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国内来人
就在胥克海离去的时候,李俊昊望着胥克海的背影说道:“兄弟,祝你此去一帆风顺。” 在胥克海离开的第三天,李俊浩还沉浸在国内抗战爆发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里时。这时李俊昊的办公室木门被人敲得叭叭直响。 李俊红本来就心情不好,于是很是愤怒的说道:“敲什么敲,有事进来,老子还没死呢。” 这时安普杜勒尼走了进来说道:“主席你这是怎么,最近跟吃火药似的见谁都咬。中国的事情我也全知道了。虽说这次战争会打得很惨烈。但是也是中国涅盘重生的一个好机会。虽说这个过程很是惨烈,但是主席别忘了还有我们,我们可以大规模援华。实在不行我们派军队参战侧应中国。” 李俊昊听完安普杜勒尼的话后心里好受的多了,连忙询问道:“对了,老安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安普杜勒尼说道:“我倒是没有什么事,倒是外面有人在政府大楼前吵着要见你,见不到他们就不走了。” 李俊昊没有好气的说道:“都是些什么人,天天都要见见我,你也是的我又不是猴,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就直接驱逐了就是了。这个人要见我,那个人要见我。你堂堂一个一国总理就屁颠屁颠的跑来找我报告,你也不嫌弃累。” 安普杜勒尼这时听完李俊浩的话后说道:“是,主席我这就安排人去赶走他们,虽说他们是主席朝思暮想的那个地方来的人,但是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我这就去。” “等会,你说哪里的人?”李俊昊连忙叫住安普杜勒尼问道: 安普杜勒尼为人比较呆板不喜欢开玩笑,见到李俊昊比较感兴趣了就回答道:“是一个叫孔祥熙人,自称是民国政府行政院院长和财政部部长。” 李俊昊一听顿时追问道:“此人是不是带着一副眼镜。‘李俊昊记得后世网络上见过此人的照片,此人带着一副眼镜。 李俊昊随后会想起后世资料,孔祥熙,字庸之,号子渊,山西省太谷县人,孔子家族第75代孙,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孔与宋子文、常凯申为姻亲关系。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 为人极其贪财,但是还是比较爱国的。抗战时期也是卫国争取外援与常凯申的妻子宋美龄四处奔波。没有先到因为自己的原因,居然没有去美国而是跑到自己这里了。既然是国内来人李俊昊还是决定见一见了。 想到这里李俊昊说道:“好了我还是见一见吧。必定是国内大佬级别的人物。估计是来求援的。我正好也要援华的。” 安普杜勒尼随后出了出去,数分钟后便带着四五个中国人进来。为首的一个显得体型略微有点胖,但是也不是很胖,身高在一米七二左右。李俊昊判断此人就是孔祥熙。连忙站起来说道:“孔先生来非,鄙人代表非洲人民共和国政府及人民表示欢迎。”现在的李俊昊那官方话出口就来。 孔祥熙见到李俊昊只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先是一愣,随后恢复镇定的说道:“谢谢,李主席以及贵国政府的招待。我是属于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 李俊昊心里明白但是还是装憨的问道:“孔先生有事尽管讲。李某人只要能做到。一定尽最大努力完成。” “是这样的,国内现在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了,但是国家武备实在令人汗颜。我们的武器落后与日本,前线将士只能用血rou之躯和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去战斗。我来这里希望李主席能伸出援助之手支援一下国内。” 李俊昊听后说道:“对于国内的事情我一直都在关心。也是算是了解吧。至于你们所说道申请援助,我个人是完全同意的。但是我想了解一下你们都需要一些什么东西。我心里好有个数。”
孔祥熙这是回头望了一下身后的一个穿着革命军军服的一个军官后,那名军官打开自己身上携带的一个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一个文件递给了李俊昊。 李俊昊接过单子顿时吸了一口冷气,心里暗暗嘀咕道:我去,坦克,飞机,大炮都要。你这是准备让我给你换装啊。 看完单子后李俊昊说道:“你们要的这些武器,我个人表示可以援助。但是你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我手里最轻的坦克吨位也在30吨左右。你们怎么运会国内,在远东日本的军舰可不是摆设。你们要坦克问题你们的驾驶员够吗。不够你们运回去也是摆设。与其这样你们还不如拿一些反坦克武器回国,那样才划算得多。” 孔祥熙再来非洲前接到了这张表格心里就犯嘀咕。李俊豪虽说是中国人,但是他的国家也是才刚刚建设。哪里都需要钱。咱们这样狮子大开口恐怕很难拿到外援吧。于是跟常凯申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来。常凯申给予的答复是尽量争取吧,最后对方给什么我们就接着什么。实在不行打白条申请买。日后付款。 这时孔祥熙说道:“李主席,我也知道贵国刚刚建设。哪里都需要钱,我们也不白要武器,我们花钱买。但是眼下国家财政困难。能不能先白条日后在还款。” 李俊昊听完这话脑袋直接挂黑线的说道:“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我的坦克每辆至少30吨。你们想起作用最少得武装一个坦克师。这一个坦克师最少需要坦克得接近200辆。话说贵国沿海岸恐怕已经被日本鬼子封锁了吧,你们想把这批坦克运回国内恐怕得借道英国的殖民地缅甸吧。英国人对我的事情耿耿于怀。依照他们的尿性直到我援助你们是我的最新型坦克绝对会给你们扣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