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节 历史变了?
杨潮收到的密报是三月十六日发出的。 王承恩一行速度飞快,在淮安杨潮出钱给他雇佣了八百个纤夫,这些常年在运河上拉纤的纤夫,脚力可比杨潮的民夫要好,在重金奖励下——十日内到北京每人赏白金——又拉着一艘漕船,因此跑的飞快! 他们从淮安出发一日夜就进入了山东境内,结果遇到了被崇祯皇帝派往浙江募兵募饷的兵部尚书张国维。 张国维是三月八日从北京出发的,告诉了王承恩北京城的情况。 情势十分危急! 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二月初二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汾阳、阳城晋城市阳城县、蒲州永济,隔日攻下怀庆河南焦作,杀卢江王载堙。初五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十六日,克忻州,官民迎降,代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 此后北京城断绝了跟山西的联系,崇祯皇帝忐忑不安之下,才让张国维去江南募兵,同时调辽东总兵吴三桂,总督蓟辽王永吉率兵入卫,召密云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 同时大封武将,封辽东总兵官左都督吴三桂平西伯,平贼将军总兵左都督左良玉宁南伯,蓟镇总兵右都督唐通定西伯,凤虑总兵左都督黄得功靖南伯,各给敕印山东总兵左都督刘泽清进实职一级。 就是希望这些武将能够进京勤王。 杨潮知道大明王朝已经处在灭亡的边缘了,河南山西的明军挡不住李自成不说,关键是根本没有心思抵挡,许多州县的官兵都是出城几十里迎接李自成。可以说崇祯皇帝在北方算是军心尽丧了。 杨潮收到王承恩的信,立刻转给淮安的文官们看过,表示自己要北上勤王。自己就两百来人,这些大官到也不太猜忌。但却犹犹豫豫既不支持也不阻拦,很显然是不想背负责任,大明王朝都到这时候了文官们依然没有担当,她也真是到了该亡的时候了。 但这就够了,只要淮安府不极力阻挠自己就够了,杨潮需要调兵到淮安,然后北上,就少不得淮安府的配合。至少是不掣肘。 同时放飞去南京的信鸽,转达消息给史可法,让史可法帮忙办理北上的行文,让自己的大部队立刻渡江北上。 只是民夫招募工作迟缓了一些,上次从淮安雇佣了八百纤夫,几乎将淮安的纤夫抽光了,一天时间竟然都没有招募到足数,让杨潮不得不耽误了行程,派人到附近沿运河招募。 不过杨潮倒也不太着急,他给了手下五天时间。杨潮记得北京城是四月二十五日陷落的,此时才三月十八,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以自己这次的行军速度来看,从南京到淮安第一批人马五日就能到。 只要第一批军力到了,哪怕只有三五千人,杨潮也有信心跟李自成在北京一较高下,或许野战打不过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但是动员北京城的人力物力,应该能够防守几个月,足够其他地方军队勤王了,以江南左良玉、黄得功等人的兵力。只要到了北京,跟杨潮里应外合。将李自成击退不难。 所以杨潮其实并不算太着急,毕竟他收到的不是勤王诏。说明李自成还没有到北京。 但是山东的王承恩就急坏了,他着急回北京是想着在李自成造反的时候,能陪在皇帝身边,不得不说他是有小心思的,他知道崇祯皇帝貌似坚强,其实内心脆弱,因此而刚愎,能在危难的时候陪在皇帝身边,比立个大功都值钱。 其实他王承恩的认知能力,他是不相信李自成这样的流寇能打到北京城的,可是从张国维这里得到的消息看,李自成还真成了气候,在山西那几乎是无人能敌啊,打到目前为止也就是一个周遇吉给了制造了点麻烦,要是周遇吉也挡不住李自成,李自成可就要一路往东进入京畿了。 所以王承恩顿时大急,将一众民夫驱驰的如同鸡犬,一边拿出自己收受的大笔贿赂,告诉每个人他再加三百两银子,要他们三天内赶到北京,如果赶不到那就统统杀头,一手重利**诱,一手大棒威吓,这些纤夫们着实卖了死力气。 八百纤夫分作三班,日夜不息,拉着漕船在运河上飞跑。 一日夜就出了山东进入了京畿,同时通过山东的驿站,威胁当地官府发出最高级急报,通知皇帝他正在往回赶,还奏明了皇帝,他擅自做主让杨潮北上的消息,请求皇帝治罪。 王承恩的小聪明倒是很足,他知道皇帝不会治他的罪,反而会认为他办事果断。 驿站传递,有八百里加急的说法,一路马停人不停,过驿站换马,吃饭睡觉都在马上,一夜日可疾驰八百里。 王承恩的急报比他的漕船速度快多了,十六日出发,十七日就已经传到了北京城。 不得不说王承恩这封急报的重要性,因为此时崇祯皇帝已经绝望到极点了。 代州守关总兵周遇吉阻挡李自成,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这是李自成在山西遇到的最激烈也是唯一的强力抵抗,因此周遇吉哪怕退守北边的宁武,已经给李自成让出了东进的道路,可是李自成却死追不放,大军转向北边攻打宁武。周遇吉据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 三月初一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李自成大怒之下下令屠城。屠城起到了震慑效果,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递降表。李自成紧跟着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李自成杀到北京近郊。崇桢大急,号召在京勋戚官僚甚至太监捐助饷银。 可是得到的是勋臣贵戚们的哭穷,一个个吝啬无比,不愿捐资,崇祯希望他的老丈人,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带头捐款,希望他能捐个十万两,结果他死活表示没钱。逼急了向自己女儿求助,周皇后私下给了他五千两,他扣下了三千两,把两千两交了上去。 崇祯的皇亲各个富可敌国,最后这个周奎被李自成拷掠,逼出了七十万两银子,可是自己女婿要钱却一分都不愿意出,在他的这个坏头的带动下,最后皇帝只筹得不到二十万两银子,只有一个太康伯张国纪助饷万金。崇祯直接晋封他为侯爵。 其实如果崇祯可以不要脸,把爵位拿到江南去卖,不多说一千万两银子绝对卖的到。 筹来的钱根本都不够发军饷的。更不用说招募新兵守城了,根本无济于事。 又召集文官议事,也拿不出主意,文官有三种态度,第一种以范景文、李邦华为首建议请太子抚军江南;第二种是御史光时亨等人,言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认为请太子南下的人居心叵测。第三种还是大学士魏德藻、陈演之类,陈演请求退休,皇帝担忧李自成,询问他。他为了平安离开,大言不惭告诉皇帝不足为虑。皇帝同意了他的退休,赏赐金币。首辅魏德藻则屡次提出希望出京仪饷。皇帝没有同意。 世态炎凉,文臣们各怀鬼胎,后来崇祯死后,范景文和李邦华都为他自杀殉葬,而时光亨等人却先投降李自成,李自成失败后难逃到南京,被小朝廷论死。陈演主动向李自成捐助几万两银子,被李自成任命为官,李自成败逃的时候,要杀朝臣,陈演又倾尽家财,但只比其他朝臣多活了四天,最后还是被李自成砍头。魏德藻状元出身,但是做官时间很短,是新晋重臣,做到了首辅。刘宗敏拷掠的时候,魏德藻大概贪污的钱不够多,刘宗敏大刑伺候,拿不出钱又承受不过之下讨饶,将女儿奉献给了刘宗敏,刘宗敏玩过之后赏给手下兵卒去玩,最后魏德藻还是被刘宗敏用竹板夹爆了脑袋,后来又拷死他儿子才罢休。
崇祯朝中勋臣不肯捐助,文臣吵闹不休。 李自成这边却丝毫没有耽搁,三月十五日,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李自成手下南路军刘芳亮东出固关,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的士卒溃逃,李建泰投井死。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 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李自成的大炮正是西直门外驻扎的明军襄城伯李国桢部,可惜这最后时刻最受崇祯信任的勋贵,根本就没有为国捐躯的觉悟,李自成一来,不但投降,还让自己的炮兵帮忙攻城。 三月十七日半夜,李自成军攻破广宁门。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 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让崇祯皇帝封他做藩王,割让西北一带给他,并给他一百万两银子犒军。李自成愿意退守河南,还愿意帮助朝廷剿灭流寇和辽东满清。 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了,还想着让崇祯封他一个王,给点钱就行了,的确是很没有出息。 但是也不排除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但是以李自成的政治智慧,大概还真的是想做一个土皇帝,毕竟看他占领北京后的行为,就不像一个政治家,倒像是一个十足的土匪。 只是李自成的要求,崇祯皇帝直接拒绝了。 他已经做好了死社稷的打算,只是抱着一线希望,让太监继续跟李自成谈判,目的是拖延时间,希望能够等来援兵。 而就在这时候,崇祯皇帝收到了王承恩的密信。 绝望的崇祯是来回急促的走动着看完了王承恩的密信,看完之后拿信的手不住的颤抖。 大声惊叹:“杨卿竟至淮安!” 崇祯还以为杨潮身在浙江剿匪呢,他打死都不敢相信,一个月的时间,杨潮不但剿灭了白头军,而且还回军到了淮安,而且正在奉王承恩的命令北上勤王。 已经绝望的崇祯不由升起了一丝希望,立刻让太监去跟杜勋联系,向李自成提出新的要求。 崇祯皇帝告诉杜勋,给李自成封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怕群臣反对,希望李自成给他三天时间说服百官,三天时间内希望李自成停止攻城。 杜勋大喜,回去向李自成汇报好消息去了,但是李自成不是傻子,他一面表示接受皇帝去说服群臣,一面根本就不放松攻城。 王承恩紧赶慢赶,终于在第三天到达了北京城下,那些民夫们到了通州后死活都不肯往前一步,王承恩最后的路程是在杨潮士兵的怀里,骑马度过的。 找到没有被包围的东门,亮出身份,喝令守城官兵将他吊上城,幸好此时城头上监军的是一个太监,这才没有为难王承恩,将他和三十个杨潮的士兵统统吊上了城。 王承恩立刻赶到皇宫。 而杨潮的三十名士兵,则留在皇城外帮忙防守。 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则是放飞了大半的鸽子,通知杨潮立刻进京。 此时是三月十九日夜! 杨潮收到北京传来的消息,已经是三月二十二日了,他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淮安南边半日路程的宝应,可惜杨潮已经等不及了,立刻挥军北上。 杨潮心中不由惊疑,心里记得清清楚楚,是四月二十五日北京城被攻破的,怎么现在才三月多李自成竟然就攻进了北京城,要么是历史出现了变化,要么就是北京城内城、皇城坚持了一个月时间,反正无论是那种情况,杨潮都刻不容缓要北上了。 留下让后续部队不用集结,立刻北上的命令后,杨潮率先出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