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山沟中的军阀在线阅读 - 第三五二章 势如破竹的南下作战(六)

第三五二章 势如破竹的南下作战(六)

    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二日这天,东南亚日军展开了准备已久的反击。

    首先动手的还是东南亚日军的空中力量,他们起飞后就马上集结起来,然后低空、超低空飞向自己的预定目标。

    中国方面的地面雷达由于地形影响,没有发现低空、超低空接近的日军飞机,反而是天空的预警机发现了低空、超低空接近的日军飞机。

    接下来的时间里,早已严阵以待的中国防空部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而此时的日军飞机及其飞行员丝毫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地狱的深渊,只要踏进去就别想出来了。

    一支日军机群还在往前飞,一路上日军飞行员是提心吊胆的。谁不知道支那空军的飞机厉害啊,没准儿这次出击是最后一次出击。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还是小心点好,最好是眼睛睁大点,利用望远镜能够看到十公里以外的支那飞机,为逃跑争取时间。

    就这样,日军机群直到飞到了第一道由高射炮组成的防线上空,才得到了中国高射炮的热烈欢迎。

    日军机群突遭袭击,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慌后,很快镇定下来,开始升高加速前行。

    没办法不这样做啊!既然遇到了支那人的高射炮,那就证明己方机群已经暴露目标了,支那人的飞机也很快会到来了。与其低空、超低空飞行,倒不如赶快将飞机拉高,快速向目标飞去,争取在下雨前就到达目标上空,然后扔下炸弹就返航。

    可惜的是,他们的愿望只能落空了。

    他们在第二道防线受到了远比第一道防线上高射炮火更为热烈的欢迎。

    还在西联时期,西联就开始了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他们研制出来的第一代产品用后世的观点来看就是丑陋不堪的代名词。可即使这样,这第一代产品也为后来地空导弹的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第一代地空导弹没有列装,因此直到很多年后相关资料解密,世人才知道第一代地空导弹的存在。

    第二代地空导弹继承了第一代地空导弹的优点,也在某些方面有了强化,但总的来说还是针对的中高空的大型目标。比如说大型轰炸机这类雷达反射面积大的飞行器。

    也许是看到了第二代地空导弹高于高射炮的防空效率,第二代地空导弹也被用到了水面战舰上。可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二代地空导弹上舰最终成为了水中月镜中花。

    尽管第二代地空导弹没能成功上舰,但在此期间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为日后地空导弹上舰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第二代地空导弹在诞生之初那可是绝密级武器装备,知道它的人很少,而且也没有大规模列装,因此其没有获得正式编号,直到第三代地空导弹大规模列装,它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正式编号——战旗(ZQ)-0(零)A。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大规模装备的战旗(ZQ)-0(零)A,在技术含量上要比它的原型高很多。原因在于其大量应用了第三代地空导弹的先进技术。

    第三代地空导弹在研制之初就有了以下两个必须要求:第一,第三代地空导弹的长宽高不要太大,最大射程为五十公里,最大射高为一万八千米(这点主要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后世二战结束后出现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第二,第三代地空导弹必须有陆地机动型、陆地固定型和舰载型。

    陆地机动型用于野战防空,能够跟随地面部队,为地面部队支撑起一道随行随开的对空防御网。

    陆地固定型用于要地防空,和第二代地空导弹一起承担要地防空的重任。

    舰载型为海军水面战舰专用的,他们将替代高射炮,为水面战舰建立起一道远比高射炮更为高效有力的防空网。

    经过不断努力,第三代地空导弹最终被研制出来,其舰载型就是后来的旌旗(JQ)-1(一)舰空导弹。

    第三代地空导弹的陆地机动型的正式编号为战旗(ZQ)-1(一)D(D代表机动型)。

    第三代地空导弹的陆地固定型的正式编号为战旗(ZQ)-2(二)G(G代表固定型)。

    两者都以营为作战单位,也都配备导弹发射车、导弹储藏车、雷达车、指挥车等各种车辆。

    所不同的是,陆地机动型配备的导弹储藏车在仅仅情况下也可当导弹发射车使用,只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弹储藏车可以直接回炉了。

    第三代地空导弹的研究人员不是不想将导弹发射车与导弹储藏车整合到一起,而且也取得了成效,但最初作品的造价实在是让人望而却步,只好将其作为技术储备留下来,等到日后相关技术进步了才继续研究。

    他们不知道,等到该技术大成时,他们的作品对海陆空三军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参与伏击的战旗(ZQ)-1(一)D地空导弹发挥出了其高效的防空能力。

    每一枚战旗(ZQ)-1(一)D地空导弹都有一具火控雷达对其进行引导,战术数据链的大规模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不会有两枚及其以上数量的战旗(ZQ)-1(一)D地空导弹击中同一个目标。

    日军机群里除了轰炸机还有战斗机,要是让两枚及其以上数量的战旗(ZQ)-1(一)A地空导弹击中同一架日军战斗机,那架日军战斗机肯定“赚翻了”,战旗(ZQ)-1(一)D地空导弹的造价可是日军战斗机造价的好几倍。而且每一枚战旗(ZQ)-1(一)D地空导弹采取的是破片式杀伤,其爆炸产生的破片足以直接撕碎日军战斗机那薄弱的装甲,更能一击重创日军轰炸机(均为近距离情况下)。

    再加上即将到来的大雨,遭受重创的日军轰炸机能在这大雨天回到己方基地,那就是一件值得向天照大神感谢的事。

    可问题是,中国方面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吗?

    日军机群的原计划是在大雨来临前起飞,起飞后低空、超低空飞行,直至飞到目标上空,投弹完就借着大雨的掩护返航。可是他们在向目标接近的途中被发现了。日军的领队长机看了一下高射炮火的密度和爆炸威力,发现其并不密集。由此带队长机认为这是临时部署在这里的支那高射炮部队,于是带队长机决定继续前行,直至完成作战任务。好不容易离开了支那高射炮的射击范围,却又遭到了来历不明的攻击。

    那些曾经看到过支那空军使用那种屁股后面冒火的武器,又侥幸幸存下来的飞行员不禁大喊起来;“支那空军的飞机就在我们附近。”可又飞了一段时间,那种屁股后面冒火的武器还是接连不断地袭来,而支那空军的飞机居然一架都没发现。

    带队长机的运气不错,最开始的几轮战旗(ZQ)-1(一)D地空导弹居然没有一枚瞄准它,甚至连其爆炸产生的弹片都没有伤到它。可这也注定了它的悲剧。

    有感于此次任务的重要,带队长机结合当下支那飞机没有出现,而且积雨云又在附近的情况,它下令还完好无损和受伤较轻的飞机继续执行任务,那些受伤较重的飞机直接返航吧。要是不返航,那可真就白死了。

    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啊,要是白死了,那不成鸡飞蛋打了吗?!哭都没地方哭去。

    打算继续执行任务的日军机群继续向前飞去,也许是看到积雨云就在附近了吧,日军机群再次加快了速度。

    好不容易进入了积雨云,心想:“这次终于可以摆脱那该死的的支那人的屁股后面冒火的武器了吧。”

    这个想法刚冒出来,这种武器又出现了,结果自然是有倒霉蛋坠毁到地上。

    又经过了几轮地空导弹的打击,剩下的日军飞机也所剩不多,但对那些机场的防卫火力来说还是足以应付的了。

    剩下的日军飞机时前进也不是,后退也不是,怎么选择成了两难的问题。

    临时担任带队长机的日军飞行员决定继续执行任务,哪怕为此导致残存的飞机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

    倒不是带队长机有杀身成仁的觉悟,而是他知道此次偷袭的重要/性,成功了倒还好说,不成功……回去将脖子洗干净,等着挨宰吧!

    因此无论怎么说都应该赌一把。

    既然是赌一把,那就肯定要有杀身成仁的决心。

    于是这批残余的日军在临时带队长机的带领下,以最快的速度飞向了原定的目标。

    他们的运气还不错,居然没有在先遭打击后遭大雨情况下迷失方向。

    看到目标就在眼前,所有日军飞行员都笑了,可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无数的各种口径高射炮弹飞向了他们的座机,在他们的座机附近爆炸,运气好的日军飞机没有受到弹片的打击,运气不好的直接坠毁在地。也许是老天爷看到日军飞行员的勇敢吧,雨突然间下得更大了。大雨模糊了中国高射炮兵的视线,射击精度有些下降。残存的日军飞机趁机发起了决死突击,开着飞机撞向了目标。最终的结果导致己方全军覆没,而己方对目标的毁坏程度完全不知情。

    日军在遭到地空导弹打击之前,中国方面就对日军机群进行了电磁压制,使其不能与后方取得联系。直至其全军覆没,中国方面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取消电磁压制。以致于日本南方军没在第一时间得知派出去的机群全军覆没的消息。

    这支日军机群的遭遇是参与此次偷袭的所有日军机群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的日军机群都受到了这样的遭遇,甚至有几支日军机群还遭到了FZD-12(十二)战斗机的空中拦截,还没飞到目的地就全军覆没了。

    成功干掉日军偷袭机群的中国方面马上行动起来,派出了一支混合机群去让小鬼子知道,就算是下雨天,中国空军的飞机也能出击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