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漫步歌神路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七十一章 速成的办法?

第四百七十一章 速成的办法?

    第四百七十一章速成的办法?

    解释到这个地步,黎华差不多不打算再追问这事情了。

    但毕文谦显然不想就此挂电话。

    “黎华,最近你都在忙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可以和我说说的?”

    “你想知道?”黎华一乐。

    “如果可以的话。”

    “那我想想……”一阵安静之后,听筒里黎华忽然笑了起来,“文谦,你在香港的时候,不是签了一个歌手回来吗?叫张雪友,对吧?”

    “对。他怎么了?”

    “你回来之后,好像把人家给忘了吧?”听出毕文谦陷入了沉默,黎华笑得放肆,但笑过之后,口吻却沉了下来,“他和他女朋友就住在三里屯,但离我们住的四合院有些距离,每天除了上课,练歌之外,也常常两个人出门逛街,结果,他们老是不习惯在内地买吃的除了花钱,还得要粮票。”

    “……这并不是我们能立竿见影地扭转的事情。”虽然这和毕文谦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他还是有些觉得脸上无光。

    “但我联想了许多。”黎华继续说道,“张雪友他们才来没几个月,对京城的方方面面都挺感兴趣,东华门的夜市,他们去得比你和我多。民以食为天,吃的问题,不仅在京城,也在远东。虽然去年年底开始,我们的粮油政策逐步放开了,虽然不可能立即放开所有管控,但原则上,已经允许了粮油的自由贸易。鹏华公司组织去的工人,粮食的供应虽然是到位的,但基层却有不少人反馈,觉得苏联的饮食不合胃口。现在公司的资金并不是十分充裕,我们不可能专门再组织许多厨师过去。运人过去,是亏的,但运吃的过去,却不一定亏了。所以,我和万鹏商量之后,决定让益民食品厂在滨城建一个合资子公司,从RB引进方便面生产线,把方便面卖到远东经济试验区去。方便面的含油量比较高,属于高热量食品,对于在寒冷地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比较适合的视频。在大家的努力下,不久前也通过了方便面的国家标准,算是万事俱备了。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我们和苏联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但苏联人会不会喜欢吃方便面,喜欢吃什么口味儿的,我们并不清楚,还在调研。如果更进一步展望,将来去工作的人不止来自东北的话,全国各地的口味儿,那必然会众口难调,我们不可能只生产一两种口味儿的方便面。不然,那必定赚不了钱。”

    “现在的方便面一袋的价格大体是三毛多,利润率大约是25%,人一顿一袋,饭量好点儿的能吃两袋,甚至更多。这个价格在国内算是比较贵的,不可能天天吃,但又不是吃不起。国内现在有方便面生产设备的厂已经超过50家了,虽然很有前景,但单纯靠数量是没有出路的,研究生产适合不同人口味儿的产品,才能真正走上正轨。益民食品厂和鹏华公司已经联合组建了调研组、研究组和技术组,争取做出独立自主的生产线来,甚至是卖到其他国家去。”

    “这就是我最近做的事情之一,一件件,都有意义,也很繁琐。”黎华淡淡地笑,“你还想听吗?”

    好吧……毕文谦对于方便面的记忆显然来自于上辈子,在10年代,方便面可不是什么吃不起的东西,不仅上不了档次,倒是被不少人口诛笔伐来着——高热量反而成了减肥的大敌。哪怕是毕文谦自己,稍微连续多吃几次,就会腻歪。

    不过,他倒是听懂了黎华的意思。

    不能立竿见影改变的事情,需要去做的事情,黎华正在一件件做着,她不觉得这些事情值得主动一一和自己说。

    很有道理,简直无言以对。

    沉默良久之后,毕文谦叹了一口气:“黎华,如果你忙,那就挂电话吧!”

    “我倒是有两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

    黎华玩味儿的口吻让毕文谦隐隐有一种自己被捉弄了的错觉,但他并不在意,反而抓紧了听筒。

    “说说。”

    “第一个嘛,关于教育改革的风,已经吹了一段时间了。目前已经有了在一部分中小学进行改革试点的共识,但在怎样的范围内选择哪些学校,具体怎么改,还没有统一意见。文谦,你上次和我说的,更像是理想的目标,如果作为改革试点,出成果的周期就显得太长了。”

    毕文谦抿着嘴:“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周期很长的事情。毕竟,百年树人。”

    “但中国等不了一代人的时间去试点。你肯定明白这个,你也肯定有别的办法。”

    “你当是,还有速成版的?”毕文谦本想说个笑话,却连自己也笑不起来,“要是把九阴神爪练成了九阴白骨爪怎么办?”

    黎华显然也看过小说,她咯咯地笑着:“你不是一开始就把总纲说过了吗?”

    “黎华,有些事情,真的欲速则不达。”

    “文谦,你知道,京城和申城,是中国教育资源最好的地方。这两处里选一个来试点,并不是不可能吧?”

    毕文谦端起玻璃杯,慢慢喝起水,那微微的咕嘟声在安静的夜里也是清楚。黎华在电话那头,等待着,很有耐心。

    直到一杯水喝完,毕文谦又沉默了一会儿,才下了决心。

    “黎华,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状态,会在中国的发展中持续很长的时间。”

    “我知道。”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同样也会伴随在这个过程中。”

    “我明白。”

    “如你所说,京城和申城是中国教育资源最好的地区。申城已经第一个高考自己命题了。理由之一,是全国高考的试题并不能真正选拔出最好的人才。这个理由站得住脚。仅仅通过区区几个固定的科目的笔试,的确难以保证人才选拔的绝对正确。但问题是,笔试是我们现在能够承受的成本中,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了。全国性的高考大规模改革,是不现实的。而如果任由教育资源相对优越的地区自行拟定高考的选拔方式,哪怕仅仅是自主命题,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黎华,你有想过吗?”

    黎华在一阵思考后,弱弱地半问半答:“……选拔过程的统一性被弱化,高考成绩的权威性被降低,教育体制的公平性被质疑?”

    “没错,这些,都会导致国家的公信力下滑。”毕文谦知道上辈子中国的高考被改成了什么状态,他不觉得那错得离谱,但作为穿越者,他并不希望在这条世界线上重复“已知”的道路,“这是在目前生产力条件下无解的问题。国家目前妥协的办法是,每个省的招生名额,彼此之间并不按照高考成绩统一划线。但这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长此以往,也许会出现同一所大学,同一套考卷,两个不同的省,提档分数线相差上百分的奇景。”

    “那样的话,肯定会有人不甘沉默。”黎华的声音很紧,“但如你所说,我们必须要避免广泛自主命题的情况……那是饮鸩止渴。”

    “我们做不到改变笔试为主的高考形式,没办法让高考完美达到选拔真正的人才的目标。我们不应该选择分省命题的路子。我们也不可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公平而强行严格按照考试分数全国划线——那既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选拔人才的本意,更会导致既得利益的地区的仇视。”毕文谦顿了一下,放缓了语速,“所以,黎华,速成的办法不是没有,但和我提的远期目标,该走的方向,是有差异的。”

    “文谦,你说吧。”

    “把教改的试点地区放在因为高考分省提档而获利的地区,通过教改,让教改范围内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幅度提高,从而让他们在高水平大学的录取中,从分省提档的获利者变成受害者。”

    “可是……”

    “放心,黎华。我不是说用单纯的题海战术这种大多数地区都能搞的笨办法。那种办法,生活水平相对优渥的学生,怎么可能会比相对穷困的地区,那些只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学生更有动力?”毕文谦解释了一下,语速更慢了一分,“不过,但凡速成的办法,肯定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黎华,即使我现在告诉了你,你也要想清楚,其中的代价。”

    电话里一阵沉默。

    “……文谦,你说吧!至少在京城,知道你、愿意相信你的人,比你想像中的,多得多。”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下载免费阅读器!!