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风雨四百年在线阅读 - 第二章 第十七节

第二章 第十七节

    第二章第十七节独闯天下(六)

    《后汉书》说董卓“性粗猛有谋”。但是,众所周知,范蠡有谋,他粗猛犸?姜子牙有谋,他粗猛吗?鬼谷子有谋,他粗猛吗?孙武、孙膑都有谋,他们粗猛吗?张良有谋,他粗猛吗?韩信有谋,他粗猛吗?李左车有谋,他粗猛吗?诸葛亮有谋,他粗猛吗?曹cao的谋士郭嘉、荀彧都有谋,他们粗猛吗?唐朝的李靖、徐勣(徐茂公)都有谋,他们粗猛吗?明朝的刘基(刘伯温)有谋,他粗猛吗?所以,这里的‘谋’字不是指正面意义上的‘计谋’、‘谋略’、‘韬略’,而是指无原则的见利忘义、为眼前利益不顾一切的鬼点子、小手段;当然,这种手段虽说是‘小’,但其毒辣、阴损之程度,并不小,那是具有出奇的破坏力的。因为二卓没有正规教育的班底,却有富家子弟娇惯纵容的经历,所以,养成了这种负面的、破坏型的人格。后来,何大将军竟然把这样的人物招进朝里办大事,岂能不惹出大祸?

    如此这般的一个反面人物怎么能钻营到那么高的位置?是否也是近墨者黑,臭味相投,有一帮子卑琐小人提拔了他?查遍史料,让人大吃一惊,恰恰相反地是,提拔他的四五个官员有的堪称英雄,有的至少也能算是乱世年月清廉正派的历史人物。

    究其原因,可能是源于如下几点:

    (1)最初走上掾属小吏职位时,二卓很会逢场作戏,处处掩饰自己的丑恶一面。他不是有‘谋’吗?

    ()最初选拔他的恩官,只看到他能跟西羌豪帅拉关系,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能够稳定边疆局势,没把小小掾吏职位的品德标准要求太严。

    (3)等到他真成绩、假成绩能够障人耳目时,他会用吹牛拍马、行贿送礼、托关系、走门子结交不良高官。既然灵帝能卖官,啥样的贪官不会有?啥样的丑事不能干?何况jian宦、外戚争权已经好几代了,拉帮结派自是难免。

    (4)等到二卓爬到郡守、州牧级别的封疆大吏高位后,已是尾大不掉;这时,借着讨黄巾形成的军阀比比皆是,朝廷已经无可奈何,见怪不怪了。

    可怜地是,提拔他的恩官们,并没一个得到二卓的恩将恩报,很多的回报是:家破人亡。

    董卓的出道,还有他的天生优势,这个优势来自他的爹娘。他祖上是行伍出身,他爹大概也会武,不然咋就当轮氏县尉呢?他的阿娘似乎也是西羌女子,不然怎么有人骂他羌胡杂种呢?二卓这家伙长得五大三粗,力大无穷。在他跟西羌豪帅们玩儿闹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的马上功夫好生了得,背上两张弓,搭配两壶箭,常常是左右开弓,箭不虚发;手使双刀,敏捷凶狠;各种兵器不论摸到哪种,都能比划几下。

    战乱年代,正是用人之际,有点本事就不愁出头无日,就看你肯不肯干————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

    桓帝延熹年间,西羌地区不平静。汉族的一些官员边章、韩遂、马腾等人利用羌族人民的不满情绪,策动了反对朝廷的叛乱。凉州刺史成就(姓成名就,不是指业绩大小)感到压力很大,开始招兵买马,一下子看上了董卓,把他纳入了公务员行列,给他的具体职衔是“从事、州兵马掾(yuan4)”,大约相当于公安、特警、刑侦大队长。官官虽然不大,但是管事不少,他的工作范围已经不是小小临洮县,也不是陇西郡,而是整个凉州刺史部了,这就有了自己推销自己,不断扩大影响力的机会。二卓一天到晚围着成刺史屁股转,有时在监狱看押犯人,有时在军政机关、要塞堡垒周围放岗巡哨,自然更多时候,他得亲入虎xue,擒拿贼寇;有时给刺史当当军事参谋,那就很有面子了,不管首长听不听他的,自己还得绷着点。薪俸待遇么,大约不会高于秩二百石(州部刺史最初也只有六百石,这时身处边防要地的成刺史,大约是二千石)。

    工资高低,二卓当时还真不计较,一来是自己一个三十岁不到年轻人,须要放长线钓大鱼,另外,少不得朝贼寇、人犯下下手,从他们身上搜点、刮点,那也就不少了。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时的董卓还会十分谨慎小心,不敢让上级抓住把柄,决不能因小失大,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呢。

    桓帝永康元年起(公元一六七年),凉州前后来了三位有名的刺史,由于他们的表字都带个‘明’字,加上有能力、人气也好,当地人民叫他们‘凉州三明’;这一称呼似乎饱含了尊敬和爱戴之情。在这民族交融,历史复杂,生存环境恶劣之地,能做到这点,也就不枉此生了。可是遗憾地是,董卓在他们手下步步提升,当这个董卓独断朝纲以后,又把他的恩师们一个个置于悲惨境地,真让后世的我们,不知该褒?该贬?该赞?该叹?

    ‘三明’就是张奂(字然明)、皇甫规(字威明)、段颎(jiong3)(字纪明);其实后来又来了一‘明’,那就是段颎的弟弟段煨(字忠明),此人没有被西羌民众列为‘四明’,皆因他的情况太复杂了,————人民不是太吝啬,而是不肯含糊。

    桓帝末年(公元一六七年),中郎将张奂任凉州刺史,二十七、八岁的董卓被提拔成羽林郎,不久任职‘军司马’,薪俸是秩二百石。按月发饷,铜钱1000文,粟米9斛。说起来钞票不算多,可口粮是不算少的;那时一名士兵每年吃粮18斛(折合现在的市斤,合每天三斤二两;这还没计入rou和菜。),二卓个头儿大,这粮食也吃不清,他一个月的粮食够普通战士吃半年的;再说,那时天灾**不断,粮价不稳,经常几十倍的翻翻儿,多发实物粮,可以折价卖出,稳赚不赔。另外,逢年过节,还有加薪,发钱、发rou、发绢帛。待遇可不低了。

    董卓一高兴,立了战功。镇压汉阳羌族反乱中,据说他出击一百次,砍了一千颗人头。根据他后来的表现,是否当时也曾诬良为盗,杀害过良民,就不晓得了。反正平均每战杀敌十人左右。于是,张奂为他请功,上级批准,奖励他9000匹缣(jian1),还升级为郎中。

    缣,是一种斜纹丝织品,很贵重的。一般用于做秋冬衣服,或者书写文章作绢书(那时纸张还不通用,质量也不好)。一匹缣长九米,9000匹缣,那可老鼻子了。人家二卓还真会来事,自己一点不要,全部分给部下战士,二卓此举,不但得兵心,也得官心,张刺史就对他另眼看待。二卓一高兴,留下100匹,送给长官张刺史,张奂坚决拒绝,更不会要。否则,那就不是‘凉州三明’了!

    [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