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节 联虏平寇
虽说大多数官文根本不怀疑皇太子的真伪,但是杨潮还是把工作做足,让几个太监和文官来认,曾经担任东宫教官三年的大学士王铎,曾经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等一见太子立刻痛哭流涕,认了出来,太子也一一点出这几人身份。新 杨潮又将崇祯亲笔的密旨拿出来,不提上面盖着崇祯的玉玺,就是崇祯的笔迹也做不了假,南京多少文官都得到过崇祯皇帝的朱批,皇帝的字迹也不是不认得,大学士们纷纷认定密旨为真。 同时惊叹杨潮的功绩。 从失陷的京城中将皇子们接出来,一路在乱兵中千里护送,这种功绩比之在海州六百斩一万更要骇人的多。 因此太子南下第一功当属杨潮无疑。 辨认过太子真伪,确认了身份后,立刻以太子名义昭告天下,派出快马一路宣告。 接着又是一套复杂的程序,什么祭告太庙了,拜谒孝陵了,接着是为崇祯带孝。 一套流程走完后都到了六月。 此时突然有消息确认,李自成撤出北京,八旗军占领北京。 杨潮哀叹历史还是历史,大势丝毫没有改变,李自成果然挡不住八旗兵。 此前杨潮还好奇没有了陈圆圆,吴三桂会不会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不是直接投降李自成了,那么满清是不是不会入关了,可结果表明,女人的分量不足以驱驰吴三桂这样的豪杰改变,相比女人,政治和权力才是对男人最有吸引力的。 后世的中国朝廷之所以能够容忍官员一些危害更大的违纪,却坚决不容官员在女人方面犯错误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开始纵情声色的官员,其实已经丧失了进取心,对政治已经没有了渴望,根本不会奋斗了,所以就应该清除掉。 杨潮是叹息。但是让杨潮震惊的是,满朝文武对满清入关几乎是一种普天同庆的心情,对满清打败了李自成欢呼不已,甚至为此向皇太子上贺表。歌功颂德,rou麻的说正是因为皇太子得人心,应天意,才让李贼有此一败。 借机,就有人上表。请皇太子即刻登基,群臣纷纷附和。 接着是装模作样的两次拒绝,直到第三次群臣劝进的时候,皇太子才为难的同意。 然后是登基大典,弄完这些已经是六月中旬了。 这大典还是很累人的,杨潮身为新晋的勋臣,自然得全程陪同,感觉比自己打仗还累,可是那一个个年纪不小的文官,却丝毫不觉得苦和累。一个个兴致昂扬。 除了应付朝中之事,杨潮更关心北方的战况。 消息已经很准确了,北京城逃出来的难民,一个个将消息传递到江南。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一开始确实想要肃整军纪,安抚民心,打算当皇帝了。 而自首辅大臣张缙彦到六部小吏,除了李邦华范景文等二十来个官员自杀殉国外,都投入了李自成的怀抱,恭贺新主。劝进李自成当皇帝。 李自成也想当皇帝,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养活庞大的百万大军,而他手下无论是嫡系农民军。还是投降的明军,军纪都不怎么样,在得不到军饷的时候,抢掠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一个人没钱时候的表现往往跟他们的身份一致,崇祯没钱了,选择加税。李自成的举动也很符合他的身份,他没钱了,拷掠! 立刻将那些刚刚投靠他,想要再次当官作威作福的文武百官拉出来,管他们要钱,崇祯管这些人要钱的时候,这些人哭穷,崇祯是皇帝,要脸面没办法,李自成却不管这些,要钱不给就打,结果搜掠出七千万两白银,同时也将大小官员们得罪光了,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个被打死的正是第一个投降李自成的大明勋贵襄城伯李国桢。 拷掠这种暴力行为及其容易失控,一开始只是在文武百官皇亲贵戚中间拷掠,很快就发展到了平民,开始找那些富人下手,李自成劝了刘宗敏一下,刘宗敏还不满意的顶撞:皇帝之权归你,拷掠之威在我,你少管闲事。李自成是农民军首领,更像一个带头大哥,手下一个个更像是梁山好汉,加上刘宗敏手握重兵,把李自成当老大多过当皇帝,说话很没规矩。 而且刘宗敏负责拷掠,大发横财,让其他的各路势力眼红,他们也学着开始抢掠,并且更恶劣的发展到了向拼命抢劫,抢钱抢粮抢女人,不久前还盼着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北京人,转眼间就掉进了地狱之中。 至此,李自成不但把官员得罪光了,连老百姓地主豪绅豪商富贾都得罪光了。 李自成忙着在北京城拷掠,根本就没有把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放在眼里,对东北方向,只是派人去劝降吴三桂而已,要求吴三桂进京面圣。 吴三桂在崇祯要求他勤王的时候,磨磨蹭蹭带着大军往山海关走,一个月都没有走到,要是他有当年袁崇焕的速度,还真能赶到北京城下,弄不好能阻止李自成进京。 可是他的磨磨蹭蹭,等到了北京失陷,他继续磨蹭,等到了李自成的招降。 吴三桂手握重兵未必没有投降的心思,但是他的家仆来告诉他,他爹在城里被抓了,他的家产被没收了。 吴三桂告诉家仆,等他回到北京,他爹就会被放了,他的家产也会被还回来,他接着磨磨蹭蹭,但是一路上没有等到李自成释放他爹,还回他家产的消息,反而是得到李自成一个劲的催促,希望他马上到北京,去北京干什么?被抓起来吗? 吴三桂终于对李自成死心,转头回到了山海关,接着碰到了来拉拢他的多尔衮的人。 李自成低劣的政治智慧让他失去了尽快稳定大局,建立新朝的时机,短视的战略眼光,又让他忽视了最危险的敌人,结果把吴三桂逼到了满清一边,吴三桂放清军入关,联合八旗在一片石将李自成精锐击败。 李自成回到北京后,匆忙办了一个登基仪式,接着无心恋战带着搜刮到的七千万两银子打着回陕西老家享福的念头,放弃了北京城,临走时候放了一把火。 结果清军连续五次入关都没能拿下的北京城,这次不攻自破,而且是在劫后余生北京人的热烈欢迎下进入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 虽然被一直视作蛮夷,但是多尔衮的政治智慧,比之李自成高了不止一筹。
不同于李自成把拷掠当成第一要务,满清官员们认为“急行征聘,先收人望”,“此兴朝第一急务也”。 于是多尔衮进京后,立刻开始收买人心的动作,先是命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打起为崇祯服丧的幌子来。 接着又“大张榜示,与诸朝绅荡涤前秽”“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 直接招纳官员,不管是崇祯朝廷的文官,还是投降过李自成的文官,甚至是李自成直接任命的大顺朝文官,统统招纳,官复原职。 一系列动作,立刻就让北京的文武百官归心,歌功颂德不已。 对老百姓又宣布,凡是被李自成抢走的家财立刻“归还本主”“前朝勋戚赐田己业,俱备照旧”“免山东章邱济阳二县京班匠价。并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连百姓都收买了。 但是满清付出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付出,百官官复原职而已,所谓归还百姓被抢走的财产,也不过是一些宅院田亩,其实根本就不在他们手里控制着,废除匠籍等,也不过是一纸文书罢了。 手段比之李自成高下立判! 不但将京畿民心收拢,甚至连南明小朝廷都麻痹了,文官们一改往日称呼满清为东虏鞑子等语,正式开始称呼为清国。 甚至有官员开始建议,要派兵北上,跟满清联合剿灭李自成。 而且提出这意见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史可法,美其名曰联虏平寇。 一大群文官符合,而且有理有据,从历史书上找到大量证据支撑。 比如拿出唐朝剿灭黄巢之乱借助沙陀兵,镇压安史之乱借来的大食骑兵等等。 他们表示要借满清兵力,评定李自成。 当然这种荒唐无比但是充满想象力的方法,迂腐的文官们未必能想出来,其实第一个打出旗号的,是吴三桂。 吴三桂放八旗入关,打的是“借大清兵,为先帝报仇”的旗号,目的是用来说服自己手下的军队,没想到却被南明文官看到了,一个个引以为妙计。 接着吴三桂果然联合八旗打败了李自成,收复了北京城,一个个顿时认定吴三桂功在社稷,把吴三桂捧为天上少有地上难求的智勇双全的名将。 并且立刻开始给吴三桂请功,以他“收复神京”的名义,建议封为蓟国公。 给吴三桂请封,又引动了刚刚组建的新朝廷大封功臣的惯例,很多人立刻高官显贵,但是有两个问题很难办,一个是如何封赏杨潮,吴三桂如果封国公,杨潮理应也该封一个国公,另一个则是谁当首辅的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