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末当军阀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节 虏兵搬家

第二百四十节 虏兵搬家

    已经十天了,大雨下个不停。()【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800】--

    哪怕是白天,天也显得很低,压得人心情很沉重。

    更让人沉重的是,虏兵依然没有撤退。

    虏兵的耐心超出了杨‘潮’的估计。

    杨‘潮’本以为虏兵不需要多久就会自己撤走了。

    因为虏兵原来肯定不可能拥有太多的补给,他们不像明军,本土作战总是能找到支持,当然这种支持可能也不会多。

    但是虏兵这种跨越几千里的异乡劫掠作战,肯定不会得到任何支持,能抢到就有吃的,抢不到就只能挨饿。

    杨‘潮’知道虏兵是从山东千里奔袭来就博洛,也一直没有发现虏兵有携带辎重的迹象,因为他们没有车辆,全部都是战马,战马就算能够驼一些物资,也十分有限。

    按理说这种作战,能支撑十天,就已经是极限了,可是虏兵硬是困了杨‘潮’半个多月。

    而且自从杨‘潮’炸掉了虏兵的护城河通道之后,虏兵就再也没有发动过攻击,既没有试图重新填堵护城河,连‘sao’扰都没有进行过。

    倒是不时有虏兵出动,小股小股出动,一人双马甚至三马,有时候早上出发晚上才回来。

    经过详细的探查,杨‘潮’知道这些虏兵都是出去劫掠了,每次回来马上都会驮着东西,不用说这是去抢为生的物资去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天。

    而这十天一直都在下雨。

    前三天下小雨,第四天开始,雨不但没有停,反而变得大了。

    一开始杨‘潮’以为虏兵不攻城,是因为下雨了,下雨天气就‘潮’,天气‘潮’湿,则弓松软,不能作战,强行开弓的话。‘弄’不好会拉断弓弦、弓臂,所以虏兵停止了攻城。

    但是发现虏兵连‘sao’扰都没有,就是死死围城,然后不断的出去劫掠,杨‘潮’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虏兵这是想把自己围死。

    不由想起去年看到的塘报,祖大寿在锦州被生生围了大半年。最后要靠着吃人坚持下去。

    杨‘潮’可不想这样,真的断粮了。他宁可带兵出去跟虏兵决战。

    杨‘潮’想过很多海州之战的结果,却从没想过会是这种情况。

    没想到会变成虏兵长期围城,在大明境内,长期包围一座大明城池。起舞电子书

    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虏兵能够包围锦州,杨‘潮’一点都不意外,锦州在关外,位于敌我‘交’界处,虏兵拥有骑兵可以说占据了地利。可是海州在大明境内,而且是大明复地,已经位于江淮地区了,可虏兵竟然能够对海州实施包围。

    这在军事史上都是一种奇迹,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虏兵够强,持久作战的经验丰富。对生存需求极低,能够通过劫掠保持战斗力,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明军给了虏兵驰骋如无人之地的机会。

    如果大明朝廷能够调集援兵,能够给海州解围,虏兵是万万不敢大胆到选择这种匪夷所思的战术的。当然大明朝廷如果拥有能够如指臂使的军队,虏兵大概也不可能从辽东打到海州了。

    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造成了现在这种结果。

    至于援兵,杨‘潮’不由想起淮安时候一些武官的表现,估计自己大概在海州坚守一年,也没有人来救援他,祖大寿在锦州坚持了半年。大明朝好歹想方设法解救,虽然连洪承畴这样的名帅带领的援兵都被虏兵一锅端了,可祖大寿好歹有个盼头,现在的海州则是没有任何希望了,如果虏兵一直这么包围下去,杨‘潮’感觉自己出了出城死战,还真的没有任何选择了。

    而要出城决战,晚战显然不如早战,现在海州好歹还没有断粮,还能够吃上十来天,可是真要熬到那时候在决战,在物资补给不足,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决战,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杨‘潮’不得不在立刻出城决战,还是在坚持几天等待虏兵撤退的选择中纠结。

    虏兵表现出来的围城态势,也让海洲人感到惴惴不安,各种暴力事件开始频发,围绕粮食和财物的抢劫、偷窃事件不断出现,甚至到了当衙役追捕的时候,反过来追打衙役的情况。

    眼看着海州城旦夕失控,宋濂典史终于肯低下头来跟杨‘潮’商量,第一是希望杨‘潮’派兵入城维持,第二则是商量是不是减少每天的口粮定量,减少一半定量。

    粮食定量减少一半,自然能够将成立的存粮多支持一倍的时间,海州就还能坚持一个月。

    但是杨‘潮’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海州城在令人窒息的围城过程中,已经开始出现群体‘性’崩溃迹象,如果现在收紧口粮定量,等于是在全城百姓心里那跟紧张的弦上,又加上一块沉重的砝码,这根弦‘弄’不好就直接崩断,然后整个海州城顷刻失控。

    至于派兵进城维持秩序,这个杨‘潮’道是没有拒绝,也不用出动自己的‘精’兵,只是让军官带着那些民壮,拿着武器在城中跑步,喊着口号就足以震慑宵小了。

    但这一切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要解决根本问题,还得放在如何打退虏兵,放在如何解了海州之围上。

    “大人!城北虏兵行动了!”

    就在杨‘潮’在房间中暗自沉思的时候,突然负责守护北墙的守兵急报。

    虽然虏兵不攻城,天上也下着大雨,似乎攻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杨‘潮’依然留着部分兵力守城,当然只是少部分人,一面城墙上放了一个旗队而已。

    来报告的,正是孙长福旗队的士兵,被亲兵带进杨‘潮’房间中。

    杨‘潮’仔细的询问了一番后,确认虏兵不是简单的出动劫掠,而是整营出动的大行动,杨‘潮’立刻就动身赶往北城,同时命令所有休息兵力,时刻准备。

    杨‘潮’迅速的来到北城墙后,确实看到虏兵正在大规模行动,一队队骑兵出动,一人带着三匹马,甚至四匹马,还有一辆辆手推车推着一包包粮包状物体。

    虏兵的情况让杨‘潮’很疑‘惑’,这不像是出城劫掠,也不像是准备攻城,倒像是搬家一样。

    只见到虏兵一辆辆车,一匹匹马,从北营出发,远远的沿着运河朝东移动。

    杨‘潮’的士兵时刻跟着虏兵的队伍,很快就发现,虏兵的目标是海州城东的兵营。

    围三缺一?

    杨‘潮’不由这么怀疑着。

    此前海州的态势一直都是四面封堵,四面都是虏兵兵营,城南的朐山大营是主营,城东、西、北三面都有一座兵营,其中朐山大营最大,其他三座兵营稍小。

    现在虏兵北营的士兵都去了东营,给海州城‘露’出了一个突围的方向,让杨‘潮’不由猜测虏兵是想玩什么围三缺一,依次打击明军的士气,‘诱’使明军突围,然后他们衔尾追杀。

    但是杨‘潮’总觉得不对劲,虏兵真这么小看自己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大概不会放弃攻城,就算原本很看不起明军的战斗力,在海州城上一番较量,虏兵也该清醒了。

    既然虏兵对杨‘潮’重视,怎么会用这么天真的计策,或者是想打击自己士兵的士气吧。

    杨‘潮’心中暗道,直到回报虏兵北营士兵全都撤进了东营,并且没有进一步举动后,杨‘潮’依然疑‘惑’不解猜不明白。

    然后悄悄的让人傍晚冒险游过河水,却虏兵废弃的北营中查看了一番。

    回报的结果既合理又意外,哨探回报说,虏兵北营中有多处积水。

    下了这么多天大雨,河水都快涨过河岸了,海州的地形是西南高,东北低,因此蔷薇河才是从南向北,在转向东边流去,最后流入大海。

    而北边是最下游,因此地势最低,这里积水就不足为奇了。

    连日大雨,河水暴涨,虏营积水,在正常不过了。

    ……

    虏兵朐山大营中。

    图尔格正在听北营搬到东营的情况,搬迁大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虏兵中保留了太多的游猎部族习气,那就是奴隶制,财物甚至人都是有主人的,整只军队就是一个个奴隶主带着一群群奴隶,因此军营中充满了山头主义,你的我的分的很清楚。

    如果劫掠顺利,抢到足够多的物资,那当然没有什么,但是如果一旦陷入紧张,物资不够用的时候,就会频繁的出现纠纷,北营和东营要合营,主要问题就是各种物资的问题,北营迁到东营去,牵扯到各种物资的转移,以及占用东营资源的问题。

    今天你为了我一顶帐篷,明天你为了我一斗干草,都能吵起架来。

    图尔格烦不胜烦,所以这次合营,才拖到了现在,直到水都淹了北营,他们才开始合营。

    图尔格明白,其实倒不是真为了那么点东西,现在确实紧张,但是还没到过不下去的地步,真正的原因是一个个都急躁的如同火‘药’一样,一点就着。

    而导致大家焦躁的,则是这久拖不决的战事,现在已经出现各种怨言,基本上没有人想打这一仗了,无论图尔格强调海州有多么富庶,无论他许诺给大家分到多少东西,都没人愿意继续拖下去了。

    “主子,实在是打不下去了,今天我下面五个牛录里四个都有人倒了,再拖下去,别说打进海州了,病都病死了。”

    图尔格不由闷哼,旗下一个奴才汇报完合营的事情,借机就跟他诉苦。

    但是图尔格也知道,奴才说的也不全是瞎编的,疾病此时确实成了他们一个大威胁。

    ...

    回到明末当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