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一二四章 钓鱼台国宾馆

第一二四章 钓鱼台国宾馆

    “内务府?”

    宝鋆的眉毛,微微一挑,随即落了下来,脸色跟着一沉,“怎么,是琦佑托的你?他那个人,做人做事,顾头不顾尾,能做个员外郎,就很不错了!还想往上爬?”

    他以为是琦佑想升官,托宝燏来撞自己的木钟。

    “嘿!”宝燏说道,“升官——哪个不想?你瞧不上人家,人家自个儿,可是觉的自个儿不错呢!”

    顿了顿,“不过,不是为什么升官的事儿——内务府现在这个样子,就升了官儿,也没有什么用处!”

    宝鋆的眉头,皱起来了。

    恭王退归藩邸,几位“内务府大臣”中,宝鋆就算是“首席大臣”了,照宝燏这个说法,内务府好像很不堪的样子?这不是打他这个该管的“正堂”的脸吗?

    同时,宝鋆也有点儿好奇:在内务府当差,哪怕只是一个苏拉,也会被视为天下一等一的肥缺,怎么在宝燏嘴里,竟变成了“也没有什么用处”呢?

    宝燏觑了觑老哥的脸色,说道:“其实,也不能说是琦佑拜托的我——或者说,不止他一个人——嗐,跟你实说了吧!昨儿个,我见了好几个内务府的人,琦佑只是其中一个,打头儿的,是老文!”

    “老文”就是文锡,在安德海一案中,曾经露过脸儿的。

    文锡是内务府的堂郎中,除了几位内务府大臣,整个内务府,就数到他了。而且,因为内务府大臣大多是兼职,真正管事儿的就一、两位,文锡在内务府的实际地位,其实比排名较后的内务府大臣,还要重要。

    堂郎中打头,几个人一块儿出面“拜托”宝燏,阵势不小啊。

    宝鋆飞快的转着念头:自己一做了这个劳什子的内大臣,文锡他们就找上了宝燏——想干什么呢?

    “我现在身上也没什么别的紧要差使,”宝鋆说道,“过内务府的时间,多得很——喏,今天进宫,整个上午,差不多都呆在内务府,文锡他们有话,不会自个儿当面儿跟我说?倒要鬼鬼祟祟的,拐着弯儿托你来跟我说?”

    宝燏一声冷笑,“他们倒想‘自个儿当面儿’跟你说——可惜不敢啊!现在的宝大人,跟以前不一样了!那脸扳的——嘿,包拯再世,海瑞重生!”

    宝鋆装做听不懂他话中的讥讽之意,“得了,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有什么话,你就赶紧说吧!”

    说罢,端起茶碗,慢慢的抿了口茶。

    “好,我说!”

    顿了一顿,宝燏尽量用一种自以为十分诚恳的语气说道,“大哥,内务府的人,日子过得太苦了!”

    宝鋆嘴里的茶,没来得及咽下去,差点儿喷了出来。

    他咳嗽了两声,放下茶碗,用手指点了点宝燏,“这个话,你就搁在我这儿好了,千万别拿到外头去说,不然,人家听了——”

    说着,收回手,指了指自己的头,“以为你这里头坏掉了!”

    顿了顿,毫不掩饰脸上讥讽的笑容,“内务府的人日子过的苦?——果真如此,天底下就没有甜日子了!”

    宝燏急道:“我说的是真话!内务府的日子好过,那是以前!自从这位上了台——”

    说到这儿,伸出一个巴掌,大拇指和小指勾曲起,中间三指竖起,“内务府的日子,就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宝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宝燏还待说话,宝鋆做了个“禁言”的手势,然后平静的说道:“天时冷了,花厅地方大、寒气重,换个地方说话——去书房吧!”

    宝燏愣了一愣,随即明白了老哥的意思,不由大喜:有门儿!

    进了书房,落座,重新上茶。

    侍女一退出房去,宝燏迫不及待的说道,“大哥,‘国宾馆’的事儿,你是晓得的吧?”

    宝鋆皱了皱眉,过了一会儿,确定侍女走开了,才说道:“你是说……钓鱼台?”

    “是啊。”

    宝鋆点了点头,“嗯,我晓得。”

    “国宾馆”是一件“新鲜事物”。

    以前,对于“天朝”来说,只有“贡使”,没有什么“国宾”。“贡使”来朝,统统塞到“四夷馆”去住;而既无国宾,便不需要什么“国宾馆”。

    这套嗑,唠了两千多年,时至今日,终于唠不下去了。

    中外交通、华洋往来,日益频繁,除了普通商人和外交使节,终于有更高级别的洋人进入中国了——譬如,之前的“美利坚访华代表团”。

    一、两个“更高级别”的洋人,还可以请他去本国的公使馆挤挤,一、两百人,如之奈何?

    譬如,“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拢共两百余人,一个小小的美国公使馆,就算两、三个人摞一块儿,也是塞不下的。更何况,“代表团”中,“副国主”以下,尽为大军机、大将军、尚书、提督一类的大官,如此委屈贵宾,岂是待客之道?

    接待“美利坚访华代表团”那一次,是将客人分散到各闲置的王公府邸之中,这样做,住是住的舒服了,可是,对于整个代表团来说,活动起来,未免大不方便,因此,“分散接待”,只是条权宜之计,只能偶一为之。

    事实上,在筹备接待“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时候,修建一座可以容纳数百、乃至上千客人的“国宾馆”的计划,就提上议事日程了。

    最后,经彼时的轩郡王亲自踏勘,这座“国宾馆”,定址于海淀玉渊潭的钓鱼台。

    钓鱼台肇基于金朝,以金章宗“春月钓鱼之地”而得名;元朝,宰相廉希宪于此构堂池上,绕池植柳,亭台楼榭,初具规模;明朝,皇亲李伟以钓鱼台为别墅,大肆扩建,极一时之盛;本朝高宗,始命其水为“玉渊潭”,临水修筑行宫,御笔“钓鱼台”匾额,至此,“钓鱼台”之名,才算真正确定了下来。

    轩郡王以为,这个钓鱼台,地方既大,风景又好,周围也没有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关防容易,非常适合拿来做“国宾馆”之用。

    还有,高宗修建的行宫,虽然大半已经闲荒,但是底子毕竟还在,有这些亭台楼榭打底儿,这座“国宾馆”修起来,事半功倍,能省不少钱。

    “这个‘国宾馆’,”宝燏说道,“也算是一件‘大工’了——”

    咽了口唾沫,“大哥,你晓不晓得,办这桩差使的,是哪个衙门?”

    宝鋆眼中波光一闪,他已经隐约猜到老弟今日上门的目的了。

    “好像是什么——”他做出思索的样子,“嗯,‘颐和园工程局’吧。”

    宝燏眼睛一瞪,“什么‘好像’?大哥,人家的‘大工’都快收尾了,你还在这里哼哼哈哈,打马虎眼儿!”

    “你这话奇!”宝鋆说道,“你也说了——那是人家的‘大工’,收不收尾,干我什么事儿?轮得到我来打不打马虎眼儿吗?”

    “怎么不干你的事儿?”宝燏急了,“你是内务府大臣!——这件‘大工’,难道不是本该由内务府来办的吗?”

    “哪个说本该由内务府办的?”宝鋆说道,“‘国宾馆’是政府的工程,不是皇家的工程,内务府是皇家的总管,不是政府的总管,为什么一定要交给内务府来办?”

    宝燏一愣,这一层,他可是没有想过。

    憋了一会儿,想出道道来了。

    “嗐!什么政府不政府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啥不是皇家的?不过一个老大,一个老二,都一个爹,有什么区别?”

    顿了顿,“果真照你说的,‘国宾馆’是什么政府的工程,那这桩差使,就该交给工部去办——请问,那个‘颐和园工程局’,是工部的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