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爪牙天下
“是,”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临幸了臣的家。” 顿了顿,“唉,因为臣的闹意气,上扰了母后皇太后的宸衷,臣……实在惶愧的很。” 母后皇太后临幸轩亲王府,这是一件乍闻虽在意料之外、细想却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原不该如何大惊小怪,但慈禧听在耳中,心里边儿,却不由自主的,波澜起伏,强烈的酸意中,夹杂着莫名的不安。 她不晓得,自己的神情有没有什么异常?不过,关卓凡倒是一无所觉的样子,继续说道: “还有,母后皇太后降了一道谕旨给朴庵,有所……指斥,唉,这其实就不必了,累得朴庵……唉,接旨之后,回到书房,呃……这个,忍耐不住……听说,呃,很砸了些东西,连书台都掀翻了。” 慈禧心中微微一震。 关卓凡说话的时候,皱起了眉头,唉声叹气,似乎真的过意不去似的。慈禧当然晓得,他不过装模作样,如是说的用意,是再给奕譞上一道眼药——接旨之后,大大发作,虽然没有当着传旨的钦差的面儿,也是极其“无人臣礼”的行为,对景的时候,给你戴上顶“抗旨”的帽子,也不稀奇。 不过,王爷接旨之后,大发脾气,醇王府里的人,应该都讳莫如深,关卓凡是怎么知道的? 这种事情,他应该不至于凭空诬陷老七的。 “老七确实不像话!”慈禧秀眉微蹙,“他这个脾气……唉!” 这句话是有讲究的:先斥责奕譞“不像话”,站定了地步,然后,拿“脾气”说事儿,非常严重的“无人臣礼”,就变成了轻飘飘的“脾气不好”了。 关卓凡似乎没有听出慈禧为奕譞开脱的意思,只是说了声:“是!” “偷得浮生半日闲,”慈禧微微一笑,“你在家里,懒了几天啊?” 关卓凡微微一怔,慈禧的问题本不稀奇,可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从御姐口中说出,略觉……违和呀。 看来,这几个月,您是真的很“充实”了一番自己嘛。 可惜,可惜。 关卓凡按捺住自己复杂的心境,说道:“回太后——臣惭愧!这一回,臣真的是偷了懒了!呃,大致……三、四天吧。” 三天就是三天,四天就是四天,什么叫“三、四天”? 慈禧没在字眼儿上同关卓凡较真儿,说道:“这几天,外头……有什么动静吗?” 关卓凡晓得慈禧口中的“外头”指的是什么,说道:“回太后,李鸿章、瑞麟、刘长佑、丁宝桢几个,先后上折,呃,皆……不以臣之所为为然。” 慈禧眼中,波光一闪。 她的表情,还算平静,然而,心中的感受,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所谓“不以臣之所为为然”,自然只是个委婉的说法,李鸿章、瑞麟、刘长佑、丁宝桢四人,真正“不以为然”的,是醇郡王对轩亲王的“仿小宗入继大宗嗣皇帝本生父之例”的要求,是轩亲王被迫“退归藩邸”。 中枢人事的重大变动,地方督抚是没有权力干涉的;非但如此,这种事情上的站队和表态,地方督抚一向极为慎重。 譬如,辛酉政变,肃顺沦为阶下囚,曾国藩、骆秉章、官文、彭玉麟等一班地方实力督抚,不论满汉,一默无言。官文是满人也就罢了,曾国藩、骆秉章、彭玉麟等汉员,若没有肃顺的提拔和支持,绝不可能爬到彼时的高位,可是,也是一声不吭。 恭王御前咆哮失礼,被逐出军机,替他说话的,只有几个亲贵和言官;地方督抚,人人都当做没有这回事儿似的。 这一次,关卓凡要去位了,李鸿章、瑞麟、刘长佑、丁宝桢几个督抚,却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上折反对! 这—— 而且,这几个折子,应该是短短两、三天甚至是一、两天之内就递上来的,时间如此紧迫,应该不是经过了关卓凡的授意,李、瑞、刘、丁四人才上折的。 则可见,关卓凡的势力、威望,远远不是当年的肃顺、恭王可比了! 一念及此,慈禧的心,狠狠一紧。 李鸿章、瑞麟、刘长佑、丁宝桢……嗯,这里面,还不包括他的嫡系,赵景贤、刘郇膏、丁世杰几个。 他是在自请“退归藩邸”的第四天就“销假入直”了,如果,“东边儿”没有当机立断,亲自到家里“劝驾”,他的谱儿,大约还会继续的摆下去,那么,地方督抚里,还会有什么人跳出来? 北京的朝廷呢?又会有什么人跳出来? 整个朝政,会变成一副什么样子? 慈禧的心,又是一紧。 还好,这里边儿,没有曾国藩。 可是,如果事情再拖下去呢? 曾国藩会不会也跳了出来? 咦……左宗棠呢?怎么也没有他…… 啊,不是“没有”,是新疆的地方太远了,两、三天的时间,连信儿都还没有收到呢。 还有,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是李鸿章? 这可有点儿意外——不都说李鸿章是“功名底子”吗? 还有,瑞麟为什么会凑这个热闹?他一向庸碌,而且,百分百是“我的人”啊! 难道…… 不,瑞麟不至于的…… 嗯,想岔了,瑞麟正因为百分百是“我的人”,才上了这个折子——在他眼中,我和关卓凡,自然是……二位一体,关卓凡若去位,我也就…… 孰知…… 慈禧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和惆怅,袭上心头。 心口隐隐作痛。 没有时间再多想什么了,慈禧稳住了自己的心神,说道:“到底是……明白人多,糊涂人少嘛。” “是。”关卓凡说道,“不过,臣也不敢说朴庵‘糊涂’,军机叫起的时候——就是臣销假入直第一天的军机叫起,臣奏上母后皇太后,说——” 顿了顿,“‘醇郡王为宣宗成皇帝亲子,辛酉政变,手擒巨憝,功在宗社;多年来,维护宫禁,管理弘德殿,勤劳夙著;神机营各项事务,亦办理得宜,实为公忠体国之贤王!醇郡王已加亲王衔,臣以为,醇郡王当进亲王。’” 啊? 慈禧微微蹙起了眉,看着关卓凡,但没有说话。 “臣的小心思,”关卓凡坦然说道,“当然是瞒不过太后的。旁人看来,‘王大臣会议’上,朴庵和臣,针尖儿对上了麦芒,之后,‘上头’又传旨,斥责了朴庵一顿,彼此的颜面,更加不好看了。臣想着,臣同朴庵,都是宗室,都是懿亲,都是与国同戚的人,同殿为臣,怎么都不好闹生分的,他进亲王,出于臣的提议,也许,他会……多少领臣的一点儿情?这样,呃,这个梁子,不就解开了吗?” 慈禧缓缓说道:“你倒是一片苦心,果真如此,再好不过了。” 顿了顿,“嗯,‘东边儿’怎么说?” “母后皇太后有点儿犹豫,”关卓凡说道,“觉得朴庵年纪不大,现在就进亲王,以后,可就不大有进身的余地了。” 顿了顿,“问其他人,曹毓瑛提了个建议,说,目下,大行皇帝的庙、谥,尚未明告天下,似乎……等到新君践祚,再行加恩醇郡王,更加妥当些。” 慈禧心中微动,点了点头,“这样……也好。” 她明白曹毓瑛的用意:彼时进奕譞的亲王,这个亲王,就是皇太后封的;新君践祚,再行加恩,这个亲王,就是皇帝封的,后者的分量,当然比前者要重。 还有,由新君进奕譞亲王,示之以恩,对缓解彼此的矛盾,也有助益。 “好是好,”关卓凡叹了口气,“可惜,晚了一步。” “晚了一步——怎么说呢?” “军机叫起之后,”关卓凡说道,“臣和几位大军机,走去内阁公署开会,就是这一趟,挨了这一刀。” 慈禧的脸,“刷”的一下,白了。 原来……如此! 真的是……老七干的! 关卓凡并没有给慈禧提供任何奕譞派人刺杀他的具体的证据,但是,这个幕后主使,慈禧极自然的就派给了奕譞。 事实上,非独慈禧,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派”的。 慈禧的目光,落在了关卓凡的伤臂上,过了好一会儿,还是不晓得该说什么?只是黯然的、长长的叹了口气。 老七真能……做出这种事儿来? 也不奇怪,老七的脾气,不像老六,有些地方,倒随他五哥,也是人既笨,又爱钻牛角尖儿,有的时候,钻进去了就出不来。 慈禧想起关卓凡方才说的“晚了一步”。 晚了一步……也许,进奕譞亲王的旨意,当天明发,或者,不必当天明发,只要当天把这个信儿传了出去,关卓凡的这一刀,就可以躲了开去? 唉! “哦,”关卓凡语气轻松,“有一件事儿,还没有来得向太后回明,这个姓许的刺客,是大内的侍卫,也不晓得他在宫里,还有没有同党?总之,一时之间,侍卫们都是信不大过的了……” 慈禧一怔。 对呀…… 那……如何是好呢? “臣的生死,”关卓凡的语气,依旧轻松,“并不足道,可是,哪个晓得,刺客有没有……嗯,不利母后皇太后的心思?这个险,无论如何是不敢冒的……” 这…… 也不能说是杞人忧天,关卓凡遇刺,说到底是为了嗣皇帝的事儿,而立丽妞儿为嗣皇帝,“东边儿”和关卓凡,可是穿一条裤子的…… “所以,”关卓凡说道,“臣请了旨,调轩军入城,协防内城九门;另,入宫,协防大内。” 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