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一零四章 髡发明志,无顾无惜

第一零四章 髡发明志,无顾无惜

    阅兵台为万众瞩目,不过,“万众”所瞩目者,只是最中间的两位——辅政王和普鲁士王太子,这是“注目礼”的要求。余者,两位美丽的“洋公主”,多少能够吸引血气方刚的军士的一小部分眼角余光。这四位之外,别的人,就真的是“视而不见”了。

    因此,没有什么人留意辅政王左手边的几位大人的神情。

    如果有,该人士一定会觉得,“咦,有点儿意思啊……”

    最有意思的是最年轻的那一位——钟郡王。

    一张俊秀的面庞,忽红,忽白,忽青,眼睛忽而睁大,眉头忽而紧蹙,嘴巴忽而微张,如果靠近了,还能看见,钟王爷额头上亮晶晶的——那是一层又一层细密的汗珠。

    虽然,钟王爷头上戴着暖帽,可是,今儿个是“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倒春寒天气,您又没有如校场上的军士们一般,抡胳膊伸腿,扯着嗓子吼,您那汗,不能是热出来的吧?

    钟王爷旁边儿的曾中堂,整个“分列式”,由头至尾,几乎都是眯着眼睛,叫人看不清他的眼神儿。可是,今儿的这个天儿,一丝儿阳光也没有,您眯着眼睛,是啥意思呢?当然啦,曾中堂的三角眼本来就不大,别人也闹不清楚,他老人家是故意眯着眼睛呢,还是本来眼睛就介么小涅?

    哦,也许,曾中堂的眼疾又犯了?

    事实上,犯的不是眼疾,是“心疾”。

    曾国藩是理学大家,最重“持志养气”的,可是,面儿上看着平静,心头却是狂潮汹涌,这个“志”,怎么也持他不定,这个“气”,怎么也养他不住,于是,只好拿一个“挺”字诀来硬撑——曾中堂之所以眯着眼睛,那是在施展“挺功”呢!

    不如此,就会泄了气儿,在脸上挂出幌子来。

    各位明白了?

    至于曾中堂的心头,何以“狂潮汹涌”,狮子不是他老先生肚子里的蛔虫,这个,咳咳,不大清楚,不大清楚。

    文祥是兴奋的——甚至,可以说是“亢奋”。

    不过,他的亢奋,夹杂着莫名的惆怅和不安,五味杂陈,异常复杂。

    在来天津的火车上,文祥就难掩兴奋之情。

    两个原因:第一,这是生平第一次做火车;第二,就像他对关卓凡说的那样:“王爷,以前,轩军的步操,我不过管中窥豹,只见了一斑;明儿个,这‘窥’的,可就是‘堂奥’了!——哈哈,大慰平生,大慰平生!”

    文祥到过丰台大营,走马观花的看过些吴建瀛部的操练,此即“管中窥豹”之谓。

    文祥是练过兵、打过仗的人——神机营就是他的手创,醇王之前,亦一直由他管带,表现的也不错——曾经出关剿马贼,奏凯而归;只是醇王接手之后,路数大变,才急转直下,终于烂的不可收拾。

    文祥不带兵了,眼光不失,虽然“只见了一斑”,却已得出“神机营和‘御三营’拢在一起,也不是吴建瀛一部的对手”的结论。

    “御三营”,即前锋营、骁骑营、护军营。

    “管中窥豹”得出了上述结论,“进窥堂奥”之后呢?又得出了什么结论?

    文祥的结论是:

    雪耻在望!中兴可期!

    将来盛世之隆,过于康、乾,也是有把握的!

    一念及此,浑身血热,何能不亢奋?

    不过,他还有第二个结论:

    某些人心底的那丝儿“拨乱反正”、“恢复乾纲”的念想,赶紧彻底打消了吧!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现在,除了祈祷轩邸到此为止、不再进窥神器之外,无可为者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有可为者,亦不能为啊!

    中国,断乎少不得此人呀!

    唉!

    这就是文祥的“莫名的惆怅和不安”。

    *

    *

    “分列式”行过,阅兵并未结束。

    鼓点再起。

    接下来?

    一个念头还没有转完,阅兵台上诸君,除关卓凡之外,不论客人、主人,都睁大了眼睛。

    数百名精壮的军士,由东而西,跑步进入场内——

    咦,怎么?居然都是赤裸着上身?

    上帝!这个天儿……正飘着雪花儿呢!

    不过,眼睛睁的最大的,还不是客人——尤其两位女客人,而是上面提到的三位主人——钟王、曾国藩、文祥。

    其中,一直在“养气”的曾国藩,眯着的三角眼,一下子睁大了,灼灼的闪着异样的光芒。

    曾中堂带老了兵的,军营之中,战阵之上,男人打赤膊,寻常之事也,反应这么大,至于吗?

    呃,是这样子的——

    这数百名军士,“打赤膊”的,不仅仅上身,还有——头。

    啥意思啊?

    意思是——几百颗脑袋,全部都是光秃秃的。

    三千烦恼丝,统统无寻踪,一根儿也没剩下。

    呃,这么说,也不是很准确,目下,这几百名军士的头皮上,有一层极薄的发茬,长不过一、两分的样子,不过,这明显不是刻意剃的这么短——大约也没有哪个剃头师傅有这么好的手艺——而是原先的头发剃光了,刚刚新长出来一点儿的样子。

    一分——十分之一寸也。

    文祥心念电转:之前,隐约听说过,轩军之中,有一个“髡发营”——原来,竟然是真的?!

    入场之后,六百名军士迅速企定,分成十五排,每排四十人,左右、前后间隔,皆三米左右,每一个军士,都是双脚分开,不丁不八,双手反背于身后,昂首挺胸。

    他们的袒裸的身上,似乎涂了什么膏油,本来一个个就都是一身的腱子肉,这下子,愈发显得条儿是条儿,块儿是块儿。

    在铅云低垂、雪花飘舞的大背景下,这六百半裸的健壮青年男体,好生……咳咳,火辣啊。

    阅兵台上,某公主的脸儿,莫名其妙的微微有些发热了。

    男人、女人的关注点不同,主人、客人的关注点更加不同,文祥快速的转着念头——

    传言之中,轩军“髡发营”之“髡发”,并不是东胡、契丹、蒙古的那种“髡发”——头顶的头发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留少量余发,以为装饰——或者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或者在耳边披散鬓发;或者将左右两绺头发编成辫子,下垂至肩。

    轩军“髡发营”之“髡发”,就是剃光头——跟和尚一样。

    传言说,轩军的“髡发营”,其实相当于“选锋”——亦即敢死之士,之所以要“髡发”,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光了头发,即意味着斩断牵绊,无顾无惜,乃可一往无前,断胫决腹,赴死疆场。

    这一点,同和尚剃光头,倒是“异曲同工”。

    只是“选锋”都是临时招募、组建,战事结束,或者遣散,或者各回各的本来建制,而轩军的“髡发营”,却是自成一营,为常设建制。

    传言隐约,并不如何确实,文祥也从来没有拿这个去向关卓凡求证过——如果根本没有其事呢?

    那不是太尴尬了吗?

    毕竟,头发的事儿……咳咳。

    未曾想——竟然是真的!

    正在思潮起伏,华总指挥已再次来到阅兵台前,勒定坐骑,举手敬礼。

    “报告首长!特种合成营军武演练准备完毕!请指示!”

    关卓凡还礼,“开始吧!”

    “是!”

    “特种合成营”?

    哦,这个“髡发营”,原来叫做“特种合成营”?

    啥意思呢?

    念头还未转定,只见华尔取出一面小红旗——不是之前的那面“轩”字令旗——用力一挥,阵前一个领队模样的,本来面对阅兵台,立即转过身去,大声吼道:“全体都有——预备!”

    “刷”一声大响,六百名军士本来背在身后的双手,分了开来,握拳贴腰。

    “军武演练第一项——军武拳——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