君赵豹立即答道。

    “持我虎符,若是赵括不受王命,即行解除其上将军职务,以汝代之,回军邯郸。”赵王从怀中掏出一枚铜片般的物什递给了平阳君,细细端详,不是虎符更是何物。

    “领命!”平阳君一脸惊喜地回道。

    “怎可如此!”一旁的平原君眼看着电光火石之间形势逆转,不由得发出惊叹——以一个完全不懂之人替代上将军,这不是将赵国往火坑里推吗!

    听得平原君的诧异之声,赵王却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说道:“他赵括临阵抗命和自作主张的事情还少吗?!”

    闻言的平原君一时间有些语塞,的确,赵括在长平之战里的确做过了不少自作主张的事情,也在最后关头稍稍地抗了下命,可这些都是为了赵国啊!

    更何况,就因为这个事儿,长平的大功都被你给没收了,还加了一顿的廷杖,赵括更是远赴代郡,暂避锋芒,你这罚也罚了,赵括认也认了,怎么就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呢?

    平原君一时间有些气急,就算是心里过不去这个坎,也不能这么用人啊!

    平阳君是个什么德性,旁人不清楚,赵王你作为侄子会不清楚,别说以少胜多了,就算是同等的兵力,赵豹都不一定能打败燕军,如此就把以放弃大部代郡为代价调集的援军,交给一个从未领兵之人,这不是儿戏吗!

    “我王,微臣愿随军前往。”平原君知道,赵王主意已定,心中那根刺就决定了自己再怎么劝说也是没用,唯一的办法或许就是自己亲自前去调和。

    如今看来,代郡再不舍也要舍了,甚至能保住邯郸就已经很不错了。

    平原君有些迷茫,怎么忽然之间,赵国就变得这么弱了?仅仅是一个燕国不算偷袭的偷袭,就要让赵国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吗?

    要知道,区区燕国已经是七国之中国力最为弱小的一支了,虽然有着秦军的掣肘,但如今的情况下,秦赵争霸的局面已经明朗,秦国的掣肘几乎是时时刻刻都不会停歇的。

    今天燕国的背刺就让赵国损失将近四分之一的国土与国力,甚至连基本的平胡国策都被打乱,那若是他日接壤的韩之国、魏国也来背刺呢?

    赵国还有多少个四分之一可供放弃?!

    他日,秦军正面向东呢?我赵国,又该如何应对?!

    这次的问题真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燕国背刺的问题吗?或许,赵国内部的倾轧、君臣之间的不信任才是罪魁祸首吧!

    而这一切的一切......平原君有些诚恳又有些低沉地看向端坐在上首的赵王,静静地等候着他的答复。

    只可惜,赵王的答复并没有让平原君感到满意,反而更是一阵阵的心寒不已。

    “平原君多虑了。”赵王一脸的平静,随即继续说道:“我相信上将军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哪怕是为了邯郸、为了赵国,不是吗?!”

    听了赵王的话,别说是平原君了,就是刚刚还在傻乐的平阳君也是一愣。

    随即平阳君的心中便是一阵的苦涩——原来自己从始至终都不可能真的接管兵权。只是,当一把刀,也是好的,总好过连刀都当不了吧。有王上的信任,谁说日后就不能再有机会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呢!

    想到了这儿,平阳君握着虎符的手,握得更紧了。

    而平阳君心底产生的些许微妙变化,自然而然地就表现在了他的一举一动中,也自然是被赵王看在了眼中。

    赵王表示:还不错,若是真有机会,也不妨让他试试。毕竟跟着赵括好几次了,也总该学到些了吧。试试又有什么要紧。

    这边的平阳君心头千转百回,那边的平原君的心中却是如坠深渊。平阳君都能读懂的意思,平原君自然立刻就在心中翻译了出来,只是他宁愿自己从未听到过此言。

    “君子可欺之以方”几个字几乎在瞬间便袭上了平原君的心头。

    这哪里是要平阳君去替换赵括,这分明是以代地五万大军和邯郸城数十万百姓的性命去迫使赵括就范呐!

    赵王知道平阳君不会领兵,赵括自然也知道,越是知道,就越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而阻止此事发生的唯一办法,便是从王命,率军回援邯郸。

    代郡的兵卒可不是上党那群与赵括生死走过一遭的将士,在手持王命虎符的平阳君与抗命不遵的上将军之间,他们极有可能倒向的是平阳君而非上将军赵括。

    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为了防止代郡大军的分裂,赵括也只能从命。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却是用错了地方的阳谋!平原君看着眼前的赵王,只感觉到一阵阵的陌生,这还是那个掏空国库也要坚持与秦国刚到底的赵王吗?这还是那个力排众议也要换上赵括殊死一搏的赵王吗?

    带着深深的失望与叹息,平原君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双臂,抱拳而道:“我王英明,微臣所不及也。”

    没错,平原君妥协了!甚至妥协前,还深深地拍了拍赵王的马屁。

    只是一时的妥协只是为了来日方长,沉默或许是平原君最好的选择。因为平原君很清楚如今的局势,蔺上卿如今已然病倒,沉睡的时间远比清醒的时间要多,赵括、蔺相如等将领都在外地。可以说,在邯郸城、在赵国的中枢,如今他是独自在支撑着。

    他不能倒,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赵国,一旦自己倒下,朝廷将彻底地沦为楼昌等佞臣的朝廷,那么赵国距离亡国,或许也就不远了。

    而自己不倒下的前提,便是不能将赵王给彻底得罪惨了,尤其在面对这样已经无力挽回的局面之时,顺从赵王,或许是唯一的办法。可是,这唯一的办法之后呢?

    平原君很清楚,一次的妥协,换来的绝不是互相的体谅,只会是步步的后退,这就是残酷的政治的斗争。可,即便如此,平原君也只能忍下去。忍到......

    听着平原君的话,赵王显然是志得意满,当即便捋了捋自己并不算长的胡须。

    “如此,邯郸城的防御,平原君还需负起责任来。征兵之事也要立即着手。”赵王随即又给了半个甜枣道。

    “微臣领命。”平原君立即答复道。

    平原君很清楚,这无非又是这位赵王所谓的平衡之术,不过这城防不给自己,又能给谁呢?楼昌吗?

    但即便平原君知道这是赵王略显无奈的平衡,他还是欣然地接受了,无他,赵国需要他接过这个艰巨的任务,而自己多征一个兵,多打造一杆弓箭,或许赵括的胜算也就多一分。

    于是,一场小范围内的朝议,在各方皆满意的状态下落下了帷幕。而平原君和平阳君也随即各自忙碌了起来。

    其实,赵王也好,楼昌和平原君几人也罢,显然都有些“多虑”了。对于如今的赵括而言,根本不存在什么违抗王命的可能。

    甚至,赵括还要大大地感谢楼昌提出的建议——调他率代郡军力回援,而不是令田单率领河内郡的将士们回援。

    否则,他在河内的屯田事宜势必大受影响。

    当然了,因为许历屯田的缘故,河内郡实际上有近乎一半的兵力实际是掌握在了许历的手中,其他的战士们显然也更愿意听从他这个上将军的话语。因此,即便是赵王想要调田单的兵回援,短时间内也几无可能。

    而现在的情况,显然是赵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若是赵括自己下达回援的命令,或许还会遭到代地将士们的不喜,可若是有赵王的王命在前,尤其还有平阳君携虎符进行逼迫,一切就都好说了。

    赵括不仅不需要背负背刺代地将士的恶名,甚至可以摇身一变,变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苦主。这口黑锅,赵王可以说是结结实实地背上了,可偏偏赵王还背得十分的乐意。

    只能说,赵括的前期工作实在做得太好了,令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要趁着胡人大举南下的今年彻底解决胡人的问题,好携灭胡之功重归朝堂。

    就连他的盟友平原君,也是这么认为的。

    事实上,在出邯郸,抵达代城之前,赵括也确实是这么打算的,好在有吕不韦及时地为赵括修改了战略目标,这才令赵括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谁又能想得到,赵括真的是能忍人所不能忍,居然真的打算在代北吹上好几年的风沙来彻底解决北胡的问题。

    谁又能明白,他们眼中所谓的权利、所谓的朝堂制衡,在赵括的眼中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阁楼,赵括的心中只有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河内又许历把着屯田兵,上党借着冶炼军工,留屯住了大量的兵力,待赵括再将代地的兵马收入囊中,或许就是改天换地称新颜的时候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